首页 / 正文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

随机推荐

  • {巡视月高儿}·佚名

    『旦』 先生有钧旨,各处去视。有人不读书,甲我记名字。『内读』★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贫而无怨,虽富而无骄也。『旦』 朋友读书,四边闹成乜,东西都巡视,且喜得完备。【秋夜月】 可相欺,多少无道理,英台自来有乜不是,射

  • 卷二百四 治平二年(乙巳,1065)·李焘

      起英宗治平二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丁卯,詔夏國主諒祚,自今涇原、秦鳳路熟戶及弓箭手地分,不可更行侵擾。始,朝廷遣王無忌齎詔責諒祚,諒祚遷延弗受詔,而因其賀正使荔茂先附表自言起兵之由,歸罪於我邊吏,辭多非實,故

  • 卷一·谷应泰

      ○太祖起兵元顺帝至正十二年闰三月甲戌朔,明太祖起兵濠梁。太祖之先,故沛人,徙江东句容,为朱家巷。宋季,大父再徙淮,家泗州。父又徙锺离太平乡。母陈,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太祖生于元天历戊   辰之九月丁丑,其夕赤光烛天,

  • 后汉孝章皇帝纪上卷第十一·袁宏

      建初元年(丙子、七六)  春正月,敦煌太守王遵、酒泉太守殷彭将兵五千人破车师〔一〕。耿恭遣吏范羌迎军资于敦煌,羌还与大军俱西。 及车师破,诸将欲还,羌请迎恭,诸将不肯,羌固请之,乃分兵二千人至疏勒城。城中夜闻兵声,以

  •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佚名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处进呈续缮三分书,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书内,称我朝世祖章皇帝与明崇祯四事相

  • 弇山堂别集卷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十致仕降级永乐初吏部尚书张紞戸部尚书王钝以中奉大夫左布政使致仕降一级然赐奬谕非从斥典或亦不絶其禄耳勋臣夺公孤永乐曹国公李景隆以罪夺特进左柱国太子太师以公归第宣徳成山侯王通夺太子太保

  • 卷三·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三高淳张自超撰庄公元年春王正月【庄公不修即位之礼似犹有隠先君之心者有隠先君之心则必仇齐然而不敢也畏齐之强而兼欲匿文姜之丑也葢徒隠先君之死而不隠先君之所以死则以为彭生杀而仇

  • 卷二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五明堂汉书武帝本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徴鲁申公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嵗矣天下乂

  • 儒增篇第二六·王充

    【题解】本篇王充列举十六个事例,指责了“儒书”中浮夸不实之辞,“言众必言千数,言少则言无一”,故称篇名曰“儒增”。像“儒书”宣扬尧、舜及周初“一人不刑”,“刑错(措)不用”。王充就举出尧、舜和周初使

  •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欧阳竟无

      雙品第四〈有五經雙品本有十經分後五經屬第五誦故名雙品〉  第四分别誦   馬邑.及馬邑.  牛角娑羅林. 牛角娑羅林.  求解最在後。   [一]雙品馬邑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鴦騎國.與大比丘衆俱.往

  • 卷十九·普济

      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杨歧方会禅师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

  • 维摩经义疏卷第六·吉藏

    香积品第十此品来意。有十种因缘。一者三时利益。从经初至不二法门。谓食前利益。此之一品。谓食时利益。菩萨行品。食后利益。二者。至人住于三事。说十二部经。一知他心。二者说法。三现神通。上已明说法。今次现神

  • 西方合论 第七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七卷第七往生门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缚。自杀杀他。何异酖毒。如佛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五·江味农

    【&ldquo;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指上科若干种心言。非心句,约性言,暗指非真心,真心即性也。是名句,约相言,谓如是之心,特假名为心耳,暗指其是妄心。妄心即下文迁流心。迁流便有相,故曰是名。名者名相也。

  • 宦海慈航·蒋埴

    清代,蒋埴撰,官箴书。

  • 一层楼·尹湛纳希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它是中国蒙古族文学摆脱民间文学和对历史故事的依附,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由作家创作而成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作品。《一层楼》叙述了璞玉和炉梅、琴默、圣

  • 沂阳日记·佚名

    明代人撰写的随笔。作者不详。

  • 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智顗述。又称观经疏、观无量寿经疏、观经天台疏、天台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内容初立五重玄义,以阐释经名。次判观无量寿佛经系以心观为宗旨,以实相为体,以生善灭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