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魏
《庚溪诗话》云:"魏武、魏文父子横槊赋诗,虽乃壮抑扬,而乏帝王之度。"余谓汉武《秋风》之悲,不害其雄主;隋炀典制之作,无救于亡国。庚溪此论,非通于述作之言矣。
《却东西门行》,奇骨骏气,跌宕流转,此曹公五言绝唱也。子建独得其妙,而更见神诣,遂千载。昭明录《苦寒》而遗此篇,良所未解。
子桓《临高台》、《钓竿》、《十五》、《陌上桑》,俱有阿瞒骨气;至《燕歌》、《善哉》诸篇,深秀婉约,便是子桓别开阡陌。
明帝浅弱,得称三祖。《步出夏门行》,直稍取其父祖诗增衍成篇耳。
子建《箜篌引》:"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乃。"晋乐所秦者,易"惊风"二句置"盛时"二句后,更觉文势飘动。
曹子建言乐而无往悲愁,言恩而无往非怨,真《小雅》之再变,《离骚》之绪风。
《妾薄命》词意亦自宋大夫《二招》来,在乐府中则创体也。
魏诗"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唐诗"定是风光牵宿醉,本晨复得幸昆明",宋填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意若相偷,而各用我格,俱敷情之秀句。
曹植《弃妇篇》起处迂缓,正於此见古法。中间莽莽写去,无不极情妙笔,何减《长门》之赋。此诗三十四句,十七韵耳,中重二庭韵,二灵韵,二宁韵,二鸣韵,二成韵,亦古诗所少。
子建黄初以后,颇构嫌忌,数遭徙国,故作《吁嗟篇》,又作《怨歌行》,俱极悲怆。谢太傅闻之而泣下沾襟,有以也。
缪熙伯为魏制乐,述功德。《太和》云:"魏家如此,那得不太平!"鄙俚至此。
嵇康《秋胡》,东京遗调也。讦露促急,殊伤渊雅。
文帝"西北有浮"一篇,极其宕逸,若不能纡徐。大抵子桓短咏便俊,大篇多滞,不如子建泱泱长句,百变不穷矣。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二句一事,下为上引信耳,又以倒互出之,故不觉其复。刘越石"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似效此章法,不免是疵。
子建《赠徐》,起四句是比,急接"志士"、"小人",神锋捷露。良田不雨,兼无晚获;膏泽所施,长得丰年。即杨恽"田彼南山"之意,皆出於《小雅》《四月》之四章。
太史公称《离骚》兼"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嗣此者惟有《十九首》,则平和粹雅,几于无复怨诽好色。最后曹子建近之,"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可谓好色不淫矣;"文昌郁兴,迎风高中天",可谓怨诽不乱矣。自非得於《风》、《雅》之旨,其能及此乎?
子建乐府《怨歌行》比《七哀》多十二句,然《七哀》妍至雅洁,似胜《怨诗》。《七步诗》四句者,词意简完,然不若六句之有态。
魏人四言,仲宣可亚子建,独《太庙》三颂、《俞儿》诸歌,剿袭伧父。子建《鼙舞》五章、熙伯《鼓吹》众曲亦然。信乎颂体不易作,应制难为工。
西园七子,伟长诗品最劣,发口凡近。"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已自拙手。"匣镜上生尘,时不可再得",句法直可喷饭。"自君之出矣",虽为拟者所祖,终是弱调。记室列之下品,当矣。
古人云酒可忘忧,故《诗》有"酌彼金"、"微我无酒"之句。然更有以酒喻忧者,《黍离》"中心如醉",徐伟长诗"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酲"。
阮元瑜《咏史》二首,收法极有所势。盖此体一下断语,便启恶道矣。
休琏质直,颇有东京之风。
嵇、阮并称,嵇诗大不及阮,然志节自高。《答二郭》诗"豫子匿梁侧,聂政变其形",故君之仇,无时能忘。二郭赠嵇诗亦云"所贵身名存,功烈在简书","三仁不齐迹,贵在等贤踪"。盖庶殷《多士》之类,非浮沉大将军门下等比。
后叔夜卒与祸会,有杀身成仁之风,岂谓以狂见法耶?
阮嗣宗《咏怀》,如浮冲飙,奇岸荡波,舒蹙倏忽,渺无恒度。
曹孟德如宛马骋健,扬沙朔风。
子桓风流猗靡,如合德新妆,不作妖丽,自然荡目。
子建嵯峨跌宕,思挟气生,如高山出,大海扬波,虽极惊奇,不轻露其变态也。
公华逸矫举,最近思王,并称曹、刘,不虚耳。
刘桢《赠从弟》三首,其人殆耻仕曹氏者,诗中有赞有讽,微意极尽。
子建《杂诗》,犹存拟古之迹。至嗣宗《咏怀》,脱去畦径,超然物表,自起自止,旁若无人。阮公风流,于兹可想。
嗣宗运际鼎革,故《咏怀》词近放荡,指实悲愤,与叹铜驼、悲麦秀,亦连类之文也。诗中屡引伯夷、子房、邵平,厥志了焉。颜公谓其"身事乱朝,文多隐避",尚隔一解。叔夜诗亦然。但阮志存高蹈,嵇不忘奋身耳。余谓籍本传云:"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数语可为读阮诗注脚。
《魏氏春秋》云:"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而非薄汤、武。"此语可为读嵇诗注脚。
○六朝
张茂先诗,粗厉少姿制,却能存魏骨于将夷。傅休奕亦然。
王元美评诗,弹射命中。然论陆机云"俳弱",机调虽"俳",而藻思沉丽,何渠云"弱"!又潘岳较机力小弱,而风趣隽诣乃过之,《卮言》评又相反。胡明瑞《诗薮》云:"潘、陆俱词胜者,陆之才富而潘气稍雄也。"亦是承藉大美弊谈。
石卫尉风流豪俊,兼长笔札,而流传无多。《金谷诗序》,右军心折;《王明君词》,亦奇警高苍,不减魏人之制,洵称才子矣。
桃叶答献之歌,以直见古,以浅见情,乃乐府上乘语;《答团扇》虽小逊,而风调自远,思致入婉,作家所未易办。芳姿《白团扇》,亦复憨趣。王氏青衣如此,当不数康成家婢云。
桃叶、芳姿俱有《团扇歌》,而王珉与献之又同时从兄弟,故《玉台》以桃叶"七宝画团扇"三首为答夫之辞,《乐府集》又以第三首"团扇复团扇"为芳姿之作,皆误耳。桃叶、芳姿皆王家令婢,而芳姿拙速,桃叶工迟。"七宝"三篇,冶不妨质,风致正与"桃叶映红花"二篇相类,属桃无疑。盖缘谢有《白团扇歌》,故桃叶属和,一家姬侍,亦复闺ト唱酬。题云《答团扇歌》者,答芳姿耳。孝穆不审,遂误以为答献之。而辑乐府者,又缘"团扇复团扇"后句云"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却与芳姿改歌"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词同,更误此篇作芳姿歌。宣城致疑而不能辩,余故详识之。
《清商双行缠》云:"朱丝系腕绳,真如白雪凝。非但我言好,众情共所称。"又云:"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二诗自为反覆,词意互见,亦自一格。
刘伯伦沉冥之士,少制韵言,《北芒》一篇,亦复磊落矣。
"千里共明月","没为长不归",颜、谢所以相嘲谑也。士衡"君行岂有顾,忆君是妾夫",抑又甚焉。然不足深病者,因拙见古耳。
《雕龙》摘潘岳"口泽"之瑕,未若称金谷为"灵囿",其殆甚乎?《诗乘》呵灵运"在宥"之调,未若"良辰感圣心",其殆甚乎?
潘岳《悼亡》,属思至苦,言情至深。
正叔才似士衡而无其壮,藻似延之而逊其典,颇惭家从矣。
《迎大驾》一篇,颇见高华,宜为记室所赏。
太冲《招隐》,深颖有神理,宜在《咏史》之上。
"峭菁葱间",《丹铅馀录》云:"五言诗用四连绵字,前无古,后无今。"不知"枇杷橘栗",在汉已然,而安仁诗"周遑忡惊惕"五字连绵,与左并世。
此等为古人留质,或不欲以太朴呵之,亦胡足深赏!柴虎臣云:"二语并陈,安仁似拙,太冲较雅。"
太冲《娇女诗》,独以沓拖俚质见工,然又非乐府家语。自写本事,不厌猥琐,似雅似俳,盖王褒《僮约》、敬通《数妇》之流也。
柴虎臣云:"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犹本'日出东南隅'篇,用韵'鱼'、'虞'、'尤'三韵相叶。杨方《合欢》亦然。当是此三韵相通,晋、宋以前俱同之。"
孟阳《七哀》太莽直。
景阳《杂诗》,虽不及子建、嗣宗之超,而耀艳深婉,结构省净,殆过士衡《拟古》矣。独后"昔我资章甫"诸作,措思庸而设色亦不见奇警。
"此乡非吾土"、"述职投边城"二篇,大有魏气。
袁彦伯月下咏史,获各镇西,牛渚风流,一时胜赏。今读其作,调平思钝,率晋人常调耳。
仲文《九井》之作,疏于延之,幽于平原,爽于康乐,而兼撮三公之胜,义熙诗人,独见警策矣。记室诮其不竞,何耶?
晋、宋间,陶、谢齐名而背驰,独有"虚舟纵逸棹"一首,酷似谢作。
靖节好饮,不妨其高,解者多曲为辩说,亦如解杜诗句句引着每饭不忘君,胶绕牵合,几无复理,俱足喷饭。
渊明诗真处多入俚,亦复宜戒。
谢康乐去西晋已百数十年,而能标准潘、陆,笃尚裁,故称振起。严羽仪卿评云:"灵运彻首尾对句,是以不及建安。"殊可笑也。谢之不为建安久矣,何劳沧浪道!
康乐文章出处,事与陶异,远公招距亦见差别,独不解作乐府,斯同病耳。
鲍照《代东门行》,精刻惊挺,真堪动魄。《白词》字琢句炼,意致含吐。
《拟行路难》十八首,淋漓极尽,词亦矢口,当是参军率尔之作。至于"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又"愁思忽而至",又"须臾淹冉零落销,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又"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绕绕最伤心",又"听此愁入兮奈何",俱了不成语,启无穷恶道。
《诗品》云:"惠休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鲍照,恐商、周矣。"羊曜云:"是颜公忌照之文,故立休、鲍之论。"余谓休公婉丽,亦复深秀,不及明远者,特奇警耳。然是伯仲,何讵商、周!故知中书非尽妒口,记室未为笃论也。
惠休《江南思》:"垂情向春草,知是故乡人",开唐绝之妙境。
灵运志存故国,但牵于禄位,不能如徵士之高蹈,意欲以禄代耕;又义心时激,发为狂躁,卒与祸遘。节虽不足称,而志亦有足哀已。
"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周任之言。而灵运诗云:"庸方周任。"抱朴子》说项曼都诈称得仙,自云:"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而简文诗云:"流霞抱朴宛。"词家裁句,虽不期徵实,若此故未可训。
灵运去郡后诗,与曩手较稍明畅。
灵运《邺中八子诗》,是拟建安,却得太康之调。
子建《赠白马》,韩卿《答希叔》,及二谢兄弟赠酬之作,俱联络数章为一首,不可断裂。明远《赠故人马子乔六首》,遂各自成篇。
明远风调警动,而"始见西南楼"、"夜久膏既竭"二篇,独容裔唱叹,以不尽为工,又其变也。
六朝释子多赋艳词,唐代女冠恒与曲宴,要亦弊俗之趋使然也。
宋鲍令晖有《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诗,俱愁思望远之词,当是葛君弃妇学佛,故令晖拟作此诗,代为寄感。情符许迈,事异鸠摩,斯为足咏矣。
王融五言俊郎,有谢之风。锺嵘尺短之喻,良所未解。
《乐府广题》云:"苏小小,钱唐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钱唐江之西,歌云:'西陵松柏下'是也。"武林有西陵,此亦一证。
前辈雅词,后人酌用无尽,未有如淮南"王孙"、"春草"语,沾润既多,愈出而不厌者也。王元长《饯谢文学离夜》诗云:"离轩思黄鸟。"唐陈伯玉诗"离堂思琴瑟",高达夫"只言啼鸟堪求友,无那春风欲送行",又"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戎昱"黄鹂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俱本于此。杼山三偷律,值此能无平反。
桃源胜地,元亮五言,摩诘七言,然叙致了别。敬亭名山,玄晖长篇,太白短句,竟风美竞爽。
茂秦谓"澄江净如练","澄"、"净"二字意重,欲改为"秋江净如练"。
元美驳之,以为江澄乃净。余谓二君论俱不然。"澄"、"净"实复,然古诗名手多不忌此处。徐"兰华凋复零",阮籍"思见客与宾",《娇女诗》"渌水清且澄",谢庄"夕天霁晚气",颜延年"识密鉴亦洞",谢灵运"洲萦渚连绵",简文帝"飞栋杏为梁",吴均"白酒甜盐甘如乳",即作仍有"地迥闻遥蝉",又"曾寂且寥"。此类殊多,不妨浑朴。要之"澄江净如练",眺瞩之间,景候辏,语俊调圆,自属佳句耳。茂秦欲易"澄"为"秋",亡论与通章春景牾,已顿成流薄。此茂秦欲以唐法绳古诗,固去之远甚。而元美曲解,亦落言筌,失作者之妙矣。
古来流传俊句获赏知音者,如"大江流日夜",如"澄江净如练",如"池塘生春草",如"空梁落燕泥",如"鸟鸣山更幽",如"风定花犹落",如庭草无人随意绿",如"红药当阶翻",如"日霁沙屿明",如"明月照积雪",如"思君如流水",如"南登灞陵岸",如"采菊东篱下",如"陇首秋飞",如"夜雨滴空阶",如"露湿寒塘草",如"高台多悲风",如"清晨登陇首",如"清晖能娱人",如"春草秋更绿",如"霜深高殿寒",如"海日生残夜",如"芙蓉露下落",如"气蒸梦泽",如"唯有年年秋雁飞",如"昔日太宗拳毛",如"泪下如绠縻",如"枫落吴江冷",如"夜阑更秉烛",皆复惊挺清新,金玉其响,味其片言,可以入悟。至于"明月"、"红药"二语,景句兼美,州互有讥贬,殆是谈机所到,乃有是言,非可据者矣。
若夫"思发花前",内史长价于出聘;"楼观沧海",考功惊丽于苦吟。长杨高树",见赏登楼;"寒食飞花",得知制诘。亦有诵诗摈于床下,得句厄于上囊。季伦兆谶于同归,阆仙流泪于潭影,子瞻受レ于蛰龙,季迪致嫌于吠犬,历下侧目于我辈,四溟戕口于泛交。或曲非乃绝,而事属雅谈,连类以推,并资捉尘矣。
谢玄晖《怨情》一曲,颇自轻举,惟结句似稚,却以此定为六朝诗笔。
情语肇允,故原《三百》。大抵雍、岐笃贞,淇、洧煽淫,二者之中,仍判苦。《氓蚩》启"唾井"之源,《绿衣》开宫词之始,此哀之绪也。汉宫蹋臂,徵于"荇菜",杨方《同声》,亦本"弋雁",此愉之端也。就兹二情,复有二体。其一专模情至,不假粉泽,摇魂洞魄,句短情多,始于"束薪"、"芍药",衍于《九歌》,畅于《清商》,至填词而极,此一派也。其一则铺张衣被,刻画眉颊,藻文雕句,寓志于辞,则始于《硕人》、《偕老》,靡于《二招》,流于《白》,至《元曲》而极,此一派也。李唐作者,不一其途,最者右丞联会真之韵,协律奏《恼公》之曲,栓校开西昆之制,承旨发无题之咏。飙流符会,馀弄未湮,故格有,旨有正变。识乖扬扌,概云摈于大雅,则无乃拙目之嗤欤!《情语篇》
《河中之水歌》:"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主。"言卢氏富贵如此足矣,犹恨不得嫁王侯,殆必有所刺。
《容斋随笔》云有两莫愁,以石城作歌者为一人,洛阳女儿为一人。《乐府解题》亦云。予谓古石城莫愁始制《莫愁乐》二曲,盖女子善歌,名流于后,故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用其人。词家设色类然,罗敷、桃叶屡见古诗,岂应便是数人?或以洛阳为疑者,盖亦是借景耳。唐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信谓莫愁复有洛阳之女,则西园之宾岂又果有公子无忌耶!
又石城在楚,石头城在吴,昔人传讹,遂以莫愁名金陵之湖,故周清真咏金陵词云"莫愁艇子曾系",相袭之谬也。若为好事举之,又三莫愁矣。
叔达早年用武,晚更逃禅,而词采之盛,又复古帝王莫比。《江南弄》七曲,绵邈新丽,合《九歌》、《白》,乃有此文。
梁元帝"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柳",一作"山高巫峡长",此句为优。
十三覃韵古诗少见,梁吴孜《春闺怨》用之。观《毛诗》"节彼南山"首章,又"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又"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知覃、盐、咸三韵古盖通用矣。
六朝未嫁女子,衣皆斜领。《捉搦歌》:"可怜女子能照景,不见其馀见斜领。"《捉搦》是《胡吹曲》,斜领或是北朝衣制也。柴虎臣云:"陈江总《杂曲》:'但愿私情赐斜领',恐非未嫁衣饰,亦难专属北朝。"
《子夜》凄怨,《横吹》奇峭,各极五言绝句之妙。《子夜》乃是南音,《横吹》故为北曲。
广微《补亡》,调乖四始;士衡《拟古》,曲异二汉。康乐《邺下》之篇,类伤繁富;德施《山王》之咏,大苦质木。自运维艰,而形似匪易,故知考城之染翰,调美于常均也。然自魏以前,亦未神合,若乃泥阳《陌上》,六季《铙歌》,无取类我之祝,应略称服之讥。
考城《杂体诗》拟司空离情、特进侍宴,便胜二公。至于《咏扇》云:"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虽不必其本调所宜,而词从兴生,不傍古事,语趣飞举,无惭彩笔。
沈约《六忆》"解衣不待劝","不"字当是"必"字,诸本皆误。"衣"一作"罗",亦从"衣"为长。
陈后主《独酌谣》,时陆瑜、沈炯俱作之,词颇入俚,便是玉川《饮茶》所祖。余少作《饮酒》诗云:"陶公非湛饮,阮生岂荒宴。谁知樽中趣,可税尘外。一酌颜已,再酌味尤善,三酌嗒焉忘,无闻亦无见。顾视上路人,炎飙没晨霰。夸誉故蝇声,驰驱亦蛮战。朱羲有促轨,金筒无缓箭。何如饮我酒,烂醉卧葱。陈暄老糟丘,吾与作亲串。"调虽稍异,亦颇步其格,漫记於此。
乐府题有《昔昔盐》及他名盐者甚者,"盐"疑当读作艳。《郊特牲》:流示之禽,而盐诸利。""盐"亦读艳。盖古歌多称艳者,曹孟德乐府"行雨步"一章为艳,盖是歌名耳。《解颐新语》解盐为好,似未然。又乐府有名俞者,如《魏俞》、《吴俞》、《剑俞》、《矛俞》、《弩俞》。"俞"当与"俞"通。
《解颐新语》亦解俞为善,恐亦是误。
《西洲曲》,《玉台》作江淹。余谓江郎流丽中带蹇涩,此作轻俊,或是唐世拟古之作。"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自是大历以后语。陈伯玉五言尚存朴调,宁谓萧梁口吻有是耶?
《休洗红》二首,政是张、王乐府本色,用修称其古雅,殊谬矣。
《焦仲卿》,汉人奇作;《木兰诗》,齐、梁以后之古调也。至次篇"木兰抱杼嗟",又缘"唧唧复唧唧"篇脱出。间出长句,句颇近俚。及观结处大作庄语,元和、长庆后手笔亡疑。世称乐府长篇,宁可并举耶?
唐山"备矣",实始"河洲"。蜀姬"皑如",致类"黄裹"。徐淑答夫,义合《卷耳》。班氏咏扇,怨均"旨蓄"。情之所泄,中符往训,然耶!梁刘氏《赠夫诗》云:"妆铅点黛拂轻红,鸣环动出房栊。看梅看柳,泪满春衫中。"非复六义所闲,而冶趣欲绝。
平原骈整,时发隽思,一变而为康乐侯,遂辟一家蹊术。亡论对偶精切处,肇三谢之端,若"沈欢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无迹有所匿,寂寞声必沉","惊飙褰反信,归难寄音",皆客儿佳处所自出也。
"И隅跃池",既资伊谑,"翕腊亦放",更属笑端。然《选》诗拙句,殆有甚者;陆士衡"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又"曷为复以兹,曾是怀苦心",又"亲戚弟与兄",又"偏栖独只翼",潘安仁"周遑忡惊惕",鲍明远"身热头且痛",张茂先"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江文通"浪迹无妍蚩,然后君子道"。散在篇帙,不觉ボ拙,一经拈出,涉笔可憎。
士衡之诗,才太高,意太浓,法太整。
"高谭一何绮,蔚若朝霞烂",以色喻声;"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以气喻声;皆士衡之藻思。
士衡、灵运才气略等,结撰同方。然灵运隽掩其雄,士衡雄掩其隽,故后之论者,遂无复云谢出于陆耳。
子荆"零雨",旧亦有名,自今观之,抄撰《南华》,粗能谐韵耳。
刘太尉诗有孟德之气,子建之骨,特密处不似魏人耳。卢郎中《览古》,滔滔直书,亦自劲绝。
谢灵运深于造思,巧于裁字,自命幽奇,不由恒辙。
何大复尝称:"文靡于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于韩;诗弱于陶,谢力振之,然古诗之法亡于谢。"斯言世共推其鉴,予尝疑之。夫文至魏氏,渐启俳体,典午以后,遂为定制;隋即增华,无关创始,徐、庾先鞭,波荡已极,归狱杨氏,议非平允。靖节清思遥属,筋力颓然,"诗弱于陶",则诚如何说;至谓"谢力振之",而古法更亡于谢,则尤为谬悠也。何者?汉、魏以来,诗少偶句,龙跃津,骈仗大作,此锺嵘所谓"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是也。
金行一代,萧画守之,元亮潇脱为工,此风於变;康乐同时分路,矫焉追古,观其颖才通度,颇能斥,而每抑亻隽,降就骈整,潘、陆风流,赖以无坠;非如昌黎之文,既革隋、唐之响,复祧《史》、《汉》之法者也。且何以建安为古法,则亡其法者,责在士衡,无关灵运。倘以太康为古法,则存其法者,功在灵运,岂得云亡!衡决之谈,莫甚于此。又陆诗雄整,谢诗抑扬,何谓平原"语俳体不俳",康乐"语体俱俳",考其名实,酷当易位。片言低昂,后来易感,遂令谢客受此长诬,此余不得不为雪之也。《辩何篇》
"池塘生春草",景近标胜;"清晖能娱人",韵远嗟绝。若宣远"开轩灭华烛,白露皓已盈",即景之秀句;玄晖"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抚时之隽思;文通"日暮碧合,佳人殊未来",怨之微词,并足流亚矣。
"寝瘵谢人徒"五章,用笔处极仿子建《白马篇》,但彼以奇变,此善婉折。
《拟魏太子》诗云"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开口便气色矜动,子桓便娟之姿,那忽有此?
康乐秀颖之姿,不雄畅,《拟邺中八首》,行墨排钝,无复宛然,几成寿陵之步。至于"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良游匪昼夜,岂云晚举早",了不成语。兰苕之羽,欲起排,竟至铩翮者,固宜然也。
世目三谢,宣城既是隔代,而文笔英畅,大为不伦,无已,当跻豫章,鼎足为允。才长于法曹,气流于永嘉,然不至改步,使得参此坐,无失乌衣旧游之好,岂非艺苑铨衡一快。
惠连《捣衣》诗"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妙在便住。
明远"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太白"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出此,却逊鲍俊。
明远《东门行》,一变一紧,节促而意多,妙笔当不逊陈思王。
谢灵运语妙古今,然有不易学处。"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不同非一事,养疴亦园中",大自稚气,尚不畏坠落。至"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又"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又"矜名道不足,己物可忽。"斡旋发义,去学究也几希。唯其含吐宛隽,而体沿雅质,故不嫌耳。钝手为之,未有不流于议论者。作者此处极险,自非伯昏之射,未可以足垂二分也。
大言小言,故属诗派;了语危语,亦归韵文。纤纤、杂组,诗谜肇端;离合、姓名,拆白缘起。又有五平、五仄、叠数、回文,药名、集句,连类莫殚。近世复有牙签凑字,八音限韵,正复巧同楮叶,戏类棘门。文章儇习,雅道所戒。独有《子夜》,双关不厌,当由语质情长,不失雅调故耶?
庾子山撰著,大篇为古诗之砥柱,短句乃近体之先鞭,盱衡昔今,其才少俪。
少陵称其"清新",似犹不尽。
或曰纟由黄组碧,潘、陆同工,而沈秀陆不及潘也;琼付玉条,颜、谢并映,而奥颖颜不及谢也。阴、何迭唱,然阴华缜而何遥旷,似是背驰;曹、刘齐名,然刘犷狭而曹闳奇,庸乃倍蓰。
《诗薮》云:"陈、隋无论真质,即文无足论者。"予谓非也。夫江、孔轩华,隋炀典畅,足以殿齐、梁之末路,启李唐之大风。
稗官载宋元嘉中,会稽赵文韵遇青溪小姑,文韵为歌"草生盘石",音韵清畅。女令侍婢歌《繁霜》,其词曰"日暮风吹"云云,今诗篇多载之。"草生盘石"歌不传,亦一六朝逸诗篇名也。
康乐"石华"、"海月",人知合掌。尤可异者,《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隈奥"、"陉岘"、"厉急"、"陵缅","迳复"、"回转","沉深","清浅",八句八用复字,风调清轶,殊未觉苦。古人赏此,亦为名作。乃知晋、宋人笔妙,当求之行墨外,非但不可以近体相绳而已。
《沧浪吟卷》欲芟谢"广平"、"茂陵"一联,东越《诗薮》欲去萧悫笙吹"、"琴奏"十字,是不解六朝格律者。元美谓沧浪论古诗便鹘突,良然。茂秦《直说》,直举胸情,颇多妙语,亦恨其识鉴至唐便止,向上议论多愦愦。
世并称三谢,然实互有同异。秘书无微不抉,隐秀绝伦。法曹酷欲似兄,而才幅苦狭,角奥字句,殊乏微思,观其本色,乃在流逸,《秋怀》、《捣衣》,是其自运之妙。宣城词锋壮丽,大启唐音,元嘉遗响,自革之。氏源虽同,诗派判矣。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三十九·彭定求 高晞远·唐圭璋 珠玉词 全文·晏殊 巧对补录·梁章钜 台湾诗乘卷六·连横 饮酒·周作人 卷七十八·王奕清 卷八十一·冯惟讷 唐诗镜卷三十五·陆时雍 卷三十二·佚名 广陵诗钞·吴之振 卷六十七·陈廷敬 卷六十八·陈廷敬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虚舟集巻一·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