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八

明 谢榛 撰

七言排律

寄李槐亭鸿胪卿

曾使琉球旌节还只凭忠信渺茫间涛声荡舶无寜梦宝气淩空亦惨顔直向岛夷通汉诏囘看闽树即燕山不知几犯蛟龙窟自喜仍随鵷鹭班海外壮游名独着朝中厚禄意常闲杞天无复劳忧思【杞县人】官舍秋花醉里攀

秋夜张太史仁伯宅留别得情字

仙郎邂逅凤凰城不奈悲秋客子行下榻一宵期尽醉隔江三载媿知名当尊意气还他日把剑风尘任此生旅鬓於今空浩叹词人自古更多情黄金台迥山云度白玉堂高海月明世事年来愁转剧同怀只有汉张衡

寄怀王监川少司马总制

贺兰山下阵云横岂学终军漫请缨壮士气豪凭虎略材官谋定取龙城旌麾北转无征战节制西连有重轻狐岭摩空秋尽色兎河荡月古来声风吹凄断胡笳曲天与恩威汉塞兵百将传中谁并驾两朝功後自完名鼎彛入勒当昭代韦布论交在雅情尚忆都门共杯酒也曾义气许狂生

寄怀顾桂岩唐蕙庵陈笔山萧仪庭四郎中

自古悲歌聚散情索居那问着书成世多岐路心何向日有琴樽气自平鸿鴈夜寒投野渚芙蓉秋色照江城飘蓬独拟三台赋振藻谁齐六代名戍卒战来荒旧业岛夷乱後苦苍生身居白下瞻依切莫道天涯远圣明雪夜过李于鳞宅适已醉卧因留宿作

雪天骑马禁城隈官舍中宵为我开太白醉眠呼不起惠连赋就却空来满城朔气侵人骨试问宫梅几枝发上苑寒生千树云西山暗落三更月起来风物重凄凄门外日高鸦乱啼莫惜余杯醉归去天街不畏踏春泥

寄李吏部一元

停骖邺下忆当时一夕论文识面迟别後春花谁共赋望中秋鴈漫相思青山自合陶潜醉白首才逢鲍叔知騄駬故怜筋力远凤凰寜恃羽毛奇独嗟岁月疎书札偶向风尘倒接罹古剑通灵堪自佩明珠投暗岂无疑天南旧侣同怀抱海内词人各路岐莫道云霞多变幻建安风雅定吾师

送方子文下第归临清

少小同游久别离相逢忽讶鬓成丝风尘握手非当日物候惊心共此时东阁寜论招士处上林还拟看花期青山晩照行堪远黄鸟春声听不迟老去功名应自慰古来词赋重相知马卿信有凌云气和氏无劳抱玉悲会待神驹开道路且将灵剑混雄雌几人失意曾相送折尽都亭杨柳枝

送吴比部峻伯使豫章

诏下明光散玉珂西曹帝遣布阳和江天遥向豫章去春草还从吴会过沙带晓云飞鴈鹜浪揺晴日见鼋鼍青苹忽起骚人兴明月常闻榜子歌彭蠡星光连剑动匡庐秋色傍船多梅山缥缈空烟水徐孺招寻自薜萝四牡南行知不倦双鱼北寄定如何王程迢递重囘首应忆春风别潞河

送冯驾部伯祥出守羊城

折柳踟蹰傍御堤长亭囘首夕阳西独看芳草初成赋相聚浮萍又解携出浦櫂声空外杳隔林帆影雨中迟三江路尽烟岚迥百越城高牛女低日上火田鸣翡翠风翻炎海跃鲸鲵尉佗旧俗还能化陶侃遗踪可自题共道抡才今代盛遥知为郡古人齐行春露冕青山下父老争迎五马嘶

送朱太史象玄使襄府

旧识华亭陆士衡岁残相别重含情离筵日落天边树去路春浮雪外旌探胜西南增远思采诗江汉得遗声梅花迟客开湘浦桐叶封王下楚城诸葛井空芳草合羊公碑断绿苔生青山吊古应长啸北望风云是帝京

孝德颂寄上李石麓阁老

白头宰相受封年黄阁辞归孝独全东海灵椿元气盛上林仙桂露华偏村翁每遇携松酿水鸟相迎出稻田绿野开晴留返照苍峯叠秀带浮烟端居已倦中原路定策能清北塞天好筑层楼高贮勅九霄日月看双悬

寄赠张元洲中丞

百粤全功秉钺威九疑秋色望中微娥皇斑竹心仍苦虞帝苍梧世已非拔地丘陵新草莽隔江风土旧京畿三山并出浮岚气二水分流荡日辉忆昔楚狂知自在即今吴调和应稀迩来章疏殊多补台下严趋几豸衣寄怀大司寇谢太东少冢宰林对山少司空汪远峯少司徒毕松坡少司寇王柱峯中丞张浒东诸公

遥望金陵几大臣圣朝先後各经纶江南地得依龙虎海内天教网凤麟云白石头朝寄意月明扬子夜驰神老狂自信怀冲澹驿使相逢问隐沦树色三山吴苑路雨声万里汉家春羣公北向嗟踈懒肯学文园卖赋人

寄怀邹太湖逸人

天涯含泪染征尘丧事连悲万里身几岁山居应惜老三秋田税更忧贫独安蓬荜悬游子每见亭台易主人翠壁放歌林屋晓黄柑酿酒洞庭春花间杖屦闲无客湖上风涛暗有神旧侣总非丘陇隔自看月影倒纶巾

淫雨至中秋不絶有感

苦雨生寒揽敝裘移书遮莫滴牀头谢庄难赋今宵月宋玉还悲故国秋零落不香丹桂老团圆无影素娥愁积隂迥敝千峯色乱响高奔万壑流袁渚那堪空系舫匡牀何必更登楼欲横铁笛天坛上吹散重云望九州

同程子仁守岁有感

岁尽边庭铁骑囘孤城秉烛旅顔开乱离已过三关静生死相违几处哀渐觉寒威今夜减可怜春色异乡来老年结伴青藜杖圣代逃名浊酒杯淮浦南通吴客櫂漳河东绕魏王台身缘留滞常同感书寄平安各自裁忆昔京华更愁思笛声吹落汉宫梅

李鸿胪仲白归自成都赋此慰怀

每怜张俭一身多妻子相将奈尔何巫峡落帆灯外雨岷江倚杖泪前波官微谁识寸心赤愁剧偏令双鬓皤赖有松篁同岁暮龙依冰雪待阳和梦驰乡路书难达酒尽郫筒市再过时序频惊蜀风土云霞常忆晋山河索居自惜残年病混俗寜为古调歌万里全生还旧业太行佳气郁嵳峩

四溟集卷八

猜你喜欢
  吴大有·唐圭璋
  第二十四出 错获·李渔
  第一幕·老舍
  卷四·杜文澜
  第一折·王子一
  张子友·隋树森
  龚鼎孳诗集二·龚鼎孳
  弹词注后跋·杨慎
  卷二·沐昂
  卷一百六十一·徐世昌
  卷十七·佚名
  卷八·佚名
  后集卷一·蔡正孙
  第三回 喜成佳偶·蒲松龄
  苇航漫逰稿巻四·胡仲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舞盘·洪昇

    【仙吕引子·奉时春】〔生引二内侍、丑随上〕山静风微昼漏长,映殿角火云千丈。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朕同妃子避暑骊山。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特设宴在长生殿中,与他称庆,并奏“霓裳&rdq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七年冬十月乙未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林大声落职罢宫观以殿中侍御史王圭论大声向自永嘉县丞深结秦氏父子以致超迁家居侯官干扰州县故也丙申权刑部侍郎徐林陈正同言近来不住有官员雪诉被罪冤抑其

  • 纲目续麟彚览卷中·张自勋

    【乙魏咸熈二年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酉吴甘露元年○是嵗魏亡晋代凡二国】原本分注晋下有世祖帝上有皇字并非十二月魏晋王炎称皇帝废其主为陈留王原本晋上无魏字其作魏并非【戊晋泰始四年子吴寳鼎三年】三月晋太后王氏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弘治五年八月己亥朔晓刻火星入鬼宿犯积尸气星○辛丑赐鲁府辅国将军当氵□仙-亻当氵凤当潣诰命冠服如制○裁革广西北流县县丞主簿各一员○内阁大学士丘浚复两疏乞致仕 上曰朕擢卿重任当勉图尽职岂可累以目疾求退今后凡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安砚方译注【说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看到西周行将灭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guó,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

  • 陆慧晓传·萧子显

    陆慧晓字叔明,是吴郡吴县人。祖父陆万载,曾任侍中,父亲陆子真,元嘉中任海陵太守。当时中书舍人秋当是皇帝宠臣,家在海陵,曾回乡安葬父亲,陆子真不与他往来,秋当要他调遣民工造桥,陆子真以妨碍农事不准。彭城王刘义康听说这件事

  • 李化龙传·张廷玉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职嵩县知县。年刚二十,胥吏很轻视他。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的奸情,一一将他们法办,县中大治。升为南京工部主事,担任右通政使。万历二十二年(1594)夏天,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 卷十九 修文·刘向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夫功成制礼,治定作乐,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是故圣王修礼文,设庠序,陈钟鼓,天子辟雍,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 王禘篇第十六·张载

      「礼不王不禘」,则知诸侯岁阙一祭为不禘明矣。至周以祠为春,以禴为夏,宗庙岁六享,则二享四祭为六矣。诸侯不禘,其四享与!夏商诸侯,夏特一祫,王制谓「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假其名以见时祀之数尔,作记者不知文之害意,过矣。  

  • 准斋杂说卷下·吴如愚

    ○忍说忍之字一也。而有二义焉。有不仁之忍。有能容之忍。孟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是以不忍为仁也。齐宣不忍牛之觳觫。孟子以为仁术。夫既以不忍为仁。则忍为不仁也明矣。故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四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非彼證品第四十   答曰.不然.四大是假名。汝雖言阿毗曇中說堅相是地種等.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自   說堅依

  •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第六观禅定境者。夫长病远行是禅定障。立世阿毗昙云。多谏诤多营事亦是禅定障。复有多读诵亦是禅定障。文殊问菩提经云。禅定有三十六垢。垢即是障。上诸境得入到清凉池。入流竟则不须观禅境。若魔

  • 卷十五·佚名

    第十三篇四七四 庵罗果本生谭[菩萨=旃陀罗]序分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自行吼啸:“予已成佛,沙门瞿昙既非吾师,亦非为指导者。”彼弃师尊之佛而离去。如是,彼失禅定,策划分裂僧

  • 祠部集·强至

    诗文别集。北宋强至(1023—1076)撰。三十五卷。至,字几圣,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庆历进士,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员外郎中。原有集四十卷,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抄诗文,析分三十五卷。诗十二卷,古诗五言

  • 汉艺文志考证·王应麟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其标某某曰者,则颜师古所集诸家之说。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时代。所

  • 红线传·杨巨源

    传奇。唐杨巨源撰。一卷。巨源有《昆仑奴传》已著录。是篇红线女本为男子,因行医错用药而误杀三命,“阴力见诛,陷为女子。”侍潞州节度使薛嵩十九年,当薛嵩与邻镇节度田承嗣有隙,红线女为主子效力,星夜奔走两镇,使两

  • 普陀洛迦新志·王亨彦

    佛教史志。民国初王亨彦撰。十二卷。全书共分十二部分,记载了普陀山的山川风貌、自然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教兴衰史迹。同时收集了历代帝王、僧俗有关普陀山佛教的敕令、奏疏、碑铭等二百余篇,其中有关寺院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