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家铉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家铉翁(1213-?)号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

●念奴矫·送陈正言

家铉翁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唯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馀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家铉翁词作鉴赏

该词是作者羁留北方,送陈正言南归时所作。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被迫乞降。家铉翁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充元任祈请使,先后奔赴元大都和大都,从此被扣留于北方,直至八十二岁高龄时,才被放归,此时南宋早已灭亡,已是至元三十一年了。

以“南来数骑,问征尘”二句起笔,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所以碰到从南宋来的人就向他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家铉翁北赴之后,南宋流亡小朝廷继续坚持斗争,这里,作者关心的,可能就是这种反元斗争形势。“耿耿”两句,写出作者(也可能包括陈正言在内)的孤忠与气节。“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如磐石一般的坚固,同时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种种磨难。磨难愈重,他的志向就愈加坚定,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但因为作者身在北地,远离祖国,其孤忠不被人知,故云“唯有老天知得”。“短棹”五句,则转入对丙子(1276)之难的回忆。这五句所写乃是南宋临安被破的过程,其惨痛之情状,令作者终身难忘铭心。“短棹浮淮,轻毡渡汉”,是写元军南下。元军渡淮,揭开了亡宋战争的序幕;而元军(元人戴毡笠,故这里以“轻毡”称之)渡汉水,则直接导致了临安的陷落。元军在襄樊战役之后,立即潜兵入汉水,水陆并进,与渡淮元军互相呼应,势如破竹,于是在德祐二年正月,兵临临安城下。“回首觚棱泣”是写作者在北赴途中回望京城宫阙而失声痛哭。“觚棱”,即觚稜,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家铉翁作为其中之一的祈请使登舟北赴时,宋帝后还没有出降。但他刚至大都,还没来得及向南宋朝廷报告祈请情况,三宫被掳北迁的惨剧随即发生。词中“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清道戒严,这里指宋三宫北迁。事变大而迅速,故加“惊”字。大都、临安相距三千余里,故云“天外”。以上这五句,写事变接踵而起,连用“短棹”、“轻毡”、“回首”、“欲上”、“惊传”等语词,语气急促,有倏忽千里之势,作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心头的压抑悲怆,历历在目。词的下片写作者被扣留北方后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以及作者慨然面对,毫不动摇的气节风骨。“路人”五句,写作者引苏武自喻。“昔汉家使者”,指苏武,由“路人指示荒台”句看,苏武“曾留行迹”的“荒台”,正在作者眼前。所以,“曾留行迹”,既是写苏武的经历,也是写作者自己遭际。以喻作者与苏武当年处境相同。“我节”两句,是将自与苏武并提并论,苏武持节漠北,最终不改初衷,而作者也同样是“我节君袍雪样明”。作者是奉南宋朝廷的使命北上的,与当年的苏武一样,也是持“节”而行,而且,最终也同苏武一样,虽羁留北方而忠节不改。也同苏武一样,“君袍”,这里是指南宋的服装,他至上都之后,不改变服装,而且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批准。家铉翁身处绝域,不变节,不易服,贞如冰雪,故云“雪样明”;其心迹行事,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俯仰都无愧色”。结处“送子”五句,是送别陈正言的话,意思有两层,一是趁您堂上“慈颜未老”,正可回去与家团圆承欢,并享三径馀乐。“三径”,即指隐居故园,是用蒋诩故事。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归故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二是表示自己不易其节。这层意思是通过回答故人询问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片赤城之心寓于委婉的言辞之中,虽不是表面上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读来却更令人感慨不已,由衷叹赞。从家铉翁的《则堂集》看,大约凡友朋回南,他送别时总要表达同样的心情。

此词上片虽从眼前现状落笔,但主要还是写对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多用赋笔的手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在异域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友人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容易让人激动感伤。同时也激励他人,作者送别友人,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

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是以此自励,鼓动起感动天地的忠节气慨。这种词,是一般送别词所无法比拟。至今读之,依旧觉其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猜你喜欢
  郑仅·唐圭璋
  卷三十一·董康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二·丘逢甲
  甲集第十八·钱谦益
  挽李幹人·徐志摩
  吕碧城·龙榆生
  卷376 ·佚名
  卷五十三·冯惟讷
  “我要你”·徐志摩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
  前集卷四·孙存吾
  忠义集巻六·赵景良
  诗女史纂卷之三·田艺蘅
  第七回 暖云窝夫妇合卺 棘闱舍郎舅成嫌·蒲松龄
  56.张籍:节妇吟·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光大·唐圭璋

      光大字谦斋,号半湖。   谒金门   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隔岸垂杨青到地。乱萤飞又止。   露湿玉阑闲倚。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沉朱供晚醉。月斜才去睡。

  • 第三十三章 罗袜争奇·屠隆

    〔丑扮老人上〕杨家玉环专宠时。六宫凄凉无粉黛。芳魂已化彩云飞。空留罗袜余香在。小人乃御前一个小军。原是翰林供奉李太白老爷苍头。李爷辞官去国。小人流落长安。充了御前一名禁军。随太上皇爷西幸。

  • 甲集第二十·钱谦益

    林膳部鸿一百八首【感秋(二首)】阳精自东生,阴魄复西没。两曜无停机,万古一超忽。方平笑麻姑,绿鬓已成雪。谁识青青松,蟠根向溟渤。四时互相竭,两曜无停轴。夏炎方满盈,秋气忽已肃。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

  • 提要·曹贞吉

    【臣】等谨案珂雪词二巻国朝曹贞吉撰贞吉有珂雪诗已着録是编则其诗余也上巻凡一百三十四首下巻凡一百五首其总目所载补遗尚有卜算子浪淘沙木兰花春草碧满江红百字令木兰花慢台城路等八调而皆有録无书殆以附在巻末装缉

  • 卷525 ·佚名

    赵师秀 林逋墓下 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 倾我酤来酒,酹君仙去魂。 短碑藤倚蔓,空冢竹行根。 犹有归来鹤,清时欲与论。 赵师秀 灵山阁见二徐友旧题句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 晚来虚槛外

  • 卷七十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六 简文帝三 登城北望 登楼传昔赋出蓟表前闻灞陵忽囘首河堤徒望军兹焉聊回眺极目杳难分一水斜开岸双城遥共云 登琴台 芜阶【一作陌】

  • 唐本纪第七·欧阳修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为人形质丰厚,寡言好礼,明宗以其貌类己,特爱之。天成二年,以检校司徒拜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加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厚妃,孔循女也,安重诲怒循以女妻从厚,三年,罢循枢密使,出从厚为宣武军节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宋濂

        董俊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为将。众莫能弓,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岁乙亥,国王木华黎帅兵南下,俊遂降。己卯,以劳擢知中山府

  • 越绝卷第六·袁康

      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

  • 仪制一二·徐松

    外戚追赠【宋会要】外戚追赠: 太祖开宝三年十月一日,皇姨京兆郡夫人杜氏卒,诏追封齐国太夫人。杜先适奉国军指挥使刘迁,早卒,至是亦诏赠太保。 七年四月六日,诏赠昭宪皇太后曾祖杜蕴太保,祖远太傅,父爽太师。追封曾祖妣刘氏卫

  • 卷九五·邱濬

    ▲权量之谨 《舜典》:同律度量衡。 孔颖达曰:“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两,皆取法于律。” 蔡沈曰:“律谓十二律,六为律、六为吕,凡十二管,皆径三分有奇,空

  • 卷十三·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三    宋 沈棐 撰会会同之礼设於宗伯掌於行人周之常典也成康盛时诸侯率服因时而会莫敢怠遑颂之所美扬和鸾鸣佩玉以形容礼仪之盛而已未尝言会诸侯也会诸侯不言者以当周隆兴会同常礼不以

  • 卷二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二十栁州府知府范家相撰鲁颂总论鲁之郊禘非成王之赐伯禽之受先儒之説有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但言鲁之郊禘不言成玉赐鲁郊禘一也明堂位祭统皆出汉儒赐祭之文在汉文分封三王已着其说虽非刘

  •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所作已办。弃舍重担拔烦恼根净诸尘垢摧灭外道降伏魔军。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见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无不具足。五眼清净观察世间。作是思惟。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调柔

  • 佛说应法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拘类法治处。彼时佛告诸比丘。谓今此世间。如是淫。如是欲。如是爱。如是乐。如是喜。但不爱不念法败坏。爱法念增。彼如是淫。如是欲。如是爱。如是乐。如是喜。而令不善法转

  • 玉海·王应麟

    类书。南宋王应麟编。二百卷。附《辞学指归》四卷,及作者作《诗考》、《诗地理考》等十三种。本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系、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

  • 素书注释汇编·佚名

    爱读中国历史的人,一开始都会被帝王将相们的文韬武略所吸引。台前幕后的经国大计,莽原沙场的刀光剑影,舞榭歌台的杯盘交错,孤城远镇的阴谋策划,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壮士悲歌,忠臣饮恨......无不让人或击节嘘唏,或扼腕长叹。然而

  • 哭庵词集·易顺鼎

    哭庵词集(实甫词集有《鬘天影事谱》、《楚颂亭词》、《湘弦词》、《琴台梦语》、《摩围阁词》等多种,未有合集。) 楚颂亭词(录自《琴志楼丛书.第一册》) 楚颂亭词弟四集 宝瓠斋杂俎之六 易顺鼎实父 醒人吹笛谱(己卯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