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琚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今属河南)人,高宗吴皇后之侄。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历尚书郎、部使者、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朝,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庆元六年(1200)以镇安军节度使判建康府兼留守。嘉泰二年致仕。卒,谥忠惠。吴琚虽为外戚,然惜名畏义,不以戚畹自骄。尤工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又尝与赵汝愚策立宁宗,韩侂胄起党事,多所保全。有《云壑集》。《全宋词》存其词六首。张德瀛《词徵》卷五云:“淳熙十年,驾诣德寿宫。八月十五夜,曾觌进赏月词,十八日吴琚进观潮词,皆为孝宗叹赏,其恩遇有在柳耆卿之上者。盖偏安以来,犹有承平和乐之气象也。”

●酹江月·观潮应制

吴琚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

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

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阕。

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

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

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

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吴琚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应制词。如同试帖诗“赋得体”那样,“应制体”主要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基本上是为皇上,权臣歌功颂德,没有新意可言,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好评。古来应制诗词盈千累万,能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传诵的实是寥若晨星。吴琚这首“观潮应制”可以算是个特例。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载: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宋孝宗与太上皇(高宗)往浙江亭观潮。太上皇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孝宗起奏曰:“钱塘江湖,亦天下所无有也。”太上皇宣谕侍宴官,令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进呈。太上皇以吴琚为第一。吴氏此作,在结构和内容上虽仍有应制体的习套,但不至于庸俗。上片描写钱塘涌潮到来时的奇观,真是奇肆壮丽;下片描述弄潮和观潮的情景,亦有声有色,其中还隐寓恢复中原之志,不愧为上乘之作。

一起三句,先写环境气氛。涌潮到来之前,江面开阔平静,远望对岸隐隐的青山,如同一抹眉黛。“玉虹”,即白虹,天上的白气。“青山”,当指临安府对岸西兴、萧山一带的丘陵。三句写宁静的气氛,以作烘托。“忽觉”二句,写海潮初起的声势。“天风吹海立”,语本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春霆”,春雷。古人常以雷霆之声比喻潮声。

枚乘《七发》描写广陵潮来的情景:“横奔似雷行,……声如雷鼓。”吴词好在“初发”二字,写潮声自远而近,如春雷隐隐。“白马凌空,琼鳌驾水”,两句形容潮头波涛汹涌之状。枚乘《七发》:“其少进也,浩浩氵岂氵岂,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琼鳌”,玉鳌。

鳌是传说中海上的大龟。《列子·汤问》载,天帝使巨鳌举首承戴海上神山,后世因用“鳌戴”、“鳌忭”为感恩戴德、欢呼雀跃之词。本词谓潮水如白马琼鳌,“日夜朝天阕”,当有歌颂天恩圣德之意。虽然如此,亦写出钱塘江潮雄阔的气象,不失为名句。周密《武林旧事》有一段观潮的描写:“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可作此词注解。“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上片收句,笔势一转,不再描写江潮,用意更深一层,可见章法之妙。“飞龙”,“舞凤”,喻钱塘山势。杭州形胜,左江右湖,四山环拱,素有东南第一州之誉。天龙山、凤凰山盘踞东南,凤凰山在五代吴越时为国治,南宋时是皇帝的大内禁苑所在,皇城北起凤山门,西迄万松岭,郁郁葱葱,气象万千。“飞龙”二语,承上启下,引出后段感想,笔法气势,连成一贯。

“此景”三句,大笔概括。“此景”,既是江潮之景,也是整个钱塘形胜。把太上皇和孝宗的对话用入词中,有如己出。“应制”如此,可算是得体了。“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由单纯写景转入描写人物活动。《武林旧事》卷三:“观潮”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唐宋时钱塘观潮,每有善泅少年,以彩旗系于竹竿上,执之舞于潮头,称为“弄潮”,以博取观潮者的好感。“蹴起”句,形象生动。与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蹴踏浪花舞”意同而用语更胜。以“秋雪”喻浪花,亦新警。

“黄屋天临,水犀云拥,”写皇帝出行观潮的盛况。“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里,故名。“水犀”,指水军。《国语》载吴王夫差有“衣水犀之甲”的水军,故称。《武林旧事》对这次观潮也有详细的描述:“进早膳讫,御辇担儿及内人车马,并出候潮门。……

先是澉浦金山都统司水军五千人抵江下,……管军官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宋孝宗在即位之初,任用主战派将领张浚,发动抗金战争,隆兴元年(1163)败于符离,即与金重订和约。尽管如此,比起一意乞和的高宗来,孝宗还是不忘恢复、希望有所作为的。”看击中流楫“,暗用祖逖之典。《晋书。祖逖传》载,祖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本词用此,也表示恢复中原的远大抱负。末二语以景语作结,余味无穷。怒潮过后,海宴无波,飞上一轮明月。意境壮阔静美,与上文描写恰成对照。首尾呼应,写景中寓有歌颂盛世太平之意,亦可见作者的独具一格。

猜你喜欢
  ●卷九·丁绍仪
  ●第三十五出 赠佩·孟称舜
  ◆郝信使经(陵川集)·顾嗣立
  第十四出·李开先
  第一折·佚名
  秦竹村·隋树森
  答辩·闻一多
  古赋辨体目録·祝尧
  原序·查慎行
  卷九十九·朱彝尊
  卷十八·乾隆
  卷十八·王安石
  卷五十九·陈邦彦
  卷十三·陈邦彦
  卷七百九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泾·唐圭璋

      泾字巨济,简州(今四川简阳)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王安石荐其才,召见,除经义所检讨,迁太学博士。知处、虢、真、坊四州。元符末,除职方郎中卒,年五十八。有前溪集五卷,不传。   减字木兰花   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

  • 卷三十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三寰普寰普,具戒于洛阳。南游澧州,值夹山善会,心契之。列大鉴七世,称洛京韶山寰普和尚,又称韶山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寰普诗,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二)】心珠歌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 原序·郭奎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

  •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赵尔巽

      ◎地理八   △山东   山东:禹贡青、徐及兖、豫四州之域。明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滨,兖州府之济宁、曹、沂等六州为直隶州。八年,济宁州仍属兖州府。十二年,升武定、沂二

  • 卷二十六·杨士奇

    永乐元年十二月甲戌朔 上视牲南郊翰林侍读学士解缙奉敕修古今列女传成 上亲制序文曰朕闻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经者五品之人伦也大哉经纶之道乎而以人伦为本人之大伦有五而男女夫

  • 史记集解卷五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陈丞相平者阳武戸牖乡人也【徐广曰阳武属魏地戸牖今为东昏县属陈畱】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畆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嫆嫉

  • 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宋濂

    洪福源,其先祖本为中国人。唐朝遣才子八人至高丽,其中一人姓洪。从此,洪氏子孙成为高丽的贵族,所居之地名为“唐城”。福源父亲洪大宣,以都领之职镇守麟州,福源为神骑都领,因此住家于麟州。太祖十一年(1216),女真、契丹九万人

  • 商书·说命上·佚名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王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

  • 卷十七 十七之四·孔颖达

    《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吉,犹善也。○卷音权,曲也。篇内同。阿,大陵曰阿。[疏]“《卷阿》十章,上六章章五句,下四章章六句”至“吉士”。○正义曰:《说文》云:“贤,坚也。”以其人能坚正,然后可以为人臣,故字

  • 春秋经解自序·孙觉

    春秋者鲁国之史孔子老而后成之书也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又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删诗书定礼乐在于反鲁之年而赞易在于五十之后也春秋止于获麟而孔子没于获麟之后二嵗耳是孔子于未没之前

  • 第十二 符言 8·王诩

    【原文】 一曰长目①,二曰飞耳②,三曰树明③。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一奸一,莫不暗变更。右主恭④。 【注释】 ①长目:能看到远处事物,如千里眼。 ②飞耳:能听到远处声音,如顺风耳。 ③树明:明察事

  • 执务第三十九·桓宽

    【题解】本篇记录会议所谈关于“急务”的问题。丞相首先提出“愿闻方今之急务,可复行于政:使百姓咸足于衣食,无乏困之忧;。。天下安乐,盗贼不起。”贤良主张“思贤慕能,从善不休,则成、康之俗可致,

  • 修行胜道升进分第六·佚名

    功德住升进,及馀方便摄。修行一切地,共地不共地。功德住升进,彼依胜道起。种种相行义,今当说善听。梯揥既已起(心住处名),修行心爱乐。如是爱乐心,巧便功德住。慧者善方便,起意勤修行。如其功德住,是则巧方便。将入微妙境,勿随流

  •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依品第三  问已说德及恶。云何为依。答依者阴界入。阴界入者此三是依。可依故说依。可依者是立义。众生于阴界入作依行德及恶。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问云何为阴。答阴者色

  • 卷第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憨予暹禅师语录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同编联芳偈忻然维那汾阳放出小狮儿牙爪狰狞意气殊他日等闲轻露出一声哮吼震寰区隐素副寺江南江北复汾阳铁骨棱棱肖石霜坐断瞎驴正法眼西河异

  • 疑耀·张萱

    笔记。明张萱撰。萱字孟奇,博罗(广东惠州)人。万历时曾官中书舍人。著有《汇经》、《汇史》、《闻见录》等千卷。兵火后,惟《西园汇集》、《疑耀》存。此书《四库全书总目》题李贽撰。并录时人伪为萱序,託为李作。实非。

  • 龙须沟·老舍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

  • 国初礼贤录·佚名

    国初礼贤录,一卷,原文未题撰者姓氏。一说刘基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记:‘此书艺文志、千顷堂书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故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