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五出 赠佩

【临江仙】〔外、老旦上〕昨日音书来报喜,他家早已荣归。〔小生、生上〕〔小生〕忙排樽远相期,〔生〕知他何日到,暗里自思惟。〔外〕昨阿舅差人来说,任满改调,打从这里经过。凭限紧急,家眷人多,不便入城停阁,约我们邮亭一见。未知酒果完备了么?我们快到郊外迎候去。〔二生〕酒果早备,即可起行。〔同下〕〔旦引车子上〕自眉州起行到此,一路风尘,好劳顿也呵。

【香柳娘】恨车轮马蹄,恨车轮马蹄,辗人心碎,看秋花不似我容颜悴。过山高水低,过山高水低,生小住香闺,怎禁这劳瘁。况凄凉旅邸,况凄凉旅邸,孤篷乱飞,教我愁怀难悉。〔下〕〔贴丑同车上〕小姐车子前行,我们随后而来,一路上景致,好看也呵。

【前腔】听车声马嘶,听车声马嘶,暗尘风起,南来北往人如织。过前村后溪,过前村后溪,树色映斜晖。偷开绣帘视,列青山翠围,列青山翠围,雕轮紧随,恰便似人游图里。〔下〕〔末、外旦引众车子上〕离眉州数日,将次到成都也呵。

【前腔】住眉州几时,住眉州几时,梦魂犹系,叹无端又渡桑乾水。我心中暗悲,我心中暗悲,一去永相离,回看数行泪。〔众禀介〕前面驿前,有爷亲戚相候哩。〔末〕快到驿前相见。向河桥驿里,向河桥驿里,朝东暮四,宦游如寄。〔外、老旦、二生同上,见介〕一别相将已数年,〔末、外旦〕今朝重会路涂间。〔合〕梦中自是长相忆,犹喜容颜尽似前。

【前腔】想别来几时,想别来几时,面颜如昔。〔外〕老舅荣转,老夫特来把盏,邮亭把酒谈胸臆。〔老〕二外甥连年在衙内打搅,深愧不当。〔末、外旦〕自家骨肉,说甚打搅。〔老〕百一姐怎不到?〔末、外旦〕路上停留不便,已打发前行,不及来见姑娘。我们即刻也要别了。〔外、老、二生〕再消停半晌,且宽怀这杯,且宽怀这杯,此地再相离,重逢在何日?〔外旦〕我们去罢,天色将晚,女孩儿们等久了不便。〔合〕看疏林落晖,看疏林落晖,将人紧催,切休留滞。〔外、老旦〕这等我们且告别。申纯,再送舅妗一程回来。草草离亭数杯酒,送尽东西南北人。〔同小生下〕〔末〕前边车子多远了?〔众〕约数里了。〔末〕快赶上去,忙把玉鞭催骏马,恐防野树晚烟迷。〔同众下〕〔生〕此来专欲一见小姐,谁知他车子已先行了,不免从小路赶上去。正是:欲随彩凤归天上,恨不身生两翅飞。〔下〕〔旦引车子上〕闻说申郎迎见俺爹娘于邮亭之上,俺欲见他一面,也不能勾,好想杀人也。

【前腔】恨孤身惨凄,恨孤身惨凄,望着那人不至,愁怀似海深无底。〔生急上〕前面那辆车子是小姐的。幸喜别的车子未到,不免闯上去,曳帘相见。〔叫介〕姐姐,申纯在此。〔旦应,掩泪介〕申郎,你来也。〔生〕猛伤嗟痛悲,猛伤嗟痛悲,未语泪先垂,相看两心碎。〔旦〕遇郎之后,一日为别,不能堪处。况今动是经年,远及千里,思郎之切,安保后日复相见乎。妾或垂首瞑目,骨化形销,郎将别寻佳配,枕边恩爱,悉已付之他人了。怕形销骨毁,怕形销骨毁,恁时节呵,花眠柳迷,把恩情都弃。〔生〕姐姐,你还不知我心也!

【前腔】想神灵鉴兹,想神灵鉴兹,我和你一般情意,生生世世无抛弃。〔旦〕若然妾荷郎之恩,便死而无怨也。感情深意美,感情深意美,便做道骨冷怕成灰,幽魂永相系。〔车子催云〕天色晚了,快赶路去。〔旦〕欲语征夫催去忙,临岐分袂转情伤。不堪千里三年别,恨说仙家日月长。妾今与郎相别,未知后会何时。香佩一枚,内有金绡团凤,以真珠百粒,约为同心结,谨以赠君,君见物思人可也。得暇可乘便一来,勿以地远为辞。恨征夫紧催,恨征夫紧催,匆匆别离,记取这同心香佩。〔下〕〔生哭介〕小姐去了,我待再赶上呵,

【前腔】望前山雾迷,望前山雾迷,把香车遮蔽,飞魂逐影飘千里。赶不上了,只得回去罢。转空房惨凄,转空房惨凄,人去楚天涯,梦中怎相觅?听寒蛩四壁,听寒蛩四壁,知他为谁,一般愁戚。

【尾声】临岐分袂添愁泪,今后相思倍往日。我则看了这同心香佩呵,当做人儿把我这情事愁。

隔别佳人烟水湄,欲寻好梦远相随。

还愁路阻天台杳,梦里如何一见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下·蔡絛
  第九出 二臣哭夏·王世贞
  卷六·万树
  梦者·闻一多
  三集卷七十七·乾隆
  惜香乐府卷十·赵长卿
  卷十三·查慎行
  古诗镜卷八·陆时雍
  卷一百五十六·陈思
  宛陵羣英集巻八·汪泽民
  卷二十一·陈廷敬
  卷二百八·佚名
  第三场·田汉
  ●咏雪集句题词·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羽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

  •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陈寿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

  • 第十八回 得后教椎击郭招讨 遘兵乱劫逼李令公·蔡东藩

      却说王宗弼纳款唐军,并斩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及宣徽使李周辂、欧阳晃,说他荧惑唐主,函首送唐帅继岌,又责韩昭佞谀,枭首金马坊门,又令子从班,劫得蜀主后宫,及珍奇宝玩,赍献继岌及郭崇韬,求为西川节度使。继岌笑道:“这原

  • 名山藏卷之一百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王享记二◆王享记二东南夷二○东南夷二琉球安南真腊暹逻琉球安南真腊暹逻△琉球琉球国居东海唐宋皆不宾贡高皇帝使行人杨载持诏其国国凡三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中山王名察度山南王名承

  •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

  •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四五 闽浙总督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杨景素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前署督臣德保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闰六月十九日奉上谕:屡经

  • 提要·吴师道

    【臣】等谨案敬乡录十四卷元吴师道辑师道字正婺州兰溪人至治元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以宋婺州守洪遵东阳志所记人物有遗阙因集录其乡贤自梁迄宋末毎人先次其行略而附录其所着诗文亦有止着其目者明正徳间金革守赵鹤有金

  • 卷九·邱濬

    ▲清入仕之路 《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物,事也。三物,德、行、艺也)教万民而宾(敬之也)兴(举也)之,一曰六德,知(别是非)、仁(公无私也)、圣(通明也)、义(有断制)、中(诚实也)、和(无乖戾);二曰六行,孝(善事父母)、友(善于兄

  • 卷十三·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三安溪 李光坡 撰既夕第十三郑目録云士防礼之下篇也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允朝庙日请启期必容焉此诸侯之下士一庙其上士二庙则既夕哭先葬三日别録名士防

  • 卷十三·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三     宋 易袚 撰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寳噐藏焉王者之业传之先祖而后受天之命以有天下凡歴代之玉镇大寳噐皆得以有而藏之以天府名官重

  • 笃信品第四·佚名

    昔者舍卫国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馀家居在岸边。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於刚强欺诈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世尊常念其应度者当往度之。知此诸家福应当度。於是世尊往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相。奇异莫不

  • 勉专仗佛力·印光

    ●光自西徂东, 由北至南, 往返万余里, 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 视净土若秽物, 恐其污己者, 临终多是手忙脚乱, 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 纵信愿未极, 瑞相不现, 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

  • 解脱道论 第八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八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五问云何慈。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修行。答如父母唯有一子。情所爱念见子起慈。起饶益心。如是于一切众生。慈心饶益心。此谓慈

  • 卷第十六·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六 天台嗣祖沙门国清 达珍 辑 南岳下三十九世 天翼翔禅师法嗣 潭州大沩藏庵锋禅师 武陵罗氏子 上堂。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栽松道者求寄宿。面皮厚多少。碓房俗汉上江舟。未跨船舷。

  • 卷第一·水鉴慧海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一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荆州铁佛禅寺语录师顺治十五年戊戌四月于汉阳受请六月十八日进寺。三门曰泼天门户迥无阑一任诸人去复还且道新长老到此又作么生信步施为多意气等闲蹋破上头关。佛殿曰

  • 梅品·张镃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

  • 友会谈丛·上官融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上官融撰。三卷,据作者自序称共六十则。今存有《宛委别藏》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虽亦为三卷,但仅存三十则,仅及自序所云之半数,疑已有所缺佚。作者自序称,喜读“古今小说洎志怪之书”,在游历各地

  • 十吉祥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