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玉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李玉」生平不详。《花庵词选》录其词一首。

●虞美人·春情

李玉

篆缕销金鼎。

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

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李玉词作鉴赏

李玉词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黄昇云:“风流蕴藉,尽此篇矣”(《花庵词选》)。

铜炉里的香烟,缭绕上升,盘旋似篆文,这时候已经消散;庭院里树木的阴影转过了正午所在位置,也就是刘禹锡《池亭》诗所写的“日午树阴正”,而稍稍往东偏斜了。这几句描绘的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所感。开头三句已充分刻画了“画堂人静”。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宁静,人不会对炉中升起的香烟那么注视,看出它升起后的形态变化以至于散灭;对庭中树木阴影的“转午”,也不会感觉得出来。身在如此的环境中,她在想些什么呢?下句才透出一些消息:“芳草王孙知何处?”这里是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句意,表明“她”是在怀念远人。“惟有杨花糁径”点明此时是杨花飘飞的暮春天气。她的情,如山涧小溪,水流缓慢,与那静悄悄的环境,很是和谐。不过从“杨花糁径”看,这春光已是“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了。“惟有”二字又表明路上只有杨花,并无他所盼望的归人。她的愁绪从中轻轻地流漾出来了。

“渐玉枕、腾腾春醒”。从方才的“醉沉沉”而仍有所感觉来看,她依依而睡并不久。“腾腾春醒”这句话说的是醒后懒散的情态,与“醉沉沉”上下照应。彼时即有“芳草王孙知何处”之感,现在梦破春醒,这种感觉岂不更深?感情的潮水将在她的心里掀起更大波澜,也许还是“醉沉沉”的好。“帘外残红春已透”,加上前面的“杨花糁径”,为什么接连不断地重复春天的归去呢?春老花残,闺中人敏锐地感觉自己的青春将逝,红颜将老。从这些看似写景的反复描述中,可以看出正渗透着人的感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这几句的“景中情”完全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地步。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前面的景物描绘无不寓有一个“情”字,到此句便写出女主人公残春时节的心情。这句词中的“镇”作“长”的解。这句话说的是长日情思无聊,故缠绵于酒,借以消愁。刘过《虞美人》词曰:“人道愁来须殢酒”,就是这种状态了。结果是愁未能消,反而因酒致病,精神不振。“云鬓乱,未忺整”,说的是没有好心情去梳理零乱的鬓发。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更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之意。因“无聊”而“殢酒”,因酒而“厌厌病”,因病而懒妆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春去而人不归引起。词写到这里,已由外部描写隐约透露出人物的内心。

下阕,则完全转入女主人公自我抒情了。“江南旧事休重省”,这句劈空而来,一下启开了女主公人的心扉。那“江南旧事”,也许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温馨岁月吧,如今却是“休重省”了。是真的不愿“重省”么,还是“省”也无用,故作决绝语呢?正是这一个“休”字蕴含着说不尽的情意。接着她直率地道出了底蕴:“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说的是到处探听而信音杳然。“月满西楼凭阑久”,说的是她悄悄登上西楼,独自望着银白的月光洒满大地,痴痴地想着。“依旧归期未定”——他现在大概正想着回来,只是日子还没有确定,所以鸿雁没有传来书信吧。

这只是她的想象,情况是否如此,并不十分清楚。这样她又陷入了揣想中:“又只恐瓶沉金井”。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有云:“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本词根据白诗以“绳断瓶沉”作比,慨叹爱情破裂已无法弥合。“又”字意味深长,它恰与上句联系着。她本来是希望他能回来,只是“归期未定”;转而再想,愈感到没有把握,故有此“又”字。读之令人感到万转千回,心潮翻腾,柔肠寸断。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从“篆缕销金鼎”到“庭阴转午”,到“月满西楼”,到“银烛暗”,时间的脚步在静寂中前进着。她沉醉,入梦,醒来,倚阑望月,最后寄希望于万一,盼着听到马嘶声,所思念的人也许会骑着马归来吧。但直到“银烛暗”了,月落了,“梧桐影”尽了,她一直在痴痴地望着,听着,仍不见人归。这里直引吕岩《梧桐影》词“教人立尽梧桐影”,而添一“枉”字领起,语更痛切。“谁伴我,对鸾镜”,这是发自肺腑的痛切心声。“鸾镜”,是用来梳妆的。昔日鸾镜前,人影双双,也许还有过张敞画眉那样的风流韵事,然而今日独对鸾镜,岂不令人柔肠寸断!这位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埋怨对方,直到最后,也只是婉转倾诉,连一点愠怒的情绪都没有。和婉淳雅,在思归的形象中,独树一帜。“李君止一词,风情耿耿”(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词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多么善良温柔而又多情的女性啊。

猜你喜欢
  张友仁·唐圭璋
  丙集第十一·钱谦益
  跋尾·朱祖谋
  卷四十八·王奕清
  卷九·陈师道
  卷八·韩淲
  卷397 ·佚名
  卷28 ·佚名
  兰臯诗集跋·吴锡畴
  卷一百十·陈邦彦
  卷三百六十五·陈廷敬
  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二百十二·佚名
  卷二十七·范成大
  程垓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宏正·唐圭璋

      宏正,临江人。曾三聘之子。尝为大理丞,淳祐中,直秘阁,湖南提刑,广西转运判官,调广西运使。   水调歌头   临桂水月洞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镇相望。举

  • 卷九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四目録禽类画鹰【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唐杜甫】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唐杜甫】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宋黄庭坚】题搨本姜楚公鹰【宋陆游二首】画鹰【元马祖常】画鹰【元揭傒斯】

  • 卷二百二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九牧类五言古牧童词         【唐】储光羲不言牧田逺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隠层坂小牛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

  • 御选明诗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三乐府歌行十陈于廷古别离三歳爲君妇未尝下高堂一朝逺送别伫立官道傍君行官栁青君归官栁黄与君别经年相思莫相忘行过无定河莫饮无定水天涯游子心饮之恐尔尔应思闺中人容光易摧毁吕大濩陌上歌

  • 第五十三回 宠女侍僭加后服 闻母教才罢弹章·蔡东藩

      却说别儿怯不花执政,以与脱脱有宿憾,遂一意排挤,屡入内廷,密陈脱脱过失。顺帝尚疑信参半,嗣由别儿怯不花,陈请脱脱父马扎尔台,佯称就第养疾,意实结党营私,暗图不轨。于是顺帝转疑为信,竟下了一道严谕,放逐马扎尔台,安置西宁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正德五年二月丁亥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杨廷和行礼○升左副都御史李瀚为吏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乔宇为本部左侍郎太常寺卿陈震为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李逊学为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陆完为兵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纪昀

    儒林传宋 【十一】○宋十一黄干李燔 张洽陈淳李方子黄灏叶昧道 廖德明黄干李燔张洽陈淳李方子黄灏叶味道廖德明△黄干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王禺〉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着闻瑀殁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纪昀

    宋纪 【六】神宗○神宗神宗皇帝讳顼英宗长子也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初名仲针授率府副率进右千牛卫将军嘉佑八年侍英宗入居庆寍宫英宗即位 授安州观察使封安国公帝隆准龙颜好学问每日晏忘食侍讲王陶入侍帝率弟颢拜之加

  •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宇文士及别名仁人,京兆长安县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

  •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六 朱批冶大雄奏摺 雍正十年正月二十八日署理湖北彝陵镇总兵官【臣】冶大雄谨 奏为敬陈管见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武夫荷蒙 皇上天恩由千把末弁拔置副将今复叨沐 皇恩命署彝陵总兵

  • 卷一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司马迁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

  • 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佚名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

  • 经济文衡续集卷八·佚名

    宋 滕珙 撰储德类谓宜选东宫官以善辅导事目详见时政类第二叚此叚专论太子天下之本宜告之以正心脩身平治天下之道以尽辅翼之要至于辅翼太子之説则臣前日所谓数世之仁者盖已微发其端未敢索言之也夫太子天下之本其辅翼

  • 四 中庸之道·林语堂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四·王顼龄

    夏书集传夏禹有天下之号也书凡四篇禹贡作于虞时【孔氏颖达曰治水是尧末时事】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集説【孔氏颖达曰此篇必在虞书之内盖夏史抽入夏书或仲尼始退其第○金氏履祥曰禹贡叙水土在唐虞之际禹谟序功谟

  • 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佛说菩萨摩诃萨应於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耶。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我说菩萨摩诃萨应於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於诸法得大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多。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夫法仪施设在乎必当为主。若言理有归何须诤论除传者不肖醍醐杀人。炽盛光大威德真言者。大圣垂愍别示神方。虽言小异持盖功深难测。专心暂诵立见有功。岂在载言。  第一设

  • 手杖论一卷·佚名

        尊者释迦称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诏译  世间一类有情为无慧解便生邪执。由彼沉沦生怜愍故。今造斯论。颂曰。  设于平坦道  有步步颠蹶  为此等愚蒙  谈兹手杖论   论曰。一一世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