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8.韩愈:落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选韩愈诗者,大多选他的五、七言古诗,因为韩诗的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古体诗中。但在唐人的选集中,《极玄集》、《才调集》均不选韩愈诗。《又玄集》选韩诗二首,一为《贬官潮州作》七律,一为《赠贾岛》七绝,都是属于当时一般风格的诗。可知韩愈那些风格独特的古体诗,在当时还没有被重视。因此也和他的古文一样,没有立即产生影响。

选韩愈的古诗者,取舍亦有不同。有的选其“古”,如《琴操》、《元和圣德诗》、《南山》之类,有的选其“怪”,如《陆浑山火》、《月蚀》之类。有的选其比较流利平稳,如《山石》、《雉带箭》、《秋怀诗》之类。这三种面目必须合起来看,才能认识整个韩愈的风格。

《落齿》诗从来没有人选取,也几乎没有人齿及。现在我选讲这首诗,作为“以文为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诗完全不用一般人所熟习的诗的修辞。除了押韵和五言句这两个诗的特征之外,可以说全是散文的表现法。因此,讲这首诗一点也不费力,思想段落仍是四句一绝,我们现在把它译成散文:第一绝说: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牙与齿虽然有一点区别,但这里是互文同义。第二绝和第三绝说:“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第四绝描写将落的牙齿。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叉牙”是个连绵词,歪斜旁出之意,是状词,不是名词。第五绝和第六绝叙述习惯于落齿的心理状态。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第七绝说: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第八绝说: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不中用,故得尽其天年;雁因为能鸣,故得免于被杀,可知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第九绝说:落了牙齿,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没有牙齿,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全诗只用了一个《庄子·山木篇》里的典故,此外没有必须注释才能懂的辞句,我们演译为散文,宛然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小品文。牙齿一颗一颗地落掉,是每一个渐入老年的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就利用这一件平常的事,描写他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情绪。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整个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从执着到自然,基本上还是老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体会,也可以说,作者不因落齿而消沉,对人生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初、盛唐诗中,确是不曾有过。因此,韩愈的诗和文,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文学。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的序文中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这是记录了当时人对韩愈的态度:始而惊讶,继而讥笑,最后便大施攻击。但韩愈并不动摇,他坚守他的原则:第一,不用陈辞滥调(“惟陈言之务去”)。第二,有独创的风格(“能自树立”)。他说:“若皆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答刘正夫书》)这是说:如果跟着一般人的路走,而没有独创的风格,在当时虽然不被人排斥为怪,可是也必不能流传到后世。从此也可以了解,韩愈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文艺创作,不是迎合当世,而是有意于影响后世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创作是为将来的。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实现革新的目的,所以他的第一个原则是“师古”,要向古圣贤人学习。学习些什么呢?他说:要学习古人的意,而不是学习古人的文辞。(“师其意,不师其辞。”)什么是古人之意呢?就是“务去陈言”和“能自树立”。他的散文,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师,就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同样,他的一部分诗,虽然当时人以为怪,其实也还是远远地继承了汉魏五古诗的传统,或者还可以迟到陶渊明。从陶渊明以后,这种素朴的说理诗几乎绝迹了三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了古诗的传统,因而见到韩愈这一类诗,就斥为怪体了。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日

猜你喜欢
  卷十·阮阅
  歴代诗话卷二十六·吴景旭
  车眺·徐志摩
  前集卷二·罗椅
  卷十 五十首·赵崇祚
  东海渔歌卷一·顾太清
  卷一百三十·冯惟讷
  目録·元好问
  卷六·胡文学
  卷二百六十二·陈廷敬
  卷二十四·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康熙
  御选明诗卷二十五·康熙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五·康熙
  樵云独唱巻一·叶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回 弄轻薄狂言戏主 观相貌俊眼知君·蒲松龄

    话说二姐见万岁不肯来院里住,故意踌躇了一回,问道:"姐夫,你家有铜床没有?"万岁笑了一笑,说道:"佛动心,你说的是那里的话!朝廷家有龙床,大人家有八步床、顶子床,小人家有脚床,监里有框床,食店铺有活落床,棉花铺有亚车床,没见人家有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正德四年八月辛酉朔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李思明为广东右布政使○升四川右布政使王寅为太仆寺卿○是日内降小简一摺中有字一行云锦衣卫冠带舍人王聪乞升百户见任面批如所乞升聪锦衣卫百户实授见任简盖聪书以投瑾于传乞者

  • ·会擒首逆沿途搜捕凯旋赴郡到任摺·丁曰健

    奏为自彰化宝斗街会擒首逆后拔队南下,沿途搜捕;至嘉义县城,督县妥筹善后事宜;并凯旋赴郡到任日期:恭摺驰报,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十二月十三日,派主事周懋琦、参将田如松、绅士军功范义庭等各带兵勇赴宝斗街会剿;

  • 崔鸊传(附崔瞻、崔景凤传)·李百药

    崔鸊,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氏。父休,魏七兵尚书,赠仆射。鸊状貌伟丽,举止符合规范,年轻时就有声望,因此被社会推重。初为魏世宗挽郎,后升任太学博士。永安中,坐事免职回归乡里。高祖在信都起义,鸊便投奔而来。高祖见到他后,十分高

  • 王十朋传·脱脱

    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天资聪颖,理解力强,每天背诵数千言。等到长大后,有文才品行,聚集生徒于梅溪,听他讲课的有一百多人。王十朋进入太学,主考官认为他的文章很独特。秦桧死后,皇上亲政,策试士人,告诉考官说“:对策中有陈述

  • 卷二·吴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二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东周【汉志河南巩东周君所居正曰东周当从旧居卷首说见前 大事记云东周惠公班秉政洛阳采邑在巩汉志说非余见前】 惠公【周纪考王封其弟河南是为

  • 卷三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六宋 徐天麟 撰职官六特进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外戚传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莽三公上 秩】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傅喜位特进奉朝请薛宣加?特进位

  • 卷43·陈邦瞻

    ○元祐更化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帝崩。皇太子煦即位,时年十岁。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同听政。太后既听政,即散遣修京城役夫,止造军及禁廷工技,出近侍尤无状者,戒中外无苛敛,宽民间保户马。事由中旨,宰相王圭等弗与知也。司马光闻先帝

  • 卷八(庄元年,尽十年)·孔颖达

    ◎庄公(○陆曰:“庄公,名同,桓公子,母文姜。”谥法:“胜敌克乱曰庄。”)[疏]正义曰:《鲁世家》云:“庄公名同,桓公之子,文姜所生,即桓六年‘子同生’者也。以庄王四年即位。谥法:胜敌克壮曰庄。”是岁,岁在鹑火。【经】元年,春,王正月

  • 卷九·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防书卷九明 孙防 编春秋文耀钩大率阐星燿而幽曲言之故曰钩东宫苍帝其精为苍龙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西宫白帝其精为白虎北宫黑帝其精为武春起青受制【一作苍帝春受制】其名灵威仰夏起赤受制【赤帝夏受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斋法。云何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八日斋日。四天王遣诸辅臣。观察

  •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法仪轨卷中·佚名

        唐大善无畏内道场秘译  此咒本又于中天竺国王舍城迦兰陀长者林中说之。  尔时佛与无央数天龙鬼神阿修罗。说阿吒薄俱元帅大将咒。佛弟子之中有一比丘。出行忽然恍惚被贼劫衣粮。又神鬼二万五千眷属来娆不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四如是已说余蕴处界皆在此中。蕴处界摄今当显示。蕴处界三。有见等门义类差别。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辩。由斯蕴

  •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十卷第十释异门夫西方大旨。经中自明。净土要门。诸论具释。如天亲。智者海东越溪等。皆抉发幽微。举扬宗趣。近则云栖和尚。所著小本疏钞。条分类析。精宏渊博。真照夜途之长炬。截苦海之轻舟。诸

  • 祖庭钳锤录卷之下·费隐通容

    明嗣祖沙门 费隐通容 辑着居士 夏春晖 龚士龙 较福州西禅懒庵鼎需禅师。徧参名宿。法无异味。归里结庵於姜峰绝顶。不下山者三年。妙喜庵于洋屿。师之友弥光。与师书云。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欵何如。师不

  • 达生编·亟斋居士

    产科著作。1卷。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

  • 菩提行经·龙树

    梵名Bodhicarya^vata^ra 或 Bodhisattva-carya^vata^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述说成菩提之道行。内容共有偈颂八品:(一)赞菩提心品(梵Bodhicitta^nus/am!sa^ ),(二)菩提心施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