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都赋序

[原文]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xia ji)。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yao)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稽之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you),以备制度。西土耆(qi)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

〔译文〕

有人认为,赋是古诗的别流。往昔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已经消失,歌颂他们成功的颂扬之声也就停止了;先代明君圣王的恩泽已尽,颂祷之诗也就不再兴起。汉朝的刘邦初定天下,百废待兴,没有时间顾及诗乐一类的事情。到了汉武帝、汉宣帝的时代,才增设掌管礼仪的官府,核定礼乐法度。宫内设置了金马门官署,让文人词臣待诏于此;又设石渠阁珍藏先代典籍。在宫廷以外设掌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负责校正乐律等事务,用来使已经废止的礼乐文章重新振兴起来,使三代盛世的传统得以继承,使汉代立国兴邦的伟业更加增添光彩。因此平民百姓心情愉快,各种表示祥瑞的征兆特别多,歌颂那些祥瑞征兆的诗作:《白麟之歌》、《赤雁之歌》、《芝房之歌》、《宝鼎之歌》相继完成,并进献到祖庙之中。宣帝时,神雀、五凤、甘露、黄龙这样祥瑞的征兆,被当作纪年的年号。所以文学侍从之臣,如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等人,从朝到晚,议论思索,日积月累,不断进献辞赋篇章。并且公卿大夫、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也时常抽暇创作。有的篇章因为抒写下方之情而达到了讽谏的目的;有的篇章因为宣扬君王的德业而达到了尽忠尽孝的目的。从容不迫推荐宣扬,显示给后世。这些篇章只是稍稍逊色于《诗经》中的雅颂之类作品。所以到了汉成帝的时代,就研究并且收录它们,天下进献的就有一千多篇。从此以后大汉的文章光辉灿烂,与夏商周三代同一文风。

况且,道德思想有衰落和兴盛的区别,学术文章有粗疏和精密的差异。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建立德业的帝王,不因为距离过去远或近而改变既定的法则。所以皋陶歌赞虞舜,奚斯颂扬鲁公,这些诗同被孔子所采用,那被采用的原则和理论,从古到今是一致的。检验上古就像三代那样歌颂盛世的德业,考察汉室又像此时这样使王者的德业更增光彩,赋的创作事属细小,但先代文学侍从之士所创立的体式,国家遗留下来的好文风,是不可缺漏的。我亲见国内政治清明和平,朝廷之中没有纷争十分太平,京城修建宫室,疏浚护城河,建起有树木和禽兽以供帝王围猎的苑囿,并且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西京长安的故老,全都心怀幽怨思念之情,希望当今的君王能够怀念旧都,因而特别称赞长安原来的体制规模,很有些鄙薄东都洛阳的议论。所以我创作了《两都赋》,以极写令众人眼花缭乱的西都长安奢丽情况,并用当今东都的制度加以判断。赋的全文如下:

[评介]

班固的这篇序可以看成是一篇有关赋的产生和发展的学术论文。

首先,班固强调赋是诗的一种流变,是由古诗发展而来的。“赋者,古诗之流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历来不尽一致。《文选》李善注说:“诗有六义焉,二曰赋,故赋为古诗之流。”《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而赋、比、兴则是表现这些内容的表现手法。按李善的见解,就是说赋继承了《诗经》中的赋这一表现手法。应该说这样的理解不免有失偏颇。班固在《序》中说:“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成、康之世是周的兴盛时代。作者惋惜自从周代衰微以后,歌颂王业的颂声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汉赋是在新的时代继承了歌颂王业的诗歌传统,也就是以歌颂周代创业精神和太平盛世的诗歌为榜样,发展成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诗经·大雅》中有关周代开国的篇章,如《文王》、《大明》、《绵》、《皇矣》、《公刘》、《生民》等等,都曾为汉赋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赋是古诗的流变,主要是指内容,而不仅仅是它的形式。

汉赋是盛世之声。汉朝立国之初,百废待兴,还无暇顾及文学创作问题。到了武帝、宣帝的时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各种祥瑞的征兆不断出现,这就提出了“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的问题,即把已经废止和断绝的诗歌传统继承和发展起来,以宏扬大汉开国的伟业。汉赋色彩华丽,铺张扬厉,正是适应了反映太平盛世生活的内容需要。

汉赋发展和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代的文化政策。汉代设立金马门、石渠阁和乐府等机构,鼓励文学创作,为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汉赋的繁荣,创造了客观条件。许多言语侍从之臣,待诏于金马门下,“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时时间作”,潜心从事赋的写作。统治者则往往以赋作的优劣来决定人的取舍进退。这就使赋的写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到汉成帝的时代,文人词臣献赋已达千余篇,从而形成了仅次于《诗经》雅颂的一代文学,可以毫无愧色的同夏、商、周三代的文风相媲美。

关于赋的社会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通过抒写下层人民的情绪来达到对统治者进行劝谏的目的;通过宣扬统治者的功德来达到尽忠孝的目的。表面上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目的:一个讽谏,一个颂扬。实质上是在巩固封建统治这个共同目的下的两个手段罢了。班固是很正统的,他批评司马迁写《史记》是“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没有把儒家思想放在首位。他在写《汉书》时,一改司马迁的作法,把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从本纪中剔除,降到传记之中。而司马迁曾寄予同情和赞颂的游侠、货殖、滑稽等三教九流人物,班固或删或贬,明确表明了自己维护封建正统观念的立场。在对文学功能的认识上,班固也是以坚持儒家正统思想作为最终标准的。在讽谏和颂扬两者之间,班固认为“雍容揄扬”,以颂扬为主。讽谏要“温柔敦厚”,不能触动统治者的根本利害。这从班固《两都赋》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那里的讽谏是极其微弱的。“讽一劝百”的概括同样适用于他。班固提出了文学创作的社会作用问题,是很可贵的,这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十一·彭定求
  陈以庄·唐圭璋
  王十朋·唐圭璋
  曹组·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二·王揖唐
  卷十九·音韵·冯金伯
  第四折·佚名
  孑楼诗词话·林庚白
  大陆诗草魏序·连横
  序·陈肇兴
  白云樵唱集卷三·王恭
  卷二十·唐圭璋
  卷四十六·朱彝尊
  卷七十一·陈元龙
  原序·乐雷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处士镇成(秋声集)·顾嗣立

    镇成,字符镇,昭武人。笃志力学,不嗜荣利,筑南田耕舍,隐居著书。至顺间,尝历览楚汉名山,周流燕、赵、齐、鲁之墟。浮海而返,登补陀,观日出如丹,慷慨赋诗,翛然有蝉蜕尘嚣之志。部使者屡荐之,不就。其后政府奏授江西儒学副提举,命下而

  • 卷66 ·佚名

    戴栩 挽林知县朝奉词 两拜恩纶世泽垂,皇天老眼未嫌迟。 百年忽失古君子,四海难逢今吏师。 祖奠兼排遮道帐,影祠别写憩棠碑。 湖堤荪满读书处,雪意将云万叠悲。 戴栩 挽张金都郎中词 唤作郎官

  • 唐四僧诗巻四·佚名

    清塞诗上山舎秋思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洛水故园在秋庭积叶深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隂静夜更声彻寒灯独向吟赠胡僧瘦形无血色草屦着从穿闲话似持咒不眠同坐禅背经来汉地袒膊过冬天情性人难防游方应信縁早秋别卢休此行经

  • 卷七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七洞类五言古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  【唐】阙名高意合天制自然状无穷仙华凝四时玉藓生数峰书秘漆文字匣藏金蛟龙闭为气肃开作云雨浓洞隠谅非乆岩梦诚必通将缀文士集贯就真珠

  • 卷三百七十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閏二月辛亥盡其月   閏二月辛亥,詔:「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章惇,累有臣僚上言輕薄無行,好為俳諧俚語,及嘗受內臣宋用臣饋遺。以其大臣,彈糾章奏不欲付外。又議役法,明知未完,俟其令行,始相沮難。近者,每於

  • ●卷九·邵博

      唐高宗曰:“隋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无谏者,何也?”李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予谓高宗立太宗才人武氏为后,抉于李“陛下家事勿问外人”一言。又谓高宗“尽善无可谏”。太宗以遗高宗,失于

  • 后汉书补逸卷二十一·姚之骃

    司马彪续后汉书第四朱儁儁字公伟防稽人少好学为郡功曹察孝廉举进士以讨黄巾功拜车骑将军累迁河南尹董卓见儁外甚亲纳而心忌之儁亦阴备焉关东兵起卓议移都儁輙止卓卓虽惮儁然贪其名重乃表拜太仆以自副儁被召不肯受拜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七月戊辰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遣乐舞生二十三人赍香帛分祭历代帝王陵寝○庚午发太仓银一万七千三百两于延绥○辛未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长陵○荫故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刘库仁传·李延寿

    刘库仁字没根,独孤部人。刘武的同宗。他从小就豪爽,讲义气,有智谋,母亲是平文皇帝的女儿。昭成皇帝又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任命他为南部大人。建国三十九年(376),昭成皇帝突然死去,道武皇帝未立,苻坚任命刘库仁为陵江将军、关

  • 方献夫传·张廷玉

    方献夫,字叔贤,广东南海人。他一生下就死了父亲,刚刚加冠成人就考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选为庶吉士。他正要告假回家侍养母亲,母亲也过世了,他于是住家守丧。正德年间,出任礼部主事,后调到吏部,升为员外郎。他同主事王守仁

  • 卷二十四·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四书籍三御制御制人臣儆心录一部世祖章皇帝御制论八篇曰植党曰好名曰营私曰徇利曰骄志曰作伪曰附势曰旷官引据汉以下史事足为炯戒者各加注释用垂儆戒训于有

  • 卷三十五·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五恭遇驾幸东鲁释奠先师礼成御制诗篇勒石垂示永久敬赋七言律三首戸部河南清吏司员外【臣】李振世漫道穆王驰八骏还轻夏后御双龙岂如帝德崇师范直以天顔挹圣

  • 卷四·佚名

    (一七)复次若诤竞者闻断结名。所诤事解。若人欲得供养恭敬应断诸使。我昔曾闻。有差老母。入於林中采波罗树叶卖以自活。路由关逻。逻人税之。于时老母不欲令税。而语之言:汝能将我至王边者,税乃可得。若不尔者终不与汝。

  • 卷第一·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一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初标部类品会此经按西域记。说有三部。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部有四

  • 卷第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四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世尊。渐复游行。至五百仙人住处。时彼住处。华果茂盛。饮食充足。时彼仙人亦不顾恋。一切诸人来者任食。是时世尊。知彼仙人调伏时至。诣彼仙处。到已。以神

  • 羯磨仪式卷下·书玉

      清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编非时事○第一结解诸界篇(七法)初预瞻标相法(准律所明。大凡比丘所居之处。不得无界而栖。若违制者。作法不成。众僧得罪。苾刍若依城邑。村落。境内僧伽蓝住。欲行僧法。创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