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齐一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欲逐婴子于齐。婴子恐,张丑谓楚王曰:“王战胜于徐州也,盼子不用也。盼子有功于国,百姓为之用。婴子不善,而用申缚。申缚者,大臣与百姓弗为用,故王胜之也。今婴子逐,盼子必用。复整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也。”楚王因弗逐。

----------------------------------------

齐将封田婴于薛

齐将封田婴于薛。楚王闻之,大怒,将伐齐。齐王有辍志。公孙闬曰:“封之成与不,非在齐也,又将在楚。闬说楚王,令其欲封公也又甚于齐。”婴子曰:“愿委之于子。”公孙闬为谓楚王曰:“鲁、宋事楚而齐不事者,齐大而鲁、宋小。王独利鲁、宋之小,不恶齐大何也?夫齐削地而封田婴,是其所以弱也。愿勿止。”楚王曰:“善。”因不止。靖

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

靖郭君谓齐王

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也)而数览[也]。”王曰:“说五而厌之。”今与靖郭君。

(姚本:一本作“王曰:’日说五官,吾厌之。’”)

----------------------------------------

靖郭君善齐貌辨。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茍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倍]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带]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

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

南梁之难

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

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诉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因田婴北面而朝田侯。

----------------------------------------

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

田忌为齐将

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厐涓。孙子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于先)[老]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辖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先弱)[老]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

田忌亡齐而之楚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

邹忌事宣王

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一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

----------------------------------------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

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乃为齐见鲁君。鲁君曰:“齐王惧乎?”曰

:“非臣所知也,臣来吊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子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若令众而合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余兵足以待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以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其见恩德亦其大也。”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

秦伐魏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为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过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谓齐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河关,指博关,临淄、即

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柯劭忞
  卷五 周紀五·司马光
  后汉孝明皇帝纪上卷第九·袁宏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二十二·萧常
  通志卷八·郑樵
  平定金川方略卷四·来保
  绎史卷九十五之一·马骕
  董文用传·宋濂
  颜日愉传·张廷玉
  张以宁传·张廷玉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卷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9 ·佚名

    陈宓 人日寿外姑方氏 九帙华龄开第一,画堂瑞气蔼葱葱。 彩花宝胜年年好,绿鬓朱颜岁岁同。 五福谁人如寿考,四时何日不春风。 门阑应笑龙钟壻,作吏风尘□两翁。 陈宓 入暮 溪光延夕暝,山色接天青

  • 卷二百四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六 郭奎 秋日次右司韵 秋水竟长川高亭对孤屿览君瑶华篇往往似仙语观游继晨夕追昔念徂暑扬舲济东湖采兰临北渚落日散余霞轻风度微雨囘瞻城堞表楼观袭空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六七言律诗九罗伦和缉熙过毛英懋西园隐居肝腑赢余五亩春草堂云暖小山贫尘中物色原无我林下心情见此人鹤伴野翁梳白髪蜨随春色上乌巾褰衣细问西园老怕有人家可并邻题张氏水村小景逄着闲人只

  • 卷一百七十·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等·脱脱

        ◎职官十   ○赞引 导从 赐 食邑 实封 使职 宫观 赠官 叙封 致仕 荫补   赞引   旧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并绯衣双引,仍传呼。使相、仆射、两省五品已上,一吏前引。   淳化四年,令东宫三

  •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七月。壬子。谕军机大臣等、前有人奏□□□尔□河南开归陈许道潘仕钊、剥削民利营求陋规各款。当谕令孙凤翔确查具奏兹又有人奏、潘仕钊居心猥琐。办事竭蹶。到任即令书吏详开进款清单。并需索属

  • 尚史卷八十三·李锴

    系三孔子弟子传顔回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嵗新论顔渊感中台星又曰顔回重瞳顔渊问仁孔子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史记】史记多采鲁论以为传今童穉皆习知之故谨载精要而畧其余家语顔渊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

  • 东魏孝静帝纪·李延寿

    东魏孝静皇帝名善见,是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亲为胡妃。永熙三年(534)八月,受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孝武帝进入关中,渤海王高欢便和百官开会商议,推选孝静帝作为明帝的继承人,当年十一岁。  天平元年(534)冬十月十七日,孝

  • 庐江王李瑗传·欧阳修

    庐江郡王李瑗字德圭,是济南郡王李哲之子。武德年间,援例封王,累迁至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与河间王李孝恭合讨萧铣,未立功勋。改任为幽州都督。李瑗平素懦弱,朝廷怕他不称其职,便命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他而行。君廓曾为盗贼,其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索隐】:案:彭越传云“魏豹,魏王咎从弟,真魏後也”。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索隐】:案:晋灼云“宁陵,梁国县也,即今宁陵是”。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正义】:王,于放反。咎往从之。陈王

  • 卷一百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

  • 卷三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九少仪少小也记相见及荐羞之小威仪故名少仪朱子曰此篇言少者事长之节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於将命者不得阶主适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此言相见致辞之法也闻者

  • 第42章·老子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侯以自称也(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5)。“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

  • 修务训·刘安

    【原文】 或曰:&ldquo;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 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rdquo;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

  • 福嚴費隱容禪師紀年錄卷下·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資福行觀山陰王谷仝集鹽官徐昌治 董行證較繼主法席門人行宗 行古重訂梓大清順治皇帝二年乙酉師五十三歲,梓《密老和尚全錄》一十二卷,付靈機觀。居士嚴

  • 九个明天·阿西莫夫

    九个明天(Nine Tomorrows)是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九篇科幻小说。本书最早的名称是“退件书”(Rejection Slips),1959年首次在美国发行,1963年在英国出版。收录的小说中有阿西莫夫最喜爱的两篇小说《最后的问题》《丑小

  • 海陵从政录·周际华

    窃卑职自到任以来查考兴化情形士习民风已非昔比然或者勉竭驽骀妄希转移于万一惟查下河水利有谓治其源者则复归仁堤以遏黄流使淮水势杀庶运河堤可保无虞也有谓导其流者则浚白驹小海草堰诸闸使由牛湾河入海庶不至白涂等

  • 芦川词·张元干

    中国古代词集。张元干著。通行本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今人唐圭璋辑《全宋词》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元干(1091—约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宋永福(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年,为李纲僚属,参予汴京保卫战

  •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黄曾樾

    《谈艺录》出自陈衍弟子黄曾樾手,《谈艺录前言》有言:“曾樾幸生同乡国,自有知识,则知景仰先生,窃揆梼昧,不敢自致于门墙。 丁卯孟冬初弦,由董仲纯丈介谒先生于文儒坊三官堂之匹园,呈诗文为贽。 ”黄曾樾拜师期间,聆听教诲,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