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十五

  越绝篇叙外传记第十九

  维先古九头之世,蒙水之际,兴败有数,承三继五。故曰众者传目,多者信德。自此之时,天下大服。三皇以后,以一治人。至于三王,争心生,兵革越,作肉刑。五胥因悉挟方气,历天汉。孔子感精,知后有疆秦丧其世,而汉兴也。赐权齐、晋、越,入吴。孔子推类,知后有苏秦也。权衡相动,衡五相发。道获麟,周尽证也,故作春秋以继周也。此时天地暴清,日月一明,弟子欣然,相与太平。孔子怀圣承弊,无尺土所有,一民所子,睹麟垂涕,伤民不得其所,非圣人孰能痛世若此。万代不灭,无能复述。故圣人没而微言绝。赐见春秋改文尚质,讥二名,兴素王,亦发愤记吴越,章句其篇,以喻后贤。赐之说也,鲁安,吴败,晋疆,越霸,世春秋二百余年,垂象后王。赐传吴越,□指于秦。圣人发一隅,辩士宣其辞,圣文绝于彼,辩士绝于此。故题其文,谓之越绝。

  问曰:“越绝始于太伯,终于陈恒,何?”“论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乃太伯审于始,知去上贤。太伯特不恨,让之至也。始于太伯,仁贤,明大吴也。仁能生勇,故次以荆平也,勇子胥忠、正、信、智以明也。智能生诈,故次以吴人也,善其务救蔡,勇其伐荆。其范蠡行为,持危救倾也,莫如循道顺天,富邦安民,故次计倪。富邦安民,故于自守,易以取,故次请籴也。一其愚,故乖其政也。请粟者求其福禄,必可获,故次以九术。顺天心,终和亲,即知其情。策于廊庙,以知疆弱。时至,伐必可克,故次兵法。兵,凶器也。动作不当,天与其殃。知此上事,乃可用兵。易之卜将,春秋无将,子谋父,臣杀主,天地所不容载。恶之甚深,故终于陈恒也。”

  问曰:“易之卜将,春秋无将。今荆平何善乎?君无道,臣仇主,以次太伯,何?”曰:“非善荆平也,乃勇子胥也,臣不讨贼,子不复仇,非臣子也。故贤其冤于无道之楚,困不死也;善其以匹夫得一邦之众,并义复仇,倾诸侯也;非义不为,非义不死也。”

  问曰:“子胥妻楚王母,无罪而死于吴。其行如是,何义乎?”曰:“孔子固贬之矣。贤其复仇,恶其妻楚王母也。然春秋之义,量功掩过也。贤之,亲亲也。”“子胥与吴何亲乎?”曰:“子胥以困干阖庐,阖庐勇之甚,将为复仇,名誉甚着。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夫差下愚不移,终不可奈何。言不用,策不从,昭然知吴将亡也。受阖庐厚恩,不忍去而自存,欲着其谏之功也。故先吴败而杀也。死人且不负,而况面在乎?昔者管仲生,伯业兴。子胥死,伯名成。周公贵一概,不求备于一人。及外篇各有差叙,师不说。”

  问曰:“子胥未贤耳。贤者所过化,子胥赐剑,欲无死,得乎?”“盲者不可示以文绣,聋者不可语以调声。瞽瞍不移,商均不化。汤系夏台,文王拘于殷。时人谓舜不孝,尧不慈,圣人不悦下愚,而况乎子胥?当困于楚,剧于吴,信不去耳,何拘之有?孔子贬之奈何?其报楚也,称子胥妻楚王母,及乎夷狄。贬之,言吴人也。”

  问曰:“句践何德也?”曰:“伯德,贤君也。 ”“传曰:‘危人自安,君子弗为;夺人自与,伯夷不多。’行伪以胜,灭人以伯,其贤奈何?”曰:“是固伯道也。祺道厌驳,一善一恶。当时无天子,疆者为右,使句践无权,灭邦久矣。子胥信而得众道,范蠡善伪以胜。当明王天下太平,诸侯和亲,四夷乐德,款塞贡珍,屈膝请臣,子胥何由乃困于楚?范蠡不久乃为狂者?句践何当属莝养马?遭逢变乱,权以自存,不亦贤乎?行伯非贤,晋文之能因时顺宜,随而可之。故空社易为福,危民易为德,是之谓也。”

  问曰:“子胥、范蠡何人也?”“子胥勇而智,正而信。范蠡智而明,皆贤人。”问曰:“子胥死,范蠡去,二人行违,皆称贤,何?”“论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事君以道言耳。范蠡单身入越,主于伯,有所不合,故去也。”问曰:“不合何不死?”曰:“去止,事君之义也。义无死,胥死者,受恩深也。今蠡犹重也,不明甚矣。”问曰:“受恩死,死之善也。臣事君,犹妻事夫,何以去?”“论语曰:‘三日不朝,孔子行。’行者,去也。传曰:‘孔子去鲁,燔俎无肉;曾子去妻,藜蒸不熟。’微子去,比干死,孔子并称仁。行虽有异,其义同。”“死与生,败与成,其同奈何?”“论语曰:‘有杀身以成仁。’子胥重其信,范蠡贵其义。信从中出,义从外出。微子去者,痛殷道也。比干死者,忠于纣也。箕子亡者,正其纪也。皆忠信之至,相为表里耳。”问曰:“二子孰愈乎?”曰:“以为同耳。然子胥无为能自免于无道之楚,不忘旧功,灭身为主。合,即能以霸;不合,可去则去,可死则死。范蠡遭世不明,被发佯狂,无正不行,无主不止。色斯而举,不害于道。亿则屡中,货财殖聚。作诈成伯,不合乃去。三迁避位,名闻海内。去越入齐,老身西陶。仲子由楚,伤中而死。二子行有始终。子胥可谓兼人乎?”

  问曰:“子胥伐楚宫,射其子,不杀,何也?” “弗及耳。楚世子奔逃云梦之山。子胥兵笞平王之墓,昭王遣大夫申包胥入秦请救。于斧渔子进谏子胥,子胥适会秦救至,因引兵还。越见其荣于无道之楚,兴兵伐吴。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问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维子胥之述吴越也,因事类,以晓后世。着善为诚,讥恶为诚。句践以来,至乎更始之元,五百余年,吴越相复见于今。百岁一贤,犹为比肩。记陈厥说,略其有人。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疆。不直自斥,讬类自明。写精露愚,略以事类,俟告后人。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 □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明于古今,德配颜渊。时莫能与,伏窜自容。年加申酉,怀道而终。友臣不施,犹夫子得麟。览睹厥意,嗟叹其文,于乎哀哉!温故知新,述畅子胥,以喻来今。经世历览,论者不得,莫能达焉。犹春秋锐精尧舜,垂意周文。配之天地,着于五经。齐德日月,比智阴阳。诗之伐柯,以己喻人。后生可畏,盖不在年。以□为姓,万事道也。丞之以天,德高明也。屈原同名,意相应也。百岁一贤,贤复生也。明于古今,知识宏也。德比颜渊,不可量也。时莫能用,籥□键精,深自诚也。犹子得麟,丘道穷也。姓有去,不能容也。得衣乃成,贤人衣之能章也。名有米,八政宝也。覆以庚,兵绝之也。于乎哀哉,莫肯与也。屈原隔界,放于南楚,自沉湘水,蠡所有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司马迁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刘昫
  ●卷一百五十二·徐梦莘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药死唐武宗 立太叔窜毙李首相·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今献备遗卷七·项笃寿
  八七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奏钦遵谕旨嗣后一切书籍自应区别办理折·佚名
  伊洛渊源録卷十一·朱熹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阿史那皇后传·令狐德棻
  忙哥撒儿传·宋濂
  王竑传·张廷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九明 梅鼎祚 编鼓吹曲辞【二】拟汉铙歌朱鹭          梁王僧孺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犹持畏罗缴未得异鳬鷖闻君爱白雉兼因重碧鸡未能声似凤聊变色如珪愿识昆明路乘流饮复栖同前   

  • 卷三百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静佳龙寻稿朱继芳字季实号静佳建安人登进士授龙寻令龙寻旧有顔长官仁郁祠长官五代时能抚循其民使不见兵革尝作诗以道民疾苦其题有十毎题系以十诗共百

  • 卷五十五·毕沅

      ◎宋纪五十五 ∷起阏逢敦牂十一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十一月,辛酉,以同知太常礼院吴充知高邮军,太常寺太祝鞠真卿知淮阳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六·焦竑

      都察院三(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   僉都御史凌公漢傳(朱睦■〈木挈〉)   僉都御史程公本立傳(戚元佐)   右僉都御史魯公穆傳   維風編   僉都御史祝公暹傳(李濂)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左鼎傳   中憲大夫都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五七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户部为遵旨等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一月十四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内开:查四库馆自七月起至九月止所进各书,该总裁等抽阅书内俱有错悞记过,均应议处

  • 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周作人

    编译委员会既然决然从北京撤退,搬到香港去,从前在那里写作的人便发起一个惜别会,在什刹海会贤堂聚餐,我不记得是什么人发起了,只记得仿佛人很多,一共有两桌吧,主客当然是关琪桐,主人们里边只有王古鲁还是没有忘记,他那时是替他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元钞【附银】【臣】等谨按钱币自当以钱为主而会引关钞等制附焉自钞法盛於金源至元而钱几废则钱钞之先後不能不客主易位矣明代钞不胜钱而行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索隐】:按:地理志无信陵,或是乡邑名也。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

  • 杂学辨·朱熹

    宋 朱子 撰苏氏易解干之彖辞发明性命之理与诗【烝民维天之命】书【汤诰大誓】中庸孟子相表里而大传之言亦若符契苏氏不知其说而欲以其所臆度者言之又畏人之指其失也故每为不可言不可见之説以先后之务为闪倐滉漾不可

  • 卷六五·邱濬

    ▲释奠先师之礼(上) 《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五帝学名)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郑玄曰:“有道德者,若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是也,死则以为乐之祖神而祭

  • 卷一·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一     明 湛若水 撰隱公【名息姑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傳世二十三而至隱公惠公繼室所生在位十一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元年【齊僖公禄父九年晉鄂侯郄二年曲沃莊伯鮮十一年衛桓公

  • 卷十二·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二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陈 陈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岂以河滨之故习欤武王封阏父之子妫满於陈都宛丘之侧与宋杞以备三恪妻以元女大姬封域在禹贡豫州之东大姬无子好巫觋祷

  • 卷二·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__周礼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翼传卷二明 王应电 撰握机经一凡一十九字乃风后握机经古文也黄帝立井田之法因以制兵为握机阵法破蚩尤于涿鹿之野其臣风后实佐之为万世兵法之祖天地风云龙

  • 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杂诵第一(调达事上)佛在王舍城。尔时调达。于佛法中信敬心清净。著三十万金钱直庄严具出家。乘调善象直十万金钱。是象以金网等庄严。亦直十万金钱。调达所著衣

  • 梵语千字文·义净

      唐 义净撰梵语千字文(并序附刻)三藏法师义净撰为欲向西国人作学语样仍各注中梵音下题汉字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并是当途要字但学得此则余语皆通不同者旧千字文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梵语千字文旧刻序(

  • 古今说海·陆楫

    古代笔记小说总集。142卷。明人陆楫(字思豫)编辑。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及“古今说海校书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为编刊本集提供过藏书,或参加过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书分为4部、7家,凡收入135种历

  •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郑光祖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