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后秦录

  姚弋仲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昔夏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长,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当七世孙填虞,虞九世孙迁那,率种人内附,汉朝嘉之,假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之于赤亭。那玄孙柯为魏征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柯生戈仲,少而聪猛,英果雄毅。永嘉之乱,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自称雍州刺史,护羌校尉,扶风公。刘曜以弋仲为平西将军。石虎废石弘自立,弋仲称疾不贺,虎累召之,乃赴。太宁元年,拜侍中征西大将军。石祗称尊号于襄国,以仲为右丞相。石祗为刘显所弑,仲乃与燕连和。有子四十二人,常诫诸子曰;"我死之后,汝归晋家,竭尽臣节。"乃使使降晋。晋永和七年,拜仲使持节六夷大都督、督江淮诸军事、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八年薨,时年七十三。后仲尸柩为苻生所得,生以王礼葬之于天水。苌称尊号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陵曰高陵。

  姚襄

  姚襄字景国,戈仲第五子,雄武多才艺,能明察,善抚纳,士民爱敬之,咸请为嗣。仲以襄非嫡,不许。石祗僭号,以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县公。戈仲薨,率户八万,南至荥阳。晋处襄于谯城。遣五弟为任,单骑渡淮,见豫州刺史谢尚,一面交款,便若平生。扬州刺史殷浩惮其威名,遣谢万讨,襄逆击破之,鼓行济淮,屯于盱眙。朝廷大震,襄方轨引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据许昌。自许遂攻洛阳,逾月不克。晋征西大将军桓温,自江陵伐襄,温至伊水,襄彻围之,为温所败。襄奔还洛阳,率数千骑奔于北山,百姓随襄者四千余户。襄寻从北山,将图关中,进屯杏城,遣辅国将军姚兰略地鄜城,苻生遣苻飞龙拒战,率众西引,与苻坚战于三原,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苌僭尊号,追谥魏武王。

  姚苌

  姚苌字子茂,戈仲之第二十四子,少聪哲,多权略,不修行业。兄襄为苻坚所杀,苌率诸弟降于苻生。坚以苌为扬武将军、步兵校尉。潞川之战,累有殊功,迁左卫将军,累授幽州刺史。苻坚伐晋,以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谓苌曰:"朕本以龙骧建业,龙骧之号,未曾假人。今特以相授。山南之事,一以委卿。"坚左将军窦冲进曰:"王者无戏言,此将不祥之征也。"坚默然。白雀元年,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睿讨之,以苌为司马。既而为泓所败,睿死之。苌遣参军姜协谢罪,坚怒杀之。苌惧,奔于渭北,归者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改元,称制行事。二年六月,慕容冲入长安,司隶崔翼、尚书赵迁等数百人来奔。苌闻苻坚在五将山,遣骁骑吴忠率骑围之,苌自故县如新平,吴忠执坚送之。苌将求禅代,坚不许。慕容冲遣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盖来战于新平,大破之,盖率麾下数千人来降。

  建初元年,僭即皇帝位于长安,大赦改年,国号大秦,改长安为常安。追尊考弋仲为景元皇帝,妣曰德皇后。子兴为皇太子。秋七月,苌如安定。二年,徙秦州三万户于安定。八月,以太子兴镇长安。四年十月,立社稷于长安。六年,大败苻登于长安。七年三月,苌寝疾,遣镇东姚欣德守长安,召太子兴诣行在所。八年十月,苌如长安,至于新支堡,疾笃,舆疾而进。十二月,至长安,召太尉姚、仆射尹纬等受遗诏辅政。苌曰:"吾气力转微,将不能复临天下,卿等善相吾子。"谓兴曰:"有毁此诸人者,慎勿受之。抚骨肉以仁,接大臣以礼,待物以信,遇民以恩,四者既备,吾无恨矣。"庚子,薨于永安宫,年六十四。谥武昭皇帝,葬原陵,庙号太祖。

  姚兴

  姚兴字子略,苌之少子。苌薨,秘不发丧。皇初元年,乃发丧行服,即位于槐里,大赦改元。七月,如泾阳,与苻登战于山南。徙阴密三万户于长安。二年,以叔父绪为晋王,征西将军硕德为陇西王,弟崇为齐公,显为常山公。三年,以绪为并、翼二州牧,镇蒲坂。四年二月,遣齐公崇伐洛阳。弘始元年九月,大赦改元。冬十月,克洛阳,以东平公绍为都督山东诸军事、豫州牧,镇洛阳。四年五月,遣大将军陇西王硕德率步骑六万伐吕隆于凉州。先是,吐藩傉擅据西平,沮渠蒙逊据张掖,李暠据敦煌,各制方域共相侵伐。硕德从金城济河,直趣广武,迳苍松至隆城下。隆遣弟辅国超、龙骧邈等率众拒硕德,硕德大破之,生擒邈。傉擅、蒙逊、李暠等各修表奉献。九月,隆奉表请降,兴答报嘉美,以隆为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十一月,鸠摩罗什至长安。七年正月,兴如逍遥园,引诸沙门听什说佛经。九年,以太子泓录尚书事。燕王慕容超遣使称藩。十年,与魏通和,贡马千匹。十一年,蜀谯纵遣使称藩。十六年五月,兴寝疾于内,太子泓以兵屯东华门,侍疾于谘议堂。尚书广平公弼潜谋为乱,招集数千人,持兵于第,兴疾损,升前殿,百官咸会。征虏刘羌泣曰:"陛下寝疾数旬,奈何忽有斯事。"兴曰:"朕过庭无训,使诸子不穆,愧于四海"。兴以弼文武兼才,未忍致法,免其尚书令,以公就第。十七年十二月,兴疾重,广平公弼告病不朝,集兵于第。兴怒,乃收弼囚之。十二月,兴疾甚,遣收广平公弼第中甲杖,纳之武库。于是弼党率甲士攻端门,殿中上将军敛曼高勒兵拒战,不得入,遂烧端门。兴力疾临前殿,赐弼死。丁未,薨于殿。年五十三。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墓曰偶陵。

  姚泓

  姚泓字元子,兴长子也。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泓尝受经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兴如平凉,留泓总后事,冯翊人刘厥聚众据万年以叛,泓遣镇军彭白狼率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余党。

  兴薨,泓即位,大赦,改元为永和元年,庐于谘议堂。既葬,乃亲庶政,内外百寮,增位一级。令文武各尽直言,勿有所讳。仇池公杨盛攻陷祁山,遂逼秦川,泓遣姚平救之。盛引退,姚嵩与平追盛,及于竹领,姚讃率陇西太守姚秦都、略阳太守王焕以禁兵赴之。讃为盛所败,秦都、王焕皆战死。讃至秦州,退还仇池。先是,天水冀县石鼓鸣,声闻数百里,野鸡皆雊。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殷有声者八,山崩舍坏,咸以为不祥。及嵩将出,群僚固谏,不听。识者以为:秦州泓之故乡,将灭之征也。赫连勃勃攻陷阴密,执秦州刺史姚军都,坑将士五千余人,进兵侵雍,遂据抄掠鄜城。姚绍及征虏尹昭、镇军姚洽等率步骑五万讨之,战于马鞍坂,勃勃兵败,走还秦。而晋相刘裕总大军伐泓,次于彭城,遣檀道济、王镇恶入自淮肥,攻漆丘、项城。沈林子自汴入河,攻仓垣。泓将王苟生以漆丘降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降道济。晋师遂入颍口,所至多降服。姚绍闻晋师之至也,驰还长安,言于泓曰:"晋师已过许昌、豫州,安定孤远,卒难救卫。宜迁诸镇户,内实京畿,可得精兵十万,足以横行天下。假使二寇交侵,无能为也。如其不尔,晋侵豫州,勃勃寇安定者,将若之何?"吏部郎懿横又以齐公姚恢有忠勋于国家,未有殊赏,今致之死地,安定人人自危恐,必生变,宜征还朝廷,以慰其心。"泓并不从,晋师至成皋,征南姚洸时镇洛阳,部将赵玄说洸曰:"今寇逼已深,百姓骇惧,众寡势殊,难以应敌。宜摄诸戍兵士,固守金墉,以待京师之援。不可出战,如战不捷,大事去矣。金墉既固,师无损败,吴寇终不敢越金墉而西,困之于坚城之下,可以坐制其弊。"洸用姚禹、阎恢之谮,卒遣玄出战,会阳城、成皋、荥阳、虎牢诸城,悉皆降于道济。玄战败,死于百谷。道济进至洛阳,洸惧出降。

  泓母弟懿险薄,用其司马孙畅谋,欲袭长安,诛姚绍,废泓而自立。遂举兵僭号,传檄州郡,时征北姚恢说率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烧室宇,以车为方阵,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欲除君侧之恶,军势甚盛。泓见内外离叛,晋师渐逼,岁旦朝群臣于前殿,凄然流涕,群臣皆泣。姚绍率轻骑先赴难,姚讠赞亦率诸军还长安,遂击杀恢及其三子。泓乃进绍太宰、大将军、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改封鲁公。率武卫姚鸾等距晋师于潼关,道济固垒不战,绍遣左长史姚洽等屯于河北,欲绝道济租输,为沈林子所败,众皆没焉。绍忿恚发病,呕血而死。泓遣使乞师于魏,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等进据河内,为泓声援。刘裕次于陕城,泓使姚裕率步骑八千距之,泓躬将大众继发。裕为沈田子所败,泓退次于灞上,姚讃距晋师于关西,姚难屯于杏城。时大霖雨,渭水汛溢,王镇恶水陆兼进,追及姚难。泓自灞上还军,次于石桥以援之。晋师进据郑城,泓使姚裕、尚书庞统屯兵宫中,姚洗屯于沣西,尚书姚白瓜徙四军杂户入长安,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石积,姚赞屯灞东,泓军于逍遥园。镇恶夹渭进兵,破姚丕于渭桥,泓自赴之,逼水地狭,因丕之败,遂相见而退。姚谌、姚烈、姚宝等皆死于阵。泓单马还宫,镇恶入自平朔门,泓与姚裕数百骑出奔于石桥。讃闻泓败,召将士告之,皆以戈击地,攘袂大哭。胡翼度弃众奔晋。讃夜率诸军会泓于石桥,晋师已固诸门,讃军不得入,众皆惊散。泓计无所出,谋欲降晋,其子佛念年十二,谓泓曰:"陛下今虽降晋,刘裕待人无礼,终必不全。愿自我决。"怃然不答,遂登宫墙自投而死。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晋。东平公讃率宗室子弟百余人亦降于裕,裕尽杀之。九月,裕至长安,送泓于建康市而戮之,时年三十。建康百里之内,草木焦死。

  自姚苌白雀元年岁在甲申至于是岁在丙辰,三十有三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李延寿
  卷七·本纪第七·世宗中·脱脱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风雨话金陵·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食货略三·纪昀
  一八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从前校核书籍无诋毁字句及现在查办情形折·佚名
  卷四十三·朱轼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六·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目録·张廷玉
  卷三十九·黄训
  序言·钱穆
  卷八十二·赵汝愚
  卷三十一·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怅眺·汤显祖

    【番卜算】〔丑扮韩秀才上〕家世大唐年,寄籍潮阳县。越王台上海连天, 可是鹏程便?“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 飞去来。”自家

  • 卷十·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防新咏考异卷十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古絶句四首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日暮秋云隂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瑇瑁簮兎丝从长风根茎无防絶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嵗

  • 列传六·薛居正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也。少有勇力,籍名于本军,为赤甲都官健。 《玉堂闲话》:知温少年,与外弟徐某为盗于兖、郓之境。 梁将葛从周镇其地,选置麾下。时部将牛存节屯于镇,好摴博,每求辨采者,知温以善博见推,因得侍左右,遂熟于存

  • 卷一一二 晉紀三十四·司马光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玄黓攝提格(壬寅),凡二年。   安皇帝隆安五年(辛丑、四O一年)   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稱帝,羣臣皆勸之。安國將軍鍮勿崙曰:「吾國自上世以來,被髮左袵,無冠帶之飾,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室廬,故能雄視沙漠,抗

  • 读礼通考卷二十七·徐乾学

    丧期二十七通论上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隂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

  • 卷之六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五·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五中堂事记纪行录元重建羊太傅碑○中堂事记纪行录往年在京师读周伯温近光集,颇知胜国时北出道里风土之详。近见张耀卿参议纪行、王学士仲谋中堂事记,皆吾徒今日所不可不知者。纪行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天理人欲类论天理仁义礼智之总名答何叔京此段谓天理是仁义礼智总名仁义礼智是天理件数天理既浑然然既谓之理则便是个有条理底名字故其中所谓仁义礼智四者合下便各有一个道理不相混杂以其未发莫见端绪不可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章 养生·林语堂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语译人始于生而终于死

  • 卷四十一·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一     婺源江永撰少牢饋食禮下   吉禮八經【舊篇名有司徹鄭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儐尸於堂之禮祭畢禮尸於室中天子諸侯之祭明日而繹有司徹於五禮屬吉】有司徹【徹室中之饋及

  • 卷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五曲礼上第一之五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绥耳崔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兵车尚威武不崇敬武车亦兵车绥旌尽饰也绥谓垂舒之也德车乘车结旌不尽饰也结谓收敛之 孔氏颖逹曰此明德车兵车旌旗之

  • 小星·佚名

    --边缘小人物的悲叹【原文】嘒彼小星(1),三五在东(2)。肃肃宵征(3),夙夜在公,寔命不同(4)。嘒彼小星,维参与昻(5)。肃肃宵征,抱衾与裯(6),寔命不犹(7)。【注释】(1)嘒(hui):暗淡的样子。(2)三五:用数字表示

  • 卷三十五·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五 宋 严粲 撰 鲁颂 【谱曰鲁者少昊摰之墟也周公归政成王封其元子伯禽於鲁其封域在禹贡徐州大野蒙羽之野自後政衰国事多废十九世至僖公当周惠王襄王时而遵伯禽之法养四种

  • 第十二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二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问等觉品第二十八三昧因缘品第二十九问等觉品第二十八阿难。尔时眉间白毫梵天白放光如来言。世尊。如彼亿数诸菩萨等。发是法言佛陀佛陀者。彼于是中见何义故。而

  • 第三十一則 麻谷振錫遶床·胡兰成

    第31則麻谷振錫遶床舉:麻谷持錫到章敬寺懷暉禪師處,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韋敬云:是是。(雪竇禪師著語云:錯。)麻谷又到南泉禪師處,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雪竇著語云:錯。)麻谷當時云:章敬道是,和尚為

  • 何文简疏议·何孟春

    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

  • 陈秋岩诗集·陈义高

    诗别集。元陈义高著。二卷。 陈义高,字宜父,号秋岩。然以往多认为他名宜 甫,故《四库全书》等均题为“陈宜甫撰”。据焦 竑《国史经籍志》称其有《秋岩集》一卷,然原集 久佚无传。此集乃从《永乐大典》中辑其诗若干 首,厘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佚名

    九卷,元魏菩提流支译。释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法义甚详。(先经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