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30.杨一清计除刘瑾

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好人。

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他身边有八个宦官,经常陪伴他打球骑马,放鹰猎兔,为首的叫刘瑾。明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这八个宦官依仗皇帝的势,在外面胡作非为。人们把他们称为“八虎”。

一些大臣向武宗劝谏,要求武宗铲除“八虎”。刘瑾等得到消息,就在武宗面前哭诉。明武宗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

刘瑾大权在手,就下令召集大臣跪在金水桥前,宣布一大批正直的大臣是“奸党”,把他们排挤出朝廷。

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明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

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不再上奏。他假传明武宗的意旨,独断专行。刘瑾自己不通文墨,他把大臣的奏章全带回家里,让他的亲戚、同党处理。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京城里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刘瑾怕人反对,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厂”,由他直接掌管,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有几千人,民间怨声载道。

刘瑾还利用权势,敲榨勒索,接受贿赂。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得给刘瑾送礼,一次就送二万两银子。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当然,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公元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zhì fán)以反对刘瑾为名,发兵谋反。明武宗派杨一清总督宁夏、延绥一带军事,起兵讨伐朱寘鐇,派宦官张永监军。

杨一清原是陕西一带的军事统帅,在训练士卒、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功。因为他为人正直,不附和刘瑾,被刘瑾诬陷迫害,后来经大臣们营救,才被释放回乡。这回明武宗为了平定藩王叛乱,才重新起用他。

杨一清到了宁夏,叛乱已经被杨一清原来的部将平定,杨一清、张永俘虏了朱寘鐇,押解到北京献俘。

杨一清早就有心除掉刘瑾,他打听到张永原是“八虎”之一,刘瑾得势以后,张永跟刘瑾也有矛盾,就决心拉拢张永。回京的路上,杨一清找张永密谈,说:“这次靠您的大力,平定了叛乱,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铲除一个藩王容易,内患却不好解决,怎么办?”

张永惊异地说:“您说的内患是什么?”

杨一清把身子靠近张永,用右手指在左掌心里写了一个“瑾”字。

张永一看,皱起眉头说:“这个人每天在皇上身边,耳目众多,要铲除他可难啊!”

杨一清说:“您也是皇上亲信。这次凯旋回京,皇上一定会召见您。趁这个机会您把朱寘鐇谋反的起因奏明皇上,皇上一定会杀刘瑾。如果大事成功,您就能名扬后世啦!”

张永心里犹豫了一下,说:“万一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如果皇上不信,您可以痛哭流涕,表明忠心,大事一定能成功。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动手得快,晚了怕泄漏事机。”

张永本来对刘瑾不满,经杨一清一怂恿,胆子也壮了起来。

到了北京,张永按杨一清的计策,当夜在武宗面前揭发刘瑾谋反。明武宗命令张永带领禁军捉拿刘瑾。刘瑾毫无防备,正躺在家里睡大觉,禁军一到,就把他逮住,打进大牢。

明武宗派禁军抄了刘瑾的家,抄出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珠玉宝器不计其数;还抄出了龙袍玉带,盔甲武器。明武宗这才大吃一惊,把刘瑾判处死刑。

刘瑾虽然被杀,但是明武宗的昏庸腐败却是无可救药的。他杀了刘瑾之后,又宠信了一个名叫江彬的武官,在江彬的教唆下,他多次离开北京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寻欢作乐。把朝政大权交给江彬,江彬又趁机贪污受贿,排斥好人。

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更加繁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公元1510年,北京附近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这次起义延续两年,起义军横扫河北、山东、山西等八个省,四次逼近北京,给腐朽的明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

猜你喜欢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志第十 礼四之一·魏收
  卷四十一 志十六·赵尔巽
  卷十五 孝武帝·王夫之
  附录·唐顺之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五五一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杨溥传·薛居正
  斜卯阿里传·脱脱
  辛自修传·张廷玉
  卷七十七·雍正
  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原序·刘衡
  同治五年四月十七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作善·唐圭璋

      作善字伯明。   浣溪沙   草草杯盘访玉人。   灯花呈喜座添春。   邀郎觅句要奇新。   黛浅波娇情脉脉,   云轻柳弱意真真。   从今风月属闲人。

  • ◆胡处士天游(傲轩吟稿)·顾嗣立

    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别号松竹主人,岳之平江人。当元季之乱,隐居不出。邑人艾科晋卿为之传曰:天游有俊逸才,七岁短吟,具作者风力。名籍籍一世,视伯生、子昂,不输一筹也。负高气,孤立峻视,曾不一起取斗禄自污。扼腕当时,俯仰太古,鸣之

  • 卷一百八十六·徐世昌

    潘素心潘素心,字虚白,会稽人。知州汝炯女,少詹事汪润之室。有《不栉吟》。咏古一曲琴声两意投,当垆贳酒不知愁。相如空有《长门赋》,却使文君叹《白头》。熊琏熊琏,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如皋人。有《澹

  • 康熙二十三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二十三年正月,施琅奏:台湾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弃之必为外国所据,请设镇守官弁。二月,起慕天颜为湖广巡抚。上谕曰:尔前任巡抚,未能洁己率属,曾经申饬。今宜痛改前非,廉谨自持,以副任使之意。三月,九卿议:赈济直隶、河南,请暂开

  •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六月乙丑朔科尔沁台吉孟克鄂尔斋来朝  ○戊辰。先是、户部尚书赵申乔面奏商人王纲明、领库帑采办铜觔历年悬欠请停其承办另行酌议事下九卿寻九卿议覆鼓铸系户部及钱法衙门专责铜觔即应交与采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六·佚名

    七月二十四日丁丑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福康安曰前据刚塔奏于打喇赤堡遇见贼匪正在击剿间逰击萨炳阿因带石伤所领左哨兵丁先行退走等语曾降防令李侍尧查明首先退走之兵正法示众总未据李侍尧查奏又前据冯光熊奏守备福泰

  • 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班固

    【原文】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

  • 袁磠传·沈约

    袁..字景章,陈郡陽夏人,是太尉袁淑的哥哥的儿子,他父亲袁洵,官至吴郡太守。袁..最开始当豫州主簿,被推荐为秀才,他没有应征。后又补任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的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虏、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

  •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刑十 ○刑十 赦宥 贖刑 △赦宥 (臣)等謹按赦宥之典議之者眾矣蓋不赦無以召天地之和數赦易以長奸宄之漸不姑息以壞法而又不威克以損恩則聖之時德之至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蕩瑕滌垢咸與維新自時厥後民風丕變逢慶典則赦

  • 卷二十五 学校上·龙文彬

    ◎国学(荫监详职官任子。 )太祖乙巳九月丙辰朔,置国子学。以故集庆路学为之。(《大政记》。 )洪武元年,令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通文义者,并充学生。寻诏择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子学。又择年少举人赵惟一等,及贡生董等,入学

  • 七年·佚名

    (庚午)七年清同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丁卯。詣勤政殿,親上王大妃殿稱慶致詞箋文,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陰敎穆宣,叶歲紀於三元令節;徽音克嗣,受天祐於四旬寶齡。惟大庭三呼之儀,乃列聖屢行之典。恭惟明憲淑驚睿仁正穆弘聖

  • 春秋大全序论·胡广

    胡氏传序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汪氏曰晋董狐齐太史楚倚相之类朱子曰薛士龙谓鲁隐初僭史殊不知周官所谓外史掌四方之志便是四方诸侯皆有史诸侯若无史外史何所稽考而为史如古人生子则闾史书之且二十五家为闾闾尚有

  • 卷七·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七    宋 袁燮 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古人亦有言梦者矣武王朕梦恊朕卜孔子吾不复梦见周公周礼亦有占梦之官季冬献吉梦于王盖事有兆

  • 答黄景基问(二次十九则)·太虚

    一问一:起信论曰: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乃至即是如来平等法身,由此而言,真如本体即诸佛法身。又云:“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乃至摄化众生”。由是而言,真如之用即诸佛之业用。以真如即佛、佛即真如故,然真如体一而诸佛非一,一真如

  • 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稽首最上普遍智  如来应供正等觉  心意清净无等等  神通无碍未曾有  善能周遍十方界  随根化度诸群生  稽首文殊大导师  善除尘垢心已

  • 山海经·佚名

    山水志。作者不详。十八卷。分《山经》五篇,含南山、西山、北山、东山和中山“五经”,又名“五藏山经”。约成于春秋战国; 《海经》分海外南、西、北、东和海内南、西、北、东八经。可能是西汉作品。第三部分《大荒经》

  • 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佚名

    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