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

  通鉴二百八【凡四条】

  中宗神龙元年敬晖瞿然不恱

  海陵本释文曰瞿九缚切説文逺视貌余按九缚切乃矍字瞿音九遇翻惊视而失其常度之貌陆德明经典释文甚明史炤于此音纪具切是至二百四十八卷武宗防昌四年炤音又非

  左卫将军上邽纪处讷

  史炤释文曰上邽即秦州天水县余按汉书地理志上邽县属陇西郡天水别为郡名新唐书地理志秦州天水郡治上邽无天水县宋白续通典秦州有天水县而清水县治上邽镇史炤所云未知何据

  二年改赠后父韦贞为酆王后四弟皆封郡王费本注曰酆郡名余按唐制后弟封郡王韦贞后父必赠为国王酆者封国之名非郡名也且自古未尝有酆郡去年已封韦贞为上洛王上洛郡名也自郡封而进赠国封中宗之滥爵固不足言然郡封国封之制则不可以无辩

  袁恕己掊地爪甲殆尽

  史炤释文曰掊蒲墨切僵也余按僵踣之踣其旁从足不从手袁恕己若只僵踣于地何为爪甲殆尽此由以爪甲爬地也类篇掊从蒲侯翻今从之

  通鉴二百九【凡三条】

  景龙元年武平一名甄以字行

  史炤释文曰甄之人切余谓音之人切者姓也人之有字以表其名甄之为义明也察也别也惟明惟察惟别然后能平一此正以甄明甄察甄别而命字甄当音稽延翻

  睿宗景云元年上御棃园毬塲

  史炤释文作黎园注曰黎怜题切余按此乃棃园非黎园也果木之棃音力脂翻

  命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

  史炤释文曰唐制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曰道【费本同】余谓此乃京城皇城宫城内外守捉兵马非边戌之守捉也宣宗之崩踵故事增人守捉此其证也

  通鉴二百十【凡二条】

  二年前右率府铠曹参军柳泽

  史炤释文曰铠甲也铠曹十六卫官属也【费本同】余按唐制太子十率府亦有铠曹等诸参军柳泽乃十率府属非十六卫府属也右率府右卫率府

  宗先天元年能撩李日知嗔

  史炤释文曰撩莲条切説文撩理也【海陵本同】余谓炤音是而义非撩取也嗔怒也言取怒也又俗说以擿发为撩今人谓相挑发为相撩拨

  通鉴二百一十一【凡一条】

  开元二年立皇子嗣主为鄄王

  史炤释文曰鄄于巾切故卫地在濮阳余按卫地之鄄音吉掾翻无于巾一音

  通鉴二百一十二【凡二条】

  七年王毛仲严察有干力万骑功臣闲廏官吏皆惮之史炤释文曰睿宗改千骑曰万骑余按太宗选骁勇者从游猎谓之百骑则天时稍增为千骑中宗改曰万骑非睿宗也通鉴于睿宗景云元年书万骑本末甚明

  十三年更名长从宿卫之士曰彍骑分十二卫总十二万人为六畨

  史炤释文曰隋制十二卫唐因之曰翊卫曰骁骑卫曰卫曰屯卫曰御卫曰候卫为左右焉彍骑分十二卫每卫万人余按唐受隋禅置十二卫府已微变其官名至武德五年又改【云 云】辩见一百八十六卷高祖武德元年今史炤所云十二卫武德元年之制也以唐六典考之则开元之十二卫曰左右卫曰左右骁卫曰左右武卫曰左右城卫曰左右领军卫曰左右金吾卫

  通鉴二百一十三【凡二条】

  十五年赐贵近丝一綟

  费本注曰绶谓之綟余按晋书绿綟绶谓以防屮染绶故绶因谓之綟此言丝一綟犹丝一缭耳非綟绶之綟唐制麻三斤为綟未知丝一綟其为斤两何如也史炤亦曰綟犹缭也

  十八年京城第舎郊畿田园参半皆宦官矣

  史炤释文曰参半间厠也余谓参者三也或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也半则中分而言之言有其半也

  通鉴二百一十四【凡一条】

  二十四年史窣于者与安禄山同里闬

  史炤释文曰闬説文闾也汝南平舆里门曰闬余谓此亦史炤以广韵为据也按汉高祖居沛与卢绾同里闬何特汝南平舆里门曰闬哉

  通鉴二百一十五【凡四条】

  天寳元年陇右节度使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寜塞积石镇西十军

  史炤释文曰寕塞廓州军后曰寕边余按陇右所统十军而独释寕塞一军何也十军注详见通鉴正文下

  田同秀上言见元皇帝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

  史炤释文曰崔浩云尹喜为散关令也盖老子尝过尹喜故田同秀托言藏灵符于尹喜宅耳余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其説与崔浩同又李尤函谷关铭云尹喜邀老子留作二篇则以喜为函谷关令括地志散关在岐州陈仓县东南五十二里函谷关在陜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又岐州盩厔县楼观山有尹喜旧宅今为崇圣观山脚有授经台此亦以尹喜为散关令故有其遗迹也但唐宗因田同秀之言求符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则以尹喜为函谷关令矣史记言老子去周度关时周都洛函谷关为是

  二年崔成甫红袹首

  史炤释文曰袹普驾切通俗文帛三幅曰帕【海陵本同】余按袹首之袹莫百翻今人谓之抹额是也韩愈元和圣德诗以红袹首若通俗文所谓帛三幅者谓帊也非袹首之袹

  四载褚誗战死

  费本注曰誗直毅切余按誗直严翻费本误

  通鉴二百一十六【凡二条】

  八载吐蕃多贮粮食积檑木及石

  史炤释文曰檑卢回切余按此檑木即前卷礮应如之檑合音卢对翻史炤音释前后不相照应类如此

  十载高尚雍奴人

  史炤释文曰雍奴雍州县名余按唐书地理志幽州有雍奴县非雍州也

  通鉴二百一十七【凡五条】

  十四载贾循华原人也

  史炤释文曰华原邑名属耀州余按五代史梁开平初华原贼帅温韬聚众据县岐王李茂贞始以华原置耀州使韬镇之此时未有耀州也新唐书地理志华原县属雍州开元元年以雍州为京兆府

  安禄山乗鐡轝

  史炤释文曰轝羊茹切余谓此轝字即舆字今人多读从平声盖舁车之轝是人轝之则音羊茹切若乗轝则人乗车舆也读当平声二百二十五卷代宗大厯十四年乗轝误同

  禄山歩骑散漫人莫知其数

  史炤释文曰漫谟官切又莫半切余谓当从下音

  肃宗至德元载鲁炅屯叶北以僃安禄山

  史炤释文曰叶县之北汝州也余按通鉴下文鲁炅立栅于滍水之南未至汝州

  程千里出崞口讨贼

  史炤释文曰崞口在代州【海陵本同】余按旧唐崞口在相州西山在代州者崞县非崞口也二百二十六卷德宗建中二年崞口注亦误

  通鉴二百一十八【凡五条】

  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史炤释文曰安禄山所刼同罗兵号曳落河余按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余人号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是时史思明等合兵五万余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是同罗曳落河不下万人矣禄山在洛方圗关辅所养曳落河八千余人若以万人付思明反浮于所养之数不应如此盖同罗者阿布思之部落也阿布思败死其部落归禄山禄山简同罗之壮者与奚契丹之壮者养之通谓之曳落河其不预曳落河之养者尚多今遣助思明者同罗之兵及曳落河通有万许人耳

  茇渉至此劳苦至矣

  史炤释文曰茇草舎一曰草木根本亦作防余按茇草舎也郑康成之説草行曰茇水行曰渉正应此义不当妄引草木根本以自杂其説

  太子至乌氏彭原太守李遵出迎

  海陵本释文曰是年改乌氏曰保定余按乌氏汉县故墟在彭原东南据旧唐书乌氏驿名新唐志保定县本汉安定县唐为泾州治所在彭原西一百二十里保定县固是年更名然非乌氏之地

  太子至平凉阅监牧马

  史炤释文曰渭州有马监余按唐之盛也秦兰河渭泾原岐豳寕庆鄜坊延夏及河曲之地凡监四十有一岂特渭州有马监哉时太子所阅者平凉之监牧平凉原州非渭州也

  贼势大炽西胁汧陇

  史炤释文曰汧水在安定余按前汉书地理志汧水出扶风汧县西北又曰郁夷县有汧水郦道元以为汧水即鱼龙水唐书地理志陇州有汧源县汧阳县皆因汧水而名汧水不在安定

  通鉴二百一十九【凡一条】

  第五琦请以江淮租庸市轻货泝江汉而上至洋川史炤释文曰洋音祥汉戚夫人生于洋川高祖宠之名其川曰洋川以表诞生之休祥也【费本同】余按洋川汉时汉中成固之地刘蜀分成固立南乡县晋改为西乡县后魏废县于丰寕戍置丰寕县寻于县置洋州及洋川郡隋开皇初废郡大业初废州复为西乡县唐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洋州天寳改洋州为洋川郡汉书言定陶戚姬不言生于洋川地理志止有成固县不载洋川戚夫人生于洋川本之郦道元水经注道元好竒之过也

  通鉴二百二十【凡三条】

  至德二载史思明开井陉路

  史炤释文曰井陉山在镇州井陉县余按唐穆宗讳恒始改恒州为镇州宗改州为郡恒州曰常山郡肃宗改郡为州复曰恒州此时未有镇州也

  乾元元年李嗣业在河内安庆绪渉沁水攻之

  史炤释文曰沁水县名属泽州【费本同】余按唐书地理志沁水出沁州沁源县东南出山而东流过河内县北安庆绪自邺攻河内须渉沁水而进兵此指河内之沁水非泽州之沁水县也

  王仲升斩党项酋长拓跋戎德

  史炤释文曰拓防本代地元魏复姓余按元魏之拓防氏起于代北党项之拓防氏起于西陲宋朝之西夏党项拓防之后也寳元康定之间凭陵中国慢书狎至使其出于元魏亦必张大而言之而未尝语及者非其所自出也唐书列传党项以姓别为部一姓又分为小部落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米禽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强二百五十八卷昭宗大顺元年注又误

  通鉴二百二十一【凡二条】

  二年郭子仪等围邺城壅漳水灌之

  史炤释文曰山海经曰漳水出荆山南注于沮水余按郭子仪壅邺旁之漳水以灌城非出荆山之漳水九十七卷晋康帝建元二年赵王虎投王波父子之尸于漳水释文之误正与此同已辩于前矣二百六十卷昭宗光化三年漳水注复误葢史炤读书不多只据广韵以释通鉴又不能亲师取友以求闻所未闻所以到底错了孤陋自是者其戒之哉然余亦当自以此为戒也

  李光弼自将屯中潬城

  史炤释文曰河南县有中潬城余按河阳有三城以守河桥自晋杜预建桥于富平津此大河有桥之始也然未有城也后魏孝文自代迁都于洛又作河桥河侧北岸有二城置北中郎府徙诸从府戸幷羽林虎贲领队防之魏氏分为东西东魏得洛惧西人之侵轶虽徙洛人于邺而河阳仍为桥以聨络怀洛观宇文与高氏交兵于邙洛之间则可见矣高敖曹之败也叩河阳南城以闭关不内而死此时葢已有南城宇文泰纵火船欲焚河桥斛律金所以御之者必于中流制之意此时亦必有中潬矣史思明入东京李光弼据河阳与之相持思明来攻三城皆受敌光弼自将屯中潬应接南北二城视其所急而赴之安史既平河朔藩镇桀骜唐于此置河阳三城节度使遂为重镇中潬城三城之一不在河南也宋白曰中潬城东魏所筑

  通鉴二百二十二【凡三条】

  上元二年奴刺党项寇寳鸡

  史炤释文曰浑奴刺也吐谷浑自称曰浑主故以浑奴刺言之【费本同】余谓吐谷浑自是一种奴刺自是一种吐谷浑王旧自称可汗未尝自称曰浑主史或以浑奴刺连言亦言浑与奴刺两种耳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奴刺啜匍俟友内附此则奴刺别是一种之明证也

  代宗广德元年田承嗣为魏愽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史炤释文曰魏博藩镇自田承嗣始传五世至田正入朝十年复乱更四姓传十世有州七曰贝魏博相磁洺卫余谓此通鉴书以魏博授田承嗣之始然此时命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未须以贝魏博相磁洺卫七州为注详辩于二百六十六卷梁太祖开平元年

  明经则诵帖括以求侥幸

  史炤释文曰谓为机括而诵之余按高宗之时以刘思立之言明经加试帖举人乃总括经文以类聚之而诵习以应帖试谓之帖括括总括也非机括之谓

  通鉴二百二十三【凡一条】

  二年秋七月税天下青苗钱以给百官俸

  史炤释文曰唐租庸调之法坏代宗始以畆定税而税以夏秋时以国用急不及秋苖方青即征之号青苖钱余按乾元以来天下用兵京司百僚俸钱减耗代宗即位推恩庻僚下议或以税畆有苖者公私咸济乃分遣宪官税天下地青苗钱以充百司课料若定夏秋二税则德宗即位方行其法非代宗也史明书秋七月税天下青苗钱安得谓不及秋即征之乎

  通鉴二百二十四【凡二条】

  大厯五年元载请割郿虢寳鄠盩厔李抱玉

  史炤释文曰郿虢并扶风县名余谓史炤仅能引汉书地理志耳汉右扶风有郿虢二县及晋省虢县存郿县后魏于虢县地置武都郡西魏置洛邑县后周置朔州州寻废隋开皇初废武都郡大业初改洛邑县为虢县后魏又于郿县置平阳周城二县西魏改平阳为郿城后周废入周城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周城曰渭滨大业二年改曰郿县扶风隋唐为岐州时为凤翔府

  朕今亲御禁旅

  史炤释文曰旅众也説文军五百人为旅余谓禁旅直言禁兵耳不必拘五百人为説

  通鉴二百二十五【凡一条】

  十四年泽州刺史李鷃上庆云圗诏曰卿云灵芝怪草异木何益于人

  史炤释文曰卿如字文选卿云黼黻河汉谓司马长卿子云也后言瑞者以卿云为庆云皆取黼黻河汉之意【海陵本费本同】余谓史炤缪矣古者卿庆同音班固白雉诗永延长兮膺天庆叶韵音卿是也卿云即庆云晋天文志瑞云一曰庆云一曰景云嘉气太平之应也

  通鉴二百二十六【凡五条】

  沈既济上选举议曰责于侍郎则曰量书判资考而授之不保其往也

  史炤释文以量书为句断注曰尚书掌七品以上选侍郎掌八品以上选皆有铨量之书所以叙其资地而进退之也【费本同】余观沈既济之议其上文曰考校之法在书判簿歴言词俯仰而巳是书判也非铨量之书也又曰量资积考非劳也是资考也非资地也唐择人之法有四曰身言书判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辞辩正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资考者限年蹑级谓之资课校殿最谓之考

  京畿观察使崔寕

  史炤释文曰天子千里地以逺近言之则言畿此指京师故谓之京畿余按古者王畿地方千里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有京畿都畿京畿观察部京畿诸州谓雍岐同华商邠也

  德宗建中元年朝臣请赦刘文喜上皆不听曰微孽不除何以令天下

  史炤释文曰孽庻子也犹木之有孽生故以为谕余按史炤此亦本之广韵然刘文喜岂唐之庻子哉凶孽妖孽皆孽也不专以庻子为义此言微孽犹凶孽之孽耳一百五十二卷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高欢言嬖孽擅朝指郑俨徐纥也炤之误亦如此

  刘海宾言于上曰臣乃陛下藩邸部曲

  史炤释文曰藩谓为藩屏者凡郡国朝宿之舎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余谓炤説自通但初读者未易遽晓且以此释藩邸部曲四字其义犹欠明切唐人率称诸王邸第为藩邸谓籓国邸第也此説较简明寳应初上以雍王为天下兵马元帅故刘海宾自谓藩邸部曲

  王国良遣使乞降犹疑未决

  史炤释文曰犹余救切玃属其性多疑一説陇西人呼犬子曰犹好先行却住以俟其人遂曰犹豫犹疑亦犹豫之谓余以文埶观之不过言王国良犹持疑而未决降计耳犹之为义尚也如左传尚犹有臭其莠犹在贾谊所谓犹尚如此之犹不必引犹豫以释犹疑也

  通鉴二百二十七【凡三条】

  二年南至江淮闽越

  史炤释文曰闽越东南越余按此言闽谓七闽之地及百越之地耳若以汉书言之则闽越之地今福建路是也东越之地今温州是也南越之地今交广是也岂得谓闽越为东南越乎一百六十七卷陈武帝永定元年注闽中亦误辩己见前

  宣武节度使刘洽

  史炤释文曰宣武节度使自刘佐始传四世而灭有汴颍宋亳余按新唐书方镇表建中元年分宋亳颍别为节度使寻号宣武节度使是时李勉以永平节度使镇汴州其后陷于李希烈至兴元元年刘洽破希烈复汴州始有汴宋颍亳四州寻徙宣武军治汴州洽改名佐佐传子士寕士寕为李万荣所逐是刘氏在宣武仅二世也何尝传四世哉

  入敕使院擘裂杀之

  史炤释文曰擘博厄切説文防也余按此乃分擘之擘非防也

  通鉴二百二十八【凡三条】

  四年外侵则汧渭为戎

  史炤释文曰汧渭二氷出凤翔府寳鸡县余按二百一十八卷肃宗至德元载炤释汧陇之汧已误今又误汉书地理志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防山而东流汧水出右扶风汧县西北水经注汧水东流合于渭渭水又东迳陈仓县唐改陈仓县为寳鸡县渭水则过寳鸡汧水不惟不出寳鸡且不至寳鸡矣陆防所谓外侵则汧渭为戎者谓吐蕃侵逼也汧水在唐陇州界渭水出唐渭州界代宗初吐蕃陷秦渭入大震关唐遂以陇州为极边故曰汧渭为戎

  以李昌巙为京畿渭南节度使

  史炤释文曰巙渠龟切【海陵本同】余按巙奴刀翻史炤卤莽以其字旁从防遂自为音切也

  胶水蒋沇

  史炤释文曰胶水在汉胶东县一曰宻水唐时胶西为宻州余按水经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又北过夷安下宻胶东当利县北入于海汉书地理志黔陬县属琅邪夷安县属高宻下宻县属胶东国无胶东县当利县属东莱郡唐书地理志莱州有胶水县莱州古东莱郡地胶水县葢当胶水下流入海之地非宻州也

  通鉴二百二十九【凡二条】

  朱泚推云梯载壮士攻城翼以轒輼

  史炤释文曰説文淮名车隆穹为轒应劭曰轒輼匈奴车博雅以为柳车余按柳车非所以攻城应劭以轒輼为匈奴车者因汉书扬雄传砰轒輼破穹庐而为之注也葢轒輼者攻城之车兵法曰修轒輼距闉者三月而后成谓攻城也轒輼不特匈奴有之中国亦有此车

  韩滉修坞壁起建业抵京岘楼堞相属

  史炤释文曰京岘山名京大也即琅邪大岘山【费本同】余按韩滉时镇润州修坞壁起建业抵京岘京岘山在润州州治东五里琅邪之大岘山在沂州滉修坞壁自建业抵润州之京岘山耳安能絶江越淮抵沂州之大岘山邪况此时陈少游镇淮南而沂州又李纳廵属也韩滉决不能跨据他镇疆土而修坞壁盖滉以乘舆播迁欲阻江自守其治楼堞起升抵润皆自守规摹也

  通鉴二百三十【凡二条】

  兴元元年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史炤释文曰诞谩不经之称余谓妄为大言曰诞欺语曰谩皆虚而不实之谓非不经之称也

  张献甫怒樊泽曰行军乃敢自圗节钺

  史炤释文曰节以专杀斧钺以专断余按记王制诸侯赐鈇钺然后杀是斧钺以专杀也至于汉魏以下持节者亦得以专杀唐中世以后置诸镇节度使建节树六纛亦得以专杀故授节度使者谓之授旌节亦谓之授节钺若曰节以专杀斧钺以专断恐字义不可如此区别自是之后炤屡拈出此二语葢自以为得而不知其失也

  通鉴二百三十一【凡四条】

  进退羁碍

  史炤释文曰羁马络头也碍谓羁所挂碍也余按羁者有所绊碍者有所止

  钟虡不移

  史炤释文曰虡音具余按经典释文及诸字书虡音巨无音具者此又蜀人土音之讹

  贞元元年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陈京赵需等争之不已上大怒左右辟易京顾曰赵需等勿史炤释文曰京姓也风俗通云郑公子段封京城其后因为氏顾其名余按陈京赵需等争卢杞移吉州长史事德宗大怒当时左右之臣皆辟开而易其故处陈京乃顾谓赵需等曰勿此一段稍识文理者皆知京之为陈京顾之为回顾也史炤以京为姓顾为名大似不识文理彼岂真不识文理哉其病在于不详观通鉴上下文而轻为注释至于板行其书以诳后学不知乃所以自彰其缪妄也

  以李泌为陜虢都防御水陆运使泌宿曲沃将佐来迎史炤释文曰曲沃县名属绛州余按此非绛州之曲沃也绛州之曲沃晋封桓叔者也春秋之时晋以曲沃为别都葢自桓叔至武公宗庙在焉其地在大河之东李泌自长安赴陜州无缘迂路度河至绛州之曲沃水经注云曹阳亭在农县东十三里又东有曲沃城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处此以备秦时以曲沃之官守之故曲沃之名遂为积古之传肃宗至德二载广平王俶与郭子仪收西京安庆绪将张通儒等走保陜追至曲沃大破贼于新店遂入陜城此即李泌所宿之曲沃也绛州之曲沃人所共知陜州之曲沃人有不能知者矣吁地理之难言葢如此

  通鉴二百三十二【凡二条】

  陆防上奏曰以逆泚之偸居上国怀光之窃保中畿史炤释文曰天子千里地以逺近言之则言畿当天下之中故谓之中畿余按陆贽所谓怀光窃保中畿谓怀光窃保河中也宗开元八年以河中为中都河东河西为次赤县余县皆为次畿县怀光据河中诸县皆为所有故言中畿盖洛阳为东京则河南府诸县为东畿长安为西京则京兆府诸县为西畿河中府居两京之中以为中都故谓之中畿也

  二年百姓至蒸鬰手足以避役

  史炤释文曰蒸火气上行也熨持火所以申缯也余按以火申缯固谓之熨然此言以火熨手足耳不必以申缯为释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七十六 後唐紀五·司马光
  ●卷十五·赵翼
  春秋别典卷五·薛虞畿
  卷八·陆以湉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纪昀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张珏传·脱脱
  种世衡传·脱脱
  樊山政书卷一·樊增祥
  卷三百二十九·杨士奇
  卷九十一·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武汉臣

    (正末领祗候张千排衙上)(张千幺喝科,云)左右伺候,大人坐堂,要问事哩。(正末云)今夜灯烛荧煌,如同白日,正好问这桩公事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透襟怀一阵冷风吹,则他这闭长空暮云都退。显出那碧澄澄天气爽,明皎皎月光

  • 香销酒醒词·赵庆熺

    清赵庆熹忆萝月梦魂如絮。随定东风去。一堵红墙拦不住。直到画楼深处。  落花小院池塘,鹦哥唤醒回廊。谁道昼长春永,只消几炷沉香。点绛唇独上城楼,一声画角吹寒早。楚天云杳。帆去如飞鸟。  树里青山,山外长江绕。西

  • 第十七章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梁启超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崩,哲宗立,宣仁太后临朝。五月,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遂尽废新法,且窜逐神宗朝旧臣,今记其略如下:元丰八年七月,罢保甲法。十一月,罢方田法。十二月,罢市易法。同月,罢保马法。元兴元年闰二月,蔡确出知陈州,章X出知汝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六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余继登

    太祖攻陈野先时,方假寐,有蛇缘臂而走,左右惊告,视之,蛇有足,类龙而无角。意其神也,祝之曰:“若神物则栖我帽缨中。”蛇徐入缨中。太祖举帽戴之,遂诣敌营,设词谕降寨帅。既归,忘前蛇,坐久方寤,脱帽视之,蛇居缨中自若。乃引

  • 进呈表·佚名

    历代纪事年表进呈表纂修历代纪事年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王之枢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羣籍之垂训孔多道则同归而不易累代之编年维永表以条析而弥彰徵往察来本春秋而扩经中之史维风淑世参纲目而弘史中之经恪奉圣裁

  • 杨玄感传·魏徵

    杨玄感,是司徒杨素的儿子。 他体貌雄伟,须髯漂亮。 小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说他痴呆,他父亲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因他父亲的军功,当了柱国,与他父亲都是二品官,上朝见帝时,父子同列。 此后

  • 后序·楼昉

    东汉诏令后序河汾王仲淹续书以存古欲取两汉制诏接虞夏商周之绪君子议其僭虽然世有华质道有窳隆则一代之号令文章亦与之为升降若周之委曲繁重固已不如商之明白峻絜而所谓灏噩云者视浑浑之风则已漓矣然谓书之后不复有书

  • 东溪日谈録卷十·周琦

    经传谈中诗十五国之风俗惟周召二南为正其余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十三国为变皆诸侯采献于天子民俗之歌谣播于声乐之中其正可以化天下其变可以垂鍳戒故不分羙恶而并收之也天下国家之化造端于闺门而亦征验于闺门故

  • 卷一百六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一乡饮酒礼汉书成帝本纪鸿嘉二年三月博士行饮酒礼续汉书礼仪志明帝永平二年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犬

  • 立本第十一·商鞅

    题记:立本就是确立根基。商鞅认为强兵战胜敌人的方法有三:一是用兵之前推行法治,二是用法治形成民众积极从事农战的风气,三是让这种风气成为统一战争的工具。凡是用兵作战,获胜的根本有三:军队还没有出征就推行法治;推行法治

  • 大般若經第五分品目·欧阳竟无

      善現品第一 天帝品第二   窣堵波品第三 神咒品第四   設利羅品第五 經典品第六   迴向品第七 地獄品第八   清淨品第九 不思議品第十   魔事品第十一 真如品第十二   甚深相品第十三 船等喻品第十四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次明圆门入实观者。先简圆门。次明圆观。上三藏门。灭实色通真。不得意多诤。体门即幻色通真。示人无诤法。别门体灭生死色。次第灭法性色。通中不得意多诤。圆门即生死色是法性色。即法性色而

  • 第十 死前经之义释·佚名

    一 如何见者与戒者 所言成为寂静耶 彼瞿昙是最上人 彼被问而向我语(八四八)&ldquo;如何见者与戒者,所言成为寂静耶&rdquo;[之句中],&ldquo;如何见者&rdquo;是如何状,如何住立,如何类,具备如何见者[之意味]。此是&ldquo;如何

  • 太平经·佚名

    早期道教著作。产生于东汉后期顺、桓期间,非一时一人所作。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可能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于吉、宫崇等编纂增演而汇集成书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

  • 人虎传·李景亮

    笔记小说。唐李景亮撰。一卷。景亮,唐进士,余皆未详。是编记陇西李徵偶患狂疾而变为虎,颇通人言,讲义气人性,待旧友厚,眷念妻儿。叙述娓娓动听,令人感痛呜咽。全文二千字。有《古今说海》、《唐人说荟》、《唐代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