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官旧仪补遗

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宫馆事属水衡【成帝纪建始元年注】

诸侯王黄金玺槖驼钮文曰玺【师古曰谓刻云某王之玺 百官公卿表注】

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师古曰谓刻曰某官之章也 百官公卿表注】

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师古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 百官公卿表注】

右前汉书凡四条

先农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十大夫十二庶人终亩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明帝纪永平四年注 又礼仪志正月始耕一条下注亦引此条有大赐三辅二百里孝弟力田三老帛种百谷万斛句】

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和帝纪永元六年注】

皇帝惟八月酎车驾夕牲牛以绛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火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切牛尾荐之而即更衣巾待牛熟乃祀之【礼仪志注】

求雨太常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如其常牢礼也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祷雨而已后旱复重祷而已讫立秋虽旱不得祷求雨也【礼仪志注】

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虎一居若水是为魍魉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瓯臾善惊人小儿【瓯臾未详】方相帅百隶及童女以桃弧棘矢土鼔鼔且射之以赤丸五榖播洒之【礼仪志注】

祭天祡坛幄帷髙皇帝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帷帐绀席【祭祀志注】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斤【祭祀志注 按三千斤疑有误】

宗庙三年大祫祭于髙庙诸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座髙祖南面幄绣帐望堂上西北隅帐中座长一丈广六尺绣茵厚一尺着之以絮四百斤曲几黄金扣器髙后右座亦幄帐却六寸白银扣器毎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后爼余委肉积于前数千斤名曰帷俎子为昭孙为穆昭西面曲屏风穆东面皆曲几如髙祖馔陈其右各配其左坐如祖妣之法太常导皇帝入北门羣臣陪者皆举手班辟抑首伏大鸿胪大行令九傧传曰起复位皇帝上堂盥侍中以巾奉觯酒从帝进拜谒赞飨曰嗣曽孙皇帝敬再拜前上酒却行至昭穆之坐次上酒子为昭孙为穆各父子相对也毕却西面坐坐如乗舆坐【按二句疑有脱误】赞享奉髙祖赐寿皇帝起再拜即席以太牢之左辨赐皇帝如祠其夜半入行礼平明上九巵毕羣臣皆拜因赐胙皇帝出即更衣中诏罢当从者奉承【祭祀志注】

凡斋绀帻耕青帻秋貙刘服缃帻【舆服志注】

右后汉书凡九条

腊者报诸鬼神古圣贤有功于民者也

汉法三岁一祭于云阳宫甘泉坛以冬至日祭天天神下三岁一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于雍畤祭天用六彩绮席六重上一丈中一幅四周缘之玉几玉饰器

桓帝祭天居玄云宫斋百日上甘泉通天台髙三十丈以候天神之下见如流火舞女童三百人皆年八岁天神下坛所举烽火桓帝就行宫中不至坛所甘泉台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成帝以来所祭天之圜丘也

祭地河东汾阴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泽中方丘也礼仪如祭天

武帝初置博士取学通行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为髙第朝贺位次中都官史称先生不得言君其真弟子称门人

孝文皇帝时博士七十余人朝服玄端章甫冠

太仆帅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择取给六廐牛羊无数以给牺牲按【汉书如淳注引此条作汉官仪注】

将作大匠改作少府景帝中六年更名

髙皇帝家在丰中阳里为沛泗上亭长及为天子立沛庙祠丰故宅

右艺文类聚凡九条

议郎中郎秦官也议郎秩比六百石特征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第公府掾试博士者拜中郎也

议郎十二人不属署不直事侍御史迁补博士诸侯王郎中令

中书掌诏诰答表皆机宻之事

髙后选孝悌为郎

武帝元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诣御史

右北堂书钞凡五条

正月五日大置酒飨卫士

右钱文子补汉兵志一条

汉官旧仪补遗 

猜你喜欢
  载记第六 石季龙上·房玄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六·李心传
  第二十五回 木罂渡军计擒魏豹 背水列阵诱斩陈余·蔡东藩
  卷二十七·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平闽纪卷之九·杨捷
  卷二十·温达
  卷十三·吕中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富弼传·脱脱
  晋纪(曹嘉之)·干宝
  汉光武下·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696_1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韦庄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卷696_2 【立春日作】韦庄   九重天子去蒙尘

  • 卷一·魏元旷

     清江杜作航(苇如),馆选后居忧。光绪丙申,予北上,遇于汉皋,见橐中诗,取而论之,亦话之亚也。苇如不作诗,仅于此得其二首,久存之箧,不忍终弃,并箧中旧有及近所得,次为《后编》。  

  • ●辛酉(咸丰十一年)·林占梅

    有感杀贼无人唤渡河,疮痍满目苦干戈!可怜竖子成名易,太息英雄失路多!兴到逢场聊作戏,忧来对酒每当歌。数奇辜负封侯相,四十华年付逝波。诸子姪入塾,题书斋南壁;并奉正杨明浦先生璃窗四壁张,清趣味尤长;风带书声朗,花资墨气香。作

  • 后集卷八·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八 宋 罗椅 撰 七言四句 仙鱼铺得仲高书 病酒今朝载卧舆秋云漠漠雨踈踈阆州城北鲜鱼铺忽得山隂万里书 追忆征西幙中事 忆昨王师戌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梦

  • 卷三·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江湖後集卷三      宋 陈起 撰周端臣端臣字彦良建业人御前应制有葵窻藳西京少年行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緑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朝从咸阳游暮向长陵宿朱门

  • 卷二百六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二豆花类五言律架边          【明】谢 榛闲庭秋一色满架豆花垂薄俗存吾计衰年习土宜烟中晚雀定露下候虫知何限幽人意临风独立时五言絶句晚凉         

  • 卷六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四陆龟蒙二遗诗【并序】二遗者何石枕材琴荐也石者何松之所化也松者【一作化於】何越之东阳也东阳多名山就中金华为最枝峰蔓壑秀气磅礴者数百里不啻神仙登临

  • 内篇 序例第十·刘知几

      孔安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杂传,亦时复立序。文兼史体,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风雅

  • 卷四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中书舍人胡安国上时政论曰臣闻保国必先定计定计必先建都建都择地必先设险设险分土必先遵制制国以守必先恤民

  •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司马光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1]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 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

  •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隐公下【桓王元年】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谷梁曰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公羊曰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疾始取邑也诸侯擅兴兵侵伐罪也伐人之国而取其地重有罪也是故伐而取者其

  •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与五百沙门俱。游於越只。到鼓车城外树下坐。比聚有豪贤梵志。名费迦沙。明晓经书星宿运度。所问皆答。有五百弟子。弟子中第一者。名阿颰。阿颰问师言。今有佛来。人称其德。名盖天

  •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丹如来出城品第一之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婆伽婆在大众中示教利喜已。即从坐起出王舍城。诣耆阇崛山敷座而坐。诸比丘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前后围绕。尔时月光童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我今于汝大仪轨中。我亦授与三摩地法。何以故由能观想此三摩地故。即能获得一切如来大自在法。而为一切三

  • 密咒圆因往生集·智广

      夏 智广等集  密咒圆因往生集序  窃惟总持无文。越重玄于化表。秘诠有象。敷大用于域中。是以佛证离言。廓圆镜无私之照。教傅密语。呈神功必效之灵。一字包罗。统千门之妙理。多言冲邃。总五部之旨归。众德

  • 云溪语录序·净挺

    嘉兴大藏经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云溪语录序自天台智者弘放生之因至永明寿弥盛余官钱塘睹子瞻遗事忾然思念遂于西溪河渚置放生池一区建云溪精舍延俍亭和尚主之振扬曹洞宗旨俍和尚本起名儒住华坞匿而不出强之然后可先是

  • 丽白楼诗话·林庚白

    柳亚子1944年作《丽白楼自选诗》系开明书店1946年出版。此为正在上海图书馆展出的柳亚子书稿手迹。柳亚子与林庚白同为南社社员,但关系较一般社友更为密切。两人订交甚早,1930年代前期他们同在上海,诗酒酬和甚勤。林庚白

  • 瀛海偕亡记·洪弃生

    又名《台湾战纪》。杂史。作者洪弃生。书分上、下两卷,记叙《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台湾人民奋起抗日的史实。上卷起自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约割台后台湾民众自议建号民主国,讫于同年9月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