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十四

洪武七年十一月壬戌朔孝慈录成先是贵妃孙氏薨敕礼官定丧服之制礼部尚书牛谅等奏曰周礼仪礼父在为母服期年若庶母则无服  上曰父母之恩一也而丧服低昂若是其不近于人情甚矣乃敕翰林学士宋濂等曰养生送死圣王之大政讳亡忌疾衰世之陋俗三代丧礼节文尤详而散失于衰周厄于暴秦汉唐以降莫能议此夫人情有无穷之变而礼为适变之宜得人心之所安即天理之所在尔等其考定丧礼于是濂等考得古人论服母丧者凡四十二人愿服三年者二十八人服期年者十四人奏之  上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今观愿服三年丧比服期年者加倍则三年之丧岂非天理人情之所安乎乃立为定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仍命以五服丧制并著为书使内外有所遵守其冠服经杖制度详见本书其叙服有八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子为继母子为慈母子为养母女在室为父母女嫁反在室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同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祖父母承重夫为人后则妻从服妇为舅姑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妻妾为夫皆服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嫡子众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为嫁母出母父卒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夫为妻皆齐衰杖期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女在室者继母为长子及众子慈母为长子及众子孙为祖父母为伯叔父母妾为夫之长子及众子为所生子为兄弟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在室者妾为嫡妻嫁母出母为其子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者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女在室者女出嫁为父母妾为其父母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祖为嫡孙父母为长子妇皆齐衰不杖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五月为高祖父母为继父先曾同居今不同居者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皆服齐衰三月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之妇妇人为夫之祖父母为夫之伯叔父母为夫兄弟子之妇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女出嫁为本宗兄弟及兄弟之子女出嫁为本宗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夫为人后者其妻为夫本生父母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皆服大功九月为伯叔祖父母为同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为从祖祖姑在室者为从祖姑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兄弟之妻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为嫡孙妇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孙女适人者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为姊妹之子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孙女在室者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夫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皆服小功五月为族曾祖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父母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为族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在室者为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为曾孙玄孙为同堂兄弟之孙为再从兄弟之子为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及从祖姊妹之出嫁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为乳母为舅之子为姑之子为两姨兄弟为外孙为壻为妻之父母为兄弟孙之妇为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同堂兄弟之妻为外孙妇为甥妇妇人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为夫之从祖祖父母为夫之从祖父母为夫兄弟之曾孙为夫之同堂兄弟为夫同堂兄弟之孙为夫再从兄弟之子为夫兄弟孙之妇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妻为夫之同堂姊妹为夫之外祖父母为夫之舅及夫之姨为夫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父母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父母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人后者为本生外祖父母皆服缌麻三月至是书成名曰孝慈录  上亲为之序命锓诸梓而颁行之

○纳哈出复引兵寇辽阳千户吴寿等击走之

○改广东钦廉高化四府为州革安远合浦茂明石龙四县

○置庆远裕民司于广西庆远府之思恩县设大使一人从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凡八番溪洞有卖马者则官为买之

○命河州卫指挥佥事马梅署河阳卫事赐绮衾绵帛

○甲子给赐北平山后七驿驿官并刀虎儿答剌温人等百三十二人文绮细帛七百九十八匹

○阅试长沙等卫官军

○诏以西竺僧班的达撒哈咱失里为善世禅师朵儿只怯列失思巴藏卜为都纲副禅师御制诰赐之

○乙丑改建奉先殿

○乌思藏土酋思纳儿党瓦勘卜遣僧搠南巴尔加瓦等七人来朝贡方物诏赐钞及文绮禅衣

○丙寅诏曰释罪宥愆昔君未尝轻发发则精详岂有获罪而苟免致冤而无诉者故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具载于书至今明焉汉唐至元其间懦君承业权由奸佞因有大赦虽间释君子之过愆而奸顽之徒得为漏网之鱼使善良者含郁而不伸古人谓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岂不信然朕为天下生民主恒恐悖理乖仁脱凶顽于侥幸长奸侫于姑息有乖圣人明刑慎罚之意中书其条陈狱囚若果真犯但笞罪以上俱各不原其余诖误过失因人致罪者悉皆宥之

○辛未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壬申夜有流星青赤色有尾起自紫微东蕃东行至天市东垣没

○癸酉以延安卫指挥使许良为大同卫都指挥使杭州护卫指挥使赵圭为福州卫都指挥使福州卫都指挥使曹兴为燕山卫都指挥使

○升宝钞提举司为正四品

○甲戌田州府知府岑伯颜遣使贡马谢恩以赐赉文绮故也诏复赐伯颜绮帛各二匹使者衣一袭

○丁丑暹罗斛国王世子苏门邦王昭禄群膺遣其臣昭悉里直上笺于皇太子献方物礼部以闻  上命引其使朝东宫献之赐昭禄群膺织金文绮纱罗杂彩各四匹招悉里直绮罗各二匹及袭衣靴袜从者七人各赐帛一

○戊寅改延安府葭州为葭县并吴堡县俱隶绥德州二县各减丞一员

○改山东东平府为州

○移置山西太阳津批验茶课所于豆津

○己卯定群牧监官令正五品丞正六品镇抚从六品群头十员吏目一员省注

○命礼部颁祭岳镇海渎仪于所在有司其祭各用羊豕一帛一随其方色笾豆簠簋皆四铏一爵三尊三祭期春二月秋八月上旬择日

○以故宣宁矦曹泰弟三人俱为镇抚聪为羽林左卫千户所镇抚温为杭州护卫千户所镇抚恭为雄武卫千户所镇抚又以其外兄姚斌为天策卫千户所试镇抚给半俸

○辛巳杭州卫军士章宪诣阙建言盐法诏以为本卫所镇抚就令理盐场火丁卤丁之事

○壬午复用凤阳屯田官吏先是官吏有罪者发凤阳屯田至是  上念其已历艰苦必能改过诏中书省御史台选其年及四十之上材堪任用者复用之年未及者仍留屯田若年四十以下原犯公罪及已经宥免者亦复录用于是取至京师者凡一百四十九人各授职有差

○改典礼纪察司为纪察司官仍旧制

○罢四川茶盐运司

○改升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宣抚使司秩正三品

○太阴犯轩辕左角  上谕中书省臣曰太阴犯轩辕占云大臣黜免尔中书宜告各省卫官知之凡公务有乖政体者宜速改之以求自安

○乙酉赐诸司历事监生文绮衣先是  上以儒生专习书史未谙吏事一旦任之以官多为滑吏所侮乃命于诸司习吏事至是命冬夏给衣赡之

○丁亥置播州黄平宣抚司

○诏置容美洞宣抚司及家乡寨五里自崖椒山玛瑙等处水尽原通塔坪石梁下洞五峰宝寨六长官司

○辛卯泗城州知州岑善忠利州知州岑志良奉议州知州黄志威各奉表贡马命赐文绮袭衣

○是月置镇西卫于岢岚州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姚思廉
  卷一百三·毕沅
  第八十七回 张大帅狂奔外使馆 段总理重组国务员·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九·王祎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一三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等事折·佚名
  一○八二 山东巡抚明兴为解缴挖出《通鉴纲目续编》违悖字迹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第44章 不知道民主是什么的蒋介石·冯玉祥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范晔
  胡瑗传·脱脱
  卷七十四·阿桂
  卷四十五·佚名
  卷第五十四·佚名
  卷二·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复古诗集巻三·杨维桢

    元 杨维桢 撰白头吟【见古乐府九巻】长夜白头吟新理故琴莫将一日意误结百年心緑珠辞【见古乐府九巻】井底生明月楼头坠寳星年年金谷草春入美人青雌雄曲【见古乐府九巻】妾夫晓出塞妾夜驰孤忠誓作干将剑一死双雌雄

  • 卷三百四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四 朱善【字一廉丰城人】 兰竹操 美贞妇方氏也 冬兰青青列于阶庭风雪所挠不枯不荣 冬竹猗猗荫于户牖氷霜所摧不萎乃秀 彼美贞妇志洁行高??朝夕不

  • 卷二十九·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九目录名胜类题潇湘八景【元戴良】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元程钜夫】题陈氏潇湘八景图【元陈旅】潇湘八景画【明宣宗】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

  • 周本纪第十二·欧阳修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后兄守礼子荣,幼从姑长太祖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以为子。太祖后稍贵,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

  • 卷一百六十·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 ∷起昭阳作噩九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嘉定六年金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九月,乙巳朔,金主谕尚书者:“事有规画者,悉依世宗所行行之

  • ●卷二·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   起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尽十二月二日己卯   五月二十七日戊申广安军草泽臣安尧臣上书乞寝燕云:兵事   《书》曰: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草泽臣安尧臣谨昧死裁书百拜献於皇帝陛下臣观商高宗尝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九·徐乾学

    元纪二十七【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十九年春正月陈友谅遣其党王奉国率兵号二十万防信州路江东亷访使巴延巴哈迪音又自衢引兵援信及至遇奉国城东力战破走之镇南王子大圣努枢密院判官席闰

  •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诗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遍地愁。桃李花开满树红,转头青子绿荫浓。梧桐叶下犹残雨,雪片檐前又舞风。时序往来千古在,人生聚散一场空。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甚英雄十大功。却说大明太祖高皇

  • 卷之六十六·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正月。丙寅。以神灵显应。颁广东佛冈厅田公神庙扁额曰珠江昭佑。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明春奏张家口局存军装等件。请再展限一年。仍由蒙台行走。当经降旨允准。兹据额勒和布等奏称。巴里坤苏

  • 卷十八·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八   宋 陈均 撰神宗皇帝【起戊申熙宁元年止庚戌熙宁三年】戊申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定掩骼令诏州县春首检视暴骸给钱塟祭之复武臣同提刑以唐介参知政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二目录·佚名

    四二、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查参周潭失事防弁李有功,请敕部议处)顺治十年正月(八七)四三、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报明厦门得失情形,计图剿克)顺治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九一)四四、福建巡按王应元残揭帖(遵旨严究行刺浙闽总督陈锦

  • 聂炳传·宋濂

    聂炳字韫夫,江夏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平昌州事。炳早年丧父,其母改嫁。自平昌还乡后才知此情,便将母接回家中。过了很久,转任宝庆路推官。当时有峒瑶起义,湖南行省右丞秃赤带兵前往镇压,屯于武冈,以炳为分省

  •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索隐】:按:春秋纬“萧何感昴精而生,典狱制律”。以文无害【集解】:汉书音义曰:“文无害,有文无所枉害也。律有无害都吏,如今言公平吏。一曰,无害者如言‘无比’,陈留间语也。”【索隐】:按:裴注已列数家,

  • 礼记析疑卷四十八·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隂阳顺人情故谓之礼天地之生人本有踈戚故丧服以恩制而有隆杀所以体之也天地之设位本有髙下以义制而有重轻所以体之也事理显著且别见于经记故不复发挥而下所覆鲜者

  • 提要·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毛诗名物解      诗类提要【臣】等谨按毛诗名物解二十卷宋蔡卞撰卞字元度兴化仙防人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第仕至观文殿学士事迹具宋史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説行而宋之士风一变其为名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二·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右一记十二卷同此卷音 秘书著作郎敬播序。  西域记序  不暨(其冀反杜注左传云暨至也说文云从且既声亦作泉也)。  蔡愔(楫心反人姓名也)。  阉竖(上奄炎反下殊主反郑注周礼云阉精气

  • 卷第六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

  • 阿弥陀经疏·窥基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