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七

  嘉靖二十四年三月癸亥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裕陵

○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孙承恩等言迩者  皇上以  皇太子冠读且近习礼禁中固慎重大礼至意臣惟近侍左右朝夕与居易于狎玩不可不慎惟  皇上有君之尊有父之亲诚进  皇太子于前躬为肄习赐以面谕矧惟  圣德之至一言一动莫非观法潜孚默契感化尤速至近侍诸人宜遴选饬谕俾各事以正道使俚言亵语不入于耳戏侮玩好不接于目斯可副  皇上佑启之意慰中外仰望之心入报闻

○诏取南京后湖赎银发机户织造  太庙乐舞生祭服

○甲子吏部尚书熊浃左侍郎王学夔右侍郎徐阶都察院左都御史周用左副都御史周煦右佥都御史杨行中各以考察庶官先自陈乞罢不允俱令悉心考察

○录甘肃哨沟口等处斩虏功升赏官军蒙顺等二百一十二人有差

○乙丑升湖广右参议王镐为山东副使

○丙寅发临清广积仓银万一千两往保定诸府赈饥

○丁卯升翰林院检讨张绪为湖广右参议

○巡按直隶御史王言奏国家于卫所外兼设民兵法意最善第今佥选未精教戒无实徒糜饩廪缓急何赖乞令各州县简勇略过人者籍名在官每于农隙时训练之月给银一两余月任其耕作以其羡者自置弓马战具有警齐集防御附近州县俱听调遣则官不加费而兵皆可战是亦寓兵于农之意也从之

○己巳直隶徽州府歙县大雨雹

○庚午大学士严嵩许瓒张璧各以考察自陈乞罢  上俱温旨留之

○辛未吏部会都察院考察庶官年老户部郎中徐淮等八人有疾尚宝司司丞陈昌积等三人老疾国子监助教王禋等七人不谨户部署郎中等官张梯等八十五人贪户部署郎中姜时和浮躁户部员外郎李天伦等三十人不及吏部文选司郎中等官许榖等二十一人诏罢黜降调如例内户部主事寻志道工部主事周土御史谢瑜令如贪酷例为民刑部主事朱执中革职闲住皆加部拟一等

○壬申建祈年醮于朝天宫五日遣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溶等分告各宫庙

○癸酉户部尚书王杲总督仓场尚书陈经左侍郎闵楷右侍郎夏邦谟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费采左侍郎许成名刑部尚书闻渊工部尚书甘为霖左侍郎杨麒右侍郎文明掌通政司事工部尚书郑绅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孙承恩掌翰林院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治兵部左侍郎张汉右侍郎路迎大理寺卿刘讱太常寺卿徐可成曹守清光禄寺卿陈焕顺天府府尹高擢各以考察自陈乞罢  上俱令供职如故

○丙子  武宗毅皇帝忌辰  永孝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康陵

○狭西秦州地震

○丁丑夺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潞成王府镇国中尉俊桭昌化王府奉国将军俊桐俊□臣□口□木□襄垣王府奉国中尉充火□晱等禄各一年仍敕代王严约束之坐聚众行劫为代王充燿巡抚右佥都御史詹荣所奏也

○戊寅吏部拟京堂官四品考察自陈者通政司右通政樊深提督誊黄右通政张忠管太医院事右通政钱寰大理寺右少卿苏祐太常寺少李应春马良德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李凤来太仆寺少卿高燿蒋应奎鸿胪卿陈璋吴祖乾顺天府丞任瀛宜留用原任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胡卿制敕房办事顺天府府丞林应禧宜罢通政司左通政刘继德太仆寺少卿钱亮宜降调得旨深等俱供职如故卿闲住应禧致仕继德亮俱降一级调外任时通政司右通政顾可学亦以四品考察自陈  上念其保护劳特旨留用

○己卯  上谕礼部朕见风沙日作二麰失滋或曰人上所召亦恐群下有失职须存人心勿谓天数朕叩帝祈霖令止屠罢刑如例自是月念日始凡十日勿违已乃分遣文武大臣成国公朱希忠等祭各宫庙

○发太仓银二万五千两给延绥镇二万两于密云镇一万两于昌平镇各备秋防客兵刍粮

○以灾伤免海州岁用料价银两

○庚辰立夏时祫享  祖宗列圣于  景神殿遣公张溶代公徐延德侯方锐驸马谢诏尚书熊浃费采甘为霖侍郎孙承恩各捧  主

○壬午升户部山东司郎中徐进于狭西江西左参议王梴于山东江西南昌府知府谯孟龙于云南俱按察司副使

○吏科都给事中等官卢勋等以考察拾遗论劾工部尚书甘为霖掌通政司事尚书郑绅吏部侍郎孙承恩南京户部尚书周金兵部侍郎张汉南京户部侍郎张工部侍郎陆杰都御史王仪赵锦郑重董珊光禄寺卿陈焕张湘太常寺卿刘皋南京光禄寺卿张衮南京掌翰林院学士华察太常寺少卿李凤来左中允郭希颜左司直兼检讨谢少南光禄寺少卿李錞谈相武库司郎中费懋贤各不职宜罢诏为霖承恩自陈已有旨希贤相留用绅金杰皋衮致仕重调简用錞懋贤调南京用仪焕察少南各降一级调外任锦珊湘凤来俱闲住张汉令锦衣卫官校逮系来京问先是汉条陈中欲令总督官得斩将立威  上怒衔之故再下部臣驳议未决会勋等章上言汉刚愎自用在镇多不法汉遂得罪

○癸未礼部刊  睿宗献皇帝所制医方选要及外科集验方成帙进览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周煦卒赐祭葬如例

○令应天抚按丁汝夔周亮等督率有司以南京诸司及后湖库所贮无碍银钱赈济应天等十一府州饥民

○论狭西高台守御千户所失事罪逮都指挥等官吴鸾等十一人寘之理巡抚都御史赵锦以莅事未久宥之

○诏勘处夷情都御史万镗遵前旨回京管事先是镗被命勘处铜仁镇筸二苗业已平定无何贼首龙子贤复率其余党为乱于是御史缪文龙劾镗欺罔  上命湖广贵州抚按官勘明具奏至是二省抚按官车纯等各言镗抚剿得宜无欺罔状其苗夷复叛俱参将李经等之罪于镗无预乃有是命

○兵部覆巡抚顺天都御史郭宗皋奏蓟州北邻三卫西接宣府往年开平失守即为北虏巢古北口一带系通开平旧路相离不远由独石四海冶则犯密云由青山则犯喜峰等口故虏一东向蓟州即当戒严宜令宣府守臣远为侦探或见虏有东意輙飞檄传报使得先事设防又密云视诸路最要害当以重兵备之乞简马兰谷太平寨燕河营三路官军千人先期训练至五月后游击官统本营士马先赴云云及石匣等处驻劄有警则总兵官身领三屯营士马亦赴其地而前所简马兰谷等处兵专委林官领之以为三路声援功罪照例赏罚参将等官俱令各守信地则密云有备而诸路亦恃以无恐矣议入从之

○录狭西高家堡金刚沟等处获虏功升赏官军马桓等九十人王爵等一百九十四人

○丁亥升吏科都给事中卢勋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改南京太仆寺少卿胡奎为太仆寺少卿

○戊子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徐问为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太常寺卿蔡子举为通政使河南按察使孙锦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理寺少卿苏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己丑命河南道御史王达提调北直隶学校

○升尚宝司卿汪宗元为南京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寺丞窦一桂为本寺少卿礼部仪制司郎中汪集为南京尚宝司卿

○辛卯  上谕辅臣严嵩东宫冠读已闻中外只可移取通利之辰不宜暂罢复问冠礼内仪物有丝巾何为嵩言彼在束发乃婚礼内物此礼官执泥旧文不用为当又问庙见童服当是何服色嵩言今次之见系在  内殿家人礼也比与  宗庙大礼不同似应常所用吉服行礼已奉谕东宫庙见等仪非一节即今将入夏令恐难免行待秋爽举未迟

○壬辰升江西左布政使卢蕙山东左参政傅凤翱俱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蕙巡抚辽东凤翱巡抚甘肃

○升四川右参政于敖为河南按察使

○先是钦天监革职慱士韩鉴与兵部武选司该吏毕文举汪椿孙李相贴写胡椿等谋为奸利授诸武职应革袭者金钱阴通内府校役魏聪韩昇及查黄该吏等盗出黄册窜易洗改妄增功次钤以伪造御宝潜复纳之内府册中前后冒袭千百户侯太等三十八员如是几二十年事未发觉至是椿孙不礼其妻其妻兄陈仁执所伪造黄蜡御宝及冒选武职私籍首之东厂有旨命法司穷治并兵部节年所司官吏印绶监当事人员通行按劾以闻于是刑部参奏印绶监少监王瑜监丞杨宇等职司监守素缺关防武选前后查黄主事升任项乔邬阅熊过何中行顾翀贺府牟朝宗葛缙去任吕高张铎王应期降调白若圭见任袁袭裳张缨升任郎中郑琬黄福杨大章熊洛调任傅颐去任薛侨吴檄见任孙校等校对疏虞失于觉察通宜究治以惩不恪是时文举先死椿孙鉴相及校尉聪昇等俱论斩椿及诸同谋奸骗吏役陆永安等悉发边卫充军冒袭官侯太等下各巡按御史捕治革职永不许袭项乔等并郑琬等俱降一级调外任王瑜等亦降一级其中尚有诈冒隐漏人数仍令兵部查出具奏以清选

○诏发庆成王府奉国将军已革爵庶人表檄于高墙禁住降奉国将军表木□感表櫜表为庶人表檄等坐紏率群盗肆毒宗枝俱为抚按所劾而表檄尤以稔恶不悛违训蔑法故特加重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宋濂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一·柯劭忞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王称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佚名
  卷之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四·佚名
  卷之九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零六·佚名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李定夷
  ◎曲粉皮袍人心收买·宣南吏隐
  二九 S会馆的来客·周作人
  刘昶传·魏收
  卷五·佚名
  卷一百二·佚名
  第二节 豪强、游侠·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宰·唐圭璋

      黄宰,不知其名,与韩元吉同时人。   酹江月   寿韩元吉   三光五岳,孕乾坤英彩,非金非玉。赫赫岩岩真相种,来驾横空仙鹄。十万儿童,和丰堂下,齐指梅山祝。黑头难老,岁寒苍桧修竹。   须信自有家传,中庸一卷,是长生真

  • 齐本纪下第五·李延寿

    废帝郁林王讳昭业,字元尚,小字法身,文惠太子长子也。高帝爲相王,镇东府,时年五岁,床前戏。高帝方令左右拔白发,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笑谓左右曰:“岂有爲人作曾祖而拔白发者乎。”即掷镜、镊。其后问讯,高帝

  • 卷七 哲宗·王夫之

      〖一〗  极重之势,其末必轻,轻则反之也易,此势之必然者也。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理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天未然而争之,其害易见;天将然而犹与之争,其害难知。争天以求盈,虽理之所可,而必

  • ○陆生楠之狱·佚名

    以论前史而获罪者,自陆生楠之狱始。自兹以往,非惟时事不敢论议,即陈古经世之书,亦不敢读矣。此真历代文字狱所未前闻也。雍正七年秋七月丙午,谕内阁据顺承郡王锡保奏在军前效力之陆生楠,细书《通鉴论》七十篇,抗愤不平之语甚

  •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

  • 卷一百三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七 朱批孙国玺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初十日浙江杭州府知府【臣】孙国玺谨 奏为奏请 睿鉴事窃【臣】至愚极陋备员州县於雍正四年八月引见幸荷 皇上简授开封府知府曾面奉 谕旨准【臣】摺奏

  • 卷一百七·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内帑【封桩库】上仁宗论奉宸库估卖物色 赵 拚臣窃闻已降指挥奉宸库估计珠犀玉帛珍宝等物差官置场出卖伏缘奉宸库并系朝廷

  •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明菩萨戒弟子藕益智旭述【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赞礼归依】【五陈罪悔除】【六立愿诵戒】【七苦到礼佛】【八重修愿行】【九旋绕自归】【十坐念实相】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

  •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三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身心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

  • 无量寿经序·吉藏

    胡吉藏撰夫法身虚玄非名相之形。净刹妙远绝净秽之域。至妙之门非百是所是。亦非百非所非。真虚之道非有心之所托。亦非无心之所会。非能非所。是秽亦净。以不二而二。有本迹之称。存净秽之教。此是随缘之意应物之门。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二·圆晖

      从此大文第三。明三分齐。就中一明三极少。二明二量。且初明三极少者。论云。如是已约逾缮那等。辨器世间身量差别。约年等辨寿量有殊。二量不同。未说今说。此二建立。无不依名前二及名。未详极少。今应先辨三极

  • 阿育王经 第一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一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生因缘第一佛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精舍。于彼早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众围绕入王舍城乞食。是时空中而说颂曰佛身如金山  行步如象王面貌甚端严  犹若于满月与比丘围绕  

  • 卷第八·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八 青原云门宗 【标】云门文偃禅师(嘉兴人也) 初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

  • 金门志·林焜熿

    福建地方志。清周凯修、林焜熿纂。十六卷。凯有《(道光)厦门志》已著录。焜熿字巽甫,金门(今属福建)人。贡生。周氏等肇修是志,道光十六年(1836)成书。记事止于同治十二年,后为刘松亭、林豪等续编时补其内容。约二十五万

  • 太和正音谱·朱权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

  •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四库本]·叶隆礼

    二十七卷。旧题南宋叶隆礼撰。隆礼字士则,号渔林,嘉兴 (今属浙江) 人。淳琇七年(1247)进士,历官建康府西厅通判,国子监簿。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朋秘书丞叶隆礼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是假托叶隆礼之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