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书续集卷上
时大汉五年十一月八日,项王自刎而死,年三十一岁。赠项王诗曰:
刀剑垓心夜不停,楚歌散尽八千兵。
溃围破敌三更出,失路都无百骑行。
单剑指呼犹斩将,万人辟易尚何惊。
不言决死天亡楚,四海干戈卒未宁。
曹道冲读史至此,作一绝句诗曰:
凭仗威雄势已休,只因不用直臣筹;
可怜八尺英雄体,一旦分张付五侯。
史官学士司马迁曰:“吾闻周生曰:‘周士贤人言,舜目有重瞳,以为羽亦是圣人也。’羽布衣起于陇亩之中,遂将五诸侯兵灭秦。五诸侯道:赵,燕,齐,楚,韩也,按剑面分列。天下诸侯,皆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致终,自古以来未有也。项王经营天下,争战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乌江上,不觉悟也。”司马迁言曰:“项王不知己,不能用贤人,失天下。言天亡项王,非战罪,岂不谬哉!”
西汉君臣论言:马司迁论项王失人甚也,不审项王为人,则司马迁以为过矣。
夫项王有八德:起于陇亩,威服天下者,英雄之致,一也;斩宋义而存报国,断之明,二也;大小七十余阵,未尝败,勇略之深,三也;与仇敌,而不敌人之父者,仁之大矣,四也;割鸿沟而不质汉之妻子,言之厚,五也;势力屈,言天亡我,是知其命者,六也;至乌江而不肯渡者,羞见父老,有耻之,不爱其生,七也;引剑自杀者,知死有分定,八也。细察项王之事,有终有始,功以多矣,过以寡矣。项王言:“天亡我!”非为谬也。
时项王既死,王翳等五人见汉王,将项王头各争功,言已诛项王。汉王亲视项王首,哭曰:“谁杀吾弟?”汉王见五侯功已不定,故如此哭之。王翳等曰:“非臣等所杀,项王自刎而死。”汉王封五侯:吕马童中水侯,王翳射行侯,杨喜赤泉侯,杨武吴防侯,吕胜混阳侯。汉王既封五侯,汉王传令于众军曰:“若得项王家属,无得驱虏杀害,与吾家属无异矣。”
天下已定,大小军兵将士还于洛阳,封其功赏:大者列土而王,有功者为列侯,次者量材任用。乃下令军中,准备行装,来日而起班师。诸军欲准备行装,有人止之曰:“不可还矣,今天下未定,不伏汉者多矣。”王视之,乃子房也。问曰:“不服寡人者,谁也?”子房曰:“今鲁人坚守,城不可下,鲁乃圣人之国也。昔周公封于鲁,教以诗书礼乐,有名儒知古今,若与贤明之士,闭门拒守百日,所患非细。王率精兵伐鲁破矣,然后还兵未晚。今鲁未下,不可还兵。”汉王曰:“然。”大赏三军。
次日,遂进至鲁。将士拒城。城中诸儒士讲习礼乐,弦歌之声不绝;儒者乐圣人之道义,虽乱世,鼓琴而乐声不绝。闻汉王兵至城下,皆相率而见于城楼上。子房令人于城下呼之曰:“今汉大兵至此,若不降,必屠其城!鲁者仁义之国,岂不从于天下人变?若不降,祸必至矣。”鲁将士曰:“若开门降汉,项王兵至,必灭矣。”鲁人不知项王已死,更欲拒城,以待楚兵来援之。言未毕,汉王曰:“骑士呼城。”再叫曰:“今项王已杀讫!”怕不信,乃以项王头转城上去看者。鲁将士卒认的是项王头,方犹豫之际,汉人言曰:“今天下已定,何不早降?”鲁王遂开门出迎汉王。
鲁国既降,汉王召鲁王葬项王于谷城。羽冢在谷城东一十五里。封项王为鲁国公。汉王为羽发丧三日而去。
楚既灭,鲁王百姓皆降,汉王令诸侯皆归关中,入洛阳,商议封赏功臣。时韩信至定陶,信既灭楚将,汉王亦将兵至定陶。百姓拥道,士民夹路,旗枪映日,兵士相睹,尽看驾。早晨过其县,望见一营壁垒雄壮。汉王问左右曰:“何营也?”左右曰:“乃齐王韩信之营。”汉王停骖视之,久看信营。当日汉王心中疑虑,而密问子房曰:“项氏已灭,韩信尚执天下兵权,其信之略,威震四海,天下无敌,吾实畏之。”子房愕然惊恐谓曰:“方今天下初定,大王不宜有此疑心,恐有泄漏。信若有变,非羽之敌也。信之威畏,王自思之。”汉王问曰:“自古丧大业宗禋者,其所斩有由矣。三世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政失,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
诗云:
见有春秋传,谁人赛霸王。
到头难比福,随分莫争强。
看遍英雄传,多因名利亡。
全身能远害,唯有汉张良。
又诗:
拔山力尽战无休,盖世英雄不自由。
帝业不成非智浅,皇天亦辅汉炎刘。
韩元帅到定陶县下营定,汉王宣元帅。元帅与众官见帝。汉王言曰:“朕以齐国与太子刘长也,今封尔为楚王。”元帅不喜。汉王曰:“楚有十年粮,十万勇兵,何有不如齐国也?”信见汉王不悦,信方受楚王之印,谢恩毕。又宣彭越为达成侯,宣英布封九江王。各受印谢恩讫。汉王传旨:“其余众将,寡人还长安之日,有功者迁赏。”来日军行,驾至泗水,诸将等上疏云:楚王韩信顿首拜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臣等一生忠义,千古功名,以死战于垓前,施智谋于阵上。战必胜,功必取。方今天下平定,干戈已息,非士卒之功,皆陛下洪福。臣等谨上疏,请陛下立尊号,放大赦,以慰天下民心。有功者宜加奖赉,录用子孙。信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谨疏。高祖听奏,大喜曰:“寡人到长安再共文武商议。”众官各归营。
有日,驾到咸阳,高祖归宫,众将各归宅。第三日,汉王升殿,聚大臣,放赦遍行天下。子房,萧何等众官上贺:“自垓下灭楚之后,有功者封官,无功者受赏。天下亦定。”汉王曰:“未定。”子房奏曰:“臣不达上意。”王曰:“虽然楚灭,朕恨二人不得,吾乃不安。”子房曰:“何人?”帝曰:“楚臣司马钟离昧,季布二人未获,朕仇不解。”子房奏曰:“惧者乃项王也。今楚灭,何愁二匹夫乎?我王降诏,遍行天下,若藏钟离昧,季布者,灭九族;若获到官,千金赏,万户侯。”子房奏毕,高祖即行圣旨诏行天下,拘刷钟离昧,季布二人。不因行此圣旨,致使君臣失义;信有十大功劳,变作斩鬼!
今有富民朱长者,闲坐自思:汉王行诏刷钟离昧,季布二人,若有隐藏之家,九族遭诛。今家中有一人,随唤问之:“尔莫非钟离昧,季布乎?”其人言曰:“然。”长者心乱。布曰:“佐楚之将,与汉冤仇。今日楚灭,无处安身,自货其身于宅中。今闻汉王诏书,千金赏,万户侯,布乃谢主公恩养一载,缚布到官,愿主公请功受赏。”长者曰:“既足下国之将,吾争忍受此之名利?你且只隐吾宅中,今长安我探虚实。”长者谒夏侯婴,到长安,共婴相见。婴曰:“恩兄何来?”朱公曰:“吾有少事告尊兄。”婴曰:“何事?”朱公曰:“今季布见在我宅中,如何救之?”婴半饷不语,多时,告:“兄可休忧虑。”茶饭酒毕。
至来日,百官朝帝。夏侯婴出班奏曰:“王可寻思?”帝曰:“但奏,寡人随之。”“臣问帝诏遍行天下,拘刷钟离昧,季布二人,至今不得;切恐刷得紧急,别生事端,如之奈何?莫若陛下放赦二人,决得其人。”帝曰:“善。”即日遍行大赦,书云:
楚之臣钟离昧,季布二人,赦到投首到官者无罪,官职依旧封之。如一月出者,依封;月外出者,复罪如先;依诏治罪。
婴出朝到宅,见长者。朱公问:“奏帝如何?”婴言:“帝与之专赦二人。”朱公既得言,回说与季布,乃谢长者。长者修书与季布见夏侯婴。
次日,见汉王,奏曰:“有季布投赦来谢恩。”汉王大喜,即宣季布至。王曰:“卿既为亡国之臣,合当万死,是各佐其主。今放大赦,免卿等二人。卿在楚封右司马,今依楚封,为汉司马。”季布顿首再拜:“臣乃亡国之臣,礼当万死,今谢陛下圣恩。却依楚封官职,无可报王之恩。”
有一日,驾坐有怒色。子房奏曰:“天下太平,万民安业,陛下何怒?臣不达上意。”帝曰:“朕昨放赦,免楚二将之罪,季布来朝,钟离昧为何不至?”季布听言,出班奏曰:“今有楚王韩信,怀大王夺印之冤,齐王改楚王之恨,诏赦楚将,二次刷季布出来。有钟离昧不出,被韩信藏之,请大王圣鉴不错。”諕高皇魂不着体,叹曰:“官高职贵,上有谋心,忘其乞食漂母,为胯下之人!”帝拂袖而归宫,文武皆退。
使传旨宣子房,萧何入内见帝。帝具说韩信藏钟离昧之事:“要设一计捉韩信,二相勿推。”子房,萧何二人皆顿首请罪,奏曰“陛下新立韩信为楚王,方今天下大事既定,岂有别意?今陛下见此小可之人,便欲擒之,逼之太急,此人必反,若反,汉之天下未能保也。请陛下慢图之。”帝不从,二人且退。
陈平于相府院才坐,忽有使命至,奉帝诏陈平。陈平既随使入内。帝问平曰:“胯夫私藏钟离昧,有欺朕之意。朕今欲擒之。”平曰:“信有万变之术,鬼神不测之机,量平机见,怎谩信。”再问平,平无言可答。
帝令近人监伴三日不放出内。帝亦不朝。至四日,汉王宣陈平问:“卿尔不言一计,当殿先斩尔身,后灭九族。”陈平再奏曰:“钓鳌须凭香饵,打虎只要游子,不得二,鳌虎不能近也。今料信计难矣。陛下亲行,信可得也。”帝曰:“计将安出?”陈平曰:“陛下先教颁诏,遍行天下言巡游,信可得也。”帝曰:“卿言甚当。”放平出内。
子房,萧何议帝四日不朝,陈平三日不放出内,有甚事?正念间,人报曰:“陈平至。”二人迎平而问曰:“公与帝三日议何事?”平曰:“汉王巡游。”子房叹曰:“楚韩信休也!”随驾巡游去军吏官员人等,收拾行装,闹却咸阳。天下太平常有细作,离乱岂无奸人?今有大夫孙安在咸阳,密听汉王行事,闻天子巡游,唬杀孙安:“捉我王公去也!”
孙安急来报,楚韩信见孙安咸阳而来,问曰:“何事?”孙安曰:“天子巡游。”韩信离坐,仰告天曰:“四海晏然,万民乐业,此乃帝之恩德,亲临抚恤,真难得也。”孙安奏曰:“大王错矣。非抚万民,专来擒大王。”信见此言,惊而问曰:“为何?”孙安曰:“近有季布,帝赦其罪,为大王私藏钟离昧,无计取之,诈称巡游,来就大王。大王可熟思之。”韩信道:“无此事!我不曾负汉,汉不负我。”左车言曰:“汉王三次负大王之功,王常言汉不负王,因为私藏钟离昧否?”信曰:“然。二次诏赦,隐不出,合得甚罪?”左车曰:“罔君欺上,果有振主之威。据此可出兵二十万,驻于徐州之西。主为坐寨而问不动,使汉更有机谋,不敢正视楚国。”韩信曰:“若依公语,使信疑汉,不尽忠孝之心。”周叔告楚王曰:“观汉王谋心多日矣,左车高论长也。愿王思之。”使信心乱不随。有一日,人报曰:“汉王提兵三十万,今在徐州西下营。”唬韩信心不知高下:果有此事,如何决矣!一人出,乃钟离昧,告楚王曰:“今时难悔,君疑王有振主之威。见今天下太平,焉用大王?大王休愁,今昧不怕死,愿从大王献与帝枭首,终不免大王之罪。虽汉王提兵驻徐州,不敢犯楚。王若依左车之言,今晚出兵二十万,我王万无一失。如别思之,国破家亡,彼时悔之晚矣。”韩信曰:“吾岂不自知,汉王不负我,我岂能负汉乎?”左右将钟离昧斩讫。
韩信引百官,将钟离昧首级献与汉王,至帐下立。汉王问信:“尔藏钟离昧,今你虽斩首,尔合得甚罪?”令左右监押韩信还咸阳,便要斩首。子房知,急谏汉王曰:“韩信有盖世功名,灭楚王。我王为帝,掌握天下,享富贵,皆是韩信也。我王思之。”汉王沉吟半晌:“朕思卿累有欺吾之心,合当斩首;为卿有立国之功,免卿死罪。去大楚之军权,封卿为淮阴侯,只于咸阳住坐,不令去下邳。”韩信点首惭惶,羞懒而归。到彼安下处,甚是消疏,感心不能进食。每日独言独坐,并无一人相问,衣食不给。长叹曰:“自骂懊恨。懊恨不听蒯通,左车,孙安,周叔之言,果有今日!”韩信自作一绝,诗云:
收秦燕赵略三齐,破楚封王事得宜。
不用蒯通周叔计,遭擒削职悔时迟。
时有子房独坐思想:高祖将韩信欲斩之,更夺了军权,虽亦免罪,久后不免死于汉王之手。话分两头。大汉九年夏六月,大番军入界,见至代州北下寨。教急入长安报与阁门大使。使奏曰:“今有番军入界。”汉王不悦,问众人:“谁可为大将军征敌番军去?”陈平奏曰:“欲要番军退,必用武骑将陈豨。”汉王准奏,宣陈豨受印于枢密院,交兵二十万,将韩信应用兵器衣甲吩咐与陈豨。陈豨于朝内谢恩,出朝来,因从韩信宅门前过。陈豨思惟,就向楚王求一计。至宅门下马,豨见信,礼毕,豨曰:“特来大王求一小计。”楚王叹嗟不止。陈豨思上心来:吾若退讫番军,有多少勋业?想楚王有十大灭楚功名,坐家致仕。信曰:“陈豨休说。”陈豨将楚王手相从出门,避信上马。豨执鞭而问信曰:“豨就于雁门兴业,谋夺刘氏江山?”信曰:“尔能为拼死乎?”豨问曰:“的实从焉。”即领大军二十万星夜北行。数日,早至代州城。逢番军,战于大野。番军大败,各各逃生。收兵罢战。陈豨得胜,领兵入城,与众官升厅,置酒饮宴。茶饭毕,陈豨执盏乃告众官曰:“番军大败,皆赖众官员也,非吾之功。今问众将士,想汉王有始无终,损灭诸侯,思新忘旧。昔日楚王韩信盖世之功,至今坐家致仕。久后咱都如此也!咱众官员就此处买马积草,共同谋夺刘氏江山。”众将大悦,都称其反。手下五十万军,屯于代州,闭门不出,自称雁门王。周围阻路,不通往来,商旅告知太原魏王。魏王写表,奏知高皇。
高皇将表看之不尽,说高祖龙颜失色:朕思之,陈豨造反,多因为寡人与陈豨军屯衣甲器物,是他韩信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冤。韩信与陈豨临出征,就他宅上同谋反之情。高皇即宣陈平:“今有陈豨反,谁可敌之?”陈平曰:“英布,彭越二将可亦敌之,除此无人可敌。”
圣旨未曾宣二将,有人报韩信:“今高皇宣英布,彭越出征陈豨。”韩信先修书与英布,彭越:“不可还朝。”信与奸细人于梁王宅下书。梁王见其书上,韩信坐家致仕,袖手无言,嗟叹不止。有人报曰:“高皇圣旨,今雁门陈豨反了,宣梁王。”梁王不悦,茶饭毕,送使还朝。梁王言:“我还朝,吾与韩信一般!”
高皇宣英布。英布已知韩信书中启覆,不受诏敕。高皇见二将不来,□生疑心。韩信坐家,作念:高皇,尔乃徐州丰沛人也,亩陇生计,好酒及色;少为亭长,因解罪囚到芒荡山,得逃避罪,断其白蛇,亦何豪强。与项羽兵分两路,收秦二世江山。汉楚同议,先入关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再定新律五刑。还兵东归,立诸侯弘振。项羽将勇,范增辅谋,左迁诸侯之权,自立西楚霸王。汉王南过栈道,于褒州仗着萧何三箭之功,举信一人之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赫燕收赵,涉西河,虏魏豹,擒夏悦,斩章邯。赶田横于海岛,逼霸王到乌江。立帝之基。灭楚以来,四海安宁,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今日成帝业后,看大臣有如泥土。早知你有始无终,且不如楚项羽前提牌执戟。谩图五载,创的大功,却坐家致仕,无由所诉。自作诗一绝,嗟叹云:
韩信功劳十大强,悬头无语怨高皇。
早知负我图劳力,悔不当初顺霸王。
话分两头。高祖升殿设朝,问群臣:“朕思陈豨代州霸城造反,谁能敌之?”见班部中萧何奏曰:“陈豨兵机深厚,谋计多能,不在韩信之后,有鬼神之机。在朝将相,尽皆老矣。楚灭以来,诸侯各分地面,治宰救民,天下平定,不习剑戟,稳坐琴堂。有武艺者去其军权,在朝文武不无吕望之机,回顾韩信之人。我王圣鉴,欲擒陈豨,除非韩信也。”高皇慎恐:“萧何,寡人怀韩信追楚王之权,若用此人,与陈豨同谋。朕观班中臣宰,多半而鬓发斑白,无人掌帅,寡人御驾亲征,迎敌陈豨,除河东万姓之灾,免黎民涂炭之苦。”敕令吕后设治国事,萧何监理朝纲,周勃为招讨使,王陵封受大将军,灌婴为合后,使郦商,柴武左右将,樊哙为前步先锋。御林兵五十万,选吉日行兵。
驾入后宫,吕后接驾入明阳宫。吕后与高皇对坐。须臾乐奏,樽酒毕,御膳罢。至天晚,凤烛齐明。吕后再进樽酒与高皇。高皇意下如何?有诗为证。诗曰:
懒顾杯中酒,频思塞上忧。
吕后见高皇龙颜不悦,问:“大王,方今天下和平,四海来朝,万民乐业,五谷丰登;秦楚疆封,尽属刘氏社稷。岂不想,足者常足也,祸莫大于不知足。大王怀愁者甚也?”高皇曰:“今有太原魏豹写表来申,代州陈豨反矣,自称雁门王,手下有数员战将,更挑了寡人上驷军二十万,朝野无人可敌。朕当御驾亲征。胸怀二忧也:外有陈豨之患,内有韩信之忧,内外困心。所以朕之烦恼。尔敢持内罪杀信乎?”吕后曰:“臣愿领陛下圣旨。”
高皇一宵无寐,至天明,御兵征行。吕后,萧何文武百官,送高皇上路。于前者先锋使樊哙,合后者略阵将灌婴,大将军王陵,招讨使周勃二人,次序着高皇车驾,五十万雄兵,雁翅而分行;三百战将,鱼鳞似相逐。五万军青红遍野,杂彩旗映日遮天。人行动疾如流水,马骤时紧似飞腾。前后数日,至于汾阳。晓夜行程不住,直至代州西四十里下寨。
高皇坐龙宝帐,两下排列文武百官。高皇问大臣曰:“朕欲来讨陈豨,怎生用兵?”陈平奏曰:“陈豨足智多谋,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贼奸计。使宣随何将金赍赏招请去,如受者职主加封;如不受,用兵杀之。”高皇:“依卿所奏。”
随何赍金千两,将敕诏到于代州城下,见城门紧闭。听得城里鼓乐喧天。随何使近人报知城上人道与陈豨:“今有高皇敕诏金帛招豨。”小卒报知陈豨。陈豨上城与随何打话:“吾乃为千金卖我性命!上大夫随何,尔退!”随何曰:“不受千金,受取官爵。”陈豨冷笑:“吾受汉君命?大夫寻思,楚王韩信如之何?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叶诸侯四海之内皆归于刘氏。推项羽十件大功,立汉王万载兴龙之地。他有疑心,言作功臣,交楚王坐家致仕,却做闲人。吾思此上,故于代州,仗手下二十万雄兵,与汉君争都。如汉君胜,吾甘心而死。如豨胜,与汉下大臣出一口气也!”随何见陈豨不肯顺汉,回见高皇,备说此事。高皇闻知:“叵耐反臣,誓与决战!”言讫,八月十三日,高皇宣陈平定计。陈平奏曰:“若要捉陈豨,来日王陵领三千骑,于代州城下搦战。陈豨出城,敌做诈输,即便回走。陈豨必来追赶,令照会领兵三万,于深水口川泥弯埋伏,可擒陈豨。”高皇大悦:“真贤才也,依卿所奏。”即便准备来日计谋。话分两头。陈豨与手下众将安排,赏设三军,连夜饮酒。至二更初,见碧天银河耿耿,宝帐上玉露零零。又见贼星犯于北斗,此乃注兵犯入代州境界。“来日不可放军出城,必有坑陷,战则不利我军也。若战,必待天时。”陈豨传令,告布诸将,严守城垒。众官应诺,亦省会通知,合执兵器。至天明早辰,忽见东南上一队军马,约到三千余骑,如胜也似来,认旗上字是王陵,领兵至代州城下搦战。陈豨号令省会诸军,无得与王陵打话,牢守城门。陈豨见王陵不动。至八月十三日,陈豨传令:来日与汉军决战。先令副将刘武正东五里芦水北岸,引军二万,分作五队,于营前安青旗二面决胜败,如果不利,截旗营前,以定胜败验之。又令武骑将李德,将马军二万,代州七里滩埋伏,分为五寨,营前安红旗四面,不利即将旗截倒以验之。又令宋公达引马兵二万,离中寨正西北里以来雁门曲河岸,暗军二万,分作五寨,营前安白旗四面,不利将旗截倒,以验法相救。又令牙将陈产引马步军二万,离中营十里以来正北曲路埋伏,兵分为五队,于营前安皂旗四面,恐军不利,截旗为号,即救应外助。令弟陈招于代州城内守把堤备,管勾内外,救应外营提点使,若用汝兵,即倒锦旗二面,如截之,即来救助。又令在城百姓丁壮,尽要上城守护,无得失误。
陈豨言曰:“我管营中,统领上驷军一十万,尽用全副执袋弓弩,四面而埋伏。”长枪短剑,押手而奔,吞五方旗镇,营四位寨。各有阵法。旗幡脚映日遮天,军马动万丈尘埃。外辕门对着里辕门,中军帐前先锋,后有玄武护尉。左有青龙助势,右有白虎盘营。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帐西南取条鹿巷。长计人陈豨正铺谋定计,已早天明。
寅时左右,豨见正南上旗号遮天映日,征鼓振地喧天,兵马如飞。都无一饭间,汉兵至正北面,见龙虎旗引路,五十万御兵随帝,相对着五七里下营。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高皇,宣周勃排甲马,点勘军兵。
周勃领圣旨,即排一阵,名蛟龙混海。势如蟠蚖,屈屈两口,压阵四面旗,睹军前排长枪当锋,后列弓弩攻威。周勃向军阵前便骂:“反贼怎敢无端!汉王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陈豨闻言罢,不语,又见蛟龙阵,心生怒了,即便排一阵,名大鹏金翅阵。头如铧嘴,两翅似征旗遮阵,闪出杂彩旗,点布青红白黑黄,阵圆如飞鹏振翅,军马似竹笋。准备与汉军交战。
周勃传令,交先锋出阵,跃马直取陈豨,二十万御军一齐打阵。两家未见胜败。步军开弓蹬弩,马将舞剑轮刀。怎见得如何厮杀?有诗为证:
人逢短箭高张口,马中长枪不起头。
血如流水尸横算,日月无光天地愁!
陈豨杀的汉军数万余人,尽皆乱走。周勃阜高处见汉军大败,踪马来奏高皇。高皇大惊,敕令众诸侯将五十万兵一齐助杀陈豨。
举旗号,四面见,一齐掩杀。当日两家大兵,雁门东河曲大战,天愁地暗,日月无光。狂风飒飒,杀气腾腾。刀举处人头落地,枪搠处马早翻身,箭如雨点,旗脚翻风。陈兵,汉兵,不分胜败。陈豨恐本军不利,急向营前再索军号,混来救应。先截西方庚辛金白旗,刘武到来撞开,分作两队,又截红旗,李德军到来杀汉军;又截青旗,宋公达军马到来上阵,又截皂旗,正北上,程彦雄领马军来杀汉军。被陈豨五处兵攻击,救头不救尾,汉军大败,向那西南路上走。被陈豨约到三十余里,教汉皇叫苦不迭。陈豨收军还于代州,点检兵数,约折勾一百兵人。陈豨排宴赐赏,三军受赏快活。话分两头。高皇升帐,又宣陈平曰:“朕军与陈豨交战,三次不胜,倒杀寡人一阵。似此怎生的擒这反贼?”陈平奏曰:“我王何忧?虽折军五万,须要正本。陈豨有兵二十万,以后再无续添之兵。于我取军如大海之水,已有续添,取百万之军,亦小可哉。先教太原魏王处军十万,再与陈豨决战。”高皇知陈豨奸雄,足智多谋,恐用兵偷侵长安,遍行随处堤备,严设人兵,守把关口,恐落贼臣奸便。高皇赞陈豨一绝诗云:
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料尔福缘名分薄,何能端坐镇方隅。
按《汉书》云:吕后送高皇回来,常思斩韩信之计,中无方便。若高皇征陈豨回来,必见某过也。吕后终日不悦。驾去早经二月有余,令左右请萧何入内。吕后问丞相曰:“高皇出征,临行曾言子童与丞相同谋定计,早获斩韩信,要其僽过,问丞相有计么?”萧何闻言,心中大惊,暗思:韩信未遇,吾曾举荐他挂印,东荡西除,亡秦灭楚,收伏天下。今一统归于刘氏,今作闲人坐家致仕。今亦要将韩信斩首。吕后逼吾定计,不由我矣,实可伤悲。韩信好苦哉!萧何哽咽未对,吕后大怒曰:“丞相不与朝廷分忧,倒与反臣出力!尔当日三箭亦保韩信反乎?”萧何急奏曰:“告娘娘与小臣三日暇,限于私宅中思计如何?”太后准奏。
还于私宅,闷闷而不悦,升厅坐间,有左右人来报,楚王下一妇人,名唤青远,言有机密事要见相公。萧何曰:“唤来。”青远叩厅而拜:“告相公:妾有冤屈之事。韩信教唆陈豨造反,却把妾男长兴杀了。因此妾状告相公。”萧何听妇人言其事,諕得萧何失色,暗引妇人青远入内见太后。萧相言其韩信教唆陈豨谋反。吕后大惊,问萧相如何。萧何言:“牢中取一罪囚,貌相陈豨,斩之。将首级与使命于城外,将来诈言高皇捉讫陈豨斩首。教使将头入宫,韩信闻之,必然忧恐。更何说韩信入宫,将他问罪,与女人青远对词证之。”太后曰:“此计甚妙。”
即日闻之,杀了陈豨,更听有使命至,将陈豨首级入宫。韩信大怒:打即匹夫,我教你恁的,如何却反了!自作念之间,左右人报与韩信,有萧相门外下马,韩信急忙接着萧相上厅,各序尊卑,礼毕而坐,数巡酒,礼终。萧何言曰:“今有使命到来,将陈豨首级进入宫来,太后设宴,众诸侯群臣尽要入内。楚王今日与吾相同入内,吾于太后行保大王,于楚地依元旧职镇守,如何?”信大悦。
二人出宅,并马而相逐入内来。韩信岂知是赚他之计?至内门里,韩信到萧墙左右,回头不见萧何,韩信拍马言曰:“吾中萧何之计也,不能复去,吾之命逡巡之间亡矣!”俗谚有云:
韩信将军智略多,萧何三箭定山河。
不知勋业翻成怨,成也萧何败也何!却说吕太后令武士从一壁转过,将信擒下。那金瓜武士推拥着韩信,在吕后殿前。韩信见吕后,执手难言,两泪交流,言声“屈死”。太后笑曰:“高皇有甚亏你处,唆使陈豨雁门造反者?”韩信言曰:“小臣并无此意。”吕后唤那女人青远证言韩信。吕后不容分诉,即传令武士,金瓜簇下。韩信言:“等高皇回朝,臣死也未迟,且看垓下苦战之时。”吕后不从。韩信骂:“无端贱婢,你宫中暗藏沈孛私通,偏无欺君之罪!”
武士押信至未央宫下,建法场。信问曰:“谁为监斩官?”刽子答曰:“萧何为监斩官。”萧何不来,别委监官到来,言曰:“大王知罪三件么?”信曰:“不知三罪。”监官曰:“前南梁盗官马一也。”隐藏钟离昧二也。教唆陈豨反三罪也。”韩信懊悔言道:“我不听蒯通之言,钟离昧之语,误我落在贱人之手!”吕后传令教疾忙下手,赐韩信而死。后有胡曾诗二首为证:
可惜淮阴侯,曾分高祖忧。
三秦如席卷,燕赵刻时收。
夜堰沙囊水,舒斩逆臣头。
高祖无后幸,吕后斩诸侯。大汉十年九月十一日,韩信归世。其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长安无有一个不下泪,哀哉,哀哉,四方人民嗟叹不息:“可惜枉坏了元帅!”人皆言萧何共吕后定计。当日萧何三箭,登坛拜将。今日成败都是萧何用机,人皆作念怨之。
大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与陈豨沪紫寨河滩西,被陈豨二十万大兵,分为七队,杀汉军大败,向西南而走。刘武,李德追高皇至近,武把高皇用刃刺之。刘武见红光罩体,紫雾遮身,不能刺之。二将还营,高皇收兵点检,约折兵三万余人。高皇苦苦痛嗟叹不止。升宝帐设群臣问:“朕手下恁这二十员战将,无一个敌得陈豨!”闷闷不悦:“似这般怎生收伏这反贼!”
陈平奏曰:“我王无虑。臣有一计,名曰小会垓也。陛下差使命赍擎宣诏牌印金帛,招收陈豨手下副将刘武,李德,宋公达,程彦雄等四人,若得外攻里应,恁时必得陈豨。”高皇闻奏大悦。
当日,即修诏牌印金帛,夤夜使奸细人谒见刘武等四人去。已至代州东,半夜前后,奸细人至于刘武宅,使人报知。刘武迎至厅上坐。使命言:“小官非是陈豨手下人,吾是汉皇使命。吾将高皇宣诏牌印金帛,欲来招伏四将军。”刘武言:“俺元是汉之臣,焉能肯扶陈豨?”刘武受诏牌金帛了,即请宋公达,李德,程彦雄共同商议。四人受赐赏,各要与汉王建功。使回奏高皇。高皇大喜,即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
当夜,陈豨心神恍惚,卧不安宁。豨出户观其干象,见贼星背于斗牛,四内将星,背入宫外,兼帝星明朗,战敌之辰,注内反外,必有死亡之事。又三日前,打听得长安斩讫韩信也。豨仰面大哭数声,无言览膝,闷闷而不悦。
陈豨思上心来,想:“高皇天子洪福不可共敌。”豨与弟将亲卒老小共三千人马,私地夤夜往北投番国去了。
高祖约会捉陈豨,外攻里应,欲杀之次,不见陈豨。有一人来报曰:“今陈豨领三千人马,亦过雁门关,投番国去了,不能捉之。”
高皇入代州城内,传圣旨,但是陈豨手下反军,尽皆在赦下,免其罪。安抚百姓。将四将加官:“第一刘武,雁门关节度使;宋公达,代郡安抚使;李德,代州节度使;程彦雄,忻州刺史。”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谢恩。
高皇加陈平左丞相,兼授代州魏王,陈平谢恩,敕令刘武等统二十万上驷军,永镇北番。高皇驾回长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西域·欧阳修 卷一·吴兢 卷二一七 唐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八·毕沅 卷三十二·张廷玉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陈厚耀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梁本)·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阿桂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范晔 戴法兴传·李延寿 卷之六十七 病逸漫記(明)陸釴 撰·邓士龙 第七章 讨龙之役与初次负伤·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