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夏。四月。丁卯朔。享太庙。遣睿亲王淳頴、恭代行礼。  

○上还宫。  

○戊辰。谕、国家养兵卫民。期于得用。遇有调遣。若能奋勇争先。克敌制胜。必立加奖拔。即或临阵伤亡。亦概予优恤。所以劝励戎行。恩至渥也。若兵丁身列行间。不思效用。竟至畏葸脱逃。自应立正刑诛。以彰宪典。并不得以人数众多。稍从宽减。明季军政废弛。随征兵丁。每多临阵恇怯。望风溃散。此皆平日纪律不严。罔知法度。以致贻误国事。或由上恩不下逮。或由劣将扣克军粮。我朝无此事也。前次进剿金川。脱逃绿旗兵丁。本皆罪应斩决之犯。特因事隔多年。不忍概予骈诛。是以特降恩旨。予限一年。准其自首免死。改发新疆。复于本年三月内。忆其未能遍知恩旨。再予宽限。展至明年九月。此实朕法外施仁。于无可宽减之中。予以一线生路。逃兵等稍有人心。自应即时投首。乃各省投报到案者。甚属寥寥。是该犯等并此改遣之罪。亦图幸免。可谓施之以恩而不知感。惩之以法而不知畏。冥顽不灵。莫此为甚。拏获正法。伊等亦死而无怨。惟是各省督抚。接奉节次所降恩旨后。为日已久。兹始据福康安奏到、川省自首逃兵三名。而他省并无奏报者。是福康安办理此事。颇见认真。其各督抚、不过委之州县。出示城署了事。并未督饬各属。实力奉行。多方晓谕。俾穷乡僻壤。一一周知。以致潜匿逃兵。未能共悉恩旨。自行呈首。仍致被获罹法。岂不负朕法外施仁之意耶。督抚之于州县。当如臂之使指。方能驱策得力。若似此空文塞责。有名无实。封疆大吏。实心任事者。岂宜如此。所有各省督抚。着通行申饬。嗣后务须各摅天良。严饬所属。将前降恩旨、刊刻简明告示。分发遍贴。广为传播。以期家喻户晓。俾得及早呈投。自全躯命。逃兵等经此谆切晓谕。三令五申之后。尚有仍前伏匿不首者。一经拏获。必当立行正法。决不宽贷。将此再行通谕中外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郑大进奏报、直省雨水情形。据称保定于三月十八九等日。得雨三寸。随经批示。究欠沾足。不可讳饰为谕。今又逾十余日。该处曾否续得雨泽。较之近京一带州县。光景如何。麦苗是否长发。朕心深为悬廑。本日据陈大用奏到、正定地方于三月二十七日、自寅至酉。得雨四寸等语。正定距保定不远。省城及各属。是否一律普沾。并未据该督奏及。着传谕郑大进、即将近日雨泽麦苗情形。迅速据实覆奏。寻奏、查广平、大名、顺德、河间、冀州等属。均于三月二十七日、得雨二三寸、至四五寸不等。麦苗畅茂。大田现在播种。会城自三月十七至二十日、得雨二次。共有五寸。麦苗亦多青秀。得旨、京畿一带。即二三寸亦未沾。殊增惭焦耳。  

○已已。旌表守正捐躯直隶安肃县民李霞女李氏。  

○是日起。上以常雩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庚午。谕曰、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侍郎诺穆亲、驰驿前往涿州、德州、至江省一带。有查办事件。所有随带司员。一并驰驿。御史钱沣、并着驰驿前往。  

○又谕、据富勒浑奏、豫省拨协甘饷银两。请于甘肃就近邻省酌拨。其应行解部驿站银两。并请于漫工案内、作正报销等语。着照所请。交该部查明、将应拨甘省银两。于邻省另行酌拨。并将河南应解之驿站银两。准其归于漫工案内报销。  

○谕军机大臣曰、索诺木策凌、以盛京米价昂贵。奏请暂停海运。此事不可行。盛京米价。不过偶遇歉收。一时昂贵而已。祇宜妥为调剂。以平市价。若遽将海运停止。不肖民人。必致妄生议论。着传谕索诺木策凌等、海运之粮。不必停止。务须妥为平价。不得听从商人任意增加。  

○又谕、据农起覆奏、口盐毋庸交商领运一摺。已批交该部议奏矣。其所称民人携本贩盐。苦力经营。始得稍沾余利。如商人雇用。不但涣散不齐。且多一番雇费。而事非切已。究不能如自食其力之实心经理。故口盐一项。贩之自民。则并行不悖。归之于商。则顾此失彼等语。所奏自属实在情形。已面谕户部堂官。于核覆时、酌量议准。至摺内所称、既可便民。亦不损商。似属两有裨益等语。该省召募灶户充商。前据巴延三奏准、五年轮换一次。以均劳逸。但当更换之时。虽据乏商自行举报。而势不能不假手各州县申详。向闻其间书吏衙役。借端勒掯朘剥。高下其手。将殷实之户。得钱纵放。其不肯贿赂者。滥行充举。情弊种种。不可不严密访查。力为革除。着再传谕农起、时刻留心。不得稍存回护。  

○又谕、据御史钱沣、参奏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布政使于易简、亦纵情攫贿。与国泰相埒等语。叶佩荪、由山东按察使升任湖南布政使。离山东不久。巡抚、布政、如此婪贿不法。断难诿为不知。今特派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等前往。秉公据实查办。并带同该御史钱沣前往。断无不水落石出之理。着传谕叶佩荪、即将伊从前在山东任内、所有见闻。国泰等如何贪纵营私之处。逐一据实速奏。若稍存徇隐。将来和珅等审明。果有其事。叶佩荪何以对朕。叶佩荪在山东将及二年。必有闻见。且此事与伊无涉。毋庸回护。若明白奏出。朕亦不治其一向徇隐之罪。所有钱沣摺。着钞寄阅看。  

○辛未。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谕曰。正白旗满洲都统奏、因腿疾自行呈请休致之游击阿勒景阿。到京腿疾痊愈。伊所有本身世袭骑都尉。请旨作何办理。经朕降旨、将此世职留于伊本身。仍支食全俸。又据巴延三奏到。广东副将富昌、因年老不能骑射。具呈恳请解任。朕亦照前办理。旗人补用外任。如有年老、或不胜任、并有疾不能当差。自行具呈、情愿回旗者。此仍系满洲淳朴之风。量其平日奋勉施恩。若伊身有疾。或年老恋栈。不肯自行具呈。被该上司勒令休致者。即有忝旗人颜面。嗣后旗人由外任、自行具呈回旗官员内、如有世职。该旗确验。尚堪当差者。着施恩将世职仍留于伊本身。赏食全俸。如不胜任、又不自行具呈、被该上司勒令休致者。即本身虽有世职。亦不准其食俸。将此通谕八旗、永着为例外。将朕惠养旗人之至意。亦着通谕知之。  

○壬申。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谕、常雩大典、朕亲诣行礼。凡在坛执事诸臣。胥应共矢恪恭。坛内一切礼器。于朕未经斋宿之先。礼部、工部、太常寺。豫行派员周视。均宜敬谨安设。诚以敬天大典。小心昭事之忱。大小臣工所当共凛。乃本日朕行礼时。见坛内悬挂天灯。仅止二盏。又更衣幄次。所设坐褥。亦不整齐。郊坛典礼。朕亲诣行礼。尚如此草率不敬。若遣官恭代。更不可问矣。其罪甚大。非寻常错误、止交部议处者可比。工部堂官罗源汉等。近因福隆安患病。精神不能周到。遂各委蛇袖手。而派出司员等。亦俱怠忽从事。以致种种玩误。不可不严示惩儆。福隆安若照常视事时。遇有此等错误。其处分必较诸人加倍。姑念患病属实。加恩免其革职。仍罚公俸十年。所有工部尚书罗源汉、侍郎诺穆亲。兼管太常寺事。务礼部尚书德保、侍郎德明、俱着革去顶戴花翎。仍革职从宽留任。十年无过。方准开复。工部侍郎徐绩、由巡抚获咎。复用为侍郎。并不实心奉职。其罪更重。徐绩、着革职。自备资斧。前往和阗办事。更换达尔吉善。达尔吉善、俟徐绩到后。即往喀什噶尔、更换阿扬阿、阿扬阿、着前往叶尔羌、更换复兴回京。至署理工部侍郎曹文埴、署任未久。又兼署户兵两部事务。福长安、昨日甫经兼署。然亦均难辞咎。着交部严加议处。曹文埴、不必兼署工部侍郎事务。至礼部、太常寺堂官。专司典礼。乃以豫备天灯等项。缘工部承办。漠不关心。不过照例站班。置身事外。均失人臣敬事之义。所有礼部尚书曹秀先、礼部侍郎达椿、庄存与、钱载、太常寺卿肃普洞阿、倪承宽、少卿扎郎阿、孙士毅、俱着一并交部严加议处。至专司悬挂天灯、铺设更衣幄次坐褥之工部司官。并着该堂官查明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其工部派出之查验司官。并着该堂官查明、严参办理以示惩儆。夫敬天所以勤民。龙见而雩。典礼尤重。朕古稀之年。尚敬谨为民请命。乃大小诸臣。疎忽若此。不得不严加惩创。不能以已化人。实益惭懑。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曰、杜玉林、前于刑部侍郎任内。因审办案件。有所曲庇。故依部议降调。但其材尚可用。着加恩补授工部侍郎。仍兼刑部侍郎上行走。带革职留任。八年无过。方准开复。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御史钱沣、参奏国泰、于易简等、贪纵营私。遇有题升调补。勒索属员贿赂。以致历城等州县仓库亏空。请旨严办一摺。已面降谕旨、令和珅等严切查究。自能遵照办理。朕辗转思维。摺内所称仓库亏空至八九万两不等。和珅等到彼时、迅速逐一比对印册盘查。自无难水落石出。此事尚属易办。至各属以贿营求。思得美缺一节。不特受贿者、不肯吐露实情。即行贿各劣员。明知与受同罪。亦岂肯和盘托出。即或密为访查。尚恐通省相习成风。不肯首先举发。惟在委曲开导。以此等贿求。原非各属所乐为。必系国泰等抑勒需索。致有不得不从之势。若伊等能供出实情。其罪尚可量从末减。和珅等必须悉心明白晓谕。务俾说合过付。确有实据。方成信谳。此事业经举发。不得不办。然上年甘省一案。甫经严办示惩。而东省又复如此。朕实不忍似甘省之复兴大狱。和珅等惟当秉公查究。据实奏闻。将此由六百里传谕知之。  

○癸酉。谕曰、管理工部事务福隆安、在军机处行走。所有工部衙门堂官。除现在出差之外。止有罗源汉一人。杜玉林又甫经到任。着金简暂行署理工部侍郎事务。俟诺穆亲回京。金简即无庸署理。  

○甲戌。谕军机大臣曰、安徽按察使吕尔昌、从前曾任山东府道。屡经国泰保奏。昨御史钱沣参奏国泰贪纵营私。勒索属员。遇有升调。惟视行贿多寡。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或八九万或六七万之多。布政使于易简、亦纵情攫贿。与国泰相埒等语。已差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等、前往审办矣。吕尔昌系国泰用人。且在东省历任府道。钱沣所奏国泰等种种劣迹。吕尔昌断无不知之理。着将原摺钞寄萨载。即传吕尔昌到省。传旨令其将钱沣所参款迹。伊在山东时。所见国泰、于易简、如何贪纵营私。并伊如何与国泰交结。国泰何以信任保奏伊之处。逐一据实指供。毋许丝毫欺隐。伊若能据实供吐。其罪尚可量从末减。若稍涉徇隐。将来和珅等审明。果有其事。是吕尔昌于本罪外。又加欺罔。伊试自度量。能当此重罪乎。萨载讯明吕尔昌后。即将伊所供情节。迅速驰奏。  

○又谕、据塞岱、雷轮奏、台湾诸罗县贼匪洪笼、肆窃一案。经彰化县拏获洪笼之弟洪卢、及贼伙马水、讯出马水将路毙尸身。捏作洪笼病死。希图销案免缉。洪卢复又令马水。通信洪笼、以致逃避淡水内山藏匿等语。洪笼系此案首犯。自应严缉务获。速正刑诛。伊既因马水通信逃避。则马水必知洪笼下落。今洪卢。马水、俱经拏获到案。惟当严切根究马水等、讯出洪笼真实下落。现在逃匿何方。速缉定拟。毋致漏网。此案前经杨魁具奏查办。迄今又已数月。着传谕雅德、迅速根究。上紧弋获。仍将现在查办情形。即行具奏。  

○乙亥。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京师春膏未布。农田待泽正殷。朕心深为廑念。宜虔申祈祷。以吁甘霖。着礼部即速查照定例、敬谨举行。  

○转工部右侍郎胡高望、为左侍郎。以新授工部侍郎杜玉林、为右侍郎。  

○丙子。谕、昨因常雩大典。承办司员草率玩误。已降旨将萨涵泰等四员。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现在乌里雅苏台办事章京。需员换班。着加恩即令萨涵泰、前往更替。又伊勒图另摺、请派章京二员。前往伊犁换班。即着那沾、徐烺、前往更替。其夏璇源一员。亦着交伊犁将军、差遣委用。遇缺更换。毋庸再请派员前往。此系朕格外施恩。予以效用之路。萨涵泰等、如果四年无过。奋勉效力。该将军再行奏请开复更替。  

○又谕、朕亲阅侍卫演射布靶。见明瑞之子三等侍卫惠伦、步射平常。竟染汉人习气。惠伦年齿甚幼。正堪教育之时。京城并无教训之人。着施恩令惠伦自备资斧。前往乌里雅苏台。交与伊叔奎林、教训满洲蒙古话。马步骑射。  

○调福建金门镇总兵金蟾桂、为台湾镇总兵。  

○丁丑。谕曰。奉恩将军宗室伊冲额、殴死雇工人。宗人府、会同刑部、拟以圈禁八十日、满日释放。虽系照例问拟。但人命至重。致死雇工。罪原不至抵偿。然由杖徒枷号本律、递减至圈禁数十日。未免太轻。不足以示惩儆。伊冲额、着圈禁一年。满日再行释放。至其所袭奉恩将军。着查明、如系伊祖军功所得。自应另选伊近支。请旨承袭。若止系恩封授职。即应停袭。至嗣后宗室致死人命。如何酌量改拟。及所遗世职、如何办理之处。着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照此旨一并妥议。定例具奏。  

○戊寅。豁免山东寿光、乐安、利津、沾化、滨州等五州县、水淹灶地、一千一百十五顷六十三亩有奇额赋。  

○已卯。谕、昨御史钱沣、参奏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勒派所属州县。以致历城等处仓库。多有亏空各款迹一摺。特派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并带同御史钱沣、驰赴山东省城。严查办理。今据和珅等奏、先将历城县库盘查。查出该县知县郭德平、亏空银四万两。有挪移掩饰之弊。并询问国泰、任意婪索各属员。盈千累万各款迹。亦俱承认。俱系调任漳州府前任济南府知府冯埏经手。从前系吕尔昌经手。又于易简身任藩司。一任县库亏空。扶同弊混。甚至见巡抚时、长跪回话。卑鄙无耻。其余案内款迹。现在彻底严究等语。国泰、于易简、吕尔昌、冯埏、郭德平、均着一并革职拏问。交和珅、刘墉、严切询究定拟。并着萨载、派员将吕尔昌、迅速解往山东。归案办理。所有山东巡抚员缺。着明兴补授。即赴山东新任。接印办事。俟此案结后。再赴热河陛见请训。明兴未到之前。着诺穆亲暂行署理。直隶布政使员缺。着陕西布政使祥鼐调补。所遣员缺。着西安粮道图萨布署理。  

○谕军机大臣等、据和珅等奏、查办御史钱沣参奏山东巡抚国泰一案。于初八日到省。询问于易简、称国泰闻钦差前来之信。就对我说。我有交州县变卖物件银子。在济南府里。历城现有亏空。教且挪动顶补。该县郭德平、随向冯埏府库、要去银四万两。挪移掩饰。又询梁肯堂、称国泰勒派属员银两。俱系冯埏经手。随询据冯埏、郭德平、供认相符。并据冯埏呈出各府州县帮费清单。复令于易简等、当面质证国泰、据伊供认前情不讳等语。此事实属大奇。除明降谕旨。将国泰、于易简、冯埏、郭德平、并升任按察使吕尔昌、革职拏问外。国泰身任巡抚。竟敢明目张胆。逼勒派累。任意婪索。通省官员俯首听从。今据冯埏呈首帮费清单。止系伊任内经手之事。其从前吕尔昌任内。如何勒派之处。着传谕和珅、严行讯问国泰。务令逐一供吐。至藩司于易简、专管钱粮。乃于历城县库、一任亏空。复扶同弊混。又向国泰长跪回话。实属卑鄙。并着和珅等逐层根究。至钱沣原参于易简勒索属员之处。何以并未问及。于易简设果无其事。何不问之钱沣。着一并严究。得实后、即一面奏闻。一面着和珅、押带国泰、于易简、于五月初间到京。候朕亲讯。其余案犯。交刘墉、会同诺穆亲、并新任巡抚明兴办理。又国泰、于易简供内、有钦差过境。恐有盘查等事。此系何人与信。必当究出实情。毋任捏饰。又钱沣原奏亏空。系历城、东平、益都、章邱、四州县。今历城既经查出。其余三州县、着刘墉一律查办。务使水落石出。不可颟顸了事。至通省州县人数众多。与历城等州县、指实被参者不同。前所降谕旨、原云除一二正犯外。朕实不忍似甘肃之复兴大狱。盖东省各州县。被上司抑勒需索。原与甘省之上下通同一气。公然冒赈殃民者有间。此朕不为已甚之心。和珅等自能遵照妥办也。再梁肯堂由直隶州县、不数年间、擢为臬司。伊到东省数月。于国泰勒派银两。及各属亏空之事。既有见闻。何以不行陈奏。并着和珅等询问明白。令其自行据实覆奏。将此传谕知之。  

○以太常寺少卿孙士毅、为山东布政使。浙江盐法道陈淮、为安徽按察使。  

○庚辰。上还宫。  

○谕、上年地安门外被火房屋。相距地安门甚近。该步营兵丁。尚能保护地安门。甚属勇往。着施恩所有保护地安门人等。每人再赏给银二两。以示鼓励。  

○谕军机大臣等、昨和珅查奏国泰、于易简一案。已降旨将国泰等革职拏问。传谕和珅等遵照研讯矣。国泰此案。即勒派通省属员。婪索银八万两。从前不知凡几。较之李侍尧、在滇省索取矿厂余息者。其罪较重。且此银数。乃据冯埏呈出本年经手之件。其从前吕尔昌经手者。又有若干。务须逐一根究。不得将就了事。至于易简、前据钱沣奏、自上年入觐回任之后。自谓于国泰有保奏之力。遂亦纵情攫贿。与国泰相埒等语。果如所奏。得赃属实。是竟欺君罔上。以济其婪索之私。其罪更浮于国泰。自应即行正法。若无其事。止于畏惧巡抚。不能据实参奏。甚至长跪回话。乃其人品卑鄙不堪。较之国泰勒派各属者。情节则稍轻矣。此处乃于易简生死所关。必使案情明晰。证据确凿。方成信谳。此事在省各官。均可逐一体问。至钱沣既有此奏。其闻之何人。有何证据。自必确有指陈实迹。若止称风闻言事。又因国泰、于易简、现已革审问罪。即可完事。不欲更为已甚。则大不可。试思伊所奏于易简若实。则罪应斩决。若所奏不实。则钱沣之不是为何如乎。朕于办理庶政。一秉大中至正如此。不为已甚则可。若内外大小臣工。不据实秉公。亦托言不为已甚可乎。总之此案惟准情定罪。明白允当。有则有。无则无。朕不肯曲庇国泰、于易简、又岂肯枉屈国泰、于易简乎。着和珅等、将此传谕钱沣、令其与于易简质对明确。据实覆奏。不可颟顸混过。作和事老人也。至昨所奏、现在盘查历城县库。亏空银四万两。因银色不对。查出挪移掩饰之弊。此事前经面谕和珅、刘墉等。今果不出朕之所料。其余钱沣指参之三州县。恐亦不免有此等情弊。务须详悉查明。水落石出。不可因历城已经办出。不加详细盘验。任其朦混掩饰。此三处、和珅、刘墉即不能亲往。或诺穆亲、明兴、钱沣等、均可分投往查。或令梁肯堂、同军机司员赴彼详查。以服钱沣之心。至通省亏空。人数众多。虽与甘肃上下通同一气。公然冒赈殃民者有间。然较之直隶各处、因办差致有短缺者不同。如果各州县自知畏法。不敢以官项为结欢上司之资。何以致有亏空。今朕格外施恩。不欲复兴大狱。然不可不彻底详查。予以限期。令其上紧弥补。倘有因此次从宽。仍复任意延宕。不即抵补者。即当严参治罪。惟在新任巡抚明兴、率同新任藩司孙士毅。仰体朕意。妥协办理。又梁肯堂、现因钦差严讯。始供出于易简、见巡抚时长跪无耻。此等情节。若梁肯堂日久。恐亦所不免。设果伊守正不阿。岂有到任数月。于国泰种种贪纵不法。无所闻见之理。何以不行据实奏闻。和珅等、即以此问之梁肯堂。令其自行明白据实覆奏。又和珅、刘墉等昨所奏摺内、有于易简称、国泰闻有钦差过境。恐有盘查等语。此事必有人与信。今日传询国霖、据称伊母于前月二十五日起身。前往山东。恐途中闻有钦差之信。不能放心。是以于初四日、遣家人套儿、前往。并言并非与国泰送信。套儿现在山东。可以确讯等语。此事不可不严行讯究。国霖遣人前往。何以不先不后。亦于初四日出京。显系通知国泰、令其豫为地步。着和珅等、将套儿严切讯问。究竟如何遣伊送信。并于何日到东省之处。详悉具奏。此案国泰自应按律定拟斩候。于易简有无婪赃情节。出入罪关立决。着和珅等一秉天良。不得丝毫含混。畸轻畸重。朕于办理庶务。必期真知灼见。从不肯调停迁就。为和事老人之见。刘墉向在外任。或未能深悉。和珅日侍禁廷。岂得诿为不知。将此传谕和珅、刘墉等、令其悉心详细办理。完结后、再令和珅、押带国泰、于易简、来京。若案情未明。即于朕启銮后赶赴热河。亦不为迟。至明兴、昨谕令即由保定、星驰前赴山东省。接篆任事。所有节次所降谕旨。并和珅等奏摺夹片。着一并钞寄明兴阅看。以便遵照办理。  

○补行乾隆四十六年福建省大计。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七员。有疾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三员。分别处分如例。  

○辛巳。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御演武厅阅火器营操。  

○幸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和珅等奏、查出国泰、婪得属员银八万两。藩司于易简、明知巡抚勒派。隐忍不举。显有扶同婪索情事。现在严切根究。其任所赀财。业经和珅等在彼严密查抄。所有于易简原籍财产。着传谕萨载、即速前往查抄。毋任丝毫隐匿寄顿。  

○又谕、据阿桂等奏、青龙冈坝工、于初十日丑刻挂缆、堵合镶填。至十一日早。金门业已断流。大溜全入引河。水头已入江南境。至未刻、西坝复陡蛰塌去三十余丈。大溜仍从漫口下注等语。昨十三四日、昼夜盼望好音不至。十五日申刻、始得五百里报。即知又有变动。及阅阿桂等奏此情形。实为焦急。目下料物渐短。大汛将临。当此万难措手之际。正须尽心推求良法。断无束手坐视之理。看来此处土性松浮。似不宜合龙。只可另觅善地。据奏片内称、自青龙冈一带形势。无可筹办。惟就上游、择其可以避重就轻之处。带同谙习河员。亲履查勘、熟商办法等语。朕意亦正如此。应就上游相度善地。改弦更张。现在自己商有成局。其如何筹办之处。即速绘图贴说奏来。以慰悬注。至此次所开引河。屡次放溜不能得手。或应顺南岸相近处所。另行筹度地面。别开引河。使大溜得以直趋。畅达南下。庶于事势有济。至从前曾经降旨、为万不得已之计。目下情形至此。又不得不复申前说。与其漫在北岸。受害大而办理较难。毋宁漫在南岸。受害小而施工较易。盖因南岸尚有贾鲁河、涡河、洪泽湖、等处。逐渐消纳归海。此实无聊之极思。阿桂等再行通盘熟筹。如果可行。一面奏闻。一面飞咨萨载、谭尚忠等、豫为筹备。庶北岸不致着重。合龙较易为力。至现在水势。仍由漫口下注。三湖、运河、连为一片。亟须多筹去路。如潘家屯内外引河。及刘老涧、六塘河等处、凡可以宣洩归海畅利之处。均须逐节筹画。加挑宽广。俾资畅注。着传谕萨载、韩鑅等、悉心经理。至阿桂所请治罪。并参奏。河员之处。情词激切。然亦何必为此奏。朕不忍观也。又坝工走失时。李奉翰、跌入金门。被缆格伤。朕心实为怜悯。今已全愈否。此时朕实不忍治伊等之罪。且亦无颜治伊等之罪。况此亦非治罪即可了之事。阿桂等惟有与在工员弁。竭尽心力。集思广益。详筹妥办。以祈天佑耳。其现在如何查勘上游地势改办情形。并作何筹办料物。遵旨妥议缘由。逐一详悉迅速驰奏。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传谕知之。  

○改译辽金元三史告成。御制序曰。改译辽金元三史成。司事者以序请。史无序。例也。齐梁陈书、及后五代乃有序。盖出于宋臣修史者创为之饰例也。亦足观其政之不纲。而事之纷紊也。若今三史之请序。将比于孰乎。曰彼之序皆序其事。而此之序乃序其言。则不可以齐梁等比之矣。序其言亦非为之修辞饰说。乃改译汉文。译其国语之讹误者。至于其国制度之理乱。君臣之得失。未尝一字易。盖史者信也。所以传万世。垂法戒。彼其时之史。或已不能保其必信数百年之后。无庸为之修饰。且改译者不过正其讹误之语。而其旧史之布天下者自在也。读史者执旧简而证以新书。则可知语之异而事之同。则此序之不可不作。乃所以明吾志也。夫春秋一字之褒贬。示圣人大公至正之心。若辽金元三国之译汉文。则出于秦越人视肥瘠者之手。性情各别。语言不通。而又有谬寓嗤斥之意存焉。此岂春秋一字褒贬之为哉。向于改译三史之旨。及同文韵统、热河志、诸序。已屡言之。兹不复缀。夫辽金虽称帝。究属偏安。元虽一统。而主中华者才八十年。其时汉人之为臣仆者。心意终未浃洽。我国家承天庥命。建极垂统。至于今、百四十年矣。汉人之为臣仆者。自其高曾逮将五世。性情无所不通。语言无所不晓。且今之纂修诸臣。即有善通清书。兼习诸国字之人。则兹三史、必当及此时而改译其讹误者。是则吾于辽金元三代。实厚有造而慰焉。虽然。是造非吾造。乃天造我国家重熙累洽而后得此。则所以祈天永命。日慎一日之忱。惟益兢兢。惧乃胜于慰焉云耳。  

○蠲免奉天凤凰城、岫岩、辽阳、盖州、复州、广宁、牛庄等七城、乾隆四十六年水灾额赋。分别赈恤有差。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四

猜你喜欢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范晔
  梁家人传第一·欧阳修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三·佚名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四·张居正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今献备遗卷二十八·项笃寿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纪昀
  卷三十一·张守节
  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周作人
  卷五十九·佚名
  卷二十一·雍正
  卷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寇莱公集春日登楼懐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逺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叶通清渭沉思忽自惊秋思秋气动天地恍然情未穷故园应坠叶昨夜又西

  • 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蔡东藩

      却说太阳汗欲攻帖木真,遣使卓忽难至汪古部,欲与夹击,帐下有一人进谏道:“帖木真新灭汪罕,声势很盛,目下非可力敌,只宜厉兵秣马,静待时衅,万万不可妄动呢!”太阳汗瞧着,乃是部下的头目,名叫可克薛兀撤卜剌黑,不禁愤愤道:“你晓

  • 一五○六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存贮情形并将首卷黏签呈览片·佚名

    一五○六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存贮情形并将首卷黏签呈览片【真按: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清高宗与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之存佚.】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遵查《永乐大典》,止有一部,现在翰林院衙门存贮。原书共二万二

  • 卷十一·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一宋 林虙 编西汉十一哀帝【三十三】益封王根等诏【绥和二年】曲阳侯根前以大司马【一云前在位】建社稷防益封二千户太仆安阳侯舜徃时防太子家导朕【一云辅导】忠诚专壹有旧恩益封五百户新

  • 卷二十二·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二书籍宫史志书籍垂法守也古者延阁广内之藏着为书目惟是使者所求写官所录秘省官库所积取足荟古今资掌故已尔我朝文治光昭藏书之富冠於往代内府所贮图书具於

  • 方域一五·徐松

    治河下二股河附元丰元年闰正月一日,提举修闭曹村决口所言:「以今月十一日筑签提,闭脱水河。」遣权判太常寺李清臣乘驿告祭,就差走马承受韩永式赍香建道场三昼夜,仍令候河水稍浑闭口,毋得沙损京东民田。 二十八日,修闭曹村决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孟子

    一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佚名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

  • 太极通书后序·周敦颐

    建安本朱熹右周子之书一编,今舂陵、零陵、九江皆有本,而互有同异。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矣,然犹有所未尽也。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

  • 中庸通卷一·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通卷一      元 胡炳文 撰朱子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语録名篇本取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葢有未发之中在所以先説未发之中然后説君子之时中○在中之义是言在里面底道理非以

  • 卷三十八·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八宋 李明復 撰襄公程頤曰襄公名午成公子簡王十四年即位襄諡也因事有功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孫蔑會晉欒黶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謝湜曰楚以兵入魚石于彭城魚石以

  • 卷十一·佚名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之一尔时功德林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伏三昧。入三昧已,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各见万佛世界尘数诸佛。是诸如来皆号功德林。时彼诸佛。告功德林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入是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澄观

    第七称扬赞德分。初标章有二。一对十分之名。称扬赞咏本师功德。二云亦是发起序者。对三分科经。谓序正流通。一品是序。常途分二。一证信。二发起。今以前六分。皆为证信。此下四分。总为发起。赞扬发起佛德。出众显

  • 先觉宗乘卷二·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唐甘贽行者(嗣法南泉顺)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设斋。黄檗为首座。行者请施财。黄檗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曰。恁么道。争消得某甲嚫。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

  • 彰化节孝册·吴德功

    本书全一卷,吴德功纂辑。此为彰化在清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二年及日据以后所采近三百人节孝妇女名册(内有二人于光绪十三年请旌、一人于十五年请旌),有传附列者约及百人。卷端,并有「节孝名称及报请理由」一则。书末,今另加一

  • 湘学略·李肖聃

    思想史著作。李肖聃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用学案式的办法,从北宋周敦颐起至谭嗣同止,分24个学略加以叙述,其中包括一些流寓,如胡安国父子、张栻及朱熹、王守仁在湖南的活动及影响。在第25篇“诸儒学略”中,还按经、史

  • 道德经古本篇·老子

    经名:道德经古本篇。唐傅奕校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 禅是一枝花·胡兰成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