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五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六年。辛酉。十一月。壬戌朔。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亥。户部议准、四川巡抚硕色、遵议川省捐输社仓奖励之法。请照雍正三年条例奉行。从之。
○又议覆、长芦盐政三保奏称、长芦引盐。每包加五十斤。遵部议折中核算。每引应徵银四钱四分五厘八毫零。共应增课银八万六千一百四十二两九钱八分六厘四毫。均摊于额引。此项增课。自应本年入额徵收。但各商现有应完带徵银两。恐商力拮据。请俟带完缓徵课银后。于壬戌年起。将乾隆二年至六年应追之课、均摊完纳。毋庸加引。应如所请。至所称请分十二年带徵。未免过缓。应令分限八年。均匀带销。至长芦引课。蓟、永、怀、引有轻重之分。应令该盐政分别蓟、永、并怀、数目。按引摊算。永为定额。从之。
○兵部议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遵议量裁各省续添兵丁。河东河标。于雍玤九年、添兵一千名。十三年、拨给兖镇五百名。又于乾隆元年、裁四百三十四名。缘城守营旧设兵、全系步守而无马战。是以酌请存留马兵六十六名未裁。苐中、左、右、三营。旧马兵各有一百三十余名。请将三营马兵各裁二十名。至河营兵丁。山东运河、原系浅夫改兵。并非添募黄河之兵。山东省、额设二百名。河南省、额设一千名。原设无多。难以裁减。至此项河兵。向止守粮。乾隆二年。恩给战饷。未便议改。从之。
○吏部右侍郎杨嗣璟丁忧、仍命左侍郎梁诗正、兼右侍郎。
○甲子。谕、朕览大学士会同九卿议奏衍圣公、题补各员一本内称大学士等、业于议覆侍郎周学健奏内、敕令屏绝夤缘。停止劄付。则可无流弊等语。此处止称大学士等。并未将大学士之名写出。经朕降旨询问。大学士鄂尔泰等、自认疎忽。请敕部察议。并请将原本发出。交吏部改正。朕已降旨。将原本发出、大学士等免议矣。朕观近日各部院本章内、错误遗漏之字样甚多。俱经朕看出。谕令更改。若不经朕看出。则传抄于外。天下之人。必疑朕不详阅本章矣。此皆部院大臣。不实心办事之故。向后均宜省改。又见近日部院本章。往往将无关轻重之语。叙入本内。重见叠出。繁杂支离。甚觉非体。此乃前明陋习。奈何仿而行之。各部院大臣。均当留意。
○遣官祭先医之神。
○赈两淮通州、泰州、淮安分司所属。掘港等二十七场、被风潮灾灶户。
○乙丑。上诣恩佑寺行礼。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上还宫。
○工部议准、前署两江总督杨超曾疏言。南汇营部司衙署。雍正十年、为海潮涨没。请于旧址重建。从之。
○南掌国王岛孙、表遣陪臣召达先、进乾隆五年贡象二只。得旨。览王所奏、具见悃忱知道了。该部知道。
○除云南永北、鹤庆、蒙化、三府、禄丰、嵩明、宝宁、浪穹、大姚、五县、雍正九年、报垦不实民屯地、共六十顷二亩有奇科赋。
○云南巡抚张允随疏报、罗次、南安、新平、三州县、乾隆五年分、开垦下则民田四顷一十三亩有奇。
○丙寅。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遇皇太后五十万寿。普天同庆。伏查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五旬大庆。曾经赏赉八旗年老人等。今年朕亦欲将在京八旗官员、及男妇、太监等、年六十以上者。加以恩赏。此等老人。于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之日、欲瞻仰跪接者。不必禁止。其年老艰于步履者。亦不必勉强。所有跪接礼仪。及如何分别赏赐之处。着户部。内务府大臣、会同酌议具奏、寻议、官员男妇六十以上者。各赏银五两。七十以上者。六两。八十以上者。七两。九十以上者。十两。兵丁、闲散人等。男妇六十以上者。各赏银二两。七十以上者。三两。八十以上者。四两。内有百岁老妇二名。各赏银十五两。开户家人、男妇无论年岁、各赏布二疋。共应赏银十万八千七百五十两。布六万九千七百三十八疋。其跪接礼仪。八旗年老官员男妇。应令各按旗分次序。自西安门起。至紫光阁门外。男左女右。分列道傍跪接。年老太监。在西苑门内跪接。得旨。百岁老妇。每人加赏上用缎二疋。九十岁以上官员、有品级太监。每人加赏上用缎二疋。八十岁以上官员。有品级太监。每人加赏上用缎一疋。七十岁以上官员、有品级太监。每人加赏官用缎一疋。余依议。
○续纂律吕正义后编。谕和硕庄亲王允禄、刑部左侍郎张照、朕因元旦冬至诸大节、临朝乐章。句读与乐音不相比合。考其本未。乐章则系康熙二十二年所定。而搏拊考击之数。则又仍明代之旧。是以命大学士该部会议。重定乐章。期合于正。恭查康熙五十二年。纂修律吕正义。重造中和韶乐。既经皇祖圣祖仁皇帝钦定。岂得乐章乐音、尚乃如此迳庭。及阅律吕正义。凡宗庙朝廷所用乐章。并不在内。查乐章开载会典。古今图书集成内。亦有之。律吕正义一书。专为发明乐律而设。何以阙如。及观御制序文。则系雍正三年皇考所撰。意此书在皇祖时。尚属未完之本。至雍正三年刻成。未暇补足欤。抑皇祖圣意。待制造乐器审比乐音之法、具有成书之后。再行考定、续纂入帙欤。否则该馆办理之时、未经定议奏请。是以尚少乐章字谱也。夫大乐与天地同和。嘉感神祇。茂豫民物。其事甚钜。不可少有阙遗。继志述事。责在后人。如果有所未备。理宜绍续前典。着庄亲王会同张照、将此书源委、悉心查明具奏、朕思临朝乐间如此。则坛庙乐章。恐亦不相符合。着一并查明具奏、履亲王、何国宗、当日与庄亲王同办律吕正义。又闻彭维新、通于音律。俱着一同办理。寻庄亲王允禄等奏、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内。奉圣祖仁皇帝谕旨。恭编律吕算法等书。五十三年十一月内。律吕正义成。奉旨。律吕、历法、算法、三书。着共为一部。名曰律历渊源。六十一年六月内。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皆告成。臣等恭请御制序文。奉旨。这部书甚好。实从古所未有。朕作此序文。不须别为结构。只实述其道理。自然成文。摺留览。序候颁发。然序文竟圣祖仁皇帝世、未曾颁发也。雍正元年九月内。校刻全竣。世宗宪皇帝御制序文。御书。交武英殿摹刻。其制造乐器。则自康熙五十二三等年。陆续颁付太常。维时礼部尚书荆三、曾奏请改定乐音。奉旨。速速办理。逮康熙六十一年。尚未竣事。恭思圣祖仁皇帝圣意。必俟审比乐音之法。具有成书之后。再行考定续纂成书。诚有如皇上圣谕所云者。此律吕正义之源委也。臣等恭请续纂律吕正义后编。与前书并垂万世。其本朝坛庙朝廷乐章。应将新旧所定。并按朱子六经图、及明郑世子载堉乐书之式。考订宫商字谱。备载于篇。至凡科扪空济、有声无字之乐音。乃周室豳诗之遗意。外藩夷蛮曾入中国之音乐。乃本朝洪覆之大猷。并应具以字谱写之。再、民间俗乐。未能禁止。不当任其芜秽。理合一并厘正。但律吕深微。乐音茫昧。非臣等五人所能办理。应行开馆纂修。以襄钜典。谨列事宜五条。一、设立修书馆地。向有律例学官房。堪以取用。一。设立分修校录人员、及供事馆役。编修于振、系原办乐章之员。应令分修外。有员外郎王羾、原任知府何国栋、在籍行人顾陈垿、中允黄之隽、又员外郎董洪、中书科中书王文清、王图炯、均可充分修之任。校录十五员。供事四名。馆役四名。纸匠二名。一、设提调。即于分修内酌派。收掌。即于校录内酌派。再请派内务府司官二员。凡有行文各衙门之处。用内务府印信钤盖。一、需用书籍。请于武英殿等处查取。纸张笔墨桌饭银两。照例于各该处衙门咨取。一。现在乐器、或有应行修造之处。另行陈奏、得旨。大学士等议奏、旋议准允行。
○兵部议准、调任直隶总督孙嘉淦疏请、热河驿站、增复递马十匹马夫五名。从之。
○工部议准、署安徽巡抚张楷奏称、临淮县城西土埂一道。隔绝濠水。自行归淮。有使近城。为往来孔道。今因霪雨冲决。请急为修筑。从之。
○丁卯。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本年上下两江、多有被灾之处。请照例知会应收米税各关。查明客商载米赴被灾地方售卖者。免其输税。得旨允行。
○以贵州开州属、故乖西司副土官刘铣之子刘嘉祥、思南府属、故蛮夷正长宫司土官安守仁之子安岠、各袭职。
○赈甘肃平番、碾伯、宁朔、真宁、皋兰、金县、华亭、镇原、固原、礼县、狄道、宁州、合水、宁夏、十四州县。被雹灾水灾贫民。
○戊辰。改举人选法。谕吏部、月官内选授知县者。进士已用至乾隆元年。举人甫用康熙五十三年等年之人。是进士选期颇速。而举人则太迟矣。国家除授官员。当乘其年力精锐之时而用之。始可望其分猷宣力。今见举人年老者多。若置而不用。情有可悯。用之又恐不能办理地方事务。所当略为变通者。着吏部、将进士举人铨选班次。稍为通融之处。悉心妥议具奏、寻议。知县班次。双月、用进士五人。新进士即用二人。举人五人。俸满教职二人、捐纳二人。推升三人。单月、用应补四人。开复二人。捐纳四人。进士四人。新进士即用二人。举人四人。俸满教职二人。其捐纳班次。业遵旨将举人抵补。查进士选用知县。向例原止于双月。嗣因进士候选壅滞。加单月分选用四人。今进士选期已速。而举人尚迟。应请将单月进士班次。以举人抵选。至即用之新进士。不过十余人。俸满之教职。亦属无几。嗣后双月新进士即用无人。即将进士抵选。单月新进士即用、及双单月俸满教职无人。俱将举人抵选。则通计每年举人选用一百四十余人。自可日见疏通。从之。
○又谕吏部、福建福宁府员缺。吏部摺内注一冲字。又注为最要缺。查各省道、府、同知、通判、州、县、等缺。有冲、繁疲、难、四项、三项、二项、一项者。因分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今专一冲字。即驻为最要。其二项三项四项者。更列何等耶。总因从前各省督抚办理时。不过据属员开报。或未详加斟酌。以致繁简之间。多不的确。况历有年所。其地方情形。不无更易。着吏部行文各省督抚。将从前所定各缺。悉心妥议。务期名实相称。以便于引见时酌调繁简。庶于吏治有所裨益。
○大学士等议覆、御史卫廷璞奏称、衍圣公孔广棨、曲阜县知县孔毓琚、立相参揭。查定例曲阜知县。由衍圣公咨送题补。衍圣公恃有咨送之权。族属易于营私。所补多由谋竞。曲阜知县、宰制一邑。所隶皆其亲族。审断岂尽秉公。臣愚以为衍圣公祗宜隆之以爵。不应授之以权。曲阜知县、宜从各省知县之例。隔省补用。又御史孙灏奏称。曲阜世职。诚以崇报礼隆。爰及苗裔。以一人之不才、而概遗同姓。以一时之不便、而顿革成规。非所以劝儒风。昭令典也。况曲阜世职。系衍圣公会同山东巡抚保题。引见补授。大计仍与巡抚会核。为官而择人。可也。何遽为人而废官哉。窃以谓曲阜世职知县。宜仍旧贯。不必遽裁。又鸿胪寺卿林令旭奏、请推择衢州孔氏子孙为曲阜知县。臣等伏查曲阜改县以来。自唐至明。俱用孔氏子弟除授。我朝定制。令衍圣公保题。复令抚臣会同考核。益重其选。以隆其典。盖圣人之子孙。不使异姓之吏治之。以致尊师重道之大义。未便因孔毓琚不职而遽易成模。况保题时既系抚臣会核。又经引见补授。而三载黜陟。亦与各省知县无异。应如该御史孙灏所奏、曲阜世职。不必遽裁。但典阜知县。向来多由衍圣公拟定正陪人员。该抚虽会同拣选。有名无实。应请嗣后曲阜县知县缺出。令衍圣公于孔氏族中进士、举人、贡生、择读书立品。素为族党推重者。不拘人数。咨送山东巡抚。覆加考试。拣选正陪。保题咨送。引见补授。并领该抚与所属州县、一体稽察。如不称职。即行参处。如此、则衍圣公不得恃其补题之权。该县亦不敢有依附营私之事。而孔氏世职。益受国家保全之恩于无替矣。至鸿胪寺卿林令旭所奏、择衢州孔氏子孙为曲阜令之处。应无庸议。从之。
○吏部议准、广西巡抚杨锡绂疏称、苗疆新改新设各官。桂林府分防龙胜理苗通判。全州移驻大埠头理苗州同。广南司巡检。龙胜司巡检。社水司巡检。俱请铸给关防印信。又请通判衙门。添典吏一名。斗级四名。禁卒八名。巡检衙门。各添攒典一名。大埠州同、添民壮十二名。龙胜巡检。增皂隶二名。弓兵九名。添马夫一名。社水巡检、增皂隶二名。弓兵十四名。添马夫一名。庚南巡检、添皂隶四名。马夫一名。弓兵二十四名。从之。
○户部议覆、前湖北巡抚张渠奏称、楚省钱价昂贵。请采买滇铜开炉鼓铸。经咨令自行咨商云南督抚妥议具奏、今湖北巡抚范璨奏称、调任云南总督庆复奏明、有金钗厂铜。可以酌拨。请湖北设炉二十座。每座每月铸钱三卯。委武昌府知府督理。武昌同知协办。巡查之员。临时酌委。按季轮换。每座、一年需正耗铜、三十一万八千五百五十斤零。白黑铅、点铜、如例配搭。应委府佐一员。杂职一员。同往采买。又滇省现买之铜。仅止一年。不敷接济。金钗厂铜。新旧各炉配铸外。可余铜一二十万斤。请将滇省每年余铜。留为楚北购买。庶得源源接济。应如所请。并应行文钱法衙门。铸造青钱钱样。一面铸乾隆通宝汉院一面铸宝武清字。颁发该省。照式鼓铸。从之。
○工部议准、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宗室德沛奏称、杭州府钱塘县、小朱桥。为潮水冲坍。应就水势湾曲。移建平桥。加筑护塘石工。从之。
○己巳。上御乾清门听政。
○谕总管太监。寿皇殿、现奉圣祖世宗神位、地甚尊严。陈设礼宜整肃。断不可稍有怠忽。近来彼处太监。全不知敬谨。外围太监。毕竟粗率。所于首领。原取其朴实。足供看守。至一切陈设。总管及司房太监。宜不时前往查看。即亲身指拭布置。亦职分所当为。朕在圆明园驻跸。官内现有总管。进宫后、总管益多。着伊等分班、常时敬谨查看。
○吏部议、河南道御史史李<?忄原>、陈奏甘肃饥馑情形、张扬已甚。又复捏辞巧辩。攻讦督臣。应请革职。谕李<?忄原>陈奏甘省事家。有意挟制督抚。又复捏辞巧辩。本应从重治罪。但伊身系言官。所奏者地方灾荒。有关民瘼。与全挟私意者。尚属有间。朕观近来督抚办事。每多观望。而在内言官。又事迎合。令若将李<?忄原>照议处分。则外而督抚。内而科道。皆以言官陈奏灾荒而罹严谴。势必以匿灾为得计。以奏灾为畏途。而闾阎饥馑。无由上闻矣。夫言官声张气势。挟制封疆大吏。此风固不可长。然其为害尚小若民隐不能上达。使百姓至于流离失所。其流弊实为最大。权其轻重。与其惩言官而开讳灾之端。宁可从宽假以广耳目之益。诚使督抚等皆秉公据实。公尔忘私。国尔忘家。惟尽爱民之心。毫无观望之习。朕亦不必如此鳃鳃过虑。而无如其不能也。况科道等如果假公济私。把持本省之事。必不能逃朕之洞鉴。亦断无可宽之理。李<?忄原>之罪。尚不至此。着照部议革职。从宽留任。
○又吏部议、户部参奏、漕运总督常安等奏称、上江太平、铜陵、等二十六州县成灾、缓徵乾隆四年漕粮。奉旨豁免。其勘不成灾之地、奉旨豁免旧欠钱粮。其缓漕亦应遵旨一体豁免。至下江、乾隆二年、江常等七府州被灾各属、题请缓徵灾漕。已奉特恩。一并豁免。惟上江、乾隆三年分、缓折漕粮。并未经被旱勘不成灾之旧欠、分年带徵者。下江、乾隆元年之缓漕、三年之折漕、均应遵旨缓至明年带徵。查漕项钱粮。例不并蠲。而该督等以奉恩蠲免钱粮。遂谓地丁漕项。统在其中。办理殊属错误。请交部察议。应将署江宁布政使托庸。江苏布政使安宁。漕运总督常安。原署两江总督杨超曾。调任安徽巡抚陈大受等。各罚俸有差。谕、此本内请蠲漕粮一事。安宁等曾经摺奏、第未明晰。而具本时。又不将原委叙入。是以户部参奏、但系已经具摺之案。各员处分。俱着宽免。朕观近来六部办理事件。多主于驳。不但司官为然。大臣亦复不免。使所驳果属允当。督抚等自可遵循改正。若徒以驳诘为事。彼将何所适从。即如国家经费。固当加意慎重。然遇事之不得不开销者。既无俸工可动。又无已资可捐。若再不准动用公项。则公事碍难办理。不肖有司。必致科派小民。其弊可胜言乎。在部臣之意。以为题销即准。势必开浮冒之端。将来国用不足。仍将贻累民间。不得不严加查核。殊不知为督抚者。违道干誉。亏国计以布已恩。固属不可。但经费之宜省宜用。自有不易之理。当于撙节之中。存远大之见。而轻重之间。又不可不加权衡。朕之训谕诸臣者。不啻至再至三矣。大臣为国家任事。不可流于一偏。现在尚书侍郎中。有曾任督抚者。有将来出为督抚者。乃在外、则所请常过于宽。曰、吾以恤民瘼也。在内、则所驳常过于严。曰。吾以重国帑也。其所居之官职。不同。而存心行事。亦因以迥异。随境转移。漫无定识。要之皆揣摩迎合之习。不能悛改。所谓公忠体国者、有几人乎。朕之谕旨。惟以中道期望内外大臣。俾无过不及之弊。并非有所偏向。观望者又河错会朕意。
○以内阁学士。纳尔泰、为盛京礼部侍郎。
○调原任四川巡抚杨馝、来京引见。
○以故扎萨克图汗扎萨克多罗郡王格勒克雅木丕勒之子巴勒达勒袭封。
○庚午。刑部议、奉天府府尹吴应枚、奏事不实。请革职。得旨。吴应枚、着来京候旨。
○旌表守正被戕之山东邱县民李发贵女、李氏。
○辛未。谕、嗣后朕幸瀛台。着奏事之王大臣前往。其无事之王大臣、不必前往。着为令。
○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张广泗奏称、古州下江等营。有扣存将备千把、应得亲丁名粮、买米借粜之例。凡属苗疆新设。亦各有此项和存银两。已通饬各标协营。仿照古州例、扣存三年。现有银一万一千三百余两。请照古州办理之法。买米收贮。至次年借粜。镇远等协营。镇标、清江、上江、二协、丹江、台拱、朗洞、黎平、四营。存价已敷。止应照原买米价运费扣还。无需加息。都匀协、天柱营、荔波营、威远镇标、四处。存价尚少。每年酌留余息。采买运贮。应俟积贮稍充。免其加息。从之。
○旌表守正被戕之江苏宜兴县民戴时义妻、周氏。
○壬申。谕军机大臣。据佥都御史彭启丰奏称、臣由江南入都。经过凤阳属之宿州。勘得地亩被水全荒。该知州许朝楝、素性糊涂。恝视民瘼。于四月间、匿灾不报。及至散赈之时。又不实心办理。每胺饥民册籍。减去口数。又听甲长衙役需索钱文。至于给发之际。又用轻戥。以致百姓聚鬨。不能弹压。辄加鞭扑。怨声载道。凤阳知府杨毓健、虽身在宿州。不自到厂查看。一切委任佐杂等员。办理亦未妥协。等语。查赈灾荒。乃地方第一紧要事务。今据彭启丰所奏、何以宿州办理不妥如此。尔等可即寄信与总督那苏图、令其确查、据实具奏。
○吏部等部议准、川陕总督尹继善奏、遵旨会同御史李<?忄原>、查勘甘省去年饥馑情形。特参玩视民瘼抚字无方之道府州县。及不实心查察之布政使徐杞、原任巡抚元展成。并自请交部严加议处外。酌拟应行料理事宜。一、伏羌、陇西、等处百姓。因灾乏食死者。其鳏寡孤独绝无养赡者。应动项抚恤。因贫典卖子女者。即动项代赎。所用银、俱着落元展成追赔。从前出外觅食之民。在外未归者。应照例资助。招复。酌给口粮安插。一、歉收之处。或因人力不足、荒地未种者。即借给籽种。一、伏羌、陇西、去年秋冬及今春、借过籽种口粮。请全予豁免。秦州、通渭、并恳豁免一半。至甘肃通省历年借欠之粮。已积至一百数十万石。应分别宽缓。俟详悉妥议另题。从之。
○户部议准、调任直隶总督孙嘉淦。遵旨酌定直属牙行应裁应留各款。一、直属牙行。除现在额帖内。凡系远商总货、到地发卖。以及各项货物。必须经纪评卖者。原有牙帖。应照旧存留。其中杂货小贩、零星土产。既遵谕旨不收落地税。牙帖应一例删除。一、牙帖内多有称杂字者便于把持垄断。应将此项名目。尽行删除。一、牙帖与落地税相表里。嗣后牙人、凡各州县原无落地税地方。止许于城厢行牙。不得往乡镇村落私行抽取。其有落地税地方。止许在题定现收处所。不得于已裁处所私收。遇有认退等事。俱报明地方官、详准给帖。不许私相当卖。一、嗣后除有新开令场。许再行酌定名数给帖。不得于额外任意增添。一、顺天、保定、河间、正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并冀、深、定、等州属。原有额外余牙一项。名曰盈余牙税。应请裁汰。从之。
○赈恤浙江钱塘、富阳、二县水灾、金华县旱灾、贫民。
○癸酉。谕总管太监。御笔扁十一面。着挂于十二宫。其永寿宫、现在有扁。此十一面扁。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
○是日起。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斋戒三日。
○甲戌。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丙子。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诣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本月二十二日皇太后圣驾回宫时。凡在寿康宫前行礼之一品二品满汉大臣。恳请瞻仰跪接。得旨。着准所请。
卷之一百五十四
猜你喜欢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五·陈邦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九·王明清 二百零二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六·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八·允秘 卷五十·佚名 卷四十二之二·佚名 一五四 清党·周作人 康茂才传·张廷玉 卷九十七·杨士奇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司马光 社仓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