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岁钞后序
夫上不足以厚人伦、统世教,下不足以纪名物、经变故,近不足以彰鸿烈、阐幽光,远不足以垂遗宪、綦后鉴者,君子不书也。恩生也晚,不足以窥古作者之意。然窃闻之,记事载言者,必文直事核,求不谬于此而已。嘉靖岁丁未,恩受从化之役,间抵郡城,得请见于泰泉先生,出是编见示。恩受而读之,知为先生王父长乐公所著。其曰"双槐"者,公燕息之室也;曰"岁钞"者,逊作者之名也。纪述起于景泰丙子、迄于弘治乙卯。首之以神功峻烈,以尊君也;继之以嘉言善行,以征献也;参之以祥瑞灾眚,以示儆也;博之以杂物撰德,以游艺也。
或标其端绪,而条目以举;或撮其枢要,而几微以著。其文直而肆,其旨幽而显,其要归一折之于道,信良史之遗也。昔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东方朔好古,传经术、博观外家之语。公之综核,非斯人之俦与?公始以乡荐入太学,即上六事,几触忌讳。及莅长乐,能剖析滞冤,诸所施为,盖不负所学矣。然甫试邑,遂解组而归,。其论撰止此。
盖自其所闻见而笔之,示传信也。使公敭历华要,以紬金匮石室之藏,其可传者,顾若是邪?今先生以宏材硕学,蔚为儒宗。
其所载记及郡邑志乘,已不下数十种矣。将来勒成圣代一经,贻之永久,必有以续是编之所未及者。昔司马迁成史谈之志业,韦贤传祖孟之诗礼,虽不敢以拟诸先生,而继述之迹,则似之矣。於戏!公之绩学种德,将摅忠以匡时也,而著此以见志。先生惟恐遏迭其光,而刊布以流无穷。《易》曰:"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然则忠孝之久且大者,亦少概见矣乎?恩,先生督学时门人也,忘其谫陋,谨识末简,以质诸知言者焉。嘉靖戊申孟秋吉日,门下晚学生灌阳吕天恩谨书。
重刻双槐岁钞识
国家史馆之设,崇严秘密,非践黄扉、游玉堂,不可得而窥也。闾阎山薮之士,博识方闻,实有赖于野史之作。然史才甚难,兼善者鲜。至于取遣颇偏,文力短涩.或失则疏,或失则诬。故载述日广,而读者忽焉,侪于稗官小说者多矣。岭南进士黄君在素为宫端大学,泰泉公之子会试道吴,以曾大父长乐先生《双槐岁钞》十卷见授。年读之卒业,曰:"良史才也!"
其文雄赡,其事详核,笔削之际,务存劝戒,诚有若先生所谓"崇大本、急大务、期大化、决大疑、昭大节、正大经",而言今稽诸古,言天征诸人,言变揆诸常,言事归诸理,备极体要,成一家言。累朝列圣之治化礼文、名卿良士之嘉言善行,略可概见,非近日骤刻诸书所能及也。友人陆君延枝,世善史学,好古尚奇,闻下走之说而颔焉,乃曰:"江南、岭表,相去万里,博雅之士,饥渴愿见,岂易得哉?吾当另梓以广其传,有志编摩者用补正史之或遗,不亦善乎?"遂付诸锓工。嘉靖己未夏五既望,吴郡晚学彭年识。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八十二·脱脱 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紀七十五·司马光 ●卷二·李攸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蔡东藩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 列传一百二十·纪昀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下·郑樵 卷之三十七·祁韵士 叙例·班固 叔孙建传·李延寿 元苌传·李延寿 黄辉传·张廷玉 后唐纪一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923)·司马光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四·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