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

天地之间,上自人类,下至昆虫,赶□天生天养之也。是你南朝生之养之乎?万历皇帝心不公□□□无地,恃其国大兵众,生□□□□□边外他国,将我祖□□□□□□,又助北关,将我听北关□□□□□□□□□□非德□□□□□吴兕口,张其哈剌□□□□处人住的房屋,尽行□□□过。田地不准收割,俱各皆□。且以北关不正之人,强欲生□,我本公正之人,必欲杀之。屡行欺逼,势不容我,含忍不过,故将我历来苦辱之情具奏上天,方敢起兵。实赖普养万物之天,至公无私,不以南朝为大国容情,而仍责其不公,不以我□小国,仍鉴公正而佑之。若依人心论,□□大国而无有小国也。但从公道□□□贿赂且不敢受。前南朝将□□□□□迦奴,逞家奴,推说断其□□□□□□□□□□天生一国□□□□□□□□□□天必报矣。你南朝□□□□□苍天岂忘乎?尔若公平无私,□□□尔面如日光,身如太山,心如沧□□敢私毫有犯。因尔改变初心,行□□公,以此犯耳。自古以来,岂有一姓之中尝为帝王,一君之身寿延千万,乃天运循还也。秦王吕政不等古时帝王,旬称为始皇帝,子为二世,以至千万世与天地同久。因其想念不正,上天致怒,父子十五年而失天□矣万历皇帝不由天命,不论事之是非,是者反欲杀之,非者反□□之,以致天怒,不数年间□□□□而亡。若依人心秦皇□□□□□□□□以□□也□□□□□□历代帝王,□有从□□□从地生出大抵是人之□□使之无衣无食,受苦受难,险阻备尝而后为天子者,往□□之。闻舜父顽听后母与象之言,尝欲杀舜,使之浚井,从而掩之,天悯其孝,从旁出之,困穷不遇乃躬耕于历山,后天命归之,遂有天下。天不论其贫贱孤独,惟论其德,默祐为帝,此其一也。可见由天□由人矣。若依瞽瞍之心,舜□□□□能保,况有天下乎?□□□□鉴古事不顺天意□□□□□多大言欺人,天岂遂尔之。□□□□。

又闻□宣王时,市中有民谣云:“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闻之大惊,问曰:“此谣主何吉凶?”大臣召穆奏曰:“檿弧箕服,主国有弓矢之祸。”宣王曰:“尽杀造弓矢之人,烧藏弓矢之库,何如?”太史令伯阳父曰:“臣观天象,祸在宫中,非干弓矢之事。况谣云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没者不祥之兆,月者后妃之□,□者当有女主以乱天下。□□□杀无罪之人,烧弓矢之□。”□□后王崩,子幽王立,听信□□□□以亡天下,天兆不违,终□败亡,此其二也。克抚顺之年,尔南京出一石碑有云:“阴不阴,阳不阳。”岂非大明将亡之兆也,天意如此,人岂能违乎!

又闻秦始皇巡北边,卢生入海还,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曰,“胡乃边外之国也。”遂筑长城万里以避胡。后胡无事,其子胡亥无道,遂失天下。天兆不违,终必败亡,此其三也。推背图云:一□□弓立,岂非夷字耶?不知或夷人入主中国,或中国别有夷姓名者以乱天下也,天预示兆,□□有验,终不能违矣。

又闻刘邦初为泗上亭长,见秦皇无道,以布衣起兵,后天命有归而成帝业。天不论其贫贱孤独,惟论其德,默祐为帝,此其四也。若论国之大小,势之众寡,秦何以失,刘邦何以得天下,凡事必在天意者此也。尔南朝昏迷,智不及此,所以国家受祸也。

又闻曹操领兵百万伐吴,大兵压境,遗书于吴,令其来降。吴主孙权□□子群臣,时文臣进曰:“曹兵百万,我兵三万,势必不敌,不如早降,保全生灵。”武臣进曰:“文臣□□皆各为妻子,不为国家,若一投降,官自为官,民自为民,将置主上于何地。且人未有长生不死之理,况两军交战,只在天意,不在众寡,今日不如与之决一死战。”吴王然之,乃拔刀砍案曰:“有人敢言降者,与此案同。”于足以三万兵与曹兵百万相战,大败之,遂雄据江东,成鼎足之业。天不论势之众寡,只论事之是非公断,此其五也。尔南朝不□□之是非,只恃国大兵众,逆理谬行,以致天怪也。

又观我国史书,有金鼻祖皇帝,东方□□,尽属统驭,不囊为帝,闻西方有佛,欲往求佛。时尚煖,使人视江水冻否,回报未冻,即斩之。又使人视之,回报未冻,又斩之。复又使人视之,见江水未冻,哭泣江边,时有龙王化作人形,与使者语,令之回报江水已冻。帝至江上,龟背成桥,渡帝过江,圆首一视,龟桥倏灭,众不得济。帝自往西方求佛,遂失天下。其所属七部,粟末,伯咄、安骨车、拂涅,□□,黑水、白山等人民,皆窜伏山谷矣。不願为帝而一意求佛,天心怪之,遂亡天下,此其六也。

又观我国史书,有阿古打及弟吴乞买、粘罕,胡舍等,尝从辽主猎,能呼鹿制虎,搏熊放鹰。奉事辽主,尝侍辽主宴,辽主命诸酋起舞,至阿古打,不从,欲将公正之人无罪而杀之。阿古打怨之,遂收合前金七部逃散之众,缮甲修城。辽主闻之,亲率兵七十万伐之。阿古打率兵一万,大败辽兵,从此屡战屡胜,遂获辽主,封为海滨王,阿古打遂为大金皇帝。天不论国之大小,只论事之是非公断,此其七也。尔南朝岂不知之,先年边外诸夷,年年抢掳尔内地城堡子女牲畜,土民不安。及朕出世,削平诸夷,朝廷边疆不动寸草尺土,岁岁修贡通市,和好不绝。而尔南朝听信我仇人北关诬言,自恃国大兵众,以为生杀由己,欲杀我公正无罪之人,因致天怪也。

又闻宋徽宗时,有孤升御坐,男人生子,女人生须,诏为女道士,时纳辽叛人张珏,金人屡索不与,遂致两国兵争,执徽、钦二帝,徙至白山五国城。死后,高宗求徽宗尸,还之,起衅生事于无事之国,遂致天怒,灾异屡见,身俘国破,此其八也。我奉公正之人,尔南朝欲平白杀之,所以苍天致怒,屡降灾异,岂能逃乎,终必应矣.

又观我国史书,金太祖三世熙宗皇帝时,夜大风雨,雷电震坏寝殿鸱尾,有火入寝内,烧帏幔。又大风坏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飘颺十数里,死伤数百人。屡降灾兆,竟为完颜亮所弑。熙宗初政亦善,后因改其初心,天降灾异身弑,此其九也。

又观我国史书,完颜亮在熙宗世,见太宗诸子粘没喝子孙俱强叠,及即位后,尽杀之,纳其宗妇于官。又使定哥杀其夫崇义节度史乌带,以定哥为贵妃。恣于淫泆,至于宗族侄女,无所忌耻,皆与之私。又召葛王乌禄妻乌林答氏,乌林答氏谓乌禄曰:“我不行,上必杀王,我当自勉,不以相累也。”行至良乡自杀。又与其臣张轲议,伐南宋和好之国,徒单太后谏之不从,弑之。于是携后官妃妾,率兵六十万,号称百万,伐宋。如此无道,众心不服,大兵去后,众臣共立葛王乌禄为帝。完颜亮兵进至瓜州,为其下所杀,逆乱天常,贪淫暴虐,以致天怪,身弑异城,此其十也。凡为人主不顾道理,任其私意妄行,天岂肯容之乎,尔南朝无天无地,自以为天,砍杀我无罪之人,天心怪之,受此祸乱也。

又观我国史书,世宗皇帝最为文明之主,明达政事,好贤纳谏,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为小尧舜,善政懿行,上格皇天,下服臣庶,是以得为皇帝,扬名于千万世之后,此其十一也。

又观我国史书,章宗皇帝时,有孟古部长铁木真,忠顺进贡。见其状貌奇异,无故欲杀之,以致两国兵争,天下失于铁木真,铁木真遂称大无,天不论国之大小,只论事之是非公断,此其十二也。尔南朝岂不知之。尔南朝改变公正之心,天心怪之,故削大为小,减众为寡,尔尚不知觉悟,仍恃国大兵众,以太山自比,以鸡卵比我,妄言如太山压鸡卵,还是尔死数未尽,故由不得尔言也。辽东地方横十日,直十日,满山遍地白骨暴露,是尔太山压的卵壳耶,尔那时兵马岂少乎。论众岂如天众,论力岂如天力,天之所怪,众力难支,如将聚虫抹杀一样,有何难也.

又闻元顺宗皇帝时,秦州山崩地裂,又汴京雨血,人衣皆赤。又京师地震,鸡鸣山崩,地陷方百里成池,人多没死。天如此屡降灾异,不能改过自新,听信奸人,不用忠臣,干戈蜂起,遂失天下。天预示兆,终不能逃,以失天下,此其十三也,尔南朝岂不知之。辽阳城井中出血,辽阳即破,北京城两年玉河流血,大风刮倒各衙内老树及石牌楼,天示大灾。今尔南朝国大兵众,岂能违天而移之乎,终必应矣。

又闻南朝朱元龙者,幼失父母兄弟,孤身为僧,乞食至濠州,门军欲执而杀之,城主郭光卿释而收养之,后天命归之,遂为天子。天不论其贫贱孤独,惟论其德,默祐为帝,此其十四也。若依人心,元顺帝天下何以失,朱元龙乞食之人何以得天下,可见由天不由人也。

又观我国史书,自大金以后,虽未统诸国,而本国之中常为君长,有属部人贾胡者生子七人,俱有大力,能披甲连跳九中,恃其有力,将我祖之儿妇抢去,我祖怒之,发兵征剿,尽诛其宗族。贾胡氏侍其兄弟豪强有力,无故自起祸衅,天心怪之,一族尽死,此其十五也。

又属部人有兄弟九人者,皆猛烈好汉。时我祖宗室之女送嫁于夫家,彼恃其势强,要劫于途中而夺之。我祖大怒,率兵征剿,尽诛其宗族。自恃豪强,无故起衅,天心怪之,一族尽死,此其十六也。

又北关人说,我北关二城兼南关,兀刺,灰扒、孟古,国也多,君长也多,你建州那有君长?你一个身子,譬如衣服一个纽子断了一般,何难之有?因会合南关,兀剌、灰扒、孟古举兵共来,欲杀我无罪之人。天怪彼而祐我,遂将诸国赐我。天不论兵之众寡,只论事之是非公断,此其十七也。

时兀剌酋长卜占台者,我于阵间挈获养之,送归本国,仍以女嫁之,后为兀剌国王。忘我大恩,改心背叛,挟娶我已聘北关老女,我又将二女嫁之,卜占台还要娶北关老女,天怪其背恩,将他国赐我,卜占台逃归北关,为天所杀。不论善恶,天必鉴之,此其十八也。

朕虽屡获天祐,志气未骄,在人上不敢分毫生事。公正之人,尔南朝偏护边外他国,要杀之,方昭告皇天而起兵,不想天怪南朝而祐我。于是南朝又说我何敢举兵抗拒,中国发兵四十万,四路齐进,意欲剪灭除根。天又怪尔祐我。不在众寡,只在天意,此其十九也。躬耕大舜,亭长刘邦,乞食元龙,天命有归,尚为帝王。我本大金之裔,曷尝受制于人,或天命有归,即国之寡小勿论,天自扶而成之也。

自古以来,大国数尽,必君臣昏迷,行事逆理乱常,不知其过,骄泰以失之。或小国天命将归,动念行事,天必启翼之,风雨霜雪各以时至,默助以成也。尔南朝大国,若存心如海之宽,如山不动,公正无私,天何败尔天下。存心不正,无天无地,边上常来插书,复说国大兵众,如泰山压卵等言,岂非天怪尔南朝之甚,故使尔口不由尔说,做鬼怪之口而言也。况太山者天之生成也,即天无有举太山压人之理,尔怎能举动太山而压卵,如此乱言积罪,国家受祸矣。玄谈宝藏云:“拙智口伏冤,遥观施恶语,至敌惶跪途,到家说大言”,正尔之谓也。苍天怪之,失其土地,百万兵马,皆被杀死,尚说大言,何不自羞,何不畏天也。但白天子以至庶人,凡有过愆,能自知其过,即认不是,自悔自责,赎其罪过,乃上等好人,天也爱之,人亦喜之。若知其过,不能自举,只待人言,乃中等人。不认其过,强以自非为是,乃下等人,天也怪之,人亦恶之,是自然之理也,请详之。

南关之亡也,先于戊戌年河流血水,天兆不违,遂致国亡。北关之亡也,先于辛丑年雨各色种,戊申年雨血,天兆不违,终致国亡。今你南朝北京玉河两年流血,天降此兆,终须至矣。我国中丙申及丙辰两年,天降蜜雨,岂非天示甘露之瑞,而默祐我平。天怪你南朝,屡降灾异,兵将败死,地土失守,而不知自咎,复说国大兵众,大言大语,是乃抗天也。

猜你喜欢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陈寿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阙)·杨仲良
  序·王得臣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三)·杨士奇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八一二 湖广总督舒常等奏查出近刊明末违悖书籍及讯办情形折·佚名
  卷三·傅恒
  史记集解卷十一·裴骃
  张玄素传·欧阳修
  孙燧传·张廷玉
  王琼传·张廷玉
  顷襄王二十年·佚名
  琉美修好条约·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虎胡同七号·徐志摩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 二集卷六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九古今体七十四首【丁丑四】驻跸苏州乘时展义玉銮廵莅止吴城胥水滨春色由来南国丽民情较比昔年亲纵看道左多欢忭宁忘灾余有窭贫鲜盖藏还尚华饰此邦要务在

  • 卷四十一·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四十一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三首【起绍圣四年丁丑四月自惠州谪昌化军安置尽是年十二月】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

  • 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建中四年(癸亥、七八三年)   春,正月,丁亥,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尚結贊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遣其將李克誠襲陷汝州,執別駕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

  • 卷六十三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起真宗景德三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五月壬寅朔,司天言日當食,上避正殿,不視事,百官各守其司。既而陰翳不見,上語宰相曰:「此非朕德所致,但喜分野之民不被其醔耳。」   司天奏周伯星見,羣臣上表稱賀。知雜御史王濟乘間言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九·焦竑

      錦衣衛   ◆錦衣衛   錦衣衞都指揮使宋忠(忠節錄)   錦衣衞指揮使萬貴(實錄)   錦衣衞指揮使錢通(實錄)   驃騎將軍錦衣衞事掌衞都指揮使朱公驥墓志(倪岳)   錦衣衞掌衞事都指揮使贈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葉公廣

  • 卷之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五二六 谕内阁本年选拔贡生已经考试各生准其呈明充当誊录·佚名

    五二六 谕内阁本年选拔贡生已经考试各生准其呈明充当誊录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本年选拔贡生,除引见分别录用外;其余已经考试各生,如有情愿自备资斧在四库全书馆効力者,准其呈明充当誊

  • ·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丁曰健

    阁下两知晋江,贤能懋彰;近移台湾,实海外黎元之幸也。乃■〈扌为〉词下逮,盛执谦冲,谆然以此邑之张弛、施措之后先垂问;惭恧之余,转增局■〈脊〉。顾莹于此邦有&ldquo;旧令尹必告&rdquo;之义,不敢自外,谨竭所知

  • 卷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礼部祠祭清吏司陵寝凡山陵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曰永陵在兴京啓运山距盛京二百四十里原皇后直皇后翼皇后宣皇后各合葬太祖高皇帝陵曰福陵在奉天府之承德县天柱

  • 李松泉·周诒春

    李松泉 年三十一岁。生于上海。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南洋中学。及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电气工程。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三年。得机器工程师学位。被选入某名誉学会。为留

  • 卷七 士相见礼第三·郑玄

    [疏]《士相见礼》第三。○郑《目录》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礼。《杂记》会葬礼曰:相见也,反哭而退,朋友虞?而退。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大、小戴及《别录》皆第三。”○释曰:郑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者,释经亦

  • 尚贤上第八·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

  • 卷十六·吕祖谦

    <经部,诗类,吕氏家塾读诗记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六宋 吕祖谦 撰豳郑氏诗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孔氏曰周本纪云舜封后稷于邰杜预云豳在新平漆县东北邰今始平

  • 佛说四不可得经·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俱。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  佛明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赍华香伎乐。追于上侍。佛道眼睹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

  • 槜李谱·王逢辰

    记述浙江嘉兴特产槜李(李的名种)的专书。著者王逢辰。槜李,古地名,在今浙江嘉兴西南,其地产李著名,又以地名名其李,故称槜李。卷首有作者友人黄燮清咸丰七年(1857)序,此书成于是年。全书一卷,计30条,各条有目,主要记

  • 愤怒的乡村·鲁彦

    长篇小说。王鲁彦著。写于1936年。同年6月曾以《野火》为题,连载于巴金和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1948年10月上海中兴出版社初版时改名为《愤怒的乡村》。它是一部以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