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王大纪序

天道保合而太极立氤氲升降而二气分天成位乎上地成位乎下而人生于其中故人也者父干母坤保兹天命生生不穷者也天始万物日月星辰施其性地生万物水火金木运其气人主万物仁义礼智行其道君长陪贰由道以纪纲人生而理其性然后庶绩熈万物遂地平天成而人道立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者人之英杰为君为长率其陪贰应时成物如春之生夏之长秋之利冬之贞也自尧而上六阏逢荒落尧之初载甲辰迄于赧王乙巳二千有三十年一代之盛衰一周人事之治乱备矣万世不能易其道者也后人欲稽养生理性之法则舎皇帝王伯之事何适哉呜呼圣人作书契以记事之情明心之用自皇帝坟典至于孔子春秋法度文章盈天下七雄诸侯弃礼纵欲窃去害己之籍逮秦吕政穷欲极凶遂公行焚禁孔子八世孙鲋虽以藏经为己任然亡秦之暴烈于猛火藏之甚秘禁未解而鲋死汉兴数叶然后出于孔子屋壁壊烂漫灭经是以仅存而不完若夫史传则莫为之主追记録于杂识多闻之事或出于好事者之胷臆故有甚悖于理害于事者歴世老师宿儒或循习而不悟或存置而不察或偏倚而不该后生防蔽不知取正于道大道之为百家裂也乆矣我先人上稽天运下察人事述孔子承先圣之志作春秋传为大君开为仁之方深切着明配天无极者也愚承先人之业辄不自量研精经典泛观史传致大荒于两离齐万古于一息根源开辟之防茫究竟乱亡之征验事有近似古先而实恠诞鄙悖者则裁之削之事有近似后世而不害于道义者咸详而着之庶几皇帝王伯之事可以本始百世诸史祖春秋载纪所谓史也史之有经犹身之肢体有脉络也易诗书春秋所谓经也经之有史犹身之脉络附肢体也肢体具脉络存孰能得其生乎夫生之者仁也人仁则生矣生则天地交泰乾坤正礼乐作而万物俱生矣是故万物成于性者也万事贯于理者也万化者一体之所变也万世者一息之所累也若太极不立则三才不备人情横放事不贯物不成变化不兴而天命不几于息乎愚是以将求友于天下与之合堂同席而舍焉又与之接袂比肩而进焉不得于今必得于后此皇王大纪之所以书也有宋绍兴重光作噩夏四月朔安定胡宏序

猜你喜欢
  卷十二 怀帝·王夫之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一·王祎
  名山藏卷之十四·何乔远
  补编(四)·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附录·曹履泰
  十国春秋卷十七·吴任臣
  张跋·查继佐
  薛渊传·萧子显
  丘和传·欧阳修
  皇甫晖传·欧阳修
  汉纪三十 王莽下天凤二年(乙亥、15)·司马光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六 明 曹学佺 编 方外三 释灵一 仰咏远公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鉢帽絶朝宗簪裾翻拜伏

  • 卷三百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一枇杷花类五言古题枇杷树        【唐】羊士谔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絶嫋嫋碧海风蒙蒙绿枝雪急防自余姸春禽幸流恱五言律卫眀府寄枇杷叶以诗答之 

  • 第三十六出 途遇小七·佚名

    【地锦出】(外上)我今收租都完备,因时收拾转乡里。正是回马不用鞭,一里过了又一里。(净)心忙行来紧,脚痛手(束)又酸(胲)。(外)小七,你慌忙赶来有乜事?(净)咱(懒)厝有凶事。(外)禽兽,凶事做★(左人右再)说?(净)昨冥小八力哑娘、益

  • 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帅败还 开马市荩臣极谏·蔡东藩

      却说俺答率众到京,沿途大掠,又放起一把无名火来,将京城外面的民居,尽行毁去,百姓无家可住,东逃西散,老的小的,多半毙命,年纪少壮的,遇着寇众,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内中有一半妇女,除衰老奇丑外,尽被这班鞑奴,牵拉过去,任情淫污,最有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 儒林传十三·纪昀

    儒林传宋 【十一】○宋十一黄干李燔 张洽陈淳李方子黄灏叶昧道 廖德明黄干李燔张洽陈淳李方子黄灏叶味道廖德明△黄干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王禺〉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着闻瑀殁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一·佚名

    宝祐四年五月八日御试防题葢闻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根乎隂阳五行之赜而实不外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天以澄着地以靖谧人极以昭明何莫由斯道也圣圣相同此一道由修身而治人由致知而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九·阿桂

    七月甲寅丰升额鄂寳奏言【臣】查宜喜之达尔图与日旁两处均为金川门戸距贼巢勒乌围不过六七十里况绰斯甲布地界处处与金川接壤【臣】丰升额舒常等若再将宜喜日旁两山官兵尽行带往大板昭则宜喜之逹尔图必致为贼所有将来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七·陆淳

    唐 陆淳 撰弑例第二十六隠四年春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公羊以国氏当国也义见本传】桓二年春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庄八年冬十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十二年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防僖十年春晋里克弑其君卓文元年冬

  • 卷四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三杂记上杂者以所记为繁杂之礼也篇帙多故分上下方氏慤曰此篇虽以记丧为主而兼言三患五耻观蜡取盗之类其事不一故以杂名篇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复如於

  • 卷八·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氏传补注卷八   元 赵汸 撰昭公上元年告於庄共之庙而来【孔氏曰文王世子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取妻必告郑玄云告於君也亦既告君必须告庙君尊不主臣昏故围自告也】其敢爱丰氏之祧【孔氏曰

  • 第49章·老子

    【原文】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1)。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2)。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3)。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题解】此章是讲体“道”

  • 沙门品第十一·佚名

    断漏降伏他,离欲名梵行。不犯牟尼戒,无一愿不满。行力若缓慢,作善与不善。梵行不清净,不获於大果。所有缓慢业,劣意尽除之。修习清净行,获果尽无馀。譬如执利剑,执缓则伤手。沙门不禁制,地狱缚牵引。又如执利剑,执紧不伤手。沙

  • 美国佛教之中国佛教史观序·太虚

    欧美人于佛教之研究,其动机不一:有为人类史家作各种民族文化之研究而及之者,有为宗教学家作宗教之比较研究而及之者,有为哲学家而研究关于佛学之哲学者。三者之观察不同,三者之了知亦殊。大抵史学家泥于进化之说,宗教学家拘

  • 佛学源流及其新运动·太虚

    一 佛学的发源二 佛学在印度的流行三 佛学在中国的流行四 现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个中心五 余之佛学新运动 甲 人生的佛学 乙 科学的佛学 丙 实证的佛学 丁 世界的佛学  一、佛学的发源  佛学所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作法苾刍白世尊言。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一切众生。闻我名号永离热恼心得清凉。行正信行得生我刹。坐宝树下证无生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

  •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者。牟尼大仙之灵言也。总持真句悲救要门。绾悉地之玄宗。息波澜之苦海。二十八部之神众。同誓护于斯经。罗刹吞毒之都军。发慈心而警卫。药叉大将数穷百垓。动石擎山散支为首。捧香花于舍卫。起

  • 茶解·罗廪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

  • 经籍会通·胡应麟

    《经籍会通》是胡应麟的一部读书笔记,是一部有着十分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目录学史研究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事业发展史著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述源流”,叙古今图籍聚散兴废的发展历程;第二卷“述类例”,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