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子生年月日考异

春秋公羊传:鲁襄公二十有一年冬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按皇极经世书已酉岁周灵王二十年鲁襄公二十有一年也传之注曰时岁在已卯误也

按春秋书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则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而十一月无庚子传亦误也

春秋谷梁传:鲁襄公二十有一年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按传以为十月是也

春秋左氏传: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已丑孔丘卒

按皇极经世书壬戌岁鲁孔子卒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有六年也传之注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生今年七十三也则是以为庚戌岁周灵王二十有一年鲁襄公二十有二年而孔子生也与公谷二传不合传之注又曰四月十八日乙丑无已丑已丑五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误

史记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按史记书孔子生年及书年七十三则左氏传之注所据也其书孔子卒年及书卒曰已丑之误则史记因左氏所书而未之考也

史记索隠:索隠曰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史记以为二十二年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若孔子以鲁襄公二十一年生至哀公十六年为七十三若襄公二十二年生则孔子年七十二经传生年不定使孔子寿数不明

按索隠之说谓公羊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为庚戌岁首故误以为十一月此为得之盖十月有庚子而十一月无庚子此公羊之误也当以谷梁传十月庚子为正葢庚子在十月二十一日尔然据索隠所指鲁哀公十六年岁在壬戌上泝襄公二十一年岁在已酉则孔子年七十四今以为七十三是少一岁索隠又以襄公二十二年庚戌至哀公十六年壬戌为七十二亦少一岁此则索隠之误也

阙里谱系洪兴祖所著:洪氏之说非公羊取谷梁讥索隠似是矣然谓自襄公二十一年十月至哀公十六年四月实七十四年春秋用周正周之十月乃夏之八月周之四月乃夏之二月此洪氏之误也又曰孔子实七十四岁太史公读公羊误以十一月为建子之月于周为明年岁首故遂以孔子为七十三岁此亦洪氏之误也

按春秋鲁史之旧名孔子因鲁史以修春秋隠公元年不书曰冬十有一月而曰春王正月者使孔子为政于天下则必行夏之时故先书春以表四时之首又书王以见时王实以建寅为正月而不以建子为正月也其书王二月者建卯之月王以为二月而不以为四月其书王三月者建辰之月王以为三月而不以为五月以见春秋但行夏时而非改正朔也然则孔子生为冬十月建亥之月孔子卒为夏四月建巳之月明矣司马迁博极羣书而去孔子之时为近其书孔子之生卒年月必不误也

东家杂记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所述:杂记曰周灵王二十一年已酉岁即鲁襄公二十二年也当襄公二十二年冬十月庚子日先圣生又曰周敬王四十一年辛酉岁即鲁哀公十六年也当哀公十六年夏四月乙丑日先圣薨先儒以为已丑者误也

按杂记所书生年月日与谷梁传合是为冬十月二十一日庚子无疑所书薨年月日与左氏传合是为夏四月十八日乙丑无疑然以生年为已酉岁则是周灵王二十年鲁襄公二十一年也若以为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则是庚戌岁矣其书卒年以为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则是壬戌岁矣今以为辛酉岁亦非也盖生年既移庚戌岁为已酉岁则薨年遂亦移壬戌岁为辛酉岁以求合于史记世家之七十三岁而不知生于已酉之年而已得庚戌岁节此又杂记之误也按公羊传以先圣生日为冬十有一月则是年十一月无庚子左氏传以先圣薨日为已丑则是年四月无已丑史记以先圣之年为七十三则自已酉岁至壬戌岁为七十四此今昔之所疑也今考春秋长厯周灵王二十年已酉岁八月置闰以厯法积之则大雪节当在十月十七日或十八日是为十一月朔气又三四日方为庚子日是先圣之生已在建子之十一月节气矣既入十一月节气则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岁首无疑公羊传之书十一月若误也而实不误也史记以为襄公二十二年而又以孔子为年七十有三亦未尝误也谷梁氏于年于月皆据实书公羊氏于年据实书而于月以节书谓有日可表也司马氏之笔则于年即以节书三者皆非误矣先圣薨日则左氏之误无疑亦以春秋长厯考之是年夏四月戊申朔有乙丑无已丑无可疑者

右因见江西转运司新刻东家杂记尹梅津为之跋谓今四月八日浮屠氏盛为香花供问之则曰佛生日也吾徒衣逢掖之衣者深衣大带者问以孔圣生之日则愕眙左右顾莫知所以为对非阙欤去疾读之犹有疑焉此孔氏家传不应有误者因为之考订如上盖其冬夏之月庚子乙丑之日不误也特以一戌为二酉则岁名之误尔按杂记既以左传卒日已丑为先儒之误而定以乙丑为是则鲁哀公十五年辛酉岁四月甲申朔亦无乙丑则又以见是壬戌岁无疑矣薨年壬戌则生年庚戌于经于史皆合而又何疑乎辄书以寄临汝书堂使每岁用十月二十一日及四月十八日行食必打素居丧不饮酒食肉忌日丧之余也若生日则念亲之深故亦不饮酒食肉也王通氏曰吾于夫子受罔极之恩当以父母之礼行之辛亥淳佑十一年秋九月戊午朔去疾谨书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三百七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五·徐乾学
  班马异同卷十七·倪思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王文正笔録·王曾
  第九卷 宋·缪荃孙
  列传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一百二十·郑麟趾
  崔延伯传·魏收
  贺若弼传·魏徵
  世祖太武帝纪·李延寿
  卷一百二十·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一古今体一百二十二首【壬戌四】秋夕【时八月十九日】迟迟玉蟾上想为惜时留桐影阑干露花隂络纬秋踈砧来远墅凉籁入高楼天地望中濶山川诗里收秋莲曲泣露珠泪

  • 卷五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八目録仕女类倚竹图【宋范成大】倚竹图【元王恽三首】修竹士女图【元张雨】修竹美人图【明王燧】翠竹黄花二仕女图【明徐贲二首】修竹仕女【明姚纶】修竹仕女【明吴寛】题沈侗斋修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明僮合録》·张次溪

    (清)余不钓徒、殿春生 撰●目录《明僮合録》序《明僮小録》序《明僮小録》题辞明僮小録《明僮续録》序《明僮续録》题辞明僮续録《明僮续録》跋《明僮合録》跋●《明僮合録》序夫数廿四番花风,爰着羣芳之谱;洒十八部法雨,

  • 卷十四·六朝(齐)·蒋一葵

    【高帝道成】 〔萧何二十四世孙,宋世与袁粲、褚渊、刘秉更日入直决事,号为“四贵”。〕 高帝镇淮阴时,为宋明帝所疑,被徵为黄门郎,深怀尤虑,见平泽有群鹤,命笔咏之曰:“八风亻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 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 孝慈皇后丧故也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贵州宣慰使

  • 第四篇 乾隆朝·佚名

    ○第一章 弘历非满洲种浙江海宁陈氏,自明季衣冠雀起,渐闻于时。至之遴,始以降清,位至极品。厥后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并位极人臣,遭际最盛。康熙间,胤祯与陈氏尤相善。会两家各生子,其岁日月时皆同。胤祯闻悉,乃大喜,

  • 卷之八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百九十二 江宁织造曹(兆页)代母陈情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谨奏:为皇仁浩荡,代母陈情,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母在江宁,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将奴才承嗣袭职,保全家口。奴才母李氏闻命之下,感激痛哭,率领阖家老幼,望阙叩头。随於二月十六日

  • 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人名特穆尔喇实 【特穆尔铁也剌实唐古特语吉祥也卷一百六十八作帖木剌思】酬尼赀 【卷一百六十九作丑妮子因无解义但改字面】巴

  • 读例存疑卷二十七·薛允升

    刑律之三贼盗中之一劫囚白昼抢夺劫囚:凡劫囚者,皆(不分首从。)斩(监候。但劫即坐,不须得囚。)若私窃放囚人逃走者,与囚同罪。至死者,减一等。(虽有服亲属,与常人同。)窃而未得囚者,减(囚)二等。因而伤人者,绞(监候。)杀人者,斩(监候。虽杀

  • 卷五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五庆祝五【贡献二】三月十五日壬辰诸王贝勒贝子公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各进縀疋鞍马等物庆祝万寿上皆却之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礼部为通行

  •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通政使司洪武三年初置察言司设司令掌受四方章奏寻革十年始置通政使司正三品衙门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经历司经历知事诸司职掌本司官职专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一·吴楚材

    唐纪肃宗皇帝纲 丁酉,二载,春正月,上皇以李麟同平章事,命崔圆赴彭原。纲 安庆绪杀禄山。目 禄山自起兵以来,目渐昏,至是不复睹物;又病疽,性益躁暴,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动加箠挞,或时杀之。严庄虽贵用事,亦不免箠挞,阉竖李猪儿被挞

  • 普达王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闻物国只氏之树给孤独聚。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夫延国王。号名普达。典领诸国。四方贡献。王身奉佛尊法。未尝偏抂。常有慈心。愍伤愚民。不知三尊。每当斋戒。辄登高观

  • 宗镜录卷第十九·延寿

    夫如上所说。祖教同诠。凡曰有心。皆得成佛。如今现见众生。何不成佛。答。若以众生眼观。只见众生界有余。若以佛眼观。乃知诸佛界无外。故知无明妄风。鼓心海而易动。本觉真性。睡长梦而难惺。是以首楞严经云。汝之

  • 序偈·佚名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九七六)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九七七)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

  • 卷第一·行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一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刊定记序云释氏教金刚经世所由来尚矣自秦至今凡几百载讽诵无卑高感应盈简牍利及幽

  • 石鼓论语答问·戴溪

    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