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后周纪

周纪

太祖

世宗

恭帝

○太祖

太祖皇帝姓郭氏讳威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

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

叱之屠者披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其

后庄宗灭梁继韬以叛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好读阃外春秋略知兵法后为侍卫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

候尤亲爱之高祖既厯诸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干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

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隐帝遣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讨之久皆无功隐帝谓威

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加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诸军皆受节度威居军中延见

宾客褎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上所赐予与诸将会射恣其所取其余悉以分赐士卒由是将士咸归心于威威至河中自

栅其城东思栅其南文珂栅其西调五县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诸将皆以谓守贞穷寇破在旦夕不宜劳人如此威不听已而守贞数出

兵击连垒垒坏威辄补之守贞辄复出击每出必有亡失久之城中兵食俱尽威曰可矣乃治攻具为期日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

焚死而思绾景崇亦相次平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以玉带赐之且臣将兵在外凡镇安京

师供亿所须使军食不乏皆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独膺此赐隐帝以威为贤于是悉召杨邠史弘肇苏逢吉苏禹珪窦贞固王章等皆

赐以玉带威乃受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徒逢吉司空 【新纪作贞固司空逢吉司徒兹据旧纪辑】 禹珪邠左右仆射巳而

又曰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诸宗室方镇外暨荆浙河南皆未及也由是滥赏遍于天下是冬辽人寇边威以枢密使北伐至魏州辽师引去三

年二月师还四月拜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以枢密使之镇宰相苏逢吉以谓故事枢密使无以藩镇领者与史弘肇等固争久之卒以

枢密使行仍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是时隐帝年少嬖幸浸用事将相不睦帝与李业等谋巳杀史弘肇等乃诏镇寍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

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即驰遣人

告威巳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

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内养驡脱觇

威所向驡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巳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庚辰威至滑州

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壬午犯封邱甲申及泰寍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彦超败奔于兖州隐帝方出劳军为乱兵所弒

丙戌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

明请立武寍军节度使赟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赟于徐州 【新纪武寍作泰寍然泰寍乃兖州军号非徐州也兹据职方考】 辛卯请太后临

朝听政以王峻为枢密使翰林学士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镇州邢州言有北寇十二月甲午朔威以大军北征癸丑至澶州而旋王峻遣侍卫

马军都指挥使郭崇以骑兵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其将巩廷美杨温为赟守徐州戊午威营于皋门汉宰相窦贞固苏禹珪来劝进庚申太

后制以威监国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已巳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后戊寅汉北京留守刘崇自立于太原己卯以冯道为

中书令二月丁未辽使者来癸丑寒食望祭于蒲池丁巳尚书左丞田敏使于辽三月甲戌武寍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夏四月甲午立夫人

董氏为德妃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谥曰睿和庙号信祖祖妣张氏谥曰睿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谥

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韩氏谥曰翼敬考简谥曰章肃庙号庆祖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辛亥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谷并

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珪罢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以宣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秋八月壬戌葬汉隐帝

于颍陵冬十月丙午汉人来讨攻晋州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拒之十二月慕容彦超反

二年春正月甲子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兖州行营都部署唐人援兖州屯于沭阳徐州巡检使张令彬击败之二月庚寅府州防

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三月丁巳朔寒食望祭于郊戊辰以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邺罢夏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五月庚申东征

李谷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癸亥次曹州赦流罪以下囚乙亥克兖州壬午赦兖州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庚子至自兖州秋九

月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辽境俘掠辽人寇冀州冬十一月癸酉减牛皮税十二月甲午前静难军节度使侯章进买宴银绢却之

三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乙丑罢户部营田务除租牛课二月甲子贬王峻为商州司马三月甲申封子荣为晋王

丙戌郑仁诲罢己丑以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枢密副使夏四月敕诸道所属治囹圄秋七月辽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九月作郊

坛太庙于东都冬十月庚申以冯道为奉迎神主使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祔于太庙帝不豫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

殷乙亥享于太庙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羣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听蜀境通商戊寅罢邺都丙戌以镇寍军节度使郑

仁诲为枢密使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五十一谥曰圣神文武

恭肃孝皇帝 【新旧纪俱作圣神恭肃文武兹据世宗纪】 庙号太祖陵曰嵩陵

太祖广顺三年显德一年凡四年

○世宗

世宗皇帝讳荣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荣皇后兄守礼子幼从姑长太祖家太祖遂以为子太祖后稍贵

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太祖绝爱之太祖为汉枢密使帝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太祖镇天雄以帝为天雄军牙

内都指挥使领贵州刺史干佑三年太祖自魏趣京师留帝守魏太祖即位拜澶州刺史镇寍军节度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素为枢

密使王峻所忌广顺三年正月来朝不得留既而峻有罪诛三月以帝为开封尹封晋王是冬卜以来年正月朔旦有事于南郊而太祖遇疾不

能视朝者久之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郊仅而成礼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加兼侍中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乙未宣遗制丙申皇帝即位于柩前以右监门

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二月丁卯以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

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汉人攻潞州三月辛巳大赦癸未以郑仁诲留守东京乙酉如潞州壬辰次泽州阅兵于北郊癸巳

及刘旻战于高原败之追及于高平又败之丁酉帝至潞州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壬寅以天雄军节度使

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夏四月乙卯葬太祖皇帝于嵩陵汾州防御使董彦颜叛于汉来附丙辰辽州刺史张汉超叛于汉来附辛酉取岚

州宪州壬戌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取石州沁州乙丑冯道薨庚午赦潞州流罪以下如太原忻州监军李勍杀其刺史赵皋叛于汉来附五

月丙子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辽师救汉丁酉符彦卿及辽人战于忻口败绩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死之六月乙巳班师乙丑次新郑

遂拜嵩陵庚午至自太原秋七月庚辰阅稼于南御庄癸巳以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

使冬十月甲辰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二年春正月浚胡卢河二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新旧史皆无此文此据通鉴辑】 求直言夏五月辛未遣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

使王景伐蜀甲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六月庚子虑囚秋九月丙寅颁铜禁闰月癸丑向训克秦州冬十月辛未取

成州阶州十一月乙未以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以伐唐戊申王景克凤州十二月丙戌郑仁诲薨

三年春正月戊戌增筑京城庚子诏亲征淮南以向训留守东京壬寅车驾发京师辛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及唐人战于正阳败

之甲寅以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二月丙寅如下蔡浮桥壬申克滁州甲戌唐主李景来求成不答壬午景使其臣锺谟来奉表丙戌取

扬州辛卯取泰州三月庚子以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是月取光州舒州常州夏四月常泰州复入于唐五月乙卯至自淮南

赦京师六月壬申赦淮南秋七月皇后崩扬光舒滁州复入于唐八月乙丑课民种禾及韭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上显德钦天厯诏自来岁行

之九月丙午以王朴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冬十月癸酉李重进败唐兵于盛唐十一月庚寅废诸祠不在祀典者乙巳杀李景之臣孙晟十二

月壬申以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

四年春正月己丑朔赦非死罪囚二月甲戌王朴留守东京乙亥南征三月丁未克寿州夏四月己巳至自寿州己卯放降卒八百归于蜀

癸未追册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乙酉疏汴水五月丙申杀密州防御史侯希进秋八月乙亥李谷罢以王朴为枢密使癸未蜀人来归我濮

州刺史胡立冬十月戊午设制举科己巳王朴留守东京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壬申南征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叛于唐以其

州来降庚申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其州来降丁丑取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取海州壬辰取静海军丁未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之二月甲寅取雄州丁卯如扬州癸酉如瓜州三月壬午如

泰州丁亥复如扬州辛卯如迎銮镇己亥李景请献庐舒蕲黄等州并鄂州所属汉阳汉川二县 【据陆游南唐书辑】 于是江北悉平辛亥

李景来买宴浚汴口导河达于淮夏四月庚申祔五室神主于新庙壬申至自淮南五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六月辛未放降卒四千六百于唐秋

七月乙酉遣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市铜于高丽丙戌行大周刑统丁亥颁均田图冬十月丁酉均河南河州民租 【新纪作括民租兹据旧纪

】 十一月庚戌作大周通礼正乐十二月丙戍罢州县课户俸户

六年春二月甲申导汴水入于蔡作律吕新法发粟贷淮南饥民三月己酉甘州回鹘来献玉却之庚申王朴薨丙寅以宣徽南院使吴廷

祚留守东京癸酉停给铜鱼甲戌北征是月以吴廷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夏四月壬辰取干寍军辛丑取益津关以为霸州癸卯取瓦桥

关以为雄州甲辰取莫州五月乙巳朔取瀛州丙午帝不豫壬子车驾南还甲戌至自雄州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封子宗训为梁王宗让燕国

公 【新史宗让作宗谊据旧史改】 己丑以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癸亥皇帝崩于滋德殿年三十九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陵曰庆陵

世宗显德五年 【仍太祖年号】

○恭帝

恭皇帝讳宗训世宗第四子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抑久之及北取三关遇疾还京师始封帝为梁王时年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宣遗诏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以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

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壬戌以赵匡胤领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领淮南

节度使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领天平军节度使丙寅大赦八月壬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加检校太尉庚寅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纪王

熙诲蕲王巳亥加前司空李谷开府仪同三司九月丙寅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丽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州定州言有北寇赵匡胤以大军北征癸卯发京师甲辰匡胤返兵入京师韩通死之皇帝逊位于匡胤匡胤废帝

为郑王宋开宝六年三月乙卯崩于房州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恭帝显德一年 【仍世宗年号称七年】

右后周三帝合十年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伏戎纪事·高拱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五十二 曹寅奏江宁上江雨水粮价摺·佚名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佚名
  一三五 在病院中·周作人
  ·拟剿夷疏·丁曰健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范晔
  吕罗汉传·魏收
  张知白传·脱脱
  九二、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钱穆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292_1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司空曙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回。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   卷29

  • 第三折·尚仲贤

    (洞庭君领水卒上,云)吾神乃洞庭老龙是也。有兄弟钱塘火龙与泾河小龙斗胜去了,未知胜败如何,这早晚敢待来也。(夜叉上,报云)喏,报的上圣得知,有火龙得胜回来也。(洞庭君云)快摆队伍迎接去。(钱塘君上见科,云)哥哥,您兄弟得胜回

  • 柴野愚·隋树森

    柴野愚,生平、里籍均不详。 小令 【双调】枳郎儿 访仙家,访仙家,远远入烟霞。汲水新烹阳羡茶,瑶琴弹罢,看满园金粉落松花。 【双调】河西六娘子 骏马双翻碧玉蹄,青丝鞚黄金羁,入秦楼将在垂杨下系。花压

  • 楚辞説韵·蒋骥

    武进蒋骥撰离骚庸【一】降 名【二】均 能【三】佩 与【四】莽 序 莫度 路 在【五】 路【六】步 隘【七】绩 武【八】怒舍 故 路 他【九】化 畮【十】芷 刈 秽 索【十一】妒 急【十二】立 英【十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八十三·忠义四·宋濂

        ◎忠义四   普颜不花,字希古,蒙古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由国子生登右榜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调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迁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蕲黄徐寿辉来寇,普颜不花战守之功为多,语在《道童传》。

  • 卷七十七 蜀录二·崔鸿

    李流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少好学便弓马东羌校尉何攀见而竒之称流有贲育之勇举为东羌督护及避地益州益州刺史赵廞甚器异之乃使庠収合部众流亦招乡里子弟得数千人及庠为廞所杀流从特安慰流民破

  • 东林本末(上)·吴应箕

    门户始末(姑自并封,至丁巳京察,未及熹庙也)尝观国家之败亡,未有不起于小人倾君子之一事;而小人之倾君子,未有不托于朋党之一言。汉有顾厨俊及唐有清流白马之祸,宋有新法、伪学所号为党人流及之祸,中于君子,而国运随之以亡。兴言

  • 第二八八申光绪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一七○五--二·佚名

    新竹知县申巡抚、道台、台北府:新竹县递省公文,从台南文报局改由基隆文报局转递同知衔、台北府新竹县,为遵札报明事。案蒙本府宪台札,蒙前台湾道、前宪台,前道宪札,奉宪台、抚宪票开:「照得本部院,现渡台

  • 卷三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晋世家第九 唐叔虞者周武主子而成王弟【索隐唐叔以梦及

  • 后主沈皇后传·姚思廉

    后主沈皇后名婺华,仪同三司、望蔡贞宪侯沈君理之女。母亲是高祖的女儿会稽穆公主。公主早逝,当时皇后年纪还小,可是悲痛欲绝,日见消瘦。服丧期满后,每到一年的祭日,仍独自坐在那里涕哭,其哀恸之情感动周围的人,远近的人都非常

  • 相威传·宋濂

    相威,国王速浑察之子,禀性厚道稳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好与士大夫往来,听他们讲经论史及古今治乱,听到直臣尽忠,良将取胜,必拍手称善。故每逢重大事情,其议论都恰当精深。至元十一年(1274),世祖命相威随大军伐宋。相威由正阳取安

  • 卷一·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一宸章【一】【臣】等谨案诗书所载帝王年夀若尧典在位七十载禹谟舜宅位三十三载虽皆自言而其文则史臣所纪至若喜起之歌有篇名而言夀南风之歌有篇名而无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谥法六二字谥肃敏(文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太保余子俊(弘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少保王廷相(隆庆)右俱执心决断应事有功肃安(郡王)周府封丘王睦■〈言木〉右(原阙)肃愍(文臣)少保兵部尚书赠大傅于谦(

  • 卷七○·邱濬

    ▲设学校以立教(下) 汉武帝初,董仲舒对策曰:“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又曰:“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对,亡应书者(谓

  • 第十三章&nbsp;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冯友兰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的生卒年代不详,可能是在公元前298一前238年之间。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省、山西省南部)人。《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

  • 卷第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尽第七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六现前地亦七门同前。初释名者。摄大乘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名现前地。世亲释云。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令无分别智而得现前悟一切法无染无净。无性释意及梁论

  • 卷之二·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昭觉勤禅师法嗣 宁波府育王山佛智端裕禅师 绍兴府钱氏子。吴越王后裔也。生而岐嶷。眉目渊秀。十四驱乌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