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二六 谕着韦谦恒等以原衔充文渊阁校理等事

七二六 谕着韦谦恒等以原衔充文渊阁校理等事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翰林院奏补文渊阁校理并带领引见,奉谕旨:

韦谦恒着以原衔充文渊阁校理,德昌着以原衔署文渊阁校理。瑞保、汪如藻、五泰、陈崇本、刘谨之、彭元珫、邹炳泰、周永年、王增、王尔烈、邵晋涵、程晋芳、吴省兰、戴衢亨俱着记名,俟遇有缺出,挨次充补。余依议。(起居注册)

猜你喜欢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陈寿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沈约
  列传第三十九 蛮东南夷·萧子显
  列传第五十九 沈炯 虞荔 傅縡 顾野王 姚察·李延寿
  卷三百·列传第五十九·脱脱
  ●卷八·周密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蔡东藩
  ●卷十一·陶宗仪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序·恽毓鼎
  后主本纪·姚思廉
  完颜仲元传·脱脱
  卷三·沈枢
  卷四十一·宋敏求
  卷三·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六·彭定求

        卷66_1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

  • 卷四·范梈

      歌行曲类  赠海康举进士者  圣主征儒用文学,翩翩五士起海角。元戎虎帐飞荐鹗,泮水成材玉新琢。吉日举饯钟鼓作,皇华大夫绣朱襮。快马凿蹄轮脱斵,相送西风出郊郭。问君此行事何若?于菟要是赤手缚。候雁南飞不踰岳,洞

  • 卷二百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九 吴 儆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於居之前沼爲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於晨兴看山爲宜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园中多蔓草晨夕

  • 第八十回 审张差宫中析疑案 任杨镐塞外覆全军·蔡东藩

      却说内官韩本用等,既拿住莽汉,即缚付东华门守卫,由指挥朱雄收禁。越宿,皇太子据实奏闻,当命巡城御史刘廷元,秉公讯鞫。廷元提出要犯,当场审问。那罪犯自供系蓟州人,姓张名差。两语以外,语言颠倒,无从究诘。廷元看他语似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己巳朔经略尚书郑雒言顷者狭西督臣缺以臣权理总督事务伏念狭西三边延袤万里素称重镇款虏以来上下因循边事大坏虏志日骄譬之颓坏之墙非一木可支臣欲往甘肃则洮河难顾欲驱流寇则套虏难防恐四夷闻之谓臣

  • 第六十一册 天命九年正月至六月·佚名

    第六十一册 天命九年正月至六月往取恩格德尔额驸户口之大贝勒、阿敏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四贝勒、阿巴泰台吉、德格类台吉、阿济格台吉、斋桑古台吉、济尔哈朗台吉、多铎台吉、岳托台吉,初九日於恩格德尔额驸驻地过夜

  • 二年·佚名

    (甲戌)二年大明景泰五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世祖與左議政鄭麟趾、右議政韓確及讓寧大君禔、孝寧大君補、諸宗親、駙馬、文武百官,啓曰:「臣等前日請納妃再三,未得蒙允,退而思之,義不可中止。今日百官以宗社大計更啓,請須勉從

  • 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佚名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

  • 帝学卷五·范祖禹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濬哲明孝皇帝中庆厯七年三月丙申御迩英閤讲孝经面赐曽公亮三品服帝谓宋初曰此赐异于他臣僚又曰自古帝王皆有师今赐师儒之臣讲筵之荣事也己亥讲论语序至安昌侯张禹帝曰是朱云乞斩者乎杨安

  • 近思録集注卷十·茅星来

    临政处事之方【此卷亦致知格物之事即程子所谓应接事物而处其当是也以居官任职事尤重大而不可忽畧故独详焉凡六十四条】伊川先生上疏曰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以齐戒而告君也【

  • 须颂篇第六十·王充

    【题解】本篇明显地表现了王充向汉章帝献媚邀宠的精神状态。王充认为,后代知道古代帝王道德高尚,主要是由于有得力的臣子加以颂扬记载;汉代名声不扬,“咎在俗儒不实论也”。他指责那些“俗儒”、“拘儒”

  •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大道废,有仁义 (14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语译]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以后,才产生作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一、大道废,仁义兴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化,创义理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二摄释分之下听者。谓如是说法者说正法时。应安处他令住恭敬无倒听闻。云何安处。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复有四种法嗢拖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何等为四。一切诸行皆是无常。是名第一法嗢拖南。一切诸行皆悉是苦。是名第

  •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十二年正月在沙市佛教会讲──佛法不可说,说有不可,说无不可,说非有非无不可,说亦有亦无亦不可。然佛法随缘应机,说有亦可,说无亦可,说非有非无亦可,说亦有亦无亦可。佛法根本,是诸佛所证实相。法华经言:‘诸法真实相,不可以

  • 卷第二十四·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法华部第四 述曰:“凡是开权显实,授声闻成佛记,发迹显本,明成佛甚久远,及但明一乘修证之法,无二无三者,皆此部收。” 无量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沙门基撰次下第二以五教十理证有本识。于中有三。初问。次答。第三至第四卷云别有此识教理显然下。总结劝信。论。云何应知至有别自体。述曰。此即外问。不言阿赖耶言第八识者。此言通故。不退菩萨。三乘无学。皆得有

  • 安徽咨议局章程·佚名

    1907年,清政府预备立宪,下令于各省设立咨议局。1909年10月,安徽省咨议局正式成立。1909年至1910年间,安徽咨议局曾召开过两次年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策动时任安徽巡抚朱家宝独立。后改为安徽省临时参事会。该文是针对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