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九

(宋)杜大珪 编

范蜀公镇传司马光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场屋师之为人和易修饬故叅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补国子监生及贡院奏名皆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为奏名之首者必抗声自陈以祈恩虽考校在下天子必擢寘上列以吴春卿欧阳永叔之耿介犹不免从众景仁独不然左右与并立者屡趣之使自陈景仁不应至七十九人始唱名及之景仁出拜退就列讫无一言众皆服其安恬自是人始以自陈为耻旧风遂絶释褐新安主簿到官数旬时宋宣献公留守西京不欲使与下吏共劳辱召置国子监使教诸生秩满又荐扵朝为东监直讲未几宋景文公奏同修唐书又用叅知政事王公荐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以景仁为失韵由是除馆阁校勘殊不知约赋但取声律便美非霓不可读为平声也皆为景仁愤郁而景仁处之晏然不自辩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丞相龎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扵进取特除直秘阁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諌院仁宗性寛仁言事者竞为激讦以采名或縁爱憎污人以帷箔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畧不言陈恭公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云私其女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諌官使之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佑初暴得疾旬日而人不知中外小大之臣无不寒心而畏避嫌疑相倚伏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舍此不言顾惟抉擿细微以塞职是真负国吾不忍也即上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周王既薨真宗取宗室子养之宫中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之心章累上寝不报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谴执政或谕以奈何効干名希进之人景仁上执政书言继嗣不定将有急兵镇义当死朝廷之刑不可死乱兵之下此乃镇择死之时尚安暇頋干名希进之嫌而不为去就之决哉又奏称臣窃原大臣之意恐行之而事有中变故畏避而为容身之计也万一兵起大臣家族首领顾不可保其为身计亦已踈矣就使事有中变而死陛下之职与其死于乱兵不由愈乎乞陛下以臣此章示大臣使其自择死所闻者为之股栗寻除兼侍御史知杂事景仁固辞不受乞觧言职就散地执政复谕以上之不豫诸大臣亦尝建此策今奸言已入为之甚难景仁复上执政书云但当论事之是非不当问其难易况事早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谓今日难扵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谓今日奸言已入不可弭它日可弭乎凡见上面陈者三奏章者十有九朝廷不能夺乃罢諌职改集贤殿修撰顷之拜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事下两制议以为冝称皇伯髙官大国极其尊荣大迕执政意更下尚书省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既而台諌争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追尊濮王是二统也殆非所以报仁宗之盛徳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曰当令礼官检详典礼以闻景仁时判太常寺即具列为人后之礼及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两制台諌官合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曰诏书云当令检详柰何遽列上耶景仁曰有司得诏书不敢稽留即以闻乃其职也奈何更以为罪乎会宰相迁官景仁当草制坐失扵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今上即位复召还翰林王介甫叅知政事置三司条例司更变祖宗法令专以聚敛为务斥逐忠直引进奸佞景仁上疏极言其不可朝廷不报景仁时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无颜复居位食禄愿听臣致仕章累上语益切直介甫大怒自草制书极口丑诋使以本官户部侍郎致仕凡所应得恩例悉不之与扵是当时在位者皆自愧景仁名益重扵天下介甫虽诋之深人更以为荣焉景仁既退居有园池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故人或为具召之虽权贵不拒也不召则不徃见之或时乗兴出逰则无逺近皆徃尝乗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覧江山穷其胜赏朞年然后返年益老而视听聦明支体尤坚强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耶然则景仁所失甚少所得殊多矣诗云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又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景仁有焉客有问今日之勇扵迂叟者叟曰有范景仁者其为勇人莫之敌客曰景仁长仅五尺循循如不胜衣奚其勇叟曰何哉而所谓勇者而以瞋目裂眦髪上指冠力曵九牛气陵三军者为勇乎是特匹夫之勇耳勇扵外者也若景仁勇于内者也自唐宣宗以来不欲闻人言立嗣万一有言之者輙切齿疾之与背叛无异而景仁独唱言之十余章不已视身与宗族如鸿毛后人见景仁无恙而继为之者则有矣然景仁首冒不测之渊无勇者能之乎人之情孰不畏天子与执政亲爱之至隆者孰若父子执政欲尊天子之父而景仁引古义以争之无勇者能之乎禄与位皆人所贪或老且病前无可兾犹恋恋不忍舍去况景仁身已通显有声望视公相无跬歩之逺以言不行年六十三即拂衣归终身不复起无勇者能之乎凡人有所不能而人或能之无不服焉如吕献可之先见范景仁之勇决皆余所不及也余心诚服之故作范景仁传

传跋刘安世

熈宁中王介甫初拜叅知政事神考方励精求治一日紫宸殿早朝二府奏事颇乆日刻既晏例隔登对官扵后殿须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时吕献可任御史中丞将待对于崇政而司马温公为翰林学士侍讲迩英亦将趋资善堂以俟宣召相遇于朝路并行而比温公宻问曰请对欲言何事献可举袖曰袖中弹文乃新叅也温公愕然曰以介甫之文学行义命下之日众皆喜扵得人柰何论之献可正色曰君实亦为此言耶安石虽有时名上意所向然好执偏见不通物情信奸回喜人佞已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踈若在侍从犹或可容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弊矣温公又论之曰与公为心友茍有所懐不敢不尽今日之论未见其不善之迹似伤怱遽或别有章疏愿先进呈姑留是事更加筹虑可乎献可曰上新即位富于春秋所与朝夕谋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茍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心腹之疾治之唯恐不及顾可缓耶语未竟合门吏抗声追班乃趋而去温公自经筵黙坐玉堂终日思之不得其说而缙绅间有传其疏者徃徃偶语切议疑其太过未几闻中书置三司条例司相与讲议于局中以经纶天下为已任始变祖宗法专务聚敛造出条目颁扵四方妄引周官教其诛剥之实辅弼近臣异议不能回台諌从官力争不可夺州县监司奉行微忤其意则谴黜随之扵是昔之懐疑者始愧仰叹服以为不可及献可终縁兹事出知邓州呜呼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唯孔子乃能识之虽子贡之贤有所不知也方介甫自小官以至禁从其学行声名暴着扵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咸想闻其风采且曰朝廷不用则已用之则必能推其学以致太平及叅大政中外相贺而献可独以为不然众莫不怪之已而考其事业卒如所料非明智不惑出扵视听之表何以及此易曰知几其神乎又曰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也献可有焉温公既辞枢宻之命退居洛阳毎论当世人物必曰吕献可之先见范景仁之勇决余所不及心诚服之故作范景仁传盖景仁之勇决得温公之传后明献可之先见亦成于公手然止载其平生大节而自相论难之语不欲相着故献可之先见天下莫不有知者予尝从学扵温公亲闻其说观贤者之正论逺识遂将沦没无传扵世乃书蜀公之传后以诏乐善之君子云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九

猜你喜欢
  东都事略卷五十二·王称
  新倩籍·徐祯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八六 分岁·周作人
  弁言·丁曰健
  ●附录(二)·易顺鼎
  三、孟懿子南宫敬叔学礼孔子考·钱穆
  卷四十二·佚名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食货七·徐松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彭定求

        卷890_1 【回波乐】李景伯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   喧哗窃恐非仪。   卷890_2 【回波乐】沈佺期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   袍笏未复牙绯。   卷890_3

  • 卷一百七十一·彭定求

        卷171_1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李白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

  • 花仲胤妻·唐圭璋

      伊川令   寄外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消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   人情音信难托。鱼雁成耽阁。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失调名   答外   奴启情人勿见罪。闲将小书作尹字。

  • 第五出 忠佞异议·王世贞

    【高阳台】〔生扮杨上〕司马淸曹。郞官节钺。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锺。须知要守全节。闻鸡蹴起英雄志。看手中逆竖头裂。怕为臣尸位忘言。未成功业。〔满江红〕执笏弹冠。相庆处九重恩渥。凝望眼。豺狼当道。谩萦心

  • 卷三百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九 杨 荣 洪岩山房为胡祭酒题 豫章古名郡洪岩出西山云霞纷照耀鸾鹤相往还长松倚絶壁垂萝不可攀闻昔有仙人於兹炼神丹功成蜕污浊逍遥白云端君家住

  • 浮溪集钞·吴之振

    汪藻桃源行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关中日月空万古,花下山川长一身。中原虽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限南北。人间万事愈

  • 卷十三·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十三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林逋和靖诗钞林逋字君复杭之钱塘人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临终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时人高其志识赐諡和靖先生逋不娶

  • 六娘死继春自缢·佚名

    【引】(生上)当初共娘如鸳鸯,谁知今旦无落场。自吕浦回来,一腹懊气至今未消。仔细想起来,只好怨我交己。【皂罗袍】自怨心中欠谋为,今来共伊人情无所归。古人呾:『早似当初不相识,也无烦恼也无愁?』(唱)不免将只金钗踏觅,罗帕拍碎

  • 第五十八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蔡东藩

      却说卢苏、王受,系岑猛余党,既陷田州,并寇思恩。右江一带,人情汹汹,或说岑猛未死,或说猛党勾结安南,已陷思恩州,正是市中有虎,杯影成蛇。姚镆力不能制。飞檄调兵,藩臬诸司,与镆有隙,叉倡言“猛实未诛,镆为所给”等语。御史石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弘治十八年六月甲寅朔敕谕礼部曰朕惟自古嗣统之君必追述先世功德加之鸿名盛号以昭显扬顾政令出朝廷惠泽在天下虽庶民百姓莫不尊亲而辅理承化之臣其所闻见体行者尤为切至苟不博采公论详考旧章其何以彰示四方垂于万世恭

  • 卷十二·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二 唐 司马贞 撰 晋系家第九 晋唐叔虞【按太叔以梦及手文而名曰虞至成王诛唐之後因戏削桐而封之叔字也故曰唐叔虞而唐有晋水至于燮改其国号曰晋侯然晋初封於唐故称晋唐叔虞也且唐本尧後

  • 第十七章 剿白狼·冯玉祥

    我在新乡的时候,就听说著名悍匪白狼在豫东豫西一带闹得很厉害。许多追剿的正式部队受了很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也很有几部分。我回到北京不久,陆将军即奉令为剿匪督办,原来的备补军改为警卫军,我带的一团人扩充为警卫军

  • 食货六九·徐松

    宋量题上原有「宋会要」三字,题下原批「起太祖建隆元年讫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十六字,删。【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八月,松按:《玉海》作丙戌十九日。有司请造新量、衡,以攽天下。从之。松按:《玉海》干德元年七月戊午攽于潭、

  •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吴楚材

    汉纪孝武皇帝纲 己未,元狩元年,冬十月,祠五畤,获一角兽,以燎。始以天瑞纪元。目 行幸雍,祠五畤,获兽,一角而足有五蹄。有司言:“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有司又言:&ldquo

  • 周书·梓材·佚名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

  • 文公·文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夏五月,王子虎卒。秦人伐晋。秋,楚人围江。雨螽于宋。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传】三年春,庄叔会诸侯之师

  • 颜氏家训·颜之推

    中国古代家书。颜之推著。本书旨在告诫颜氏子孙遵守儒家传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上智之人不教而成,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对于中庸之人,则应加强教育。主要是以礼为教本,读圣贤之书,以达到诚孝、慎言、立身、扬名的目的

  • 破邪论·法琳

    凡二卷。唐代法琳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书中评破道教之邪说。唐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上书高祖,以为寺塔、僧尼多于国有害,列述十一条,极力排佛,主张废除佛教、沙门还俗。时法琳等奉敕辨破之,更著书反驳傅奕之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