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一

(宋)杜大珪 编

杨諌议偕墓志铭欧阳修

庆歴八年秋翰林侍读学士右諌议大夫杨公年六十有九告老即以工部侍郎致仕归于常州其行也天子召宴劳赐以不拜公卿大夫咸出饯于东门瞻望咨嗟相与言曰杨公归哉于公计为荣于国家计为可惜其明年九月某日公疾革出其兵论一篇示其子忱慥而授以言曰臣子虽死不敢忘其君父者天下之至恩大义也今臣偕不幸犹以埀闭之口言天下莫大之忧为陛下无穷之虑者其事有五以毕臣志死无所恨惟陛下用臣言不必哀臣死也言讫而卒不及其私忱慥以其语并其兵论以闻天子震悼顾有司问可以宠公者有司举故事以对天子曰此何足以慰吾思乃诏特赠公兵部侍郎公少师事种放学问为文章长于议论好读兵书知古兵法以谓士不兼文武不足任大事当四方无事时数上书言边事后二十余年元昊叛河西契丹举众违约三边皆警天下弊于兵公于此时耗精疲神日夜思虑创作兵车阵图刀楯之属皆有法天子以步卒五百如公之法试于庭以为可用而世多非其刀楯修尝奉使河东得边将王吉言元昊出兎毛川为吉所败者用杨公楯也盖世未尝用其术尔然公素刚少合而议者不一故不得尽用其言夏竦经畧陜西请益置土兵公言竦据内地无破贼之谋而坐请益兵盖虞败事则欲以兵少为解竦复论公不忠沮计公不能忍以语诋之其后三路农民壮者咸墨为兵公又言兵在精不在众众而不练则不整而易败困国而难供时自将相大臣议者皆务多兵独公之论能如此刘平兵败元昊围延州甚急而救兵不至公在河中乃伪为书驰造延州救兵十万至矣因命旁郡县具刍粮什噐如其数以俟已而元昊亦解去后公守并州即诏公为并代麟府路经畧安抚招讨等使兼兵马都部署公执勑告其群吏曰天子用我矣然任其事必图其効欲责其効必尽其方乃列六事以请曰能用臣言则受命不然则已朝廷难之公论不已坐是徙知邢州公志之不就皆此类也公尝为御史章献太后兄子刘从徳为团练使以卒其门人亲戚厮飬用从德拜官爵者数十人马季良以刘氏壻为龙图阁直学士公上书言汉吕后王禄产欲强其族而反以覆宗唐武三思杨国忠之祸不独其身几忘其国太后大怒贬监舒州酒税居二岁复召为御史言事愈切公祥符元年进士及第以上书言事真宗竒之召试不赴拜著作佐郎累官至工部侍郎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枢密直学士遂侍讲于翰林尝为审刑院详议官知淮阳江阴军三司度支判官知御史杂事判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河北河东都转运使知河中府陜并邢沧杭五州所至皆有能绩为人亷洁刚直少屈而难犯其仁心爱物至其有所能容人多所不及也公讳偕字次公曽祖讳某祖讳某父讳某初娶张氏又娶李氏又娶王氏太原郡君公卒之明年秋其子忱以其丧归于河南又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洛阳县宣武管平洛乡之先茔公有文集十卷兵书十五卷读其书可以见公之志考其始终之节可以知公之心呜呼可谓忠矣修为谏官时尝与公争议于朝者而且未有识公也及其葬也其子不以铭属于他人而以属修者岂以修言为可信者欤然则铭之其可不信铭曰

逺矣杨氏其来有始赤泉侯功与汉俱起震官太尉四世以公于陵正直仆射于唐师复理卿振左拾遗文蔚获嘉其后益衰避乱中州曽祖始南祖屈伪邦令于乌江又适南粤皇考是生晦显有时发于皇明在考司马始仕妨州遂家中部道徳之优司马四子惟公克大非徒大之又将长之世有官族孰无系谱或絶于微或亡其序不絶不亡由屡有人谁如杨世愈久而审次第弗迷昭穆绵聨公其归此安千万年

谢学士绛墓志铭欧阳修

朝散大夫行尙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知邓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轻车都尉阳夏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谢公讳绛字希深其先出于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其国在南阳宛三代之际以微不见至诗嵩髙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邑以赐申伯盖谢先以失国其子孙散亡以国为姓歴秦汉魏益不显至晋宋间谢氏出陈郡者始为盛族公之皇考曰太子宾客讳涛其爵陈留伯至公开国又为夏阳男皆在陈郡故用其封复因为陈郡人然其官邑卒葬随世而迁其谱自八世而下可见曰八代祖汾为河南缑氏人至五代祖希图始迁而南或葬嘉兴或葬丽水自皇考已上三代皆葬杭州之富阳公以寳元元年四月丁夘来治邓其年十一月已酉以疾卒于官以逺不克归于南即以明年八月得州之西南某山之阳遂以葬公享年四十有五初娶夏侯氏先卒今举以祔后娶髙氏文安县君三男六女男某皆将作监主簿女一早亡五尚幼公之卒其客欧阳修吊而哭于位退则叹曰初宾客之薨修获铭其徳纳诸富阳之原今又哭公之丧哭者在位莫如修旧盖常铭其世矣乃论次其终始曰公年十五起家试秘书省校书郎复举进士中甲科以奉礼朗知颍州汝阴县迁光禄寺丞上书论四民失业杨文公荐其材召试充秘阁校理再迁太常丞通判常州丁母晋陵郡君许氏忧服除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昭武皇帝非受命祖不冝配享感生帝天圣中天下水旱而蝗河决壊滑州又上书用洪范五行京房传灾异所以为天谴告之意极陈时所阙失无所讳与修真宗国史迁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通判河南府移书丞相言岁凶嵩山宫宜罢勿治又上书论妖人方术士不冝出入禁中请追所赐先生处士号岁满权开封府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论法禁密花透背诏书云自内始今内人赐衣复下有司取之是为法而自戾无以信天下又言后苑作官市龟筒亦禁物民间非所有之为犯法因请罢内作诸器皆以其职言又言有司多求上旨从中出而数更且为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则惑聪明请者务欲各行而守者患于不一请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院然后行郭皇后废上书用诗白华引申后褒姒以为戒景佑元年丁父忧服除召试知制诰判流内铨谏者言李照新定乐不可用下其议二者久不决公为两议曰宋乐用三世矣照之法不合古吾从旧乃署其一议曰从新乐者异署议者皆从公署公为人肃然自修平居温温不妄喜怒及其临事敢言何其壮也虽或听或否或论高而不能行或后果如其言皆传经据古切中时病三代以来文章盛者称西汉公于制诰尤得其体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公既以文知名至于为政无所不逹自汝阴已有能名佐常州至今常人思之钱思公守河南悉以事属之是时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起二陵于永安至于铁石畚锸不取一物于民而足修国子学教诸生自逺而至者百余人举而中第十八九河南人闻公丧皆出涕诸生画像于学而祠之初吏部拟官以圭田有无为均公取州县田覆其实者凖其方之物价差为多少掲之省中它有名而无实者皆不用人以为便天下之吏有定职而无定员故选者常患其多而久积吏縁以奸至公为之选而集者有不逾旬而去天下皆称其平其遇事尤剧犹若简而有余及求知邓州其治益以寛静为本州岛遂无事先时有妖僧者以伪言诱民男女数百人徃徃昼夜为会凡六七年不废公则取其首恶二人寘之法余一不问民始知公法可畏而安于不苛南阳堰引湍水漑公田水之来逺而少能及民而堰撤墩破公议复召信臣故渠以罢邓人岁役而以水与民大兴学舎皆未就而卒始公来邓食其廪者四十余人或疑其多及其丧为之制服其治衣栉纔二婢至三从孤弟妹皆聚而食之卒之日廪无余粟家无余赀入哭其堂椸无新衣然平生喜宾客谈宴怡怡如也自少而仕凡三十年间自守不回而外亦不为甚异此始终大节也铭曰

寿吾不知命系其偶不俾其隆安归其咎惟忠之明惟仁之茂惟力之为而公之有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四·赵尔巽
  卷六十一·毕沅
  卷一百八十三 嘉祐元年(丙申,1056)·李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序·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杨士奇
  一四○九 山西巡抚冯光熊奏本年抽挖《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马骕
  吕才传·刘昫
  世宗本纪·脱脱
  杜本、张枢传·宋濂
  卷一·佚名
  卷十七贼盗律·窦仪
  八年·佚名
  三十三年(上)·佚名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外引张千上,诗云)我做官人高贵,行法断案不会。若是吃的饭饱,则要打盹瞌睡。小官乃黄州刺史。自小攻书,无不通晓。讲《百家姓》“赵钱孙李”,念《千字文》“天地玄黄”。烂熟就如流水,并无一字差迟。圣人见喜,所除在此黄州,做

  • 元艺圃集卷三·李蓘

    明 李蓘 编倪瓒送张伯雨游张公洞荆溪山水閟灵宫子晋鸾笙下碧峯午夜月明风满嶂千岩人静鹤眠松縁知瑶草春来长应有仙人洞口逢莫为青骡翁久住归来骑取葛陂龙送李徴士过荆溪访王司丞何处寻狂客故人王子猷花落庭前树风吹

  • 卷一百八十五 表二十五·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四下   表略

  • 卷二百八十 熙寧十年(丁酉,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壬子朔,以才人朱氏為婕妤。   秦鳳路轉運司言:「茶場司歲供熙河糴買,近雖折以茶而價高不售,今屯聚兵馬,用度極廣,欲借次年數,聽減價變易。」上批:「轉運司急於得錢,多減茶價,則一

  • 卷二·吴广成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夏四月,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晋朔方王。  仁福闻庄宗灭梁,自以向拒晋师,中怀恐惧,首遣宥州刺史李仁裕奉表入贺。庄宗诏晋仁福爵。仁裕,仁福从兄也。  按:前书仁福不具官,兹特具官者,殆以后唐继统嘉其反

  • 第七节 多鼠斋与贫血·老舍

    一、多鼠斋杂谈戒酒并没有好大的量,我可是喜欢喝两杯儿。因吃酒,我交下许多朋友——这是酒的最可爱处。大概在有些酒意之际,说话作事都要比平时豪爽真诚一些,于是就容易心心相印,成为莫逆。人或者只在“喝了”之后,才会把专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冨秦公言墓志铭富弼呜呼我先君奋寒苦入尚书为郎朝请大夫秩上柱国勲五品服天子又以郡政委之在官凡三十一年不为不遇矣年六十三考终命亦不为凶且夭矣人之生是为初孰无终乎而何苦恨焉呜呼苍天何可胜道先君尝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荀子著书【上】史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髠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而荀卿

  • 评鉴阐要卷十二·乾隆

    明世宗诏议崇奉兴献王典礼杨廷和等言宜如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目嘉靖欲推崇自出本属人子至情诸臣必执宋时濮议相持无论事理不同且亦无以慰尊亲本愿盖旁支入承大统于孝宗固有为后之义然以毛里至亲改称叔父实亦情所不安嘉

  • 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金毓黻

    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语其发生之序,则史家最先,史籍次之,史学居末。而吾国最古之史家,即为史官。盖史籍掌于史官,亦惟史官乃能通乎史学,故考古代之史学,应自史官始。昔者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子长撰《史》,始于黄帝,虽云

  • 王杲传·张廷玉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官临汾知县。提升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皇帝派遣中官分别镇守兰州、靖虏卫。王杲说穷边饥年,不适宜设官累民,皇帝没有批复。嘉靖三年(1524),皇帝准备派中官到苏、杭督察纺织生产

  • 提要·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端肃奏议       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端肃奏议十二卷明马文升撰文升字负图均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諡端肃事蹟具明史本传文升砥砺廉隅练达政体朝端大

  • 卷九·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九唐 长孙无忌等 撰职制上【凡二十三条】疏义曰职制律者起自于晋名为违制律爰至高齐此名不改隋开皇改为职制律言职司法制备在此篇宫卫事了设官为次故在卫

  • 朱榜生·佚名

    朱榜生先生小传朱先生名斯芾字榜生籍隶浙之吴兴而生于上海生具俊才翘然为湖社之秀先在上海圣约翰书院肄业于光绪三十年渡美留学入华盛顿中央高等学校大学预科次年考取耶尔大学旋充耶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耶尔大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六·王顼龄

    甘誓集传甘地名有扈氏国之南郊也在扶风鄠县【黄氏度曰鄠县有甘水甘亭地理今释甘今陜西西安府鄠县本夏扈国秦改扈为鄠有甘亭元和志云甘亭在县西南五里夏啓伐有扈誓师于甘之野卽此处也】誓与禹征苗之誓同义【孔氏颖达曰

  • 卷五十四·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五十四昭公二十有二年春齐侯伐莒【左传】二十二年春王二月甲子齐北郭啓帅师伐莒【啓齐大夫北郭佐之后】莒子将战苑羊牧之谏曰【牧之莒大夫】齐帅贱其求不多不如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总目·妙叶

      卷上  极乐依正第一  斥妄显真第二  诃谬解第三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道场尊像念佛正观第五  辟断空邪说第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七  示诸佛二土折摄法门第八  劝修第九  卷下  劝戒杀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