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九

(宋)杜大珪 编

张翰林锡墓志铭欧阳修

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清河县伯张公讳锡字贶之其先京兆长安人也其祖山甫从唐僖宗入蜀留不返蜀遭王孟再乱絶于中国中国更五代天下为宋而蜀平张氏留蜀盖亦已五世矣始得去为汉阳人又二世而张氏遂以大显公为人清方敏黙为善不倦而喜自晦敛若不欲人知其遇人怡怡若无所不可及视其发施于事者其义有可畏其守有不可夺其能有不可及既已则若未尝有所为者少喜读书至其疾革犹不释手自经史子集百家之说无不记览通达而絶口不道于人故其晚始侍读于中上尝叹曰自吾得张锡日益有所闻以飞白为博学二字赐之曰锡老矣恨得之晚也公初举进士中大中祥符元年甲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萍乡令改著作佐郎又知安逺县徙知新州兴学校以教新人新人有进士自公始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诏选能吏治畿县公以选知东明前为令者阖门重帘以壅隔废治公至则辟门去帘告其人曰吾所治者三而已强恃力富恃赀刑恃赎者吾所先也其人以谓公言简必信法简必严于是豪势者屈善弱者伸县以大治工部侍郎李及荐公材堪御史上曰李及清慎人未尝妄有所举此可信也乃以为监察御史故相丁谓贬崖州至是议徙内地公疏言谓奸邪弄国罪当死无可怜且大臣窜逐本与天下弃之今复内还是违天下意由是止徙道州玉清昭应宫灾坐火事劾当死者百余人公疏言天灾可畏不可反以罪人而重天怒愿益修德以塞谴人乃获免公于御史自监察歴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知杂事于尚书为员外郎郎中累官至谏议大夫于外为荆湖北路京东河北转运使江淮南两浙荆湖发运制置使利夔路安抚使知河中府滑州于三司为监铁判官判勾院歴盐铁度支戸部副使又尝权知諌院判三班审官院太常寺国子监于侍从为天章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虽其自晦其所居人皆以为宜其在京东籍淄青齐濮济郓六州之人冒耕河壖地收税缗绢歳二十八万而六州之民争讼遂息其后言利者请税天下桥渡以佐军公建言津梁利人而反税之以为害卒争罢之平居退让未尝肯为人先妖贼王则反贝州兵围久不克而自河以北军饷调发益急转运使受命者以疾留不行公自滑州权河北转运使命至即日驰城下军须皆如其期其于取舍缓急常如此公居家有常法虽贵显衣服饮食如少贱时事母至孝与族兄甚相友爱人以为同产公以皇佑元年七月某日遇疾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八上闻震悼以白金三百两赐其家特赠工部侍郎曾祖讳惟序不仕祖讳文翼复州録事叅军赠太子中舍父讳龟从赠右谏议大夫母南阳郡太君邓氏自皇祖中舍君家于汉阳遂塟之至公始塟汝州之襄城某乡某原公初娶程氏再娶孙氏封乐安郡君先公五十日而卒公子五人曰子骏子充子云子谅子真子充皆早卒于公之塟也子骏子云皆为大理评事子谅大理寺丞有孙十人女三人长适虞部贠外郎杜枢次早卒幼适大理寺丞王縡铭曰

自足乎其中不求乎其外斯惟公之善晦仁能勇于必为善有应而无逺故公晦其终显难于自进以晚见嗟而寿胡不俾其遐呜呼其奈何

贾翰林黯墓志铭王珪

治平二年十月戊子翰林侍读学士长乐贾君卒于京师先是君病且革天子遣使挟太医日夜临视之君卒不能起赠尚书礼部侍郎又赐黄金其家明年正月辛酉塟于邓州穰县冠军里将塟其孤士彦以君功状来求刻文而纳于墓中太原王珪为之序成都范镇为之铭序曰按贾氏其先周康王时唐叔少子公明封于贾遂以为氏其后始显于汉魏之间而望出长乐者世最大君讳黯字直孺世居真定之获鹿自君之曾祖始徙于邓今为穰下人君少警悟方七八歳时人见其所作诗而惊伟之庆歴六年中进士第为天下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襄州事代还召试学士院拜著作郎直集贤院判尚书刑部祀明堂覃恩迁右正言君年少方进用遇事感慨数上言朝廷仁宗识君手书常嗟赏之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将以事见上尚书郎杜枢独出班问所以留班状乆之贬枢监税衡州盖枢尝驳开封府张彦方狱而事连权贵人人皆知以此得罪也而莫敢言君为力言之其后谏官御史皆争事上前不能止因诏台谏官自今须繇阁门自中书俟旨然后得上殿君又言曰羣臣独得与上论事惟谏官御史尔今既不得时见上万一有非常上何由得闻邪固请如旧制彰化军节度使狄青为枢宻副使君以谓祖宗定天下而立勲劳者多武臣然未尝得与议帷幄者今承平之日久而骤用青行伍中使四夷闻之以为朝廷臣无如青必有轻中国之心又宿卫诸军见青尊宠若此皆倾心归之此尤不可不察迁三司判官同修起居注奉使契丹还迁右司谏至和元年擢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益州推官乘泽在蜀三年不知其父死及代还铨吏不为领文书泽始去发丧既服除且求磨勘君言泽与其父不通问者三年借绯匿丧是岂为孝乎卒使坐废田里晋州推官李亢尝入粟得官后以罪引去它日应举及第当改官始自言其尝以罪去也君曰士之罔冐其罪可置乎遂奏罢之福州推官刘抃在铨俟引对而自以晓星气挟此以游公卿之门君乃奏以为灵台郎于是士人之知术数者不敢以自名君初修起居注见天子退朝御迩英咨访治道而史官不得与闻至是因请修起居注入与经筵遂为定制嘉佑元年君以父春秋髙请知陈州寻改许州明年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徙襄州属父思归南阳既至家而疾笃君亦自移疾委郡事佐官而去即日上书自劾台谏官以君輙去郡为言降知郢州已而离父忧服除君以前尝谪郡不敢入朝诏趣还之勾当三班院明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判昭文馆以疾复请郡乃除翰林侍读学士戸部郎中知邓州未行复以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先是朝廷以京朝官每三歳輙自言求迁官非所以敦养亷让也于是诏当迁者有司为举行之而朝士之近名者輙或辞磨勘至数移督之不得止君以谓乡者使其自言而士之不求进者宜有以旌异之今无复自陈之嫌则士大夫何以辞不愿磨勘也是亦矫妄之人徼取恬退之誉阴图进擢之望皆无益风化且考课之法岂特以岁月迁亦将稽其殿而黜之请凡辞磨勘者有司不复督中书为籍记之其后虽甚久皆毋得輙迁朝廷从君言于是伪辞磨勘者不复至矣七年迁左司郎中知开封府君御下方严所至人莫不惮之府吏旧七百人而诸尝以罪去而复叙者皆籍外补之盖尝数百人公乃奏为条其得复叙者须俟籍中阙乃稍补之又府吏之给事它官者更七次则一迁于是它官之请者歳不可胜数至有一事累请而为两役者君又奏为条以其从事之所难者始得为次数余悉罢之于是府吏取君所决十余事縁饰而唱言之御史亦以是绳君仁宗见执政问贾某所为私乎对曰无有私也然而言者不已遂易君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今天子即位迁中书舍人诏撰仁宗实録更羣牧使治平二年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方亲政事数进见具言无所避上尝谓君曰朕欲用人而未识其可者对曰天下岂尝乏人耶在陛下所用尔乃陈任人之法五事一曰知人之明二曰养育以渐三曰材不求备四曰以类荐举五曰择取自代天子嘉纳之是时选尚德宁公主君言曰国朝公主下嫁皆以祖为父以父为兄非所以正人伦之道也愿诏诸公主下嫁如唐故事令尽其见舅姑之礼有司议濮王称皇伯而不名朝廷下其议三省君劝上从有司议未报八月京师大雨水君时已寝疾复两上疏以为简宗庙逆天时则水不润下濮王议宜以时蚤决以塞天变踰月君疾未已愿罢御史中丞乃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纔数日而卒享年四十四曾祖延隐太子右监门率府副率祖昭逊内殿崇班阁门祗候父汶著作佐郎致仕赠少府监母陈氏继母史氏陈初归其宗父戒君它日能自显则往迎之君卒迎陈母归封仁寿郡太君史封唐安郡太君凡四娶马氏任氏周氏皆蚤亡最后娶薛氏今封延安郡君二男子长元素蚤亡次上彦太常寺太祝五女子君所著文集三十卷尤长于议论云铭曰

世言直孺举进士第一不十余年践两禁为得志而不知直孺之事两朝开陈补益如此呜呼使天假之年尽其所藴则其泽之施于天下可胜既耶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子方回 挚虞 束皙 王接·房玄龄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张廷玉
  卷十一·常璩
  第七十四回 贤公主出闺循妇道 良宰辅免祸见阴功·蔡东藩
  序·王世贞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一·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绎史卷二十五·马骕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溥仪
  赵黑传(附赵炽传)·魏收
  卷三十八·阿桂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王世贞
  卷四·佚名
  爱国学者顾炎武·吴晗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游九言·唐圭璋

      九言初名九思,字诚之,建阳人。绍兴十二年(1142)生。学者称默斋先生。干办诸军料粮院,改知光化军。薛叔似辟充荆鄂宣抚参谋官,未行卒,年六十五。端平中,赠直龙图阁,谥文靖。有默斋遗稿二卷。   沁园春   五十五自述  

  • 王之望·唐圭璋

      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省)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官至参知政事。乾道元年(1165),起为福建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寻罢归。乾道七年(1171)卒,有汉滨集。   菩

  • 芦川词 全文·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

  • 卷四·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四 (元)丁复 撰 ○近体【五言长律】 金陵奉饯赵公子去疾理问侍平章鲁公世平入蜀归秦次韵龙翔太中二十韵【前集】 平章向三峡公子奉双亲祖帐聨裾盛官船发櫂新屋墩谁较谢宫井自余陈劔阁当西极刀

  • 卷六十七·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七    宋 陈起 编葛天民小集 春怀 向晚一鸠鸣道人春睡足无处写幽怀巡檐数修竹 絶句 夜雨涨波高二尺失却捣衣平正石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忆 看山 我本田夫作比丘也知骑马胜骑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 列传六·纪昀

    列传唐 【六】○唐六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段志玄任瓌张公谨许绍【圉师 钦寂钦明】邱和【行恭】 李袭志【袭誉】姜謩【行本 皎晦庆初】张士贵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任瓌张公谨许绍邱和李袭志姜謩张士贵△尉

  • 六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萨载等解到程树榴家谱诗本缴进销毁片·佚名

    六三五 军机大臣奏将萨载等解到程树榴家谱诗本缴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据萨载等将起出逆犯程树榴家内所藏家谱及诗共十四本解到,理合将原封缴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梅直讲圣俞墓志铭欧阳修嘉佑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徃问疾者驺呼属路不絶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徃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赵中令公普神道碑太宗唐尧在位圣贤谓之叶符虞舜得人天地以之开泰八方理定千载会昌必旌柱石之林以观其壮节盐梅之寄以济其和平是故应运握图明王圣帝受天寳命开国成家无不用忠确间世之臣先辅基业股肱心膂之

  • 澄斋日记 光绪卅年甲辰·恽毓鼎

    甲辰年正月初一日晴。子刻焚天香,接灶。和衣少寝。辰初入内,在景运门外兵部茶房略憩。辰正入锡广门,与同事齐班(伊仲平学士,锡子常、李嗣香两侍讲)。二刻皇太后升皇极殿,臣毓鼎等在宁寿门阶下侍班,东面,北上,皆朝服。皇上朝服,:立

  • 卷六·徐自明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六   宋 徐自明 着英宗嘉佑八年【癸卯】五月戊午富弼拜枢相【弼既除丧授枢密使检校太师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制曰兵布於天下而至衆故统之有本元谋出於堂上而无穷故资之於明哲是以基於

  •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一日·曾国藩

    五更三点起,至城内万寿宫拜牌行礼,黎明还营。各文武员弁来贺新年,巳正始毕。清理文件,写告示一张。旋观申夫与鲁秋航下棋,余亦与尚斋围棋一局。中饭后,阅《陆放翁诗选》。七言绝句发抄,兼选七律。余在京时,曾将放翁七律选抄一

  •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二章 相对论·林语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语译天下人都

  • 卷三十八·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三十八    宋 黄伦 撰召公既相宅周公徃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按此节解永乐大典原阙】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政及天基命定命予乃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无垢曰王道利眀不

  • 佛说秘密相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一切如来三昧界中。一切菩萨摩诃萨众皆悉圆满。是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从诸佛智三摩地起。普遍观察一切大众。当彼

  • 菩萨修行经·佚名

    一卷,西晋白法祖译。又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之异译也。

  • 宿命智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宿命智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系叙述释尊对阿难说,若有众生闻此宿命智陀罗尼,受持之,可灭极重罪业;终身不断受持者,可知七俱胝劫间之前生事。继之列举陀罗尼文。

  • 华严经感应传·胡幽贞

    全一卷。唐代胡幽贞刊纂。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原为法藏之弟子惠英编成二卷。建中四年(783),四明山胡幽贞重新整理成一卷。内容为华严经信仰者之感应事迹,可作为唐代华严经信仰之研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