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六

(宋)杜大珪 编

司马文正公光忠清粹德之碑蘓轼

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异时薄夫鄙人皆洗心易德务为忠厚人人自重耻言人过中国无事四夷稽首请命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懐毒自疑数入为冦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不数月生致大首领果庄青伊结阙下夏人十数万冦泾原至镇戎城下五日无所得一夕遁去而西羌乌尔戬星率其族万人来降黄河始决曹村既筑灵平复决小吴横流五年朔方骚然而今岁之秋积雨弥月河不大溢及冬水入地益深有北流赴海复禹旧迹之势凢上所欲不求而获而其所恶不麾而去天下晓然知天意与上合庶几复见至治之成家给人足刑措不用如咸平景德间也或以问臣轼上与太皇太后安所施设而及此臣轼对曰在易大有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今二圣躬信顺以先天下而用司马公以致天下士应是三德矣且以臣观之公仁人也天相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公以文章名于世而以忠义自结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士大夫知之可也农商走卒何自知之中国知之可也九夷八蛮何自知之方其退居于洛眇然如颜子之在陋巷累然如屈原之在陂泽其与民相忘也乆矣而名震天下如雷霆如河汉如家至而日见之闻其名者虽愚无知如妇人孺子勇悍难化如军伍骑卒以至于奸邪小人虽恶其害已仇而嫉之者莫不敛袵变色咨嗟太息或至于流涕也元丰之末臣自登州入朝过八州以至京师民知其与公善也所在数千人聚而号呼于马首曰寄谢司马丞相慎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百姓如是者盖千余里不絶至京师闻士大夫言公初入朝民拥其马至不得行卫士见公擎跽流涕者不可胜数公惧而归洛辽人夏人遣使入朝与吾使至敌中者敌必问公起居而辽人勅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慎毋生事开边隙其后公薨京师之民罢市而往吊粥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上命戸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塟瞻等既还皆言民哭公哀甚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塟者盖数万人而岭南封州父老相率致祭且作佛事以荐公者其词尤哀然香于手顶以送公塟者凡百余人而画像以祠公者天下皆是也此岂人力也哉天相之也匹夫而能动天亦必有道矣非至诚一德其孰能使之记曰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矣书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又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徳二三动罔不凶或以千金予人而人不喜或以一言使人而人死之者诚与不诚故也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达石者一与不一故也诚而一古之圣人不能加毫末于此矣而况公乎故臣论公之徳至于感人心动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之以一言曰诚曰一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塟今陜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曽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赠太子太保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赠太子太傅考讳池寳元庆歴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赠太师温国公曽祖妣薛氏祖妣皇甫氏妣聂氏皆封温国太夫人公始以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陜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蠧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又论濮安懿王当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义之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威明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劝帝不受尊号遂为万世法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宻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靑苗方议取士择守令监司以养民期于富而教之凛凛向至治矣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朔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巳时方祀明堂礼成不贺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禭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子三人童唐皆早亡康今为秘书省校书郎孙二人植相皆承奉郎以元佑二年正月辛酉塟于陜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臣盖尝为公行状而端明殿学士范镇取以志其墓矣故其详不复再见而独论其大方议者徒见上与太皇太后进公之速用公之尽而不知神宗皇帝知公之深也自士庶人至于卿大夫相与为宾师朋友道足以相信而权不足以相休戚然犹同已则亲之异已则疎之未有闻过而喜受诲而不怒者也而况于君臣之间乎方熈宁中朝廷政事与公所言无一不相违者书数十上皆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所不能堪而先帝安受之非特不怒而已乃欲以为左右辅弼之臣至为叙其所著书读之于迩英合不深知公而能如是乎二圣之知公也知之于旣同而先帝之知公也知之于方异故臣以先帝为难昔齐神武皇帝寝疾告其子世宗曰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诸将皆莫能敌惟慕容绍宗可以制之我故不贵留以遗汝而唐太宗亦谓髙宗汝于李绩无恩我今责出之汝当授以仆射乃出绩为迭州都督夫齐神武唐太宗虽未足以比隆先帝而绍宗与绩亦非公之流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其子孙长计逺虑者类皆如此宁其身不受知人之名而使其子专享得贤之利先帝知公如此而卒不尽用安知其意不出于此乎臣既书其事乃拜手稽首而作诗曰

于皇上帝子惠我民孰堪顾天惟圣与仁圣子受命如尧之初神母诏之匪亟匪徐圣神无心孰左右之民自择相我兴授之其相惟何太师温公公来自西一马二童万人环之如渇赴泉孰不见公莫如我先二圣忘巳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民曰乐哉既相司马尔贾于途我耕于野士曰时哉旣用君实我后子先时不可失公如麟凤不鸷不搏羽毛毕朝雄狡率服为政一年疾病半之功则多矣百年之思知公于异识公于微匪公之思神考是懐天子万年四夷来同荐于清庙神考之功

贾文元公昌朝神道碑王安石

公讳某字子明姓贾氏皇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晋国公讳某之子皇太子左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讳某之孙晋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皇赠太师中书令讳某之曽孙其先南皮中人徙获鹿令塟开封而为其县人者自公皇考始公少则庄重谨宻治经章解句达老师宿学举叹以为贤巳天禧元年献文章召试赐同进士出身除常州晋陵县主簿国子监说书又以江州徳化县令兼颍川郡王伴读当是时孙宣公领国子一见听语待以公相数举公学问当在人主左右大臣有以亲嫌者故乆弗用以知常州宜兴开封东明两县监在京广济永济两仓又召置国子监说书景佑元年积官至尚书都官贠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说书而以公为之公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操法令断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汉以上以儒术为疏阔然上尝独意乡尧舜三代得公以经开说则慨然皆以为善而公由此显矣于是上所质问多道徳之要公请悉记録岁终归太史诏以章献太后故为彭城郡王讳其名公言母之讳礼不得以出于宫太平兴国寺灾公以易春秋进戒因言近岁屡灾观寺天意盖有所在今此独可勿缮治以称陛下畏天威爱人力之意西域僧以佛骨铜像来献公请加赐遣还无以所献示外上皆从之以直集贤院天章阁侍讲史馆修撰判尚书礼部判太府寺天章置侍讲自公始故事亲祠郊庙燕游慢戏之物皆在仪卫公奏除之未几遂以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权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权判吏部流内铨权知开封府又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判国子监而侍讲如初公之为铨也河北虫旱以公安抚公举能诎奸于利害多所兴除异时县令俸钱蒲万二千乃举令公以为法如此则小县终不得善治乃请槩举令而与其俸如大县其在御史刘平为赵元昊所得边吏以降敌告议収其族公言汉杀李陵母妻子陵不归而汉悔真宗抚王继忠家后赖其力且平事固未可知乃不果収侍讲林瑀者言天子即位当步其日占所得卦以知吉凶公奏瑀所言不经不可用上即为公罢瑀又奏劾驸马都尉柴恭僖公夺其州人以为宜初元昊反公言兵事起财不赡宜及今度经费罢减诸不急至是诏与三司合议一岁所省率缗钱百万庆歴二年契丹来求地请婚公主其使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执政议使契丹攻元昊公曰契丹许我而有功则必骄以弱我而责报无穷已不且以我市于元昊矣且唐中极衰时听吐蕃击朱泚陆贽尚以为不可后乃知吐蕃阴与泚合而阳言助国今独安知契丹计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契丹者凡六事上皆行其策三年遂以本官叅知政事四年以尚书工部侍郎检校太傅为枢宻使五年以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宻使居两月拜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议祔章惠太后太庙公言其非礼及祔献懿二后宻敕迁文武位一等赐外内诸军特支优给公又独奏罢之既而敕两府公又不从乃已元昊归石元孙议赐死公争言自古将帅被执归多不死元孙以不死七年上以旱避正殿贬食自责公因稽首逊位章六七入乃除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河北安抚使妖人王则谋举大名府反河南北使其党挟书妄言冀得近公公疑为奸考问具服则惶急不及会独婴贝州以反公即使部将王信孟元郝质驰兵操攻具往且请自出搏贼不许终贼所以擒灭功居多移镇山南东道检校太师赐号安国公公因请寛诸吏民为则所胁者而捕河南北妖人治杀之无所漏河决商胡方暑公暴堤上躬亲指画出仓廪与被水百姓舍其流弃接以医药所活九十余万口契丹诱亡卒号为南军以战夏人而边法卒亡自归者死公变其法有归者故擢超其任于是归者众因以知契丹国事契丹亦因以拒亡卒黜南军不用边人以地外质公请重禁絶主不时赎则听人得赎而有之地尽归边以不争皇佑元年判郑州从公求也至见留为祥源观使既而以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朝会班宰相视其仪物岁中又求任外除山南东道节度使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判郑州固辞仆射侍中乃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欲迁公四子各一官亦以公辞而止二年母燕国太夫人薨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公事燕国以孝闻上尝赐银饰肩舆士大夫以为荣及薨自郑归塟扶舁苍然肩足皆胝行路瞻望悲哀叹息四年除故官侍中居顷出治许州将行矣仁宗问易之干卦公既讲解又作书以献以亢龙为戒手诏褒答以公所献藏太史五年又莅大名安抚河北中书议塞商胡决以公异论故使建言者专其事公犹争不已河果不可塞建言者得罪而澶魏信棣德博德水死公乃请使抚廵振救人用归息嘉佑元年进封许国公又兼侍中方避未听而以枢宻使召卒罢侍中而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宻使二年以镇安军节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充景灵宫使出许州七年以保平军节陜州大都督府长史移大名兼安抚公凡三至魏及许郑皆以寛惠为治人安乐之它将相赐公使钱多使牟利公度所赐为用故在所尤不扰今皇帝即位改节度凤翔加左仆射凤翔尹进封魏国公治平元年求还使侍中守许州凡六七终不许二年乃授许州入见又辞所辞不许使使抚谕须秋乃发六月告疾中人将太医问视相属又力求解将相乃以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七月戊寅薨于第上亲临哭发涕为不视朝二日赐龙脑水银以敛制服出司宾祭吊别赐黄金给塟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元以九月甲申开封汴阳里晋公之墓兆公年六十八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勲上柱国号推诚保徳崇仁守正忠亮佐运翊戴功臣邑戸万五千戸实封五千六百戸公所著书有羣经音辩十卷通纪八十卷本朝时令十二卷又奏议文集合二十卷元配王氏尚书兵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轸之女追封莒国夫人继配陈氏武信军节度使康肃公尧咨之女封魏国夫人六男子章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早卒圭尚书比部贠外郎田尚书驾部贠外郎青尚书司门贠外郎齐大理寺丞炎未仕三女子国子博士程嗣弼大理寺丞宋惠国太常博士龎元英公婿也其后天子以炎守将作监丞又官公内外族亲凡若干贾氏自谊及耽傅王相帝皆以儒学至公又以经术致将相出入文武有谋有功当中国治安四夷集附宠禄光大始终安荣君臣相遭于是为盛铭曰

于皇仁宗时宋之隆奠此中国四夷来同孰夹孰承有宰魏公帝曰询尔羣公卿士朕欲考古以求乱治有博六艺使熈朕志魏公乃来锡帝之求筵于殿中登阐治幽乃尹开封治民不絿乃丞御史督制庶尤膏泽在下薫蒸在上叅国政事遂都将相帝廵大涂公帝之车帝御广宫之屏之墉文条武鬯具献肤功终徂在天公则随迈廷丧元老隐加问赉有铭太史有谥太常次诗不诬斵石墓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柯劭忞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焦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李心传
  卷十四客魏始末纪略·刘若愚
  卷之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一百六十六 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佚名
  卷四十四·萧常
  干宝传·房玄龄
  完泽传·宋濂
  卷四十·黄训
  卷七十六·佚名
  礼三六·徐松
  第五章·管子之初政·梁启超
  卷十五·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地点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夹杂着垃圾、破布、死老鼠、死猫、死狗和偶尔发现的死孩子。附近硝皮作坊、染坊所排出的臭水,和久不

  • 原序·郭奎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

  • 卷四·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四      宋 喻良能 撰七言古诗 王枢使生辰 金华千古赤松宅中有初平叱羊石双溪衮衮泻苍波三洞潭潭接天碧锺英孕粹昴星精文章蚤岁瑞王廷横飞直上九万里红顔两鬓何青青金銮畴昔挥毫处尝草

  • ●卷 七·曾布

      元符二年三月甲辰朔,同呈章楶乞差第四等以下保甲應副進築城寨,從之。初,眾議以保甲下户難於調發,外臺申請數四,皆卻而不從。楶以謂上、中等户至少,不得下户無以集事,故不得已而從之。  再對,擬轉員旦進呈依所定舊例,以三

  •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一·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一      宋 王当 撰隐公 鲁臧僖伯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公子彄也字子臧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韩忠献公琦行状李清臣韩姓出晋卿献子之后国于韩秦灭韩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案公所为家谱推其先世功行爵里至于八世有次序曰逺祖居深州为博陆人八代祖朏为沂州司戸叅军生洹为登州录事叅军洹生全为处士老博陆全

  • 商纪·张居正

    商,是地名,以其始封于此,遂以为有天下之号。成汤原文成汤,黄帝之后也,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简狄,见玄鸟堕卵而吞之,遂生契。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

  • 五国伐秦无功·佚名

    【提要】 苏秦的合纵国际战略获得了一次成功,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胜利。人心思变,主帅想与秦国讲和,从而捞到封地陶邑。苏秦一定要将他的合纵战略贯彻下去,所以极力制止赵国主帅的连横举动。 【原文】 五国伐秦无

  • 齐负郭之民有狐晅者·佚名

    【提要】 谋略之学不是教人诡诈,而是让人抛开政治上的愚蠢和短视、撇弃邪恶和肤浅,归入正义、光荣和长久的正道。古人深深了解民众的言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积极意义,早已指出那些独裁、专横、钳制言论的君王是绝没有好下

  •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一象纬考【六】极度偏度【臣】等谨按西法谓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即浑天家卵黄之说也天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日出地上为昼入地下为夜此终古不易者也人居赤道北者北极见南极隐居赤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卷一百二十·佚名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无斗战城恒河岸上。时有无量诸比丘众尊者阿难。摩诃迦叶。舍利弗。薄拘罗。离婆多。阿若憍陈如等。所作已办离诸尘染。诸漏已尽不复退转。禅诵经行无暂懈息。或如群雁游止寂静。

  •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规制门第八(共分六种) 秦尊僧[(契-大)/石],释门之规约初宣。魏倚道臻,佛子之科条益备。盖出世不离入世,束身所以束心也。况百丈创立丛林,大众同归栖止。不遵国法,何以邀王臣之护持。不守清规

  • 复净行居士书·太虚

    两展来书,具窥信心淳厚,道性贞纯!然云为众生忏悔发愿时,心念不能专力,盖忏悔发愿,原须于念佛前与念佛后行之。念佛时专心念佛,全心念佛,全佛是心,圆满清净中不容他,而忏悔发愿之力自然融贯在中。又云不能为众生发愿及回向一切智

  •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曼拏罗分第一尔时金刚陪啰嚩。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欲利益诸众生故。演说一切成就之法。愿佛大慈赐我无畏。佛言善哉陪啰嚩。为利益者恣汝宣说。时陪啰嚩受

  • 凡例·箬庵通问

    是编既汇集成书。仍曰存稿者。盖以先师手泽未敢遽移。惟俟当来有志续传灯者。按济宗大鉴第十八世已载会元末卷。兹复重起者。以会元所收未备故。曹洞宗世代渊源悉从远公。续略远为云门之子。若孙谅无冒滥祖宗之咎。是

  • 论衡全译·王充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