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制重刻二十一史序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重刻二十一史序

七录之目首列经史四库因之史者辅经以垂训者也尚书春秋内外传尚矣司马迁创为纪表书传之体以成史记班固以下因之累朝载笔之人类皆嫺掌故贯旧闻旁罗博采以成信史後之述事考文者咸取徵焉朕既命校刋十三经注疏定本复念史为经翼监本亦日渐残阙并勅校讐以广刋布其辨譌别异是正为多卷末考证一视诸经之例明史先经告竣合之为二十二史焕乎册府之大观矣夫史以示劝惩昭法戒上下数千年治乱安危之故忠贤奸佞之实是非得失具可考见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扬子云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岂不在善读者之能自得师也哉

乾隆十二年二月朔

御制读史汉书有感

两人促膝语彼此不泄露所语竟谁传而史以为据甚至惟一人心迹隐未吐祗恐他或知炳然乃传後【叶】发潜信赖史纪讹亦屡屡尽信不如无不求甚解悟此皆非常人卓识有别具固远不逮迁翻訾有抵捂【叶】後人复不逮而更妄非固呜呼圣贤门却成是非路

御制读史记随笔

迁史始自黄帝类皆网罗旧闻其世职卓才则备见於汉兴以来诸纪载所谓千秋良史信无愧焉壬申秋猕塞上率以寅往哨鹿及晡罢围虎帐几余辄快读终卷因掇汉君臣事蹟关于治乱者纪之他不复及畧分世代随得即书不为诠次云

业定关中治已周山河带砺建诸刘小嫌何足伤亲谊栎釡翻为羮颉侯

指示功人第一宜所嘉更在举宗随鄼侯剑履登朝日可忆鲍生进策时

善骂无妨仍好士一时割爱重须眉恢宏大度有如此岂系留侯计出奇

借箸前筹才数语汉家基业巩千年趣销趣刻如儿戏从善端知若转圜

贩缯屠狗自婴樊附骥恩流逮子孙摭拾成编端委具却因他广备为言

三议堂堂建宋昌大横吉兆应重光文休景养培元气何异周家或与康

五利文成叠受封公孙才见大人踪惟应驾海神鞭石一节还教让祖龙

故衣独步越丰姿俛泣低头恨可知尹亦自饶真藻监禇先生论更堪思

田窦相倾势利关灌夫引重为居间却因杯酒媒深祸首鼠辕驹尽腆顔

数奇受诫部书催岂大将军特忌猜责簿刎身人尽惜杀降应悔有由来

鈎弋云阳遇暴风娥姁肇祸实无穷少孙漫许为贤圣岂是千秋定论公

一文一质变相生陈粟相因露积赢黩武求仙平凖创炎刘治乱此分明

御制读史记文帝纪

文帝信云仁清静以为治恻隐除肉刑民租每蠲赐此已足千古史贵传正义而何司马迁博载失精粹如云慎夫人衣乃不曳地设诚敦朴俭铜山又何谓张武受金钱加赏使心愧瘅恶尽若斯尚亷谁则励观其任复土毋乃有深意慨然叹史难寜云责贤备

御制读汉文帝赞率题

罢台自属敦勤俭记载寜无稍失真设使蜀山畧分赐早教衣蔽慎夫人

御制读史

晏子为齐相驷马驾高轩旄旗夹两途大盖拥其前御者尚扬扬意气甚哆然乃其自不足深心在式辕智哉御者妻识之闚门间读此可自警匪为婴荐贤

御制读平原君传

公子称?贤食客至数千高楼临民家躄者行盘跚美人忽临见倩兮巧破顔明日躄者至谒君抗辞前愿得笑者头君哂未许焉舍人稍引去怪问始知然爱色而贱士谁肯相周旋爰斩美人头谢罪自造门门下乃复来相倾文歇间卒得颖脱力定从自楚还一笑知何人其事况经年美人诚然乎胡乃致客还史公每好奇于斯见一斑

御制咏史

范叔因王稽奔秦号张禄使舍食草具岁余未见録言外观俯仰稍以中其欲既信乃言深言行穰侯逐拜相受土封显荣快衷曲微服绐须贾莝豆明示辱一饭德既报睚眦怨亦复郑安平云叛河东守乃戮临朝叹昭王辩计两窘束蔡泽闻之来志匪同庸碌持粱刺齿肥四十三年足雄谈悟应侯知止全身福罢相遂代之数月退何速二子蹟畧同因时互倾覆鄙哉势利徒明鉴昭往牍

御制咏史

范叔困说力担石乏自资夤缘事须贾客乘徔之齐牛酒不敢受贾闻犹怒私告相相亦怒折脇行刑笞佯死卷以箦乃得免祸危姓名易张禄伏匿恐人知幸得郑安平荐剡归王稽槖载避秦相待命复岁余【叶】上书慢言外观王俯仰姿计行乃言深封侯不逾时微行谂须贾绨?怜赐之御以入相府先入怪久徯门下告之故肉袒谢罪迟三罪既庭数马食纵以归德必偿一饭怨亦报睚眦【叶】安平旋降赵王稽坐法诛【叶】蔡泽遂适秦相位竟夺其机谋夸百变时穷安能为是始还是终小智真火痴

御制咏史

战国多说客秦汉风尚存茅焦感始皇邹阳悟长君知心以说当秘诀韩吃论触讋悦燕媪或嘉纳牗言苟其尽忠欵讵在口给便帝尧斥嚚讼视子共驩伦

御制读季布传

季布无二诺岂非任侠士受辱不为羞犹曰欲信【去声】已冒顿遗汉书谩言轻吕雉以有易所无主辱臣谊死高后亦发怒议欲诛其使樊哙愿横行十万兵足矣布曰哙可斩平城祸堪指恶言不足怒美言不足喜卑辞奉车驷无罪幸赦耳一时患固弭万古羞难洗史迁乃韪之大失遵养旨

御制读史记大宛传

大宛之迹见张骞去汉万里俗耕田多善马号天马子属邑七十余城焉迁仅耳闻非目覩以今证古多讹传哈萨克或康居是【旧传哈萨克为古大宛向已辨其非今考哈萨克不但无城郭与大宛异且其地当准噶尔西北两面准噶尔为汉乌孙证以汉书乌孙西北与康居接之文则今哈萨克当为古康居也】大宛则实安集延【安集延北控葱岭其东与布鲁特错处汉书称休循出葱岭西捐毒与葱岭属西北皆当大宛按休循捐毐本塞种无城郭当即今布鲁特又西北为安集延诸部皆有城郭土着与史记所言相合自当为古大宛地】善马率出哈萨克伊犁来鬻岁数千【哈萨克每岁驱马数千至伊犁以内地绸缎易之价亷而多得良马详见旧作及白居易隂山道乐府诗注】安集延虽亦有马素乏良骑来天闲且哈萨克无城郭安集延原村落连昔之大宛今鲜马今哈萨克非大宛彼其汉事尚谬记何况异域悬天边皇舆西域辑图志一一徵实登诸篇但考古即误於古【平定凖部囬部以後分命大臣驻守其道里土俗衆皆熟悉且曾遣使测量是以皇舆西域图志所载悉由核实惟考古仍不能不资史汉诸书而迁固辈记中国事尚不免失诬其言异域必更传讹习诞今虽据为考证恐所订究不足信耳】斯之未信吾殷然

御制读伯夷列传

夷齐不食周粟盖谓义不仕周受禄贫饿以终其身而死耳自司马迁有采薇食之遂饿死首阳山之言而谯周古史考遂举野妇之语以实之後世率谓夷齐果不食而饿馁以死夫夷齐大节固在不仕周而不在死与不死也而迁乃更举顔渊盗跖之事谓天之报施善恶有或爽者夷齐之死有或怨者此则大谬而不可以不辨也盖穷通夀夭人事之适然而善恶邪正天道之至公千载之下以夷齐顔渊为何如人以盗跖为何如人则夷齐之死固不怨使其怨当早食周粟而求生矣杀身成仁者岂皆怨乎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迁实未知此耳彼其犯国法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愤懑不堪怨天尤人谬论天道之是非是以迁之心为夷齐之心而夷齐必不若是也余故以为大谬而不可以不辨也

御制读史记儒林传

司马迁曰周室衰而关雎作王应麟撰玉海因引扬子周康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习治则伤始乱谓齐鲁韩三家以为康王政衰之诗又引杨赐传云康王一朝晏起关雎见几而作夫康王晏起不见於经书是误用宣王之事实之也齐鲁韩三家之诗虽先出於史记然总出於夫子之後信三家不如信夫子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诚王化之始岂有衰世之讥哉司马迁所云盖指孔子伤周室衰微王道不行故即继之曰论次诗书修起礼乐云云关雎作者周南之首章即删诗之义耳且如称尧典可以贯全书则称关雎亦可以该全诗而于康王始衰乎何有况举守成之善者必曰周有成康亦不见其有荒政也朱子谓诗传直以为文王后妃时所作盖本毛苌之义可谓具有卓识而未言三家之失於传讹兹故申而论之

和硕和亲王【臣】弘昼等上言【臣】等奉

勅校刻二十一史告竣恭呈

睿鉴【臣】等谨奉

表恭

进者伏以

帝治综百王宏啓汗青之简

皇图轶三古重辉竹素之书

大一统以垂庥遍蒐柱下

录千秋而作监悉发名山刻玉镂琼丕焕龙盘之宝字披云拨雾聿新蠧落之残编艺林气蔚文昌册府光腾奕?窃惟神圣传心之要莫重於经帝王致治之规必详於史识大识小始同出於一源记事记言後分标於四库左氏因春秋之笔编年附经以存马迁仿尚书之裁纪传立史之局班范後出悉踵前规刘李代兴必遵先路虽篇目或有增减而体例不致纷殊自史汉以及宋元効修明而若画一凡专门名家之私着不入故府之藏集通监纲目而求详必以正史为断若十七史若廿一史各有成书为南监本为北监本旧称佳刻然而校讐疎畧不独鲁鱼亥豕之讹加以岁月侵寻更多螙蚀虫蠡之损以是郢书燕说贻误丹青野乘稗官翻新梨枣不有精良秘本谁罗放失旧闻钦惟

皇帝陛下

学隆稽古

道合传心

同文以式万方彝伦攸叙

执中而徧天下礼乐为昭由百世而等百王统归定论自皇初以迄近古总揽宏猷莫不仰

圣世之鸿规固已成

盛朝之至治乃以图书大备典训咸昭既刻全经必罗诸史明朝史新已告竣具有成模旧唐书向者单行亦宜并列统雕二十二史以配一十三经承

恩命以鳬趋引清班而雀跃善本

颁从秘阁纷纶羣玉之编直庐密迩

禁廷清切蕊珠之馆然脂夕校月已窥帘砥墨晨书风为展页喜値文林盛事浑忘素业辛勤唯是诸史考证之难较之羣经异同尤剧前史之後乘即後史之肇端南史之牵连亦北史之缀辑各人撰述自不必同互有淆讹岂无一是摘录易滋繁冗辨正务在简明积少而多由博归约时呈

钦定悉仰

睿裁繙校之业几更梓绣之工日进经七年之寒暑次第成书合千古之典章完全插架熔经兼之铸史仰巨制於

天章考古因以证今沐鸿功於

大冶四海识先民矩矱万年为後学津梁臣等学慙淹雅才谢宏通深思往籍有阙文传疑传信犹恐校书如落叶旋扫旋生仅云循览数行未足効愚一得伏愿

瑶函啓瑞

宝籙凝庥

乘运会之光昌郅隆文教

式典章之明备广励儒修损益因革顺乎时懋建中和之极忠敬质文推其意长留淳古之风则至诚裕天下之经纶远迈观图於河洛盛治罗古今之道法不烦刻玉於云亭矣计校刻告竣二十一史共二千七百三十一卷六十五函谨奉

表随

进以

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和  硕  和  亲  王【臣】弘 昼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张廷玉吏  部  右  侍  郎【臣】德 龄兵  部  右  侍  郎【臣】王会汾国  子  监  祭  酒【臣】陆宗楷

旨开列校刻二十一史诸臣职名

监理

和  硕  和  亲  王       【臣】弘 昼总阅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鄂尔泰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          张廷玉

总裁

原 任 经 筵 讲 官 刑 部 尚 书【臣】张 照原  任  礼  部  右  侍  郎【臣】李清植兵   部   右   侍   郎【臣】王会汾原 任 刑 部 右 侍 郎【臣】励宗万国  子  监  祭  酒【臣】陆宗楷原 任 翰 林 院 侍 讲 职 衔【臣】方 苞提调

原任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陈 浩原任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臣】朱良裘署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臣】林蒲封翰  林  院  编  修【臣】孙人龙编校

内阁学士 兼礼 部侍 郎【臣】沈德潜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裘曰修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董邦达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周长发原任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万承苍翰  林  院  侍  读【臣】周玉章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臣】齐召南

日讲官起居注司经局洗马【臣】韩彦曾

原 任 翰 林 院 编 修【臣】吴兆雯翰  林   院  编  修【臣】柏 谦翰  林   院  编  修【臣】张映斗翰  林   院  编  修【臣】潘乙震翰  林  院  编  修【臣】何其睿翰  林  院  编  修【臣】钱 琦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龙官翰  林  院  编  修【臣】朱 荃翰  林  院  编  修【臣】叶 酉翰  林  院   编  修【臣】姚 范原 任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杭世骏署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臣】郭肇鐄翰  林  院  检  讨【臣】万松龄翰林院编修今任监察御史【臣】沈廷芳

翰林院编修今任监察御史【臣】杨开鼎

翰林院编修今任奉天锦州府知府【臣】金文淳宗  人   府  主  事【臣】王文清候补主事今任山西隰州直隶州知州【臣】王祖庚翰  林  院  待  诏【臣】卢明楷钦  天  监  博  士【臣】张永祚校录

贡            生【臣】廖名扬

贡            生【臣】叶 环

贡            生【臣】费应泰

贡            生【臣】杨茂迁

贡            生【臣】张 本

贡            生【臣】王济师

贡            生【臣】王积光

贡            生【臣】萧 栴

贡            生【臣】郭世璨

贡            生【臣】龚元朱

贡            生【臣】杜炳星

贡            生【臣】曾尚渭监造

内务府南苑郎中兼佐领加六级纪录十八次【臣】雅尔岱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兼佐领加五级纪录十三次【臣】永 保内务府钱粮衙门员外郎兼佐领纪录一次【臣】永 忠内务府广储司司库加一级纪录三次【臣】三 格监  造  加   一  级【臣】李 保监  造  加   一  级【臣】姚文彬

库            掌【臣】尚 琮

库            掌【臣】亮 保

库            掌【臣】虎什泰

库            掌【臣】观音保

库            掌【臣】常 福

库            掌【臣】高永仁

执      事     人【臣】文殊保

执      事     人【臣】佛 纶

执      事     人【臣】弥勒保

执      事     人【臣】金笃生

执      事     人【臣】李延舜

执      事     人【臣】保 庆

执     事     人【臣】佛 纶

执     事     人【臣】弥勒保

执     事     人【臣】金笃生

执     事     人【臣】李延舜

执     事     人【臣】保 庆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焦竑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八·阿桂
  ◎刑法二·徐天麟
  名山藏卷之十八·何乔远
  卷之八百五十·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徐世昌操纵时局·刘以芬
  ◎狱中韵事·李定夷
  一一九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二次赍送书籍并开单请勅查核折·佚名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四下·袁枢
  赵炳然传·张廷玉
  卷四十七·徐一夔
  卷六十二·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朱庸斋

    佟序一粤东文明之郁,人才之众挽近最矣。至于藻翰之士,前世诗为盛,文笔次之,词为逊。而迩来能词者,陈述叔一人而已。庸斋佛然卒起于少年,游于中原士夫,以词知名,充其所诣,群聚同好,或将以词光前世未竟之绪,而与当代事功之士,相互竞

  • 巻九·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九鄱阳史简编元叶兰寓庵诗集一叶楚庭名兰鄱阳人父懋字德新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楚庭仕太常寺礼仪院奉礼从父于浙以诗名犹善歌赋清润古雅不作今人语太祖受命周伯琦应召楚

  • 卷三百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四 贝琼 杂诗 祖龙帝六合不暇谈黄虞且复求神仙入海窥方壶置酒阜乡亭超然忘故都空留赤玉舄安期今有无 又

  • 外集卷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行旅述行赋【有序        汉】蔡 邕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明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

  • 卷六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六十一文学春秋经传类对赋【有序    宋】徐晋卿余读五经酷好春秋治春秋三传雅尚左氏然义理牵合卷帙繁多顾兹謏闻难以殚记乃于暇日撰成録赋一篇凡一百五十韵计一万五千言欲包罗经传牢笼

  • 严羽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

  • 惜誓·屈原

    【原文】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①。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②。观江 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③。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④。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⑤。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⑥。建日

  •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张廷玉

        吴山 陆树声 瞿景淳 田一俊 黄凤翔 余继登 冯琦王图 翁正春 刘应秋 唐文献李胜芳 蔡毅中 公鼐 罗喻义 姚希孟 许士柔 顾锡畴   吴山,字曰静,高安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三十

  • 卷三十四·连横

    列传六循吏列传流寓列传乡贤列传文苑列传循吏列传陈璸陈璸,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人也。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古田知县。四十一年调台湾。清操刻苦,慈惠爱民。公务之暇,时引诸生考课,与谈立品敦行。夜自巡行,询父老疾苦。闻织

  • 卷四·连横

    独立纪光绪二十一年夏五月朔,台湾人民自立为民主国,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初,朝鲜事起,沿海戒严。清廷以台湾为海疆重地,命巡抚邵友濂筹防务。友濂,文吏也,不知兵。复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会办。维源,淡水人,家巨富。既又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来保

    艺文平定金川歌【有序】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臣】陈大受【臣】闻干司虎首执参觹以厉伐坤为龙尾拓河汉以包荒是以玉麟象仁金彪示义青邱搏羊水之凶丹浦戮犬戎之孽两虬御姒轧防风之专车八骏骖姬跐偃王之无骨或囚饕餮于三

  • 卷二十二上·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上 嘉礼六 册公主序 古者天子之女谓之王姬周之中世下嫁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而谓之公主汉制因之始有封邑帝之姊妹谓之长公主至唐公主

  • 卷三七·邱濬

    ▲总论礼乐之道(下) 《孝经》: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臣按:人君为治之道

  • 卷三下·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下    元 王天与 撰益稷第五         虞书益稷【汉孔氏曰禹称其人因以名篇林氏曰伏生以益稷合于臯陶谟孔氏据科斗书厘而为二观帝曰来禹汝亦昌言寔与前篇賛賛防哉相接盖古竹简

  • 机感茶毗品第三·佚名

    尔时拘尸城内一切男女悲泣流泪。不知茶毗法则云何。问阿难言:如来涅槃如何法则以茶毗。尔时帝释具陈上事而以答言:如佛所说依轮王法。尔时拘尸城内一切人民。悲泣泪■入城中。即作金棺七宝庄严。即办微妙无价白氎千张。

  • 卷之七·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七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庚)颂雪窦石奇和尚手书华严经颂大哉毗卢法界藏广漠甚深难思议一尘中现无尽尘尘尘有佛刹安住佛身充遍悉无余毛孔复

  • 西湖老人繁胜录·佚名

    笔记。南宋西湖老人撰。一卷。西湖老人事迹未详,当生于宁宗时。其书成于耐得翁《都城纪胜》前。原无单行本,从《永乐大典》录出。所记宫廷庆典礼仪、民间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佛道生日、元霄灯品、瓦市勾栏,其中名目

  • 春愁何处是归程·庐隐

    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这就是我现在还能挣扎于万恶的人间绝大的原因。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