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我的母亲

  在五岁以前,我是完全不能记忆了,我的知识,就算是从五岁开始了吧。因为我是五岁就上学了。

  我的出生,是在苏州城内西花桥巷一个宅子里。这宅子并不是我家所有,我家只是租着住居而已。及至我略知事物,以及五岁上学的年龄,我家已迁到阊门内的刘家浜房子里了。我所出生的花桥巷房子,直到如今,没有进去看过。仅在十二岁那年跟随父亲,走过西花桥巷,父亲指点给我看:“这是你生出的地方!”我只在门口望了一望。

  我们只有姊弟二人,姊姊长我三岁。我家不用奶妈,都是我母亲乳养大的。自从我生出以后,姊姊是祖母领去同睡了,我是专依恋着母亲了。我记得我是常常捧着母亲的面颊,勾着母亲的头颈而睡的。

  在我七八岁的时侯,母亲吐过一次血,那时西医还不曾流行到中国内地来,但是中国也知道有些吐血是一种肺捞病,而且要传染给人的,母亲便不许我向她面对面睡在一床了。我因此哭了几场,母亲忍不住了,另设一被,另具一枕,只许我睡在床的另一头,不许和她亲近。

  有一天早晨,天还没有大亮,我便醒了,爬到母亲身上去。那时帐外残灯未灭。在晨光熹微中,我看见母亲面容掺白,似乎是另一个人。我便哭喊道:“嗳呀!你不是我的母亲呀!你是谁呀?”

  母亲被我闹醒,拍我的肩头说道:“痴孩子!怎的不是你的母亲呢?你认认清楚呀!”便对我展开了笑容,迟之又久,我才认清了母亲的面容,紧紧的搂着她,惟恐失去了她。后来母亲垂泪向父亲道:“我的病恐怕是不起的了,孩子已不认得我了。”但是后来母亲的病,却也渐渐的愈了。

  我在七八岁以前依恋母亲,没有一时间离开了她。凡是母亲回到外祖家去,我总是跟了去。有一次,母亲一个人去了,事前不给我知道。我放学回来(那时我是六岁吧),不见了母亲,大发脾气。祖母说:“母亲今天就要回来的,吵什么呢?”便命家中男佣人黄福,掮在肩头上,到门口迎接母亲去。我一定要黄福送我到外祖家,黄福不肯,只有掮了我兜圈子。见一顶轿子迎面来了(那时苏州中上阶层人家妇女,出门必坐轿子),便骗我说:“母亲回来了。”我见轿中端坐的不是母亲,又哭。直到吃夜饭时,母亲方才回来,我心中方安定。她告诉我说:“因为外祖家的小妹妹,正在出痧子,所以不带你去。”

  我祖母的母家姓吴,我母亲的母家亦姓吴。外祖家叫我母亲为六小姐,或六姑奶奶,但她并不排行第六。在兄弟辈,她没有长兄,仅有一弟。在姊妹间,她有一姊,嫁蔡家,已经故世了,此外仅有一妹,一弟一妹,均异母所出,无论如何,均不会排行第六。我曾问过母亲,母亲说:“他们从小就这样叫我,大概是大排行吧?”(按,大排行者,连堂房的兄弟姊妹,都排列进去,中国的大家庭,有这样的风俗。)

  但我对于母亲的被呼为六小姐,始终不明。因为我从未听说外祖有兄弟,亦未见过母亲有堂房姊妹呀。后来我问母亲,“也许是一个小名,声音与六字相同,并非排行第六吧?”于是写了许多在吴音中与六字相同的字,请母亲选择一个(那时我已经十五六岁了)。母亲说:“我又不识字,不必要一个名字。”(当时中国妇女十分之八九不读书,没有名字)我再三要求母亲选一个名,母亲徇爱儿之请,随便在我所写的许多字上,指了一个,乃是“菉”字,于是便定了菉字。后来直到母亲去世时,我写她的行述,也用了这个名字。

  这个菉字,诗经上有一句“菉竹猗猗”,是与竹有关系的,恰好我父亲号“韵竹”,也可以算得有些巧合咧。

  我的母亲,在我的内心中,在我的敬爱中,直到如今,我颂她是圣者。我未见世上女人道德之高,过于吾母者。她不认字,不读书,未受何等敬育,然而事姑,相夫,子乎,可以说是旧时代里女界的完人。这不独是她儿子如此说,所有亲戚朋友中,没有一人不称赞她贤德的。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卷二十三·邵博
  卷十四 帝奕·王夫之
  第四十六回 宠妾废妻皇纲倒置 崇邪黜正党狱迭兴·蔡东藩
  读礼通考卷六十·徐乾学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四·王恽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纪昀
  绎史卷一百三十二·马骕
  鲁迅的笑·周作人
  王峻传·李百药
  巢王李元吉传·刘昫
  杨循吉传·张廷玉
  卷之一·朱克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师孟·唐圭璋

      师孟字君辟,吴(今苏州)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生。景祐元年(1034)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州路刑狱。又知洪、福、广、越、青州。致仕。元祐元年(1086)卒,年七十八。   渔家傲   折柳赠君君且住。

  • 卷一O·袁枚

      江宁吴模,字元理,应童子试时,年才十三,举止端肃。因唤入署,啖以果饵。旋即入泮。邑中名士沈瘦岑,以女妻之。嗣后十年,不复相见。诗人李晴洲告予曰:“元理小秀才,近诗曰佳。比其外舅,骚骚欲度骅骝前矣。”诵其《迎秋》一首云

  •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八许浑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後太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

  • 列传第三十七 荀伯玉 崔祖思 苏侃 虞悰 胡谐之 虞玩之 刘休 江祏·李延寿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爲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爲宋明帝所疑,被征爲黄门郎,深怀忧虑,见平泽有群鹤,仍命笔咏之曰:“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爲君苑中禽。”以示伯玉深指,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

  • 卷三百三十二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慶殿受朝。先是,上以朝會儀物敝,當改為,詔閤門、御史臺詳定朝會儀,更造仗衛、輿輅、冠服。至是,始陳於殿。既而儀鸞司夜半徹覆輅幕屋,屋壞,毀新玉輅,上不懌久之,乃詔儀鸞司

  • 臧榮緒晉書卷十·汤球

      夏侯湛   夏侯湛字孝若。譙國人也。文選東方朔書贊注。   美容儀。才華富盛。早有名譽。與潘岳友善。時人謂之連璧。同上。   為太尉掾。文選夏侯常侍誄注。   湛舉賢良。對策。拜郎中。同上。   進補

  • 卷之六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佚名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恭进续获应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今岁购获应选应毁各书,前已经臣恭折奏缴在案。兹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呈缴前来。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门诸子言行【三】史记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

  •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十。嘉礼。大观殿宴群臣仪。○陈设。 前期都校中尙署设彩棚于殿庭近南。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当中南向设便次于王座东少北设二兽

  • 志卷第六 高丽史五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历三。授时历经下。步五星第七。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历中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历策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九十

  • 圣武·周绍良

    №圣武001【盖】大燕故任府君墓志铭【志文】大燕故尚辇奉御乐安任府君墓志铭并序前国子监太学生程处俊撰公讳金,字子金,华阴人也。因宫中都河南府。谯郡成父县今行真之孙,酒泉郡司马守节之子。公为人也,温良

  • 原序·汪克宽

    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原序仲尼假魯史寓王法春秋之義立矣然聖人之志有非賢者所能盡知是以三家之傳有時而戾夫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亦多矣非聖人從而筆削之則綱常之道或幾乎熄託之空言可乎游夏深知夫子之志而未嘗措一辭孟氏發明

  • 卷七十八·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八钱塘程川撰礼十九小戴礼记九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盖春阳气发来人之魂魄亦动故禘

  •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钱穆

    中国文化演进已历五千年之久,为并世其他民族所莫及。论其演进,可分三大阶程。人生必有群,群中又必可分多数与少数。此多数少数,皆属重要。惟贵能密切相关,融成一体。此讲中国文化演进三阶程,即就此着眼,加以讨论。中国为一氏

  • 俱舍论记 第二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卷沙门释光述分别界品第一之二复次至几无记者。此下大文第三诸门分别。总有二十二门。分别十八界。所以不约蕴.处分别者。正理第四云。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辨。由

  • 一乘决疑论·彭绍升

    知归学人 彭际清 述予初习儒书。执泥文字。效昌黎韩氏语。妄着论排佛。然实未知佛之为佛。果何如者也。已而究生死之说。瞿然有省。始知回向心地。从宋明诸先辈论学书。窥寻端绪。稍稍识孔颜学脉。而于明道象山阳明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季总彻禅师语录季总彻禅师语录卷第二侍者超祥记录示众立秋日示众梧桐一叶下雕阑剔起眉毛仔细看赤手承当无欠剩头头显露祖师关且如何是祖师关击拂子云一击当阳成粉碎越水吴山一色寒。示众山僧许久屏却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