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晓传

郑晓,字窒甫,浙江海盐人。嘉靖元年(1522)考中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做了职方主事。期间,他坚持天天披阅过去的文牍,得以通晓天下远塞近山及各地兵马的虚实、强弱。尚书金献民嘱托他编写《九边图志》,书成以后,人们争着抄写、传阅。因为“大礼”之争受到廷杖的刑罚。大同兵变后,他上书极力论说不可赦免主犯。张孚敬掌权后器重他,想把他安排在翰林院和谏官的位置上,他都不予理睬。父亲死后他回家守丧,过后很长时间得不到起用。

许瓒当时是礼部尚书,把他调入吏部,做考功郎中。夏言被罢相后,世宗恨谏官们没有纠举他,就命令吏部对他们加以考察,分别去留。大学士严嵩想借此排挤自己不喜欢的人,可是郑晓却拿掉了乔佑等十三个人,这些人大多和严嵩关系很好。严嵩这下很是恨他,就把他调入文选司。严嵩想用赵文华来负责考功司,郑晓对许瓒说:“过去黄祯做文选,调李开先做考功,他们都是山东人,所以皇上不同意。现在调文华来,我就只好避开了。”许瓒用这个理由谢绝了严嵩。严嵩又想让他的儿子世蕃做尚宝丞,郑晓说:“治中升做知府,符合常例;升做尚宝丞,过去没这个先例。”严嵩更加恼恨了,后来用郑晓举荐在贬官员周铁等人的名义,把他贬出去做和州同知。稍后郑晓升为太仆丞,经南京太常卿,又召入朝,做了刑部右侍郎,不久改调兵部,兼副都御史,负责总督漕运。

当时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倭寇,漕运的船只几乎无法航行。郑晓请拨发国库银数十万两,用以建造战舰,修筑城堡,操练兵将,收集粮草。世宗颁诏同意。中国的奸民得到倭寇的贿赂,很多人和倭寇相勾结,通州人顾表尤其残忍、狡黠,替倭寇充当指导。因此倭寇的营地都位于要害地带,官兵的虚实也知之无余。郑晓悬重赏抓住顾表并斩了他。招募勇猛强悍的盐客当兵,增设泰州海防副使,修筑了瓜洲城,并在庙湾、麻洋、云梯等出海口都增派驻兵,设立..望台。就这样先在通州打败倭寇,又在如皋、海门连着获胜,在吕泗袭击他们之后,把倭寇围困在狼山,前后斩敌九百多,倭寇败逃而去。论功后,郑晓又得到晋级,三次受到世宗赏赐的银币。

当时倭乱中有很多中国人参加。郑晓为此上书说:“勇武有谋的中国人,因为无所施展,所以才甘心作贼。国家如果不对这些人广行网罗,让他们有出人头地的台阶,恐怕会有像孙恩、卢循那样的人从中冒出,那样祸就大了。洪武时倭寇侵略到海州县,凭着高皇帝的声名,加上谋臣老将,修筑城墙,训练士兵,经营了几年,还没能平定下来。后来招募渔户、岛民、盐客、..户编成一支水军达几万人,又派使节过海到倭国宣示刑赏,很久以后,倭人才不敢来侵扰。现在长江以北虽然太平无事了,但是海面上船只往来,倏忽千里。倭寇依仗华人做他们的耳目,华人又仗着倭寇做自己的爪牙,不详加区分处理,后患可不容易消除啊。”世宗很是采纳了他一些意见。

不久他被召还朝做了吏部左侍郎,又升为南京吏部尚书。世宗因为郑晓懂得军事,改用他做右都御史,协助办理军事,不久任命他为刑部尚书。俺答把大同右卫围困得很紧,世宗让兵部尚书杨博前去指挥大军作战,于是用郑晓代理兵部事务。郑晓上书说“:现今军事问题正难办,可是挑选出来听候调遣的三五千京军士兵,竟然还命令他们出去服役打工,怎么进行战务呢?请调他们归队!”世宗即刻听用了他的意见。

不久他又回去办理刑部的事务。那时严嵩的权势更加炙手可热。郑晓一向不喜欢严嵩这个人。那时候的一些大案如总督王忄予因办案不当,中允郭希颜因论事谬误,郑晓一并从轻判案,严嵩却援用重典。南京造反士卒周山等人杀死侍郎黄懋官,海盗汪直勾结倭寇作乱,郑晓援用重典,严嵩却有意对他们宽大处理。只有巡抚阮鹗、总督杨顺、御史路楷数案,因为严嵩曲意庇护,郑晓不能完全绳之以法,所以议论者说他断案时罪重罚轻,不合律令。

按照先前的事例,在北京的军民诉讼,都呈递状纸给通政司然后送法司审讯、判决。各个部门有应加审讯的犯人,也要向上送交法司办理,没有自行判决、发落的。后来各个部门不再遵守成规,办起案来纷纷攘攘。郑晓上书请照先前成规进行,世宗同意了,于是刑部有时也在京郊的府县逮捕犯人。而巡按御史郑存仁认为诉讼应当从下向上,所以传令州县官吏,法司要追拿的犯人,不要轻易交出。郑晓听说后,领着侍郎赵大..、傅颐按着先前的成规向皇帝争取,存仁也根据律令递了奏章。他们的奏章都被发放给都察院会同刑科评议。都察院的决议还没有报上去,郑晓又上书为自己辩护。严嵩借此鼓动世宗的火气,使世宗严厉批评了郑晓,然后罢了他的官,两个侍郎也被贬了两级。

郑晓通达经术,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当时声望很高。但是被权贵压制,他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回乡以后,他戴着棱形头巾,穿上平民百姓的服装,和家乡的父老交游,碰上他的人并不知道他原本是达官贵人。他死后,他的儿子郑履淳等向朝廷申诉他抗击倭寇的功绩,皇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隆庆初,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猜你喜欢
  战国纵横家书 全文·佚名
  卷第十四·徐鼒
  卷之六十·佚名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佚名
  三九一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书板折·佚名
  金佗续编卷七·岳珂
  卷之十一·祁韵士
  志卷第二 高丽史四十八·郑麟趾
  ·庚戌岁试手谕·丁曰健
  阿尼哥、刘元传·宋濂
  卷二百四·雍正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雍正
  目录·顺治
  三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彭定求

        卷780_1 【春台晴望】郑蕡   追赏层台迥,登临四望频。熙熙山雨霁,处处柳条新。   草长秦城夕,花明汉苑春。晴林翻去鸟,紫陌阅行人。   旅客风尘厌,山家梦寐亲。迁莺思出谷,鶱翥待芳辰。   卷780_2 【天骥

  • 第十出 离愁·李渔

    〖南新水令〗(旦上)萍踪寄海魂无定,况朝来染些新病,医可将谁倩?(小旦上)漫嗟吁,有人陪你,害恹恹症。〖浣溪纱〗(旦)常恨天台不似凡,桃花无主惜红颜。才遇惜花花转瘦,悔前番。(小旦)你为多情生挂碍,我从平地起波澜。人未见花花也瘦,甚相

  • 第三十四出 伪勑·陆采

    【菊花新】〔外上〕春寒懒下小蒲龛。经卷香炉伴午酣。嫩柳舞掺掺。渐禁林好花妆点。乞得山林自在身。不随车马走风尘。深宫晏起无他事。一点名香祝圣人。下官勑使周全的是也。蒙圣恩差到皇陵上。掌管月支请受。好生

  • 卷八十六·徐世昌

    冯柷冯柷,字古浦,号榈堂,娄县人。有《一棕居诗稿》。次和鄂制府红优昙花宛对瞿昙座,拈来见夙因。蕴空仍有色,示现岂无神。品净心方洁,香凝妙绝尘。涂脂非庆喜,须识鬘华身。独秀峰在桂林城内贡院后旁无培塿坡

  • 卷四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二 张弼 酬杨编修维新 灼灼东风桃缟缟西园李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云胡自束缚企望邈千里齿髪易衰谢岁月不我俟抗走京华尘欵曲谢知己素心为我倾瑶琴为

  • 卷四十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六    元 方回 编侠少类 昔司马子长作游侠列传余仿其意分侠少类五言【八首】 杂诗           卢 象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

  • 卷二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杖类四言古灵夀杖颂        【魏】王 粲兹杖灵木以介眉夀奇干贞正不待矫輮据贞斯直植之爰茂卭竹杖铭        【晋】傅 咸嘉兹奇竹质劲体直立比高节示世矜式

  • 卷之六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四 传第四十八 扎萨克多罗贝勒卓特巴列传【今袭镇国公】 卓特巴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祖父乌巴岱为赉瑚尔汗次子号达尔玛什哩珲台吉子二长

  •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后汉顺帝孙程等以罪遣就国周举谓不宜忘其援立大德目周举説朱伥以功臣大德不可忘者实椓人也则时称举为忠鲠者亦可见矣大将军梁商卒纲梁商甫殁冀与不疑代起此即王凤覆辙东汉之不为梁氏窃者几希即借宦者诛冀实捄火抱薪之

  • 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司马光

    周纪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 [1]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1]楚国派左徒黄歇侍奉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芈完。 [2]秦置南阳郡。 [2]秦国设置南阳郡。 [3]秦、魏、楚共伐燕。 [3]秦国、魏国、楚国共同进

  • 贤护分正信品第四·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贤护。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於大海。恣意载满众妙珍宝。已过一切诸大难处。垂至此岸未几之间。船忽破坏众宝沈没

  • 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欧阳竟无

      宋西天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   法王品第二十三   [一]日出光明照世間 雲幻燄散黑闇滅 所有螢光及衆星 乃至滿月皆暎蔽.   菩薩住空無相願 行於最上大智行 羅漢緣覺證皆超 一切邪見俱能破.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佛心品第四  尔时佛心如红莲华。莲华叶间有八万四千诸白色光。其光遍照五道众生。此光出时受苦众生皆悉出现。所谓苦者。阿鼻地狱。十八小地狱。十八寒地狱。十八黑闇地狱。十八小热

  • 刻普陀列祖录题辞·潮音通旭

    名山大川。固虽天造地设。莫不因人。而传而重者也。苟不因人而传而重。夫古今天地。古今山川。岂达磨之后。始有嵩山。仲尼之前。竟无洙泗耶。天造地设者固多。其有幽闭而终不之传者。漠然而终不之重者。可胜限计哉。

  • 名迹录·朱珪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 (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梁鹄

  • 难经本义·滑寿

    医经著作。二卷。元·滑寿撰。刊于1366年。作者鉴于《难经》原书有文字缺漏,编次错乱等情况,而历代注本又不够理想,遂参考元以前《难经》注本及有关医籍,对《难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考订辨论。在调整编次、补充缺漏的基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陈椿荣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原题陈椿荣集注。书中多处引用宋徽宗「政和御注」,应出于北宋末或南宋。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注经以内修法为主,作者分经文为若干小节,逐段逐句详注,解说诵经方法及指

  • 存余堂诗话·朱承爵

    诗话。明朱承爵撰。一卷。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今属江苏)人。为文古雅,能画,好藏书。全书凡二十九条,均系随笔式杂感,涉及唐、宋、元以及明人诗,无一定门户之见。此编多品鉴,考证唐人诗,间有议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