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 帝幸金营

靖康二年正月朔日,金遣人入城朝贺,君臣不成礼。初九日,北主下令粘罕曰: 

比闻尔已破汴邑,所献物色,不甚为急。可速择异姓,立以为主,以慰民望。矧我素居北土,南方非我所便。南宋二主,可令来朝,事贵速行。 

十一日,粘罕遣人请车驾至军中议事。十三日,金军前降指挥,称北国有圣旨,先请契丹国海滨侯耶律延禧,及西夏王李智元,南宋皇帝等,并大元帅粘罕,同上大金皇帝徽号。乃令有司择日行礼,请帝于十五日到营,署名进表。十四日,再请车驾来日出幸军前进表。 

十五日,帝不肯出,金遣人入城,将所上尊号表,请帝署名。内云:「辅天佐运应道法古至德皇帝叔父」,其后云:「臣侄南宋皇帝某」。上观之,呜咽泣下曰:「朕上失孝道,贻忧上皇;下失仁道,祸及万民。今两国和好,苟有屈己以全仁道,朕复何辱!」金使持笔敬请皇帝书名乃去。 

十七日,金遣使入城,称北主有命,宣示南朝皇帝。上使至撷芳园见太上,太上令左右接书,书曰: 

北国皇帝付兄南朝宋皇帝。近者北辽不道,杀我无辜,朕已歼灭,以宁人民,以开皇图,统有华夏。比缘奸人童贯蔡京等,诖误两朝,以致祸乱,劳我师旅,远至汴邑。顺时吊伐,克遂和好。叔侄是法,进币是行。兄可应命,保育太和,以抚万民。以河为界,万载一决,我无伪言,兄其知之。天辅十年月日。 

其词草率虚伪,甘诱不实,文多不备载。其使又口传北国主云:「皇帝起居南朝皇帝,今已结为兄弟,请勿一切生疑,仍可罢兵。今将到珠袍一领,是北国皇帝朝服,今献上皇帝,请收领。」良久,又请帝进表。太上曰:「今两国通好,但可称书,不可称表。」使者怒曰:「北国皇帝本意废赵氏,立别族,如天皇故事。我元帅诸贵人极口劝谏,其事始止。陛下如不顺从,其事仍不可已也。此回大兵既至汴邑,与去年不同。幸陛下明察,不可因是而乱大计。」帝叹息不已,勉从其请。 

二十一日,金遣人入城,出榜市中曰: 

元帅奉北国皇帝圣旨,今者兵马远来,缺少犒饷。既两国通好,须给金一百二十万两,银二百五十万两。 

于是金人拘执开封府尹何■,分厢搜刮民户金银钗环等,星珠无遗■如有藏匿者,刑及全家,动辄杀害,民不聊生。 

二十三日,金遣人持北国书入城内云:「今两国讲和,所有合行事件,仰元帅府请南朝皇帝到军前面议可否,申奏前来。」二十九日,金遣使请车驾出城,并賷到北国皇帝书曰: 

今已破汴邑,二帝不宜复居帝位,宜于宗族中别行择立贤君为宋国主,仍去皇帝号,但称宋主。封太上为天水郡王,少主为天水郡公,于东京外筑室居止。文字到日,仰元帅请宋国主到军前公同商议申奏。 

使者又曰:「粘罕元帅数遣人请陛下出城议事,陛下不肯出。今发到北国皇帝手诏,陛下之意如何?」少帝曰:「有公卿在,退容商议。」使者曰:「决于公卿,恐祸在不测。况北朝皇帝宽慈正直,不比南人反复,速宜思之!」使者词色俱厉,不拜而去。 

二月二日,粘罕遣左军统制郎游丽将铁骑七百余人至门内,口称:「有两国利害,愿见南国主。」左右入奏,少帝登门。郎游丽厉声曰:「元帅遣我上闻国主,前日已曾遣人将到北国皇帝圣旨,所议事理如何,更无一言相报,使我元帅无可奏知北国皇帝。今特令我来问国主,其事如何?仍无定见,恐在两三日内,祸生不测矣。缘两国讲和在前,不欲仓卒。今先此上闻,伏取指挥!」少帝曰:「已择今月十一日出城,诸事候见元帅面议定夺。」使者曰:「若十一日不出城,元帅更不来求请商议也。」复白少帝曰:「我众人七百余口,欲得少犒饷,每人要金一两。」时藏库金帛并已罄尽,乃于宫中索得金环钗钿八百两与之,不谢而去。 

十一日,车驾出城幸虏营,百姓万余人扳辕谏曰:「陛下不可出诣军前。虏性叵测,恐事生不测。」涕泣阻扼,帝亦泣下。宋臣范琼按剑怒曰:「皇帝本为两国生灵,讲求和好。今幸虏营,旦去暮回。金若不放车驾出城,汝等亦无生理。」百姓俱怒。争投瓦砾击之。琼怒,即挥剑断数人手,遂出城。至虏营前,军吏止皇帝于小室曰:「元帅寝未起,可俟于此容报。」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前曰:「元帅请国主见。」帝从行至阶下,元帅降阶下执帝手曰:「远国酋长,不知中国礼仪。」乃曲躬揖之,升阶命左右坐帝于室之西隅,移时不语。左右皆持长矛大刀侍傍,少帝只仅有阉宦周可成一人而已。 

粘罕命左右取前日北国诏书别立贤君者示帝。帝视之,不复语。粘罕使左右白帝曰:「元帅敬问国主,其事如何?」帝曰:「苟利生灵,敢不从命!以息兵革。」粘罕复命左右白帝曰:「既如此,请国王暂归幕次,等候北国皇帝圣旨。」乃使人揖帝仍还前小室中。俄有人进饮食,少帝不复举箸。移时,帝语左右曰:「可告元帅,令我回去。所议事既从,无余事。」少刻,左右白帝曰:「元帅方进表,请国主同发,来日早行未晚。」帝默然。至日暮,左右并进乐,帝唏歔不能饮食。是夜寒甚,帏幙风急,坐不能稳,倚案凭立。左右或相劝勉,帝无语。五更,有人至帝前曰:「元帅有令,请国主到营,会同发表。」帝随行。其人引至帐下,旋次升阶上,惟一案设香烛。粘罕以表示帝,其略曰: 

臣侄南宋国赵某,今蒙叔父北国皇帝圣旨,令某同父退避大位,别选宗室中贤者,立以为君,敢不遵从!公同元帅申发前去。其所居止,及择别贤族,未敢专擅,先此奏闻,候允从目别奏具请。 

书后复如前请,命帝署名。帝从之。封缄毕,帐下驰一骑黄旗素马,賷发前去讫,方命左右设座,粘罕南向,帝东向。 

俄有一紫衣人自外至,粘罕与帝并与紫衣人下马升阶,西向揖之,各就坐。粘罕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谕至此,催促陛下议事。」帝唯唯。天寒进酒,帝饮二杯。紫衣者曰:「陛下且宜止此。晚刻,面奉北国皇帝商议事,共陛下说。」乃相揖,令左右仍引回幕次。帝回顾,粘罕与紫衣人尚同坐。 

帝至幕中,天尚未明,少憩,风正寒,不成寐。左右有彩衣者,语帝曰:「臣河北人,本系陛下赤子,因为金人所掳当执事,今使令监视陛下。但恐一入虎口,无由出矣。陛下若履节于适间之紫衣人,庶几少有更改,不赐无□归□。望陛下勉之!」语讫,回顾而去。良久又来,手持羊肉一块进帝曰:「陛下可少食以御寒。」帝却之,因问彩衣者曰;「汝何姓名?今为金国何官?」曰:「臣姓赵名保安,粘罕亲吏。有妹二人,今皆为粘罕姬妾,故命臣为亲从,以察陛下动静。一因问其人曰:「早间所来紫衣者何人?」答曰:「姓野耶名葛多波,今为十七军都统,位在粘罕之上。要取选到入宫女子一千五百人,三两日后行将北去也。」 

少刻天明,有褐衣番奴十余人侍列左右,语言不通。俄报统军来相见,帝迎之,即紫衣人也。帝逊之坐,语言不可辨。帝但卑礼求其周全为意,亦少不回颜色。顾左右指瓶中物,因以酒进。紫衣者举大杯连沃四五觞,帝亦举三杯。顾左右谓帝曰:「兀移大都。」左右解之曰:「安心也。」盖番语兀移为安,大都为心,长揖而去。 

十五日,帝在幕中,粘罕使守卫者传语云:「候北国皇帝回命到日可归。」十六日,粘罕使人掖帝至帐下,升阶东向。俄有吏持文书若案牍者示粘罕,阶下刀斧簇拥一紫衣贵人,视之,乃宗室士侃也。粘罕谓士侃曰:「现今宗室中择一有民望贤俊者,同你及合朝大臣,保明密地申奏,以准备北国皇帝圣旨到时,别立君长。」语毕,挥使退去。又拥一皂衣吏至阶下,粘罕使人谓曰:「汝于东京城内,择一宽广寺院,欲于其中造二王宫,速速置办!」语讫,挥使退去。帝起白粘罕曰:「所指挥已经一一从命,容朕入城视太上安否,以尽子道,实元帅赐也。」粘罕首肯,命左右进酒食。帐下伶奏乐,唱言奉粘罕为太公伊尹,粘罕不喜曰:「太公伊尹,古圣人也,我安敢冀其万一?」视其人而语帝曰:「这几个大宋乐人,今日好公事。」笑而止之曰:「来日教足下入城,安慰太上五七日,北国皇帝文字到时,再来相请,不可推却。」良久,遣左右送帝归幕次。又有人传元帅命曰:「来日一面回城,不须更来帐下也。」 

十七日五更,绿衣者来,谓帝曰:「元帅有命,任陛下还宫。」良久,复进饮食。天明,有数人引帝出幕,至军门,遥见禁卫列于外户,迎车驾回城。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班固
  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姚思廉
  表第一 宰相上·欧阳修
  汉臣传第十八·欧阳修
  卷六十八·志第二十一·律历一·脱脱
  卷十九·赵二·佚名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王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九·纪昀
  第四章合股·佚名
  绎史卷八十七上·马骕
  卷十·吴缜
  郡城炮位·佚名
  救亡决论·严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熊禾·唐圭璋

      禾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安崇泰里人。淳祐七年(1247)生。咸淳十年(1274)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入武夷,筑洪源书堂讲学。又归故里,筑鳌峰书堂。皇庆元年(1312)卒,年六十六。学者称勿斋先生。   婆罗门引   送张

  • 同乐院燕青博鱼·臧懋循

    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元)李文蔚撰●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梁山泊宋江将令 正名 同乐院燕青博鱼楔子〔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

  • 卷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瀛奎律髓卷四      元 方回 编庭宇类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五言【四十二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宋之问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

  • 卷二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八柏类五言古庭柏          【北齐】魏 收古松圗偃葢新柏冩炉峯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茹叶轻沈体咀实化衰容将使中台麝违山能见从双柏           【元

  • 卷一百三·志第七十·柯劭忞

      ○刑法下 刑律下   △蒙古人及僧道讯断法 赦令   刑律之条格,画一之法也。断例,则因事立法,断一事而为一例者也,诏制,则不依格例而裁之,自上者也。   中统二年,陕西四川行省乞就决边方重刑,帝不许。   三年,江

  • 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弘治十六年二月戊戌朔 南京光禄寺卿杨唆乞致仕许之命给驿以归 调狭西布政司右参政李旻于○四川布政以朝 觐考察才力不及也○巡抚贵州监察御史戴乾奏镇守贵州都指挥使颜玉居官廉公乞量加旌赏以励其余 命所司知之○己

  •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月。壬辰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  ○颁四川绵竹县江西会馆周史官李老聃扁额曰柱史垂芳。晋旌阳令许逊扁额曰灵昭翊赞。  ○

  •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五七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广东巡抚臣郭世勋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议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特令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

  • 卷九·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九   宋 徐自明 着哲宗元丰八年【乙丑】五月庚戌左仆射王珪卒珪自熙宁九年十月拜相至是年五月以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岐国公薨于

  •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蒋廷黻

    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咸丰十一年 恭亲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 同年 恭亲玉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同年 恭亲王和文祥托总税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

  • 礼记析疑卷二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祭法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非圜丘之祀朱子既据大以绌之而郊与眀堂先儒之说犹樊然散乱窃意尝禘郊社尊无二上圜丘祀天惟以稷配眀堂享帝惟以文王配四郊迎气各祭其帝与其官惟大旅乃合祭五帝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欲界梵世天子恭敬合掌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極難信解.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極難信[一]解。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二]

  • 卷中(之三)·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三)九十中小妄语戒一。此戒人多喜犯者。良由妄业熏积识种尤多。故随尘境动便虚构。不思反流之始但愿毕世之终。以此安生为要。当死定非排业。良可悲夫。加以犯无定境。起必依心。但使违内

  •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文学史著作。鲁迅撰。1924年6日北京新潮社初版,见《鲁迅全集》。其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专论《金瓶梅》,肯定它在明代“神魔小说盛行时”,“不甚言灵怪”而专“描摹世态”的“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故在诸“

  • 易通·赵以夫

    六卷,宋赵以夫著。其书大旨在以不易、变易二义,明人事动、静之准则。故以奇偶为七八,交重为九六,卦画七八表示不易,爻画九六代表变易。卦画的不易中又有变易,是谓之亨;爻画的变易中有不易,是谓之贞。《洪范》占用二:

  • 杂病治例·刘纯

    一卷。明刘纯撰。刘纯字宗厚一字景厚,为当时名医,咸宁 (今陕西西安)人。其父受学于朱震亨。著有 《玉机微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本书成于永乐六年(1409)。末附有《兰室誓戒》四则。刘纯承其家学,又

  • 春华秋实·老舍

    三幕七场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剧本》1953年5月号。剧本以建国初期开展的“五反”运动为题材,描写北京荣昌私营铁工厂工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如何粉碎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法资本家丁冀平只图自

  • 清职贡图选·佚名

    本书不分卷,今据清代官书「皇清职贡图」选编。乾隆年间,廷臣奉敕搜辑「职贡图」,系将所有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官民以及国内各地先住民男女状貌、服饰一一加以图缯,并说明其生活与「贡赋」情况;其目的,在所谓「以昭王会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