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杨震)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陰人。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父亲杨宝,学《欧陽尚书》,哀帝、平帝时,不问世事,隐居教学。

居摄二年(7),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多病,不应,在家去世。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陽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究。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居住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很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杨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坚决。后来有冠雀衔了三条..鱼,飞栖讲堂前面,主讲老师拿着鱼说:“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五十岁才作州郡之官。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转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元初四年(117),征召作太仆,升太常。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得到儒生们的称赞。

永宁元年(120),代刘恺为司徒。第二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喜欢的一些后妃,开始骄横起来。安帝的奶娘王圣,困为抚养安帝有功,依靠帝恩,无法无天。王圣的子女伯荣出入宫中,贪赃枉法。杨震上疏。说:“我听说政治赖的是人才,治理国家必须去掉那些害人虫。所以唐尧虞舜时代,优秀的人才在位,浑敦、穷奇、..杌、饕餮四个坏人,都给流放到边远地方去了,人人心服口服,国家太平。道德堕落,宫廷里尽是一些卑鄙谄媚的人。王圣出身下贱,碰上千载一时的机会,养育圣躬,虽然有些洗洗涮涮的功劳,但得到的赏赐,已经远远超过她的劳苦了。而她贪得无厌,没完没了。在外面转相托请,扰乱天下,损害了朝廷,给皇帝脸上抹黑。《书经》警诫母鸡作公鸡叫,《诗经》讽刺妇人丧国。从前郑严公听从母亲的私欲,放纵骄傲的弟弟,为所欲为,几乎把国家灭亡了,然后再来治理。《春秋》曾经批评他,认为教育不好。那些女子小人,亲近她,就高兴;疏远她,就怨恨你。是很难对付的。《易》说‘:不能放纵,在厨房里就行了。’就是说妇人不得干预政治啊!应该赶快让王圣离开宫中,使她住在外面,与伯荣断绝关系,莫使他们往来,使有恩有德,上下都好。希望皇上去掉私爱,铲除不忍之心,留心国家大事,谨慎地挑选臣子,减少开支和赋税。使四方无不在位的优秀人才,朝廷的官员没有乱世做官的悔恨。《大东》讽刺乱世赋敛多的诗句不行于今天,人民也无‘迄可小康’之怨。效法往古,与历代圣哲同德,难道不好吗?”安帝看了给阿母王圣等,她们都怀恨在心。而伯荣骄奢婬乱更加严重,与前朝陽侯刘护从兄刘瑰勾搭,刘瑰居然娶了她为妻子,并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杨震恨透了,再上疏说:“我听说昔高祖与群臣相约,不是功臣不得封,治国的制度规定,父死子继,兄亡弟及,所以防止篡夺。今天子有诏封前朝陽侯刘护再从兄刘瑰袭刘护爵为侯,刘护的亲弟弟刘威还在。我听说天子专封封有功,诸侯专爵爵有德。现在刘瑰没有其他功绩,仅仅因为配了阿母女儿,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符旧制,不合经义,行人喧嚷,百姓不安。皇上应该吸取饼去教训,遵守作帝之道。”疏上,皇帝不理。

延光二年(123),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闺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受。耿宝去问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所重,皇上想叫你推荐他的哥哥,我耿宝不过是传达皇上的意见而已。”杨震说“: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举,应该有尚书命令。”拒绝了他,耿宝恨极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亲戚友好,杨震又不从。司空刘接听说了,马上推举这二个人,十天之内皆见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当时有诏遣使者为阿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杨震再上疏。说:“我听说古时九年耕种,一定有三年的储蓄。所以尧时洪水为灾,人民没有饥饿。现在灾害严重,百姓空虚,不能自给。加之螟蝗为害,羌虏抢掠,边疆不安,战斗至今不止,兵员粮草都不。

大司农国库虚空,不是国家安宁的时候。诏书为阿母兴建津城门内第舍,合二而一,连里通街,雕刻修饰,极为华丽。现在正当夏天,土旺之时,上山采石,大匠左校别部将作共数十处,互相催促,耗费何止亿万!周广、谢恽兄弟,与国家无骨肉之亲,依靠一班奸佞之徒,与樊丰、王永等分威共权,连络州郡,架空大臣。宰司征召,全按上面意旨办,招来海内贪污之人,接受他们的贿赂,至有赃贿不用之辈,再次重用。混淆黑白,不分清浊,天下哗然,都说:‘财货上流,是为朝廷结下讥怨。’我听老师说:‘上之所取,钱财尽了,就生怨;劳力尽了,就生叛乱。’怨叛的人,不可再用。所以说:‘百姓不足,君谁与足?’希望皇上考虑。”樊丰、谢恽等看到杨震多次切谏不见采纳,没有什么顾忌了,假作诏书,调用国库钱谷、大匠,征用材木,各起家舍、园地、庐观,劳役、费用,无法统计。杨震因地震,又上疏。曰:“我蒙恩供职台府,不能宣扬政化,调和陰陽,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我听老师说:‘地属陰精,当安静承陽。’现在动摇,是陰道太盛的缘故。那天戊干辰支并地动,三者皆土,位在中宫,这是中臣近官操权用事的象征。

我想皇上因边境不宁,自己非常刻苦,官殿垣屋倾斜,也只用一根支柱撑撑罢了。土木不兴,想使远近都知道政化清廉,京师庄严雄伟,不在乎崇楼高阁。而一些谄媚之徒,不能与皇上同心,骄奢越法,浪用劳役,大修房屋,作威作福。道路议论纷纷,大家耳闻目睹。地动的变异,就在京城附近,大概就是因此发生。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官焦急,而修建不止,真是致旱的先兆。《尚书》说:‘僭恒陽若,臣无作威作福玉公。’就是说:只有君王得专威福,为美食。请皇上发扬刚健中正的精神,抛弃那些骄奢之徒,杜塞妖言的来源,秉承皇天的警戒,莫令威福久移在下,大权旁落。”杨震前后所上,言词激切,帝已经不高兴他,而樊丰等又都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不久,河间男子至朝廷上书,言朝政的得失。帝发怒,下令逮捕入狱,定为欺上不道。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现在赵腾以攻击诽谤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到了三年(124)春,皇帝东登泰山,樊丰等乘机竞修房屋。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获得赵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来再送上。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赵腾死后,杨震深为怨怒。并且为邓骘的旧部,怀恨在心。”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樊丰等还是恨他,竟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有令送归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陽亭,慷慨地对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身死之日,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弘农太守移良奉樊丰等旨意,派吏在陕县留停杨震丧,露棺道旁,责令杨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之人,皆为之流泪。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至朝廷申诉杨震事。朝廷都称杨震忠。下诏授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杨震于华陰潼亭,远近毕至。葬前十几天,有大鸟高丈余,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葬完,才飞去。

郡里将这一情况报告上去。当时灾异连续出现,帝觉得杨震为冤案,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我是多么危险啊!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具祠,魂而有灵,或者来享受我的这些祭品吧。”于是人们立石鸟像于杨震墓前,以纪念他。杨震被诬陷,高舒也获罪,作减死论。等到杨震事平反,高舒拜侍御史,至荆州判史。杨震五个儿子。长子杨牧,任富波相。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房玄龄
  志七 乐志下·薛居正
  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卷二·陆深
  班马异同卷三十四·倪思
  ●卷四·姚元之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杜工部年谱·赵子栎
  二十 内务府总管玛斯喀等奏曹荃呈称户部交进豆草请与户部会议具奏摺·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马骕
  萧朴传·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王世贞
  南京条约·佚名
  第三节 元和朝局·吕思勉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章 湘娥访道·屠隆

    〔外扮展灵旗上〕火轮电甲卫淸都。使酒天门偶大呼。却被雷师纠不法。侯家聊罚作人奴。某许相国府中老苍头展灵旗是也。与昆仑奴俱是天上九关守将。偶乘醉使气。两人大闹天门。一时同谪。昆仑奴在崔千牛家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臧懋循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杂剧(元)杨显之撰●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后尧婆淫乱辱门庭泼奸夫狙诈占风情 正名 护桥龙邂逅荒山道郑孔

  • 卷二百八·志第一百六十一·艺文七·脱脱

        ◎艺文七   集类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史类。   《楚辞》十六卷   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   《考异》一卷   《楚辞》十七卷   周紫芝《竹坡楚辞赘说》一卷 晁补之《

  • 卷四百五十三 列传二百四十·赵尔巽

      荣全喜昌 升泰 善庆柏梁 恩泽 铭安 恭钅堂 庆裕 长庚 文海 凤全 增祺 贻穀信勤   荣全,关佳氏,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威勇侯那铭嗣子。咸丰元年,袭爵,授二等侍卫。从征山东,以功迁头等,还直乾清门。十一年,出为塔尔巴哈台领

  • 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七十四·赵尔巽

      佟国维 马齐子富良、马齐弟马武、马武子保祝 阿灵阿子阿尔松阿 揆叙 鄂伦岱   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佟国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也。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吴三桂反,子应熊以额驸居京师,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一·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八月戊戌朔○己亥 上谕礼部朕荷 皇天眷命入嗣 太祖洪基兹生辰又届思报洪恩非逸豫废礼可权免朝贺尔百司勿生慢肆宜尽臣劳之实以称乃忠之义钦哉○是时边供繁费加以土木祷祀之役月无虚日帑藏匮竭司农百计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佚名

    一一四三 安徽巡抚书麟奏缴应禁书籍并恳再予展限一年折(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三日安徽巡抚臣书麟跪奏,为查缴应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蒙圣训,实力搜查,经前任各抚臣陆续查缴,并先后

  • 目录·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目录君道门君道       帝学政体      慈孝恭俭      法祖宗用人       广言路勤政       听断诏令      风俗帝系门尊号      皇太后皇后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三圣德一【孝德】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皇上六旬正诞允羣臣请陞殿受朝贺先一日甲午奉皇太后由畅春园还宫初羣臣以皇上六旬万寿恭拟请驾陞殿受朝贺上方侍皇太后於畅春园礼臣以三月初六日启

  • 24.孔子周游列国·林汉达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

  • 天子章第二·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论说天子如何把爱敬双亲之心扩展至天下百姓,让人民受到感化,都能效法天子而去尽孝。【原文】子曰(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2);敬亲者,不敢慢于人(3)。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4)于四海。蓋

  • 皇言定声録卷八·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乐器第八【钟石】汉后重钟律杜夔以金石定乐是也但金声专一而无变通欲以十二律长短分数作为钟律则甚不合先臣曰方响同矩而不同声水盏子同规而不同韵若同冶一钟均照黄钟十二觔或十四觔五两铜齐之数竝

  •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孟子类论孔子集大成之説答南轩此段谓金玉二字正是譬喻亲切有功处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合也言合众理而大备于身或曰集谓合乐成谓乐之一变此卽以乐喻之也】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

  • 卷十·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十   明 朱朝瑛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昭公之立必非子野之命使子野有命穆叔安得而阻之说者以为内有所承故书即位者非也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

  • 卷第九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三十六世随录泉州府永春瑞云借山映禅师漳州林氏子。世业儒。年二十二。投礼南山弥于广严薙染。後受金粟

  • 明报应论·慧远

    《答桓南郡明报应论》的简称。东晋释 慧远撰。为中国早期佛教阐述因果报应论的文章。强调 因果报应是“自然感应”、“必然之数”,是人生的必然规 律,“虽欲逃之,其可得乎?”认为灵魂(神)是因果报应 的主体承受者,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