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皎传

华皎,晋陵暨陽人。世代为小吏。华皎在梁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时,他投靠侯景党人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侯景所囚禁,华皎待文帝很友善。景乱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事,多委任于他。华皎聪明敏慧,于文书账册之事十分卖力。及至文帝平定杜龛,便配给他兵马武器,仍为都录事。华皎管理下属磊落分明,善于爱护体恤。时值兵荒之后,百姓饥馑,华皎与众人同甘共苦,不管多少一律与大家均分,于是渐次提升为暨陽、山陰二县县令。文帝即位,授职为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年(560),封为怀仁县伯,食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华皎随侯王真以兵阻拒之。王琳乱平,镇湓城,主持知江州事务。当时南州守宰多为乡里酋豪,不遵朝廷法典,文帝让华皎想办法驾驭他们。王琳手下败逃溃散之将卒多依附于华皎。三年任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不久诏令督领寻陽、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浔陽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士于船中,诈称为商贾,想在湓城偷袭华皎。事未发而为华皎所察觉,使派人邀击,全数获得其船仗。同年,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讨周迪,迪乱平,以功授职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加封邑连同旧邑共五百户。未拜官,入朝,又援职为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华皎出身于小吏,善于营置产业,湘川一带物产很多,所有收入都输入朝廷,粮食之运送,竹木之供应,经他转运的物资很多;至于油蜜脯菜之类,无不加以置办。又征伐川洞蛮,得到很多铜鼓、人口,都送至京师。废帝即位,晋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文帝因为湘州出产杉木舟,让华皎营造大舰金翅等二百余艘,以及各种水战之用具,想藉此进军汉水流域及峡州一带。

韩子高被诛杀后,华皎心中不安,便修缮战具,聚集徒众,厚待所属之地方官。高宗频频命令华皎上缴大舰金翅等,华皎借故迁延不至。光大元年(567),秘密启奏以求广州,以窥伺皇上之意,高宗假意答允,然而未下诏书。华皎也派出使者勾结串通北周兵,又尊奉萧岿为主子,人马很强盛。诏令便以吴明彻为湘州刺史,实际上是想以轻兵偷袭他。当时担心华皎先发制人,便先派吴明彻率众三万,乘金翅舰直趋郢州,又派抚军大将军淳于量率众五万,乘大舰随后而至,又令假节、冠武将军杨文通另从安成步道出师茶陵,又令巴山太守黄法慧另从宜陽出师澧陵,前往掩袭,出其不意,且与江州刺史章昭达、郢州刺史程灵洗等参与谋划讨贼。

当时萧岿派遣水军为华皎声援。北周武帝又派遣其弟卫国公宇文直率众屯驻鲁山,又遣其柱国长胡公拓跋定以人马三万攻围郢州。萧岿授华皎为司空,巴州刺史戴僧朔、衡陽内史任蛮奴、巴陵内史潘智虔、岳陽太守章昭裕、桂陽太守曹宣、湘东太守钱明全都隶属于华皎。又长沙太守曹庆等原本隶于华皎,因而也为之用。皇上担心上游地方官均为华皎所煽动、迷陈书惑,便下诏说:“贼人华皎出身低贱,只因遇到破格提拔,才得以担任高官,正当恩宠备至,身肩重任之时,背反了造就、化育他的朝廷,心怀奸谋诡计,想要扶立萧氏,私下所订之盟约已然败露,存心凶毒之极,想要颠覆社稷,煽动勾结边将,驱迫士民,像蚂蚁那样聚集于巴、湘,像野猪那样狂奔于鄢、郢,背逆天地,人神共愤。征南将军淳于量、安南将军吴明彻、郢州刺史程灵洗,受命专事征伐,备尽心力,抚慰各路英雄,水陆齐进。义勇忠烈之士,争先杀敌,凶徒终将崩陷陨灭。获取胜利是指日可待,层层妖氛将一扫而清。说及此我心中也哀怜罪人,但愿能让他们重新作人。可特赦湘、巴二州:所有为叛贼所逼迫胁制,以及加入叛党之人,一概不予追究;至于贼军主将及偏裨,一并开恩特许自首,全都从宽论处。”

在此之前,又下诏派遣司空徐度与杨文通等自安成陆路出湘东,从后面偷袭华皎。当时华皎布阵于巴州之白螺,排列舟舰,与王师相持不下。及至听说徐度直捣湘州,便率兵从巴、郢乘着顺风沿江而下,前来挑战。淳于量、吴明彻等募得军中小舰,赏给大量金银,让他们先行出去阻挡皎贼大舰,受其拍石之击。贼舰用于施放的拍石用得干干净净,然后官军以大舰发拍石,贼舰都被击沉于江心。贼又以大舰装载柴草,因风纵火,不一会风向回转烧了自己营地,贼军大败。华皎便与戴僧朔乘单舸逃跑,经过巴陵,不敢登城,便直奔江陵。拓跋定等再也无船可渡,从陆路奔巴陵,巴陵城已为官军所据,便赶往湘州。至水口,无法渡河,粮草也差不多罄尽了,便到军中请降。这一仗俘获万余人,马四千余匹,送至京师。华皎党羽曹庆、钱明、潘智虔、鲁闲、席慧略等四十余人一并伏诛,仅有任蛮奴、章昭裕、曹宣、刘广来得免一死。

戴僧朔,吴郡钱塘人。颇有蛮力,勇敢善战,族兄右将军戴僧锡很喜欢他。僧锡年老,征讨时总是让僧朔领兵。平王琳时立过功。僧锡去世,僧朔袭职代为南丹陽太守,镇守采石。从大军征讨留异,侯安都在岩下出战,为贼人砍伤,戴僧朔持单刀徒步援救得回。以功授职为壮武将军、北江州刺史,兼南陵太守。又从大军征周迪有功,迁任巴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至此与华皎一同作乱,伏诛于江陵。

曹庆本为王琳部将,萧庄伪署左卫将军、吴州刺史,所部仅次于潘纯..。王琳败,文帝将他配给华皎,官至长沙太守。钱明,本为高祖手下主帅,后历任湘州诸郡太守。潘智虔,潘纯..之子,少年时很有志向和气量,二十岁时当了巴陵内史。鲁闲,吴郡钱塘人。席慧略,安定人。鲁闲本为张彪手下主帅,席慧略是王琳部下,都由文帝配给华皎,官至郡守。一并伏诛。

章昭裕是章昭达之弟,刘广业是刘广德之弟,曹宣是高祖旧臣,任蛮奴曾向朝廷上过密奏,因此一同得到赦免。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八十六·赵尔巽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蔡东藩
  阅史郄视卷三·李塨
  卷九·李斗
  ●卷八·夏仁虎
  第三章婚姻·佚名
  一四三一 山东学政翁方纲奏恳准翁树培赶赴盛京重阅全书折·佚名
  一三一五 军机大臣奏呈《翻译琴谱》原本及《尚史》《宋稗类钞》底本片·佚名
  六八○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遵旨查核省志及府州县志书情形折·佚名
  二三六 河南巡抚徐绩奏遵旨照江西之法办理遗书折·佚名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马骕
  章潢传·张廷玉
  卷七十一·杨士奇
  卷五十八·赵汝愚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二贺知章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转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知

  •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蔡东藩

      却说监察御史程颢,系河南人,与弟颐皆究心圣学,以修齐治平为要旨。颢尝举进士,任晋城令。教民孝悌忠信,民爱戴如父母。后入京为著作佐郎,吕公著复荐为御史。神宗素闻颢名,屡次召见。颢前后进对甚多,大要在正心窒欲,求言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六月甲辰朔赠故少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太保谥文襄○以提督东厂太监麦福缉获功荫其弟祥为锦衣卫百户并厂卫官校各升职一级刑科给事中李万实言福荣宠已极督捕乃其本职不宜以微功冒受录

  • 卷之三十三·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三月。乙巳朔。筹办海军大臣贝勒载洵等奏、海军成立尚待时日。请将浙省水师各营暂缓裁撤。以资防<?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依议行。摺包  ○署两广总督袁树勋奏、粤省办理审判厅粗具规模。一编

  • 卷之一百·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 传第八十四 土尔扈特部总传 土尔扈特部分牧而处以新旧别称旧土尔扈特为乌讷恩苏珠克图盟设扎萨克十新土尔扈特为青色特启勒图盟设扎萨克二别有游牧额济内河扎萨克一

  • 卷一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六校讐略【二】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易经至礼记共一百六十七条】易经周易经传原目韩康伯注音义王辅嗣止注大经句监本大譌六先儒以上下经二篇为大经据毛居正六经正误改 乾卦彖注天也

  • 卷三十四·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四褒忠节雍正二年甲辰十月癸未上谕九卿詹事科道等朕惟周礼有司勲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于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则祀之凡以崇德报功风励忠节也太祖高

  • 鬼谷子卷上·陶弘景

      摔阖第一  摔,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问也,  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问,观人设教,铃顺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  首出万

  • 卷五·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五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 高邮孙氏曰齐宋卫三国称爵君行举重也

  • 尽心上·孟子

    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本书选34章。养性事天,修身立命【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卷三·李光坡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述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三安溪李光坡撰○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注曰食饭也饮酒浆也膳牲肉也羞有滋味者凡养之具大略有四 疏曰养王及后世子举尊者而言其实羣臣及三夫人以

  • 昭公·昭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三月,曹伯滕卒。夏四月。秋,葬曹武公。八月,莒子去疾卒。冬,莒杀其公子意恢。【传】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尊晋罪己也。尊晋、罪己,礼也。南蒯之将叛也,盟费人。司徒老祁、虑癸伪废疾,使请于南蒯曰

  • 卷七·晁迥

    禅源都序上卷有语云性如虚空不增不减何假添补但随时随处息业养神圣胎增长显发自然神妙此即是为真悟真修真证也予爱此语简要纯偹追思巳所立言多合此意予自耆而耋习静不已或于夜坐刹那见光及闻灵响愈觉清彻后看维摩经云

  • 花木鸟兽集类·吴宝芝

    三卷。清吴宝芝 (生卒年不详)撰。吴宝芝,石门 (今地不详)人。本书集录花木鸟兽故实,分门排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四十三目,中卷分四十二目,下卷分二十五目。所引的资料较为广泛。无论是稗官小说,或者诗词佳句

  • 护国经·佚名

    佛说护国经,一卷,赵宋法贤译。护国长者之子出家得道。为俱卢大王说法。与佛说赖吒和罗经同本。法华经仁王经金光明经,称为护国经之三部。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李通玄

    简称《华严经大意》。佛教著述。唐李通玄造。一卷。介绍“八十华严”各卷的主要内容或大意。文字极为简略,每卷只用约二十字左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 新华严经论·李通玄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本书系就实叉难陀所译之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

  •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松源崇岳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