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黎景熙传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地人,少年时以字行。

祖父黎嶷,魏太武帝时,曾随从攻克平凉,立下战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衔。

后任燕郡守。

祖父黎镇,承袭封爵,任员外散骑侍郎。

父亲黎琼,太和年间承袭封爵,历任员外郎、魏县令,官至..城郡守。

季明从小喜欢读书,善于记忆,但缺乏应对的才能。

他的从祖父黎广,魏太武帝时任尚书郎,善于古字学。

曾从吏部尚书清河人崔玄伯学习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习楷书、篆书,从此在家中传其学业。

季明也学习这门学问,与许慎观点颇有不同。

又喜欢占卜天象,通晓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

但是穷困失意,不会经营产业。

有书千余卷。

尽管穷困独居,也不因为饥寒而改变操守。

与范阳人卢道源是同心相应的好友。

永安年间,卢道源劝他当官,开始任威烈将军。

魏孝武帝初年,升镇远将军,随即被任命为步兵校尉。

魏孝武帝西迁后,季明仍然寓居在伊水、洛水之间。

侯景攻占黄河以南,征召季明参军。

不久被授为银青光禄大夫,加中军将军衔,任行台郎中,授黎阳郡守。

季明随从他到悬瓠,察觉侯景最终不足依靠,就离开他。

寓居颍川,认为世道未清,想悠闲自得过一辈子。

当时王思政镇守颍川,多次派使者征召他。

季明没有办法,只得出来相见。

在官署内留了一个多月。

太祖又征召他,于是入函谷关。

命令季明在东阁订正古今文字。

大统末年,授安西将军,随即任著作佐郎。

当时与他同辈的人,都是位居高官,车辆、服饰华丽盛美。

只有季明生活贫寒,而没有惭愧的神色。

又勤于职守,著述毫不懈怠。

可是为人特别孤僻执拗,不合时俗。

所以一担任史官,竟然十年没有升迁。

魏恭帝元年(554),加授平南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衔。

六官建立后,任外史上士。

孝闵帝登基,加征南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衔。

当时大司马贺兰祥讨伐吐谷浑,诏令季明从军。

回来后,被授为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

武成末年,升外史下大夫。

保定三年(563),大建宫室。

春夏大旱,诏令公卿百官,畅言政事得失。

季明上书说:微臣听说,成汤时遭到大旱,就让六卿自己陈述过失。

周宣王操之过急,而美玉尽失。

这难道不是远虑百姓,俯哀众生吗?如今正值紧要时令,而时雨未降,天下之人,全都渴盼上天降雨。

陛下关怀万物,钟爱众生,礼敬百神,而仍未能达于丰收,难道是做事失去节制,违背农时,举措失当,以致招来了旱情?《春秋》说:“君王有所举动必须预先书奏天庭,行动时要举行典礼,天时变化才没有不应时而至的。”孔子说:“君子以言论行动而震撼天地,难道可以不谨慎吗?”《春秋》载庄公三十一年冬天无雨。

《五行传》认为是因为这一年连筑了三座高台,挥霍浪费,不体贴百姓。

僖公二十一年夏天,大旱。

《五行传》认为是当时兴建南门,使百姓服役劳顿。

汉惠帝二年夏天大旱。

五年夏,又大旱,江河水少,溪涧断流。

《五行传》认为原因在于此前曾征发民工十四万六千人修建长安城。

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大旱。

《五行传》认为是这一年征发全国曾经为吏的人挖凿昆明池。

可见土木之功,征集民工,大兴徭役,上天总是要以异象来应验。

典籍中的告诫之言,应当慎重考虑。

上天谴责警告,改正错误就好。

如今倘若省去徭役,使百姓休养,以回答上天谴责,或许时雨可降,谷禾长成,则丰收有望,尚未为晚。

《诗经》说:“百姓休养,可达温饱。

惠泽中国,安定四方。”又担心阳极生阴,秋季多雨,年成不好,百姓将失去希望。

如果禾谷连年不熟,则更可忧虑。

当时豪富之家,竞相奢侈华丽。

季明又上书说:微臣听说,态度宽大才能广泛覆盖,胸怀仁慈才能感化众生。

所以天地高厚,万物得其容纳生养。

四时彰明寒热,几乎类似表征它的忠信。

因此,帝王应宽大如天地,忠信如四时。

北斗星东指,天下人知道春天来了。

君王广布德化,全国百姓都感激他的恩惠。

伏望陛下以英明之资治理天下,万事皆能通达顺利,奋勇疾进,自强不息,善于垂询,接受规劝,则天下人幸运极了。

自古大治之君,也都是广泛访查,询问百姓,置鼓树木,以求人们揭发过失。

近年大旱多时,人们盼望丰收。

陛下何不公开颁布诏命,广求人间疾苦呢?可与大禹、成汤的归罪自己相同,而高于宋景公的执守节操。

喜雨应时,丰收在望。

克制自己,节约费用,追慕质朴,厌恶奢华,这个原则应当尊尚。

但是,华服仍炫耀于大道,绸纱犹奢侈于豪家;粗布短衣尚未充实于平民,糟糠之食犹未厌弃于百姓。

这是劝说引导之理未能周全的缘故。

如今虽然在政治上引导,在刑罚上一视同仁,但风气实在难以统一。

从前文帝集中上书用的布袋,用来做成帐幕;怜惜百姓的财产,不筑露台;后宫被宠的妃姬,衣服下摆长不及地,比起今天富家的豪奢,连他们的婢女奴仆的服装也不如。

但是以身教为下属作出表率,国家富强,刑罚公正,庙号称为太宗,实在很有道理。

微臣听说,圣人久在此道,天下即可教化成功。

如今承接魏室战乱之后,正直诚实之风尚未形成。

应当首先“遵从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革除浮华陋习,抑制竞逐风气,检查皇宫内的小巧珍玩,焚毁雉头裘之类的奇装异服,无益的物品不要偏爱,有损于德化的器皿不要陈放在身边,则百姓也就懂得道德了。

微臣又听说,治国之要,在于选拔官员,举荐人才。

如果略有差错,就会带来无穷后患。

倘若新进之人位置在上,就会导致用人如堆柴的讥评。

所以古时善于治理的人,在提拔官员时,都要按照前后次序,根据才能来任用。

在朝廷上赏人封爵,不是出于个人恩惠。

量才授官,量能任用。

官得尽其才,用当尽其能,朝政谐和,即可顺利驾驭,以图大业。

虞、舜选拔百官,凡不仁者皆远斥。

这样便可万事如意,百姓也懂得教化了。

皇帝看后表示嘉许。

当时外史官署多次迁移,没有固定的地方。

季明又建议说:“外史之职,汉朝的东观,等级相当于石渠阁,职司相当于天禄阁。

这是广内、秘室,收藏秘典之处,被帝王所珍视,而如今在哪里?从魏朝到我朝,不再建立外史官署。

微臣虽然愚昧,还知道这件事的不对,所以去年十一月间,臣胆敢冒昧上奏。

帝王特地降旨,立即派人修建。

但是一年过去了,没有建成。

微臣职司所在,为此担忧,不敢不再次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于是官署才建成。

天和三年(568),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后来因病去世。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宋濂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第三章商业使用人·佚名
  裴叔业传·魏收
  索元礼传·欧阳修
  周德威传·薛居正
  镇王竑传·脱脱
  文征明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卷二百·雍正
  卷十七·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二集 二卷·钱德苍

    烂柯山北樵(净上)屈曲苍茫接翠微,片帆轻送远风吹。人情世事如流水,争似渔郞坐钓矶。某王安道,乃会??人氏,平生打鱼为活。我结交两个兄弟,一个朱买臣,一个杨孝先。那朱买臣有满腹文章,争奈时乖运蹇,不能遂意,每日与杨孝先打柴为活

  • 列传第十九 周舍 徐勉·姚思廉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晋左光禄大夫抃之八世孙也。父颙,齐中书侍郎,有名于时。舍幼聪颍,颙异之,临卒谓曰:“汝不患不富贵,但当持之以道德。”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建武

  • ●卷二百四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四。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张棣金虏(改作国)图经(旧校云:此卷以金史对舛巳极无从改正。又云:但有异同似非舛舛也。)曰:一京邑金虏(改作人)有国之初都上京府曰:会甯地名金源其

  • ●卷十七·周密

      ○杨凝式僧净端   杨凝式居洛日,将出游,仆请所之,杨曰:"宜东游广爱寺。"仆曰:"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曰:"姑游广爱。"仆又以石壁为请,凝式曰:"姑游石壁。"闻者为之抚掌。   吴山僧净端,道解深妙,所谓端师子者,章申公极爱

  • 卷之二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佚名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四月初二日,汗出猎并往迎征瓦尔喀之军士,卯时出沈阳城北门,宿於三岔。初三日晨,征瓦尔喀之诸大臣遣人报汗曰:“大军出辉发已三日。”是日,行猎前往至名谓避荫之处,因於边外甚远之地

  • 七三 阿有与阿桂·周作人

    外姓人家住在新台门里的也有好几家,今均从略,只挑取在鲁迅小说中有得说及的一二件事来说一下。其一是阿有。他姓谢,是有名的阿Q的老兄,他以给人家舂米为业,因此认得他的人很多,老太太多称之为有老官,算是一种尊称。乡下常说

  • 汉纪三十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61)·司马光

    汉纪三十七汉明帝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年) [1]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 [1]春季,明帝出宫,在附近观览洛阳城楼宅第,打算随后去河内郡行猎。东平王刘苍上书劝止。明帝看到奏书后,立即回宫。

  •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司马光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 [1]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过柏人。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遂不宿而去。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 [1]冬季,汉高帝

  • 尊孟辨卷上·余允文

    (宋)余允文 撰○温公疑孟疑曰孟子称所愿者学孔子然则君子之行孰先于孔子孔子厯聘七十余国皆以道不合而去岂非非其君不事欤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岂非非其友不友乎阳货为政于鲁孔子不肯仕岂非不立于恶人之朝乎为定哀之

  • 卷八·惠栋

    钦定四库全书九经古义卷八      长洲惠栋撰周礼古义夏官司爟说文曰爟取火于日官名举火曰爟周礼曰司爟掌行火之政令从火雚声或作烜从亘案司爟注读如予若观火之观【古唤反】秋官司烜氏【音燬】读如卫侯燬之燬郑氏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之餘   總相别相施 皆悉能迴向。   是菩薩能以二種施能知二種迴向.一爲總相二爲别相.總相迴向者有所施皆迴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别相施者

  •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七人附见七人)  潭州上封寺沙门释讳才传一(海印隆)  释讳才号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为驱乌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威。慕最上乘不惮遐扣。劳逸弗介一

  • 角力记·调露子

    中国古代角力典籍。宋朝调露子著。根据吴翌风手抄本翻印的木活字排印本,收录于1939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丛书集成初编》中。最早版本于五代十国至宋初(约960)问世。本书在《宋史·艺文志》、郑樵《通志略》、焦竑《国

  • 易象正·黄道周

    易学著作。明黄道周撰。十六卷,卷首目录凡例一卷。是一部以古占法解释《周易》的书。《凡例》叙述作书大旨:“凡《易》自《春秋》、《左》、《国》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虞(翻)、王(弼)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

  • 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

     四卷。宋赵秉文撰。赵秉文,滏阳 (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 (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 《老子》分为 《道经》、《德经》上下篇

  • 鲁大夫秋胡戏妻·石君宝

    元杂剧剧本。简名《秋胡戏妻》。石君宝撰。旦本。秋胡戏妻故事首载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鲁秋胡纳妻5日而宦游,5年始归。未至其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而悦之。始以言挑之,继以金诱之。女未为所动。至家,乃知为其妻。妻污

  • 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

    《嘉言录》是李圆净居士编述的,书分十篇三十八章,由《增广文钞》(《全集》第一册)中节录出来,分门别类,拣择安插而成为一册。其所选录的出处,某卷某页,都记载的很详细,可以依照《文钞》全文相互的对阅。《嘉言录》的特点在于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