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也有的说字深明,名元亮,寻陽柴桑人,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年少时就有高雅的志趣,他房舍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写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不清楚他的姓名。安闲恬静不爱说话,不羡慕名誉利禄。好读书,而不作过深研究,每当对书中意思有了自己的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愛饮酒,但家贫不能常有。亲戚故友知道他的嗜好,有时就摆酒请他去,他一去就要把酒喝完,拿定主意一醉方休。喝醉了就走,一点儿也不留恋。家中四壁空空,房屋挡不住风吹日晒,粗毛短衣满是破洞和补丁,锅碗里经常空空荡荡,他却安然自得。常写文章来自娱,并用来表示自己的志向,把得失全都忘记,就这样过一辈子。”如此叙说,是用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们都说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父母年迈,家境贫寒,被任用为州祭酒,受不了官场那一套,不久便辞职回家。州里征召他去作主簿,他不去任职,自己种田养活自己,于是变得体弱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瘦弱不堪卧病在床已经多天了。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就隐居,有道就出来做事。如今你生在文明昌盛之世,为何这样自讨苦吃呢?”他回答说:“我怎敢自认是贤士,志趣也没有那么高啊。”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陶潜挥手让他回去。

后来作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朋说:“我想暂且作几天官吏,挣几个归隐生活的费用,是否可以呢?”上司听说了,就派他去作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送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给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生活费用,难以自给,现在派这人去,帮你劳动,他也是人家父母的孩子,你要好好对待他。”陶潜让把县里的公田全都种上酿酒用的秫稻,妻子一再请求种点吃饭的粳稻,他才让把二顷五十亩种秫稻,五十亩种粳稻。

郡中派督邮来县里检查,县吏禀告陶潜要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潜感叹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人弯腰屈背。”当天就丢下官印辞去职务,并写下《归去来》以抒发他的心绪,辞中写道: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缶尊。引壶繡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芸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义熙末年,征召他为著作郎,他不去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未能找到机会。陶潜曾到庐山去,王弘让陶潜的旧友庞通之带着酒具在半道栗里等他。陶潜脚有毛病,让一个弟子和两个儿子用一顶小轿抬着他。走到栗里,便欣然和庞通之一起饮酒,一会儿王弘来到,陶潜也没有表示不快。

先前,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陽和陶潜很有交情。后来作始安郡太守,经常去看望陶潜,每次去两人都要痛痛快快喝醉为止。而刺史王弘想请延之来坐坐,竟一天也等不来。延之临走,给陶潜留下二万钱,陶潜一下子全都存放到卖酒的那里,以便今后天天来打酒。曾有一次九月九没酒喝,就跑出来在屋旁菊花丛中枯坐良久。碰巧王弘送酒来,于是马上痛饮,直到喝醉才回去。

陶潜不懂音乐,却拥有一张素琴,每当酒喝得痛快,就摆出来抚弄几下以抒发情怀。来访者无论贫富,只要有酒就拿出来一块儿喝。陶潜如果先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了要睡觉,你先回去吧。”就是这样天真直率。本郡的军官去探望陶潜,碰上他的酒刚酿好,见他从头上摘下葛巾来滤酒,滤完后,又戴在头上。

陶潜年轻时作小辟,无论出仕还是退隐都不注意名声操守,自以为曾祖作晋朝的宰辅大臣,耻于屈身侍奉新朝,自宋武帝的江山日渐巩固,便不肯出去作官。所写的文章,都注明写作年月,自晋义熙以前,写明晋朝年号;自宋永初以后,只用甲子纪年。他给儿子写信述说自己的心志,并作训戒说:

“我已年过五十,而受穷苦熬煎。性格刚直而能力不济,与外界多不相合,一任自己的性情行事,必会招致世人的非议。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你们从小就受饥寒。经常感慨孺仲贤妻的话,自己围着破棉絮,在儿子面前又有什么惭愧的。已经是这样过一辈子了。只是遗憾邻里间没有第二个孺仲,家中没有老莱子那样的贤妻,怀着这种苦心,独自深为怅惘。从小喜欢读书,又爱闲静,读书如有所得,便高兴得忘了吃饭;见到树木荫影交错,听见各个季节的鸟儿不同的鸣叫,心里就会感觉舒畅。曾经说如果五六月间卧于北窗下,突然有一阵凉风吹拂,就自认为安闲自在如同上古先民。见识浅薄,岁月一天天过去。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弱,亲朋故旧都没有忘了我,常常送药为我救治,但自忖怕是寿限不长了。你们还都年幼,家里穷雇不起佣人,打柴挑水的日常劳动,什么时候能少得了呢。心里总丢不下这些,但又能说什么呢。虽然不能和你们再共同生活在人世,但是你们要常想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鲍叔、管仲,分钱财从不互相猜疑;归生、伍举,坐在荆条上共叙旧情,于是就能把坏事变好事,化不利为有利。和别人尚能如此,何况同一个父亲的兄弟之间呢。颍川韩元长,是汉末名士,身居卿相,活到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老年。济北汜稚春,是晋朝有操守的人,一连七代兄弟们不分家而共同拥有财产,家里人都没有怨言。《诗经》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你们都要好自为之。”

又写下《命子诗》送给儿子们。

元嘉四年(427),朝廷又要征召他作官,正在这时他去世了。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妻子翟氏,与他志趣相投,也能安贫乐道,和他前后相随耕耘田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沈约
  本纪第五 文帝·沈约
  ●跋·张楚金
  第七十七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蔡东藩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并戕梁元帝 诛僧辩再立晋安王·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第四○八清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一·佚名
  王僧孺传·姚思廉
  史祥传·魏徵
  杜景俭传·刘昫
  罪惟录选辑附录·查继佐
  卷八十·佚名
  张襄壮奏疏巻四·张勇
  卷十八·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回 避尼庵燕玉全贞·陈端生

    第二十回避尼庵燕玉全贞诗曰:万缘庵里暂相投,乳母提携两地忧。堪叹寄人矮檐下,此身焉敢不低头。且表才能江进喜,终朝假意哭萱堂。忙忙过了姻亲事,他就要,走出刘衙去探娘。话说江进喜取一个空闲,偷出刘衙,袖了四两银子,二包茶

  • 卷一百八十二·徐世昌

    周绍昌周绍昌,字霖叔,灵川人。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大理院推丞。和郑斋同年落叶诗高柯交戛万年枝,无榭荒凉九曲池。满地月痕人去后,一天秋色雁来时。辞根蓬转真无奈,候管葭吹会有期。惆怅御沟流不尽,题

  • 卷八十二·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十二 宋 陆游 撰 赏小园牡丹有感 雒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若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羣狐【山阴距长安三千七百四十里距

  • 雍正实录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二一六札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六日一一五○二—三·佚名

    台澎兵备道梁,及台湾知府叶,抄送「议定英商在台采办樟脑条款」及告示与淡水厅,并饬遵照办理札淡水厅十一月十七日奉到钦加道衔、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梁署福建台湾府正堂、加十级、纪

  •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三。铨注。○凡选法成宗八年四月始令京官六品以下四考加资五品以上必取旨以为例程。明宗时吏部员点初筮仕者姓名入奏号曰点奏。 于是求

  •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范晔

    (班彪) (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祖父班况,成帝时做过越骑校尉。父亲班稚,哀帝时做过广平太守。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当时,隗嚣带领众人在天水起

  • 汪大猷传·脱脱

    汪大猷,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人。绍兴七年(1137),他因父恩补官,任衢州江山县尉,通晓吏事。考中绍兴十五年进士,被授官为婺州金华县丞,他对争财产的人讲明长幼之礼,争财产的人心悦诚服地离去。李椿年施行经界法,约束的很严,传檄文让

  • 方克勤传·张廷玉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人民举起反元义旗,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令募水兵抵御。克勤献策而金刚奴不采纳,便逃入山中。洪武二年(1369),克勤被任命为县训导,因母老辞职归家。四年召至京师,吏部主试中第二名,特授为济宁

  •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目录·佚名

    第一章通论第二章汉大租第三章番大租第四章养赡租第五章地基租第六章学租第七章育婴租第八章留养租第九章城工租第十章义渡租第十一章义冢租第十二章官庄租第十三章隆恩租第十四章抄封租第十五章屯租第十六章施侯租第

  • 卷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四宫殿四景山神武门之北过桥为景山山之前为 北上门门左右向北长庑各五十楹西为教习内务府子弟读书处东门曰山左里门西门曰山右里门 北上门内为景山门内为 绮望楼楼後即 景山也山周二里余

  • 附錄·佚名

    ○宣祖大王實錄修正凡例一,《實錄》,非但毁譽失眞,狼藉無據也。凡人名、地名、職名、國事大槪,人所易知者,皆錯換違悞。又名臣奏疏,關係治亂之幾者,皆不書入。今雖未能刪改謬譌,至於大事,首末源委及名臣奏疏,隨所有纂錄。一,實錄

  • 第三篇 积善之方·袁黄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

  • 卷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周易兼义上经随第三随考异古本经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三本贞上有利字注【初九】以欲随宜者也宋板无也字 【六二】必有系也系上有所字三本同 体分柔弱分作于三本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中(通三部次第)·佚名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无畏译  次作护身。法明王手印。诵此真言。印顶等五处。便成坚固护身真言曰。  唵嚩日啰(二合)只宁(上二合)钵啰(二合)你(去)钵多(去二合)也莎(去)诃(去)  五遍诵之此是护身真言。  

  • 清净毗尼方广经·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只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及欲色界天净居天子。尔时世尊与诸无量百千大众。恭敬围绕而演说法。时有天子名寂调伏音。来在会坐。是时寂调伏

  •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二始教中总诸大乘经论所明修断不离二种执障所示行证不出八重地位。△二种执障者谓执有二一者我执执蕴等法有实主宰名为我执二者法执执蕴等法心外实有名为法执此由迷於二空而起从境得名

  • 东里集·杨士奇

    诗文别集。九十三卷,附录一卷。明杨士奇撰。约成于明正统年间。《东里集》按文体分类排次,共计九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集六十二卷,别集三卷。别集三卷收录的是为朝廷起草的诏谕文诰和奏对文字:卷一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