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吉传

萧吉字文休,是梁武帝的兄长长沙宣武王萧懿的孙子。博学多才,尤其精通阴阳术、算术。江陵覆亡后,归顺魏朝,官仪同。周宣帝时,萧吉因朝政日益混乱,上书力谏,皇帝不接受。隋朝受禅建国后,增职上仪同,因原职为太常,安排考定古今阴阳书籍。

  萧吉性格孤傲尖刻,不与公卿大臣随波逐流,又与杨素不和,因此落拓,郁闷不得志。见皇帝喜爱征祥之说,想侥幸取利自求官位,于是改变素志取媚于人。开皇十四年(594),上书给皇上说:“今年年在甲寅日,十一月朔旦,以辛酉日为冬至。第二年乙卯,正月朔旦,以庚申日为正月初一。冬天那天,便在朔旦。《乐汁图徵》说:‘天元十一月朔旦冬至,圣主得到赐福。’现在圣主在位,处于天元之首,而朔旦是冬至。这是喜庆之一。辛酉那天,就是至尊天子的本命日。辛德在丙,这年十一月建有丙子。酉德在寅,正月建寅,这是本命与月相合德。而处在元朔之首,这是喜庆之二。庚申那天,就是所历年龄。乙德在庚,卯德在甲。第二年乙卯,是年龄与岁月合德,而在元旦的早晨,这是喜庆之三。《阴阳书》上称:‘年命与岁月合德的人,一定会有福庆。’《洪范传》上说:‘年之初,月之初,日之初,是为王的根本。’经书并称为三长,顺应适合于它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福至吉利。况且甲寅为踚首,十一月为阳的开端;朔旦冬至,是圣王上元。正月是正阳月,一年的开始,月份的最初,朔旦是年之初,月之始,日之先,良辰相聚的时候。而本命为九元之初,行年是三长之首,都与岁月合德。所以《灵宝经》说‘:角音乃龙体精气,享国年数位逐日强盛。来年年命,都为角声。与经书相参证,如符契相合。另外甲寅、乙卯是天地相合。甲寅年是以辛酉为冬至,第二年乙卯年,以甲子为夏至。冬至阳刚开始,南郊祭天那日,就是至尊天子的本命,这是喜庆之四。夏至阴始,祭祀地的时辰,就是皇后的本命,这是喜庆之五。天子盛德如天之覆育万物,皇后仁惠如地之载养人民。所以二仪的元气,都相会在这个时候。”皇上看后很高兴,赏赐物品五百段。

  房陵王当时是太子,说东宫内有很多鬼魅,几次看到鼠妖。皇上指令萧吉到东宫祈祷消除邪气。在宣慈殿上设神座,有回风从东北鬼门吹来,扫向太子坐处。萧吉用桃汤苇火驱逐邪风,风吹出宫门就停止了。在未地堆土,设坛建有四门,设置五帝的座位。当时天气寒冷,有个蛤蟆从西南来,进入人行走的门,跳上赤帝的座位,回去时还从人行走的门出,跳几步,忽然看不到了。皇上很惊异,赏赐非常丰厚。又上奏道:“太子坐皇位不稳。”当时皇上私下想废掉太子,得到这句话,认为很正确。从此,他经常被顾视问讯。

  献皇后死后,皇上让萧吉占卜选择埋葬的地点。萧吉遍筮山区高阜。到一个地方,说:“占卜二千年,占卜二百世。”绘出图形呈奏皇上。皇上说“:吉凶在于人,不在于地。高纬父亲埋葬时,难道没有占卜吗?国家还是很快灭亡了。正如我们家族的墓园,如果说不吉祥,我不应该做天子;如果说不凶邪,我弟弟不会在战斗中死亡。”然而还是听从了萧吉的话。奏章说:“上月十六日,皇后山陵的西北,鸡未打鸣前,有黑云雾方圆五六百步,从地一直连到天上;东南还有旌旗、车马、帐幕,摆满七八里,同时有人来往检阅,部队相当整齐。太阳出来时才消失。同时看到的有十多个人。谨依照《葬书》上所说的‘云气之王与百官相伴出现,吉利。’现在黑气当为冬天之王,与百官相伴出现,是大吉大利。子孙无疆的征兆。”皇上很高兴。之后皇上准备亲临墓地殡葬。萧吉又上奏道“:至尊天子本命为辛酉,今年斗魁与天冈靠近卯酉,依照《阴阳书》所言,不能亲去发丧。”皇上没有听从。从宫中退出而告诉同族人萧平仲说“:皇太子派宇文左率深深地感谢我说‘:您以前称我应成为太子,竟然有了验证,终生不敢忘怀。现在占卜山陵,务必让我早早登上皇位,我登上位后,会以富贵报答。’我记下说:‘四年后,太子统治天下。’现在山陵云气应和,皇上又亲去发丧,征兆越发明显了。况且太子执政,隋朝也要灭亡了吧!必定会有真人出现了。我以前欺骗他说‘:占卜二千年的话是三十二;占卜二百世的话是占有天下二轮。’我的话可信,你要记住。”

  炀帝即位后,授官太府少卿,加职开府。曾经路过华阴,见杨素坟冢上有白气连天。秘密地说给皇上。皇帝询问原因,萧吉说:“征兆表明,杨素家会有兵祸,灭门的气象,改葬他处,或许可以免去灾祸!”皇帝后来平静地告诉杨玄感说“:你应早日改葬。”玄感也稍知原因,认为吉祥,假称辽东未除,顾不上私家事务。不久杨玄感因反叛灭族,炀帝更加相信萧吉。

  其后一年左右死在任上。著有《金海》三十卷,《相经要录》一卷,《宅经》八卷,《葬经》六卷,《乐谱》二十卷,以及《帝王养生方》二卷,《相手版要诀》一卷,《太一立成》一卷,都流行在世。

猜你喜欢
  孝桓帝纪第七·范晔
  卷一百五十八·志第一百十一·选举四等·脱脱
  卷六·黄以周
  读礼通考卷二十七·徐乾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尚史卷三十二·李锴
  卷九·陈均
  第二二甘结状嘉庆二十五年一一二○一-一·佚名
  张至发传·张廷玉
  卷七十四·雍正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太宗文皇帝圣训序·顺治
  卷一百十三·佚名
  周宗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拈要·李渔

    (末上)〔西江月〕措大焉能好色,乌纱未必怜香。风流须是做皇王,才有温柔福享。只虑欢娱太过,能令家国倾亡。特传妙诀护金汤,多设风流保障。〔凤凰台上忆吹箫〕毅帝武宗,冲龄御极,风流雅好微行。狎章台少女,簪订姻盟。为骋骅骝失

  • 一个观念·闻一多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渺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

  • 卷七百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八严识玄【以下有爵里无世次】严识玄魏州刺史後为兵部郎中诗一首班偼伃【一作严武诗】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揺落不胜悲寂寂苍苔满沈沈緑草滋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何象何象

  • 卷二 後唐二十條·陶岳

      太祖號獨眼龍  太祖武皇,本朱耶赤心之後,沙陀部人也。其先生於雕窠中,酋長以其異生,諸族傳養之,遂以「諸爺」為氏,言非一父所養也。其後言訛,以「諸」為「朱」,以「爺」為「耶」。至太祖生,眇一目,長而驍勇,善騎射,所向無敵

  •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全文·马建忠

    ○第一次话谈(李中堂奉使曰本,与曰本大臣问答语。书记官志之)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曰,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等官六人坐定,寒暄毕。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十四卷 江都 甘泉 仪征·缪荃孙

    江 都经 部春秋国语十卷 晋·孔 衍榖梁传解十四卷 孔 衍左氏训注十三卷 孔 衍公羊集解十四卷 孔 衍春秋后国语十卷 孔 衍博雅十卷广雅音四卷古今字图杂录一卷 隋·曹 宪尔雅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纪昀

    文苑传宋 【六】○宋六黄庭坚 晁补之【咏之】 秦观张耒陈师道 李廌刘恕王无咎 蔡肇李 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米芾【友仁】刘诜倪涛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刘弇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廌刘恕王无咎蔡肇李格非

  •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本传主要记述了黥布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项羽领导的起义大军中,是个屡建奇功的战将,勇冠三军,“常为军锋”。然而,他为项羽坑秦卒、杀义帝又是行不义、施暴虐的帮凶。战场上叱咤

  • 陈子龙、夏允彝传·张廷玉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他天赋过人,擅长写科举文章,兼写作诗赋、古文,他取法于魏、晋时代的文章,所写的骈体文尤其精妙。崇祯十年(1637)考中进士后,被选用为绍兴推官。东阳的一个童生叫许都,是副使许达道的孙子。他家里富

  • ●牧令书卷二十一 备武·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太平之世文恬武嬉偶有不虞辄致束手问此时所为教者安在乎所为养者又安在乎刑以齐民兵以卫民兵所以辅刑即所以辅养与教也岂修文事而可弗讲武备乎 主士俊 陆世仪 龚景瀚 宜 绵

  • 詩經卷之三  朱熹集傳·朱熹

      鄭一之七。鄭、邑名。本在西都畿内咸林之地。宣王以封其弟友爲采地。後爲幽王司徒、而死犬戎之難。是爲桓公。其子武公掘突、定平王於東都。亦爲司徒、又得虢·檜之地。乃徙其封、而施舊號於新邑、是爲新鄭。咸林

  • 卷二十五·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五    宋 黄伦 撰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羣后以师毕防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无垢曰夫人之情不警则不奋誓所以警之使奋也既渡河是此心有往而已然则

  • 卷一·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一      宋 黄伦 撰总论司马温公曰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皆有史官其载籍博矣经传所称特二帝三王之事见于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观夫蹑风云之会起而应帝兴王唐虞相禅夏后殷周相继世代虽殊

  • 春秋诸国统纪卷六·齐履谦

    元 齐履谦 撰杞国第十三杞姒姓国夏亡汤封夏后于杞周武王克殷求禹之后得东楼公于杞仍封其故国自东楼公五世至武公入春秋桓三年书侯庄二十七年书伯僖二十三年书子文十二年又书伯襄二十九年又书子昭六年又书伯遂终春秋

  • 青巖叢錄一卷·王祎

    烏傷華川玉褘子充緯書漢儒以爲孔子所演七經之緯凡三十六篇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書緯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災紀曆樞含神霧禮緯含文嘉稽命徵斗威儀樂緯動聲儀稽耀嘉叶圖徵孝經緯

  • 卷七十八·佚名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二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地界无常。思惟水火风空识界无常。思惟地界苦。思惟水火风空识界苦。思惟地界无我。思惟水火风空识界无我。思惟地界不净。思惟水

  • 西夏书事·吴广成

    西夏编年体史书。吴广成撰。清道光五年(1825)小岘山房初镌,其后有1935年北平文奎影印本。吴广成,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一生治史,精于史学,用10年功夫撰写成本书。其撰述尚有《廿二史金石考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