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出 拈要

(末上)

〔西江月〕

措大焉能好色,乌纱未必怜香。风流须是做皇王,才有温柔福享。

只虑欢娱太过,能令家国倾亡。特传妙诀护金汤,多设风流保障。

〔凤凰台上忆吹箫〕

毅帝武宗,冲龄御极,风流雅好微行。狎章台少女,簪订姻盟。为骋骅骝失却,无信物、车马空迎。大索处,拾簪有女,貌类娉婷。

痴情!旁求不已,遇强藩伺衅,家国几倾。赖忠臣效力,俘斩狰狞。停戎马,收来窈窕;奏肤功,献出螟蛉。回銮也,明良重见、好事方成。

看上皇帝要从良,刘妓女的眼睛识货。

误收窈窕入椒房,万小姐的姻缘不错。

力保金瓯无缺陷,许灵宝的担荷非轻。

削平藩乱定家邦,王新建的功劳最大。

猜你喜欢
  王题锡·唐圭璋
  吴淑姬·唐圭璋
  卷八·唐圭璋
  ◆王少监士元(拙庵集)·顾嗣立
  ◆卢待制亘(彦威集)·顾嗣立
  第三折·郑廷玉
  序·陈肇兴
  卷八·陈耀文
  东海渔歌卷三·顾太清
  卷217 ·佚名
  七言巻六十五·洪迈
  御选明诗卷六十七·康熙
  32、贺子·蒲松龄
  第一幕·田汉
  长恨歌译文和注释·白居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丹阳词 全文·葛胜仲

      ☆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蝶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黄昇

    宋词黄鲁直名庭坚,号山谷,陈后山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蓦山溪别意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芳载酒。肯落他

  • 玉澜集补钞·吴之振

    朱槔大食饼窳质谢天巧,风轮出鬼谋。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

  • 卷二十七·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七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三十八首【哲宗元佑元年丙寅春自右史除中书舍人十月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一年中作】 送陈睦知潭州【别本作陈陆者讹

  • 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脱脱

        ◎文苑七   ○陈与义 汪藻 叶梦得 程俱张嵲 韩驹 朱敦儒 葛胜仲 熊克 张即之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

  •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四·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春秋年表二

  • ●上篇卷三·陈洪谟

    上召左都御史戴珊与刘大夏至榻前论:&ldquo;尔等各衙门,凡事都奏行巡按御史勘报,岂以此官公道可托耶?&rdquo;珊顾大夏未敢对,大夏进曰:&ldquo;无他,以巡按御史一年一换,无久交,不制肘,故事多责成之。&rdquo;上曰:&ldquo;责之固是,

  • 张兴世传·李延寿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本来是单名世,宋明帝给他增加为兴世。少年的时候家贫,以平民身份随王玄谟讨伐蛮邦。后来随着孝武帝镇守寻陽,补任南中郎参军都护,随从入京讨伐元凶劭。后来南郡王刘义宣反叛,又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

  • 道宗本纪·脱脱

    (一)道宗孝文皇帝,名洪基,字涅邻,乳名查剌。兴宗皇帝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氏。六岁封为梁王,重熙十一年(1042)进封为燕国王,总领中丞司事务。次年,总理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封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二十一年(1052)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 卷十四之卷二十四并阙文·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卷十四之卷二十四并阙文

  • 方域二○·徐松

    诸堡金村堡陕西环庆路庆州安化县金村堡,嘉佑元年修复,元丰二年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诸 堡 铁城堡 铁城堡陕西熙河路岷州铁城堡,熙宁十年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 诸 堡 擦珠堡 擦珠堡熙宁元年八月十三日

  •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欲乐味甚少。忧苦患甚多。是以智者。应修方便。速离众欲。勤行净行。我昔曾闻。千福王子。名优陀延。绍父王位。住拘舍弥城。其城殊妙。宽博严净。晃烂宫观。映饰绮丽。窗牖通疏。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杂蕴第五之一嗢柁南颂杂蕴初染次所识色颇有受心世间无间缘增断善染分见缘界后了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五识身唯能起染。不能离染。意

  •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佚名

    上下二卷。道教经书。作者不详。所作时代无可考,疑为隋唐或之前所出道经。上卷讲至真无上大道(又称无上大法),认为不悟大乘无为法教,故难解脱,而无上大道具足圆满,成就一切,导引群迷,速登道岸,度脱生死,解脱无为。要

  • 大山里的人生·沈从文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

  • 西樵语业·杨炎正

    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

  • 杨子折衷·湛若水

    六卷。明湛若水撰。此书是为剖析杨简的心学而作。宋代的儒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以杨简最得其真传。杨简推行陆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逐至全入于禅。他在所著《慈湖遗书》中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心皆

  • 差摩婆帝授记经·佚名

    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住耆阇崛山,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娑罗王宫,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而请佛坐。佛与夫人互问树庄严义,而授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