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河王元怿传

清河王元怿,字宣仁。他从小聪慧机敏,仪容秀美,孝文帝很喜爱他。彭城王元勰格外器重他,并且说:“这个孩子风采神韵外表伟俊,黄中而内润,如果天假以年华,可继《二南》之化。”博览经史,兼习百家之言,有文学才能,善谈理趣,宽厚仁爱,很有器度,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一年(497)封王。

  宣武初年,任侍中,转为尚书仆射。元怿的才干长于从政,明于决断,善于分析判断各种事情,很有名声。司空高肇因为是皇帝的舅舅而受到宠信,他擅权专政,阴谋除去皇室中有才干的亲王,多次说元怿和元愉等人的坏话。元愉难以克制心中忿恨,便在冀州谋反。由于元愉的叛逆,又嫁祸杀害元勰。元怿担心自己也会遇难。高肇又通过审讯囚徒来建立私人的恩惠。元怿乘着侍宴的机会,在喝酒喝到高兴时,就对高肇说“:天子的兄弟,还有几个人?而你相煎不息!过去王莽头秃,也凭借渭阳的资产,因而篡夺了汉室。如今你的奸佞原形已经暴露了,只怕最终仍成为乱国的根源。”他又对宣武帝说:“我听说,惟独国家宝器和爵名,是不可以轻易借给人的。所以季氏旅于泰山,孔子深加讥讽;仲叔想要车悬之物,左丘明认为应当尤其引以为戒。这是因为天尊贵而地低下,君臣之道有别,应当防微杜渐,不得僭冒越分。至于像减膳、录囚这种做法,是国君的事情,如今却让司徒去做,这哪里是为人臣子的道理?况且陛下修明政教,解断诉讼,便可以使时雨降下,四时风调雨顺。怎么能让明君失职于上,奸臣窃权于下?助长祸乱的根基,就在于此了。”宣武帝只是笑而不回答。

  孝明帝熙平初年,改为太尉,侍中照旧。诏令元怿裁决门下各种事务,并负责经义注疏。当时有位和尚名叫惠怜的,自称能用念过咒语的水给人喝,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前来找他的病人,每天有千人以上。灵太后下诏赐给他衣服和食物,给予优厚的礼遇,让他住在城西南的地方,给百姓治病。元怿上表进谏说:“我听说法律严防妖言惑众,礼仪杜绝妖冶淫乱,这是因为要光明正大,防止奸邪。原在汉末,有位张角,也用医术,诱惑民众。当时所作所为,和今日相同。他以此诱惑民众,招致黄巾之祸。天下遭殃,长达几十年,都由张角引起。往昔新垣的奸情,不登于明堂;五利的侥幸,终于被杀戮。此事可引以为鉴。”灵太后很重视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灵太后因为元怿是孝明帝的亲叔叔,有德行又是先辈,众望所归,便将朝政委任给他,如同周公、崔光一样。元怿也尽力匡辅朝廷,以天下为己任。领军元叉是太后的妹夫,他恃宠而骄横不法,元怿经常以法令来管束他,多次给予贬黜和处分,元叉十分恼怒。元叉的同党通直郎宋维等人按照元叉的意图告元怿谋反。将元怿关在门下省,审问他身边的人和朝中显贵,显贵们都替元怿分辩,冤情得到昭雪,这才被释放。元怿因忠而被诽谤,便收集了过去忠烈之士的事迹,编成《显忠录》二十卷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正光元年(520)七月,元叉和刘腾将孝明帝挟逼于显阳殿,将灵太后关在后宫,将元怿囚禁在门下省。元怿罪名成立,于是被杀害,当年三十四岁。朝廷内外,不分贵贱,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满怀悲愤,垂头丧气,远近十分震惊。住在京城和已回本地的夷人,听说元怿被害,割面出血以哀痛者达几百人。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赵尔巽
  思务第十二·陆贾
  卷七·张九成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八十七中下·郝经
  一○五一 谕承办《日下旧闻考》等书之总裁等官着分别加级纪录·佚名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佚名
  二四○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查出不应存留各书请旨销毁折(缺)·佚名
  绎史卷一百六·马骕
  第11章 我在泰山时·冯玉祥
  郭药师传·脱脱
  ●牧令要诀·壁昌
  卷二十三·佚名
  谭襄敏奏议巻十·谭纶
  卷三十一·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忆·林徽因

    新年等在窗外,一缕香,枝上刚放出一半朵红。那天的天澄清的透蓝,每棵树梢头,像凤凰。是你在笑,仰脸望,我不曾忘,也不能忘心在转,你曾说过的太阳带点暖,斜照在多少勇敢话那天,你我向蓝穹,凭一线力量。几句话,白鸽似的盘旋。全说了,—

  • 夜蛾·戴望舒

    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

  • ●卷一百二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   起建炎三年正月,尽二月三日壬子。   建炎三年正月车驾驻跸扬州。   翟兴为京西北路马步军都总管兼安抚制置使兼河南尹兼西京南北路招捉使。   翟兴为京西北路兵马钤辖与杨进战於鸣皋山下

  • 康熙三十四年一月至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正月,谕大学士等:兴永朝前请丈量湖南田地有累于民否,治国之道,莫要于安民,或有不肖州县将田地尽未丈量,辄称余田加赋者,亦未可定,安有加增田赋而全不累民之理,着湖广总督昊琠详察具奏。二月,贵州巡抚阎兴邦奏:黔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五月。丙辰朔。上驻跸拖陵布喇克地方。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步行厮役、及羸瘦马匹、应留拖陵地方。留总兵官白斌标下绿旗兵二百名、马进良标下绿旗兵一百名、令其踞水浚壕、筑垒扎营、

  • 第四十三册 天命八年正月·佚名

    第四十三册 天命八年正月【原档残缺】一二人不得离旗前往之矣,恐途中抢掠汉人物件,务妥加管带。是日,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往迁南海沿岸户口时,悬牌告示。其书曰:“李驸马,此兵原非金帝兴,乃明帝兴矣。若明帝胜,则不曾

  • 一四二○ 护理山东巡抚江兰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一四二○ 护理山东巡抚江兰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一日护理山东巡抚 布政使臣江兰跪奏,为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遵例具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内节次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

  •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 第四十二·班固

    (王吉,贡禹,龚胜,龚舍,鲍宣)【原文】昔武王伐纣,迁九鼎于雒邑,伯夷、叔齐薄之,饿死于首陽,不食其禄,周犹称盛德焉。然孔子贤此二人,以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也。而《孟子》亦云:“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奋乎百世之上,百

  • 王镇之传·沈约

    王镇之字伯重,琅笽临沂人,是隐士王弘之的哥哥,曾祖王訥,是晋代的骠骑将军。祖父王耆之是中书郎,父亲王随之,是上虞县令。王镇之开始当琅笽王卫军行参军,出外补任剡县和上虞县令,在任上都有能干的名声。内史谢车酋请王镇之当山

  • 陈敬宗传·张廷玉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之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编修《五经四书大全》,再编修《成祖实录》,被授予翰林侍讲。遭母丧归家。宣德元年(1426),起用

  • 序·钱穆

    我这一本《湖上闲思录》,是今年春天因着一位友人的一番怂恿而触机开头写起的,经过了约莫四个月的时间,积成这三十篇文字,把它汇集成册。我的生活,其实也算不得是闲散,但总是在太湖的近边,时时见到闲云野鸥风帆浪涛,总还是有一

  • (八)·钱穆

    《近思录》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凡二十五条。明道言:“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今按:中国人言政治,每分三代与秦汉以下。此条言先王,即指三代,后世即指秦汉以下。夏商之世,皆较汉唐为长,周祚尤久。何以制

  • 卷二十七·道世

    △至诚灾第十九(此有八部)▲述意部第一夫至诚所感,无神弗应;大士运心,无机不赴。励己剋意,尽未来际。所以一一弘誓,莫不忍智相应,心心广博,皆在阿惟越致。自非立行重於松筠,起愿逾於金石。殁命护持,深心救济。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清净乐欲。而于受持读诵正法者。应当发起善

  • 卷三十二·佚名

    释初品中四缘义【经】“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论】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是五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四·彦悰

    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圣朝议不拜篇第二(下)议·中御府少监护军高药尚等议状一首·内侍监给事王泉博士胡玄亮等议状一首·奉常寺丞刘庆道主簿郝处杰等议状一首·详刑寺承王千石张道逊等议状一

  • 卷第三·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上 (十四唱五字四十二偈。述圆顿法及六波罗蜜。忏根本无明。事理各有重偈发愿。成就始觉之智。此下每上皆唯七门。除启请故)。 (第二供养)一切恭敬礼常

  • 程氏经说·佚名

    七卷。不着编辑者名氏。此书乃程颐解经之语。《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二程全书》称《伊川经说》。内容包括《系辞》、《书》、《诗》、《春秋》、《论语》、《改定大学》。程颐之学,除《易传》另行于世外,其余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