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

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

晋楚弭兵

襄公二十五年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穆叔见之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齐崔庆新得政将求善于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 楚防子冯卒屈建为令尹屈荡为莫敖 二十六年许灵公如楚请伐郑曰师不兴孤不归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冬十月楚子伐郑郑人将御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子展说不御冦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县门发获九人焉涉于汜而归而后葬许灵公 二十七年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蠧小国之大菑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必将许之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晋人许之如楚楚亦许之如齐齐人难之陈文子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防于宋五月甲辰晋赵武至于宋丙午郑良霄至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司马置折俎礼也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戊申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卫石恶至甲寅晋荀盈从赵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晋丁夘宋向戍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谓向戌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也庚午向戍复于赵孟赵孟曰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壬申左师复言于子木子木使驲谒诸王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秋七月戊寅左师至是夜也赵孟及子晳盟以齐言庚辰子木至自陈陈孔奂蔡公孙归生至曹许之大夫皆至以藩为军晋楚各处其偏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赵孟曰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 辛巳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犂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毙其死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子何惧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既而齐人请邾宋人请滕皆不与盟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乃盟故不书其族言违命也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徳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壬午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子木又语王曰宜晋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晋荀盈遂如楚涖盟宋左师请赏曰请免死之邑公与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师辞邑向氏欲攻司城左师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徳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乐喜之谓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向戌之谓乎 楚防罢如晋涖盟晋侯享之将出赋既醉叔向曰防氏之有后于楚国也宜哉承君命不忘敏子荡将知政矣敏以事君必能养民政其焉往 二十八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 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迋劳于东门之外而傲吾曰犹将更之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君也淫而不父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 孟孝伯如晋告将为宋之盟故如楚也 蔡侯之如晋也郑伯使游吉如楚及汉楚人还之曰宋之盟君实亲辱今吾子来寡君谓吾子姑还吾将使驲奔问诸晋而以告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国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镇抚其民人以礼承天之休此君之宪令而小国之望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以岁之不易聘于下执事今执事有命曰女何与政令之有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防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徳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不然其何劳之敢惮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为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裨灶曰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将死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周楚恶之 郑游吉如晋告将朝于楚以从宋之盟子产相郑伯以如楚舍不为坛外仆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无乃不可乎子产曰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茍舍而已焉用坛侨闻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菑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徳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职贡从其时命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皆小国之祸也焉用作坛以昭其祸所以告子孙无昭祸焉可也 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及汉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逺虑小人从迩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不如姑归也叔孙穆子曰叔仲子专之矣子服子始学者也荣成伯曰逺图者忠也公遂行宋向戍曰我一人之为非为楚也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姑归而息民待其立君而为之备宋公遂反 楚屈建卒赵文子丧之如同盟礼也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楚人使公亲襚公患之穆叔曰袚殡而襚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茢先袚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 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三十一年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 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遂防于虢寻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子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谤讟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晋人许之 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防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而鲁伐莒凟齐盟请戮其使乐桓子相赵文子欲求货于叔孙而为之请使请带焉弗与梁其踁曰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叔孙曰诸侯之防卫社稷也我以货免鲁必受师是祸之也何卫之为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卫而恶之吾又甚焉虽怨季孙鲁国何罪叔出季处有自来矣吾又谁怨然鲋也贿弗与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若子之羣吏处不辟汚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汚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子防而赦有罪又赏其贤诸侯其谁不欣焉望楚而归之视逺如迩疆埸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树之官举之表旗而着之制令过则有刑犹不可壹于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自无令王诸侯逐进狎主齐盟其又可壹乎恤大舍小足以为盟主又焉用之封疆之削何国蔑有主齐盟者谁能辨焉吴濮有衅楚之执事岂其顾盟莒之疆事楚勿与知诸侯无烦不亦可乎莒鲁争郓为日久矣茍无大害于其社稷可无亢也去烦宥善莫不竞劝子其图之固请诸楚楚人许之乃免叔孙【臣】士竒曰自晋楚争伯而宇下苦战鬭不休至是师武谋臣力殚智索亦倦而思息防赵文子善于令尹子木而宋向戍又与二子交从而约剂其间此弭兵之好所自来也夫兵者民之残而财用之蠧也使晋楚齐秦果能罢兵结好谁曰非数世之利然而兵之不可去也久矣宋子罕责左师之言甚为明晰况弭兵则必使信而楚可信乎西门防而子木衷甲以争伯州犂止之而不听也其言曰事利而已茍得志焉焉用有信则当始事而楚人之狡已见矣向令赵武亦犹子木则西门之外且为战垒弭兵之约安在哉且其中尤有大不便者楚负淫名于天下非一日矣诸侯虽畏其势而窃从之其心犹畏伯主之议其后也楚即奄然受诸侯之成其心亦必有所顾畏而不安也自好合使成令诸侯之従交见于楚而内外无复辨冠履任其倒置矣所以紊大防而蔑大分者莫此为甚故当时欲弭兵则必令楚削去僭号修其职贡于周而后与之为好可也不如是则楚必不可迩楚必不可迩则兵必不可弭今乃舍其御楚之具进荆蛮于坛坫使中原冠带之邦相率而朝焉即鲁公之亲襚为辱亦大矣诸大夫暗于大较贪虚名而忘实害子罕虽知兵之不可弭而不知其所以不可弭者在楚不在兵也于虢之防仍读旧书赵武终守弭兵之信葢亦贤者然使楚得狎主诸侯视先大夫之戮力以攘楚者不有恧耶寻盟未退而鲁即伐莒不信之尤先自中国开之于楚乎何诛

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沈约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欧阳修
  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三·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三·焦竑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蔡东藩
  自序·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五·佚名
  ◎货税所统捐局·费行简
  第三四四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三--一·佚名
  一○一四 质郡王永瑢等奏办理江浙三分全书亟需校对请于生监中召募分校折·佚名
  四四五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饬派在籍候选教职贡生访查书籍折·佚名
  拓跋窟咄传·李延寿
  卷七·黄佐
  卷二百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易少夫人·唐圭璋

      临江仙   咏熟水   何处甘泉来席上,嫩黄初汤银瓶。月团尝罢有馀清。惠山名品在,歌舞暂留停。   欲赏壑源新气味,不应兼进狶苓。此中端有淡交情。相如方病酒,一饮骨毛轻。   又   咏熟水话别   记得高堂同

  •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疎卜式尚少弃冯唐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

  • 读礼通考卷七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外国吊丧左传僖公二十有七年夏齐孝公卒有齐怨【注前年齐再伐鲁】不废丧纪礼也【注吊赠之数不有废】昭公六年春王正月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注鲁怨杞因取其田而今不废丧纪故礼之】大夫如秦葬景公礼也【注合先

  • ●六、学问一斑·秦翰才

    溥仪在六岁上开始上学,由大学士陆润庠和侍郎陈宝琛教读汉文、都统伊克坦教读满文,但满文成绩很不行。其后有英人庄士敦教读英文、刘骧教读日文,但日文也不行,英文却很好,能读能说能写,写的书法也很清秀,他签字喜欢用Henry一个名字

  • 提要·刘时举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巻宋刘时举撰时举里贯无考其结衔称通直郎户部架阁国史实録院检讨兼编修官宋季三朝政要载史嵩

  •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六七二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缴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广西巡抚臣李世杰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应禁各书,粤西节次准咨,后刊刻书目,分发各学教职,令其向本地读书旧家暨绅士人等,逐一细查。如有全部书籍,并残篇

  • 汉纪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司马光

    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庚寅,公元30年) [1]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摇役,比丰、沛。 [1]春季,正月丙辰(十六日),东汉把舂陵乡改为章陵县,按照刘邦祖籍丰县和沛县的作法,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徭役。 [2]吴汉等拔朐,斩

  • 卷二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八征榷考【三】盐顺治元年整理长芦盐法詹事府通事舍人王国佐条奏长芦盐法十四事一复额引以疏壅滞一改引部以速引利一便引价以壮京圉一革防销

  • 卷二十·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晋表晋主重贵降表孙男臣重贵言顷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先人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翁皇帝救患摧刚兴利除害躬擐甲胄深入寇塲犯露蒙霜度鴈门之险驰风击电

  • 提要·王应麟

    《诗地理考》六卷,宋王应麟撰。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於诗中地名者,薈萃成编。然皆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如《小雅》《六月》之四章&ldquo;玁

  • 卷十四·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四宋 聂崇义 撰鸡彞       鸡彞舟鸟彞       斝彞黄彞       虎彞蜼彞       画布巾龙勺       圭瓉瓉槃       璋瓉献尊【阮氏义】    

  • 卷五百五十二·佚名

    △第四分善友品第二十二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为即般若波罗蜜多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尔善现,世尊,为离般若波罗蜜多有法可得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尔善现,世尊,为即般若波罗蜜多空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不。不尔善现

  • 佛教徒应参预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太虚

    ──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即是说佛的教法虽是佛智证明的真理,而存在世间则是观察众生之机宜事实而施设的,所以佛经是“契理契机”的法。不仅合乎个别的千差万别之机,另外还有时代机境;要针

  •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时娑伽罗龙王与九十一子及诸龙围绕。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瞻仰尊颜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归命世所赞  最上无与等  三界大导师  能示正道者  成就大威德  永灭烦恼结  人中之胜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一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之二分别说无教已。偈曰。复一切与教。正作与中应。释曰。一切人于护不护及中住。乃至造有教业未竟。是时中与现世有教相应。偈曰。刹那后与过。至舍。

  •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唐 不空译末利支提婆华鬘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

  • 毗尼母经卷第五·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尔时佛在波罗奈。五比丘往白世尊。听诸比丘畜何等药。佛言。听诸比丘畜陈弃药。乃至流离亦听畜。治病药有四种。中前服药不得中后七日终身服也。中后药中前亦得服之。不得终身畜也。中后

  • 大统历志·梅文鼎

    八卷。附录一卷。清梅文鼎撰。元代郭守敬等创制“授时历”,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所定数据全凭实测,精确度很高。明朝沿用不废,改称 “大统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