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徒单镒传

徒单镒本名叫按出,是上京路速速保子猛安人。父名乌辇,任北京副留守。镒异常聪明,刚刚七岁,就能熟习女真文字。大定四年(1164),皇帝命他用女真文翻译书籍。五年(1165),翰林侍讲学士徒单子温献来镒翻译的《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书。六年(1166),又送上《史记》、《西汉书》,皇帝下令将这些译本公布发表。皇帝令挑选各路学生三十多人,叫编修官温迪罕缔达教他们读古书,学做诗、对策。被选中的人中最精通学业的是镒,于是他从此通晓了契丹大小字及汉字,完全熟悉了经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枢密使完颜思敬请示让女真人参加科举考试,从中拔取进士,此议送交尚书省商定。回禀皇帝“:刚建立的女真进士科,暂且免去乡、府两试,其礼部试、廷试,只考一道对策,限定满五百字就行了。同时在国都设国子学,各路设府学,并用新科进士充当教授,士民子弟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上。几年过后,学者自然多了,就同汉人考进士一样三年一试。”皇帝同意。十三年(1173)八月,皇帝策问女真进士求贤以治的方法。侍御史完颜蒲涅、太常博士李晏、应奉翰林文字阿不罕德甫、移剌杰、中都路都转运副使奚礱主持考试,镒等二十七人进士及弟。镒被授予两职,其余授一官,前三名担任中都路教授,第四名以下任各路教授。

大定十五年(1175),皇帝下诏翻译各部经书,著作佐郎温迪罕缔达、编修官宗璧、尚书省译史阿鲁、史部令史杨克忠译文注解,翰林修撰移剌杰、应奉翰林文字移剌履讲析其义。镒以中都路教授选拔为国子助教。左丞相纥石烈良弼曾到国子学中与镒论谈,对他十分敬佩。镒遭逢母亲丧事后,再用为国史院编修官。

世宗曾问太尉完颜守道说“:徒单镒人怎么样?”守道回答说:“有才力,可担当政事。”皇上说:“对,让他多处理繁杂事务。”又说:“镒举止温文尔雅,性情和蔼可亲。”过了较长的一段日子,镒兼修起居注,累官到翰林待制,兼任右司员外郎。他献上《汉光武中兴赋》,世宗阅后大喜说“:不设立女真进士科,怎么能得到这人!”

章宗即位,镒升为左谏议大夫,兼任吏部侍郎。明昌元年(1190),升为御史中丞。不久,被任为参知政事,兼撰写国史。镒说:“人生有很多欲望,不用制度加以限制,则奢侈之心没有尽头。如今天下安定已久,应当谨慎行事,以便长久太平。”

章宗坚定致力于政治安定。镒送上奏章,奏文大致说:“我私下看唐虞的书,他们的臣子对皇帝说‘谨慎啊’、‘勤勉啊’,并用‘吁’表示惊疑,用‘都’表示赞美。既陈述了皇帝应警惕的地方,又用美好的东西来劝导他。皇帝治理时,一定说‘向大家核查,大家的说法对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听从大家的意见’。又能听从,又能做到,因而兴旺。君臣上下之间就是这样相处的。今天陛下继承兴隆的气数,保护太平基业,的确应当考古重德,在这点上留心,不因身外的人或事决定好恶喜怒,不因自己的好恶喜怒忽略友善,不体恤别人的话。是啊,上下情况有通达有阻塞。天地的运气有好有坏。唐代的陆贽曾陈述上下情况不通有九种弊病,其中上有六种,下有三种。皇上能注意这六种弊病,做臣子的怎敢不小心待另三病。上下情况既然能通畅,那就抓住了主要环节带动了一切。”镒升为尚书右丞,依旧撰写史书。

明昌三年(1192),镒被免去其他职务担任横海军节度使,后改任定武军节度使,知平阳府事。先前,郑王永蹈任职定武军,镐王永中任职平阳府,相继获罪,受牵连的人很多,皇帝怀疑他们有同党,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命镒节度定武,随即又请他管理平阳。之后改任西京留守。承安三年(1198),改为上京留守。五年(1200),章宗问宰臣:“徒单镒与宗浩谁行?”平章政事张万公答道“:都是有才能的人,镒似乎更强些,镒有操守,宗浩多数而已。”皇帝问“:什么叫多数?”万公说“:宗浩略有些迎合。”皇帝说“:你说得对啊。”不久,镒被提为平章政事,封济国公。

淑妃李氏专宠,她的兄弟横行霸道,朝臣常常奔走他们门下。那时一连几天狂风蔽日,皇帝下诏问天象变异的缘故。镒上疏大致说:“仁、义、礼、智、信叫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敬、子孝称作五德。如今五常不建立,五德不提倡,官宦士人抛弃礼义,忘掉廉耻,小民背道德叛信义,迷惑而不知悔改,背弃损毁天常,骨肉相残,动伤和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现在应端正不淳厚的民俗,顺应人心,对待父亲、子女,对待丈夫、妻子,各遵循应有的准则,这样才能和气融洽,使得福禄频频来到。”为此评论道“:治理政事的方法,紧要的有两点:其一,纠正臣子的心态。私下见众臣不明礼义,贪图功利的人很多,怎么能责怪老百姓跟着他们变化呢?用人时,德行端正的为上,才高为下。两者兼有待以不同等级,才不高德行好的次一等,虽有才能,行为道义没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压一压放在低位上,那么当臣子的风气就正了。其二,引导学者的志向。教育感化工作的推行,发动在学校。如今学者失去本来应有的求真的美德,经史高深,抛弃它不去学习,学点词藻华丽不真实的东西,钓取地位名利,我请求取士时同时考考经史典故,使学者坚持学习经学,不为当前浮靡文风所惑,就好了。”又说:“凡天下的事情,多头来的不是一头,相似的不是同一体,法律制度不能完全套用,因为相似而掩盖了真相,就会产生不同的议论。孔子说‘:道义是天下必须遵循的制度。’《礼记》说‘:道义是判断的凭证。’请陛下处理日常政务时,遇到对事情的处理有不同主张时,稍微多考虑一下,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理出头绪,那样就能确定如何裁决,并且能分辨疑问。”镒的话句句切中时弊,皇帝虽然接受他的主张,却不能施行。

皇上问汉高祖、光武帝的好坏。平章政事张万公答道:“高祖好得多!”镒说“:光武再建汉的基业,在位三十年,没有沉溺于酒色的事情。高祖被戚姬所迷惑,终于导致变乱。从这点说,光武帝好。”皇帝不说话。镒大概因为元妃李氏宠爱过度,所以暗暗规劝。泰和四年(1204),免为知咸平府事。五年(1205),改任南京留守。六年(1206),调为知河中府,兼任陕西安抚使。

仆散揆行省河南、陕西,元帅府虽受揆控制,实权上,皇帝考虑用谋臣掌管,为此升宣抚使为一品官,镒改任知京兆府事,担当宣抚使,陕西元帅府一并受他节制。诏书说“:将帅虽勇猛,久经沙场,但宋人狡猾,也要凭借计谋取胜。你的才智韬略,我很熟悉,况且是辅助得力的老臣,因而对你有此重托。应当有长远的策略抵御敌人,训练兵士安抚百姓,不辜负我对你的希望。”镒提出“:当初设置急递铺本来为了方便转送文件,如今都靠乘驿,不便利。”皇帝十分赞同,这就开始设置提控急递铺官。从中都到真定、平阳设置的,到达京兆。京兆到凤翔设置的,到达临洮。从真定到彰德设置的,直达南京。从南京分开到归德设置的,到达泗州、寿州,分开到许州设置的,到达邓州。从中都到沧州设置的,到达益都府。从此传递文书不再不顺畅了。

七年(1207),吴曦死,宋人安丙分别从秦、陇间出兵。十月,下令镒出兵金、房用来分别牵制宋人梁、益、汉、沔的兵势。镒派遣行军都统斡勒叶禄瓦、副统把回海、完颜掴剌领步骑兵五千出商州。十一月,叶禄瓦攻取鹘岭关,掴剌偏将攻破燕子关新道口,回海攻占小湖关敖仓,到营口镇,击溃宋军千余人,追到上津县,斩首八百多,接着攻取上津县。叶禄瓦在平溪击溃宋兵二千人,将到金州。宋王籹写书求和,诏令镒调回叶禄瓦军退守鹘岭关。八年(1208)正月,宋人安丙调遣景统领从梅子溪、新道口、朱砂谷出兵偷袭鹘岭关,回海、掴剌打跑了他们,斩杀景统领在阵上。这年,休战。镒升特进,按级别赐赏,改任知真定府事。

大安初年(1209),加封仪同三司,封濮国公。改任东京留守,经过京城入见,卫绍王对镒说:“你有两朝功德,想任命你担任丞相。太尉匡,是你的门下,我不能委屈你地位在他下面。”升任开府仪同三司,佩带金符,担任辽东安抚副使。三年(1211),改任上京留守。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在会河堡战败,中都戒严,镒说:“情况危急!”及时选兵两万,派同知乌古孙兀屯统领,进入中都防卫。朝廷嘉奖他,征召任命他为尚书右丞相,监督撰写国史。

镒说:“从用兵以来,对方集中兵力行动,我方分散防守,用集中攻击分散,失败是必然的。不如退而保卫大城,合力防备抵御。昌、桓、抚三州向来号称富实,人人都很勇敢强健,可以内迁,增加我的兵力,人畜财物,不至于丢失。”平章政事移剌、参知政事梁王堂说:“这样是自损国土。”卫绍王因而责备镒。镒再次奏道“:辽东这地方是国家的根本,相距中都数千里远,万一遭到袭击,州府观望,必须上报得到许可方能出击,实在误事。要派大臣以行省的地位镇守。”卫绍王不高兴地说:“无故置行省,只会动摇人心罢了。”后来失去昌、桓、抚三州,卫绍王这才大为后悔,说:“听丞相的话,当不至于此!”不久,东京失守,卫绍王公开说:“我见到丞相十分羞愧。”

术虎高琪驻兵缙山,十分得人心,士人乐意为他所用。至宁元年(1213),尚书左丞相完颜纲要到缙山行省。镒对纲说“:行省不必自己去,不如增兵有利。”纲不听,将走,镒又派人制止说“:高琪的功劳就是行省的功劳。”也听不进去。纲到缙山,就战败了。

不久,镒落马伤足休假,听说胡沙虎发难,动身前往官署。有人告诉他说:“省府相幕都有军士把守,不能进入。”一会儿,又见兵士在街道巷里抓人,镒于是返回家中。胡沙虎还是不能预料形势的发展,正在犹豫,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办,于是到镒家去问候他的病,想听听声望高的人的意见。镒从容对他说:“翼王,章宗的兄弟、显宗长子,众望所归,元帅决策立他为帝,这是万世的功劳。”胡沙虎没说什么就走了,于是到彰德迎立宣宗。胡沙虎已杀徒单南平,想抓他的弟弟知真定府事徒单铭,镒劝他说:“皇帝车驾从真定过,镐王家在威州,河北人心易乱,徒单铭叛变,朝廷就危急了,不如给他金牌,迎接车驾,铭一定感激您的恩德。”胡沙虎听从了他的意见。至宁、贞..时期,转败为胜,全都依赖镒呀!

宣宗即位,升任镒为左丞相,封广平郡王,授予中都路迭鲁都世袭猛安蒲鲁吉必剌谋克。镒足疾未好,令他上朝不需跪拜。第二年,镒建议和亲。有人请求废去按察司,镒说:“如今郡县多有残破毁坏,正要按察司抚慰安定,不可撤去。”终于阻止了这项建议。宣宗想去南京,镒说:“圣驾一起动,北路都不守了。如今已经讲和,招兵积粮,坚守京师,才是上策。南京四面受敌。辽东是根基,靠山背海,其险完全可以依靠,防御好一面,作为日后图谋,这是次一等的计策。”皇帝不听。这年,镒死,皇帝赐很多财物以优厚的待遇办丧事。

镒明智刚正,学问完备。当时名士都出于他的门下,不少位列卿相。他曾叹惜文士精神不振,虽聪敏、笨拙有所不同,都要以仁义道德为根本,于是写《学之急》、《道之要》二篇。太学里的学生们把它刻在石头上。他还著有《弘道集》六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欧阳修
  卷四·陈继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一·佚名
  后序·岳珂
  第六十三卷 忠节 七·缪荃孙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佚名
  四○五 谕大学士阿桂着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佚名
  陈万言传·张廷玉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二·高宇泰
  卷五·马文升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八·允禄
  卷三百十二·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六·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六 宋 王十朋 撰 泉石 虎跑泉【师川杭州图经性定禅师尝居大慈无水或有神人吉之曰明日当有水矣是夜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因号虎跑泉又

  • 蜕庵集原序·张翥

    呜呼诗岂易言也哉大雅希声宫征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征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八月甲寅朔升范仑为通政使许孚远为兵部左侍郎○起赵焕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升四川副使王孟煦为江西参政○江西巡抚陆万垓告病许之○铸给太仆寺督理库藏关防○乙卯升澂江知府王禄兆为云南副使中河郎中黄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六·来保

    三月壬戌军机大臣等奏言总督防楞等以金川平定筹酌善后陈奏事宜十二条【臣】等谨按欵分晰详议恭呈睿鉴防楞等称巴底巴旺宜各立土千户一员责令革什咱管辖以助声势【臣】等议得巴底巴旺地方原系土司纳旺所辖纳旺系金川之

  • 卷三十二·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二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并戎狄【详文襄伯业者不复重载 长狄附】僖公八年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

  •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防问以古今治道广川董仲舒对曰事在彊勉而已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徳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懈书云懋哉懋哉皆彊

  • 杨大眼传·魏收

    杨大眼,武都氐人杨难当的孙子。大眼少年即有胆识力气,跳跃行走如飞。然而,因他为偏房所生,不被其宗族亲人所注目重视,经常有饥寒交迫之苦。太和年间,奉朝廷邀请做官。当时高祖从代州出发向南征伐,命令尚书李冲选拔征伐官员,杨

  • 九二、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钱穆

    非魏襄王元年乃齐威王二十四年非齐宣王九年辨《魏世家集解》:&ldquo;荀勗曰: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案《太史公书》,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曰襄王,襄王子曰哀王。惠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

  • 表记·戴圣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子曰

  • 卷七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四天子之孝厚风俗汉高帝八年春三月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操兵乘骑马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縁其领庶人孽

  • 卷五·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五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卫説见邶风淇奥美武公之德也 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諌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孔丛子曰于淇奥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辅氏广云曾子首章后六句之説字义明白意防详备盖谓当

  • 僧 制 今 论·太虚

    ──十六年作──民国四年,予按照当时国势,曾作整理僧伽制度论,一再出版,流通海内,颇为时彦推许。而一般论者,以为时机成熟,今有施行可能。然夷考现在社会情状,则又有当改更者,试论列之:一、前者作僧依品,定僧数为八十万人,此准乾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境界。歡喜踊躍。普遍身心。重復觀察。見普賢菩薩。一一身分。一一肢節。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一切地

  • 第六十七卷·佚名

    身念处品之四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有何等风。住在身中。若调不调。作何等业。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有一风。名曰坏味。住在身中。若不调顺。为何所作。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坏味风。若不调顺。令人舌中嗜甜虫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九·澄观

    第六现前地。所以来者。已说诸谛相应慧。次说缘起流转止息相应慧。寄缘觉地故次来也。又四地出世未能随世。五地能随。而不能破染净之见。此地观察无染净法界。破彼见故。故瑜伽云。前地虽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八·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上堂八上堂,「今日放一線道,還有問話者,請出來相見。」僧問:「還許學人棲泊也無?」師云:「霜月照寒夜。」進云:「恁麼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色長威獰。」師云:「旭日上高林。」進云:「也要和尚委悉。」師不理,驀

  • 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为帝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