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罗钦顺传

罗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后迁调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酒章懋一同教导士子。不久,送父母返乡,并请求在家奉养。刘瑾大怒,削去钦顺官职,降为平民。刘瑾被诛后复官,调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再调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回北京任吏部左侍郎。世宗即位,命他代理尚书。不久调任南京吏部尚书,为省亲请求回归故里。后改任礼部尚书,这时正值父母去世,须在家守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朝廷再起任他为礼部尚书,他辞谢而不就任。再改为吏部尚书,并下诏催促他赴任,他仍推辞。最后,准许他退休,仍由地方政府按时付给禄米。钦顺所以多次不肯奉诏赴任,因为当时有张璁、桂萼这班人执掌朝政,他们树立权势,排斥正人,钦顺耻于与他们同列。

钦顺在家闲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潜于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创立“心学”,一时间有才学的人,不约而同皆拜他为师。钦顺致书守仁说“:圣人教化世人:既要研究学问,又要身体力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其教训是很清楚明白的。如果不向外界学习,而只在内心反省体验,则‘正心诚意’四字无所不包,又何必于入门之际而忙着去研究各类事物呢?”王守仁回信说“: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学问未尝不是内心之事,而内心反省体验也曾抛弃身外之物。”二人就“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这个传统主题进行反复辩论,直至王守仁去世。

钦顺的学术研究,专心致力于穷理、存心、知性这三个命题。开始从佛学入手,后渐渐认识到佛学中的错误,便排斥佛学。他指出:“佛学之明心见性,与我儒学之尽心知性外表相似,而实质不同。佛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今人的明心之说,与佛家的禅学混为一谈,殊不知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道理不明就是因此而造成的,钦顺不能为之耽忧。”因著《困知记》。

钦顺自号整庵,享年八十三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卷四 文帝纪第四·班固
  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脱脱
  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张廷玉
  卷之四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彩舆错·吴虞公
  七三六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折·佚名
  七一五 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世家卷第二 高丽史二·郑麟趾
  ·复林少穆制军书·丁曰健
  吴中行传·张廷玉
  王溥传·张廷玉
  曹良臣传·张廷玉
  ●牧令书卷二十二 事汇·徐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白翎雀类【雀一作鹊】七言古【附长短句】白翎雀         【元】萨都拉凄凄幽雀防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平沙无树巢弗营雌雄为乐相和鸣君不见旧日轻盈舞紫燕鸳鸯锁老昭

  • 世袭列传二·薛居正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唐天复中,昭宗在岐下

  • 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脱脱

        李纲上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

  • 卷第二百六十·胡三省

    唐纪七十六〔起旃蒙单阏(乙卯),尽柔兆执徐(丙辰),凡二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干宁二年〔(乙卯、八九五)〕1春,正月,辛西,幽州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审、刘仁恭将兵略定巡属。〔幽、涿、瀛、莫、妫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洪武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楧为汉王植为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乙亥以封建诸王遣使祭蜀湘诸国山川○戊寅享太庙○己卯进封中山侯

  • 习凿齿传·房玄龄

    习凿齿,字彦威,襄陽人氏。家族殷富兴旺。世代为乡里豪绅。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召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

  • 耶律学古传·脱脱

    耶律学古,字乙辛隐,于越耶律洼之庶孙。聪明机敏,好学,擅长翻译及做诗。保宁年间,补为御盏郎君。乾亨元年(979),宋军攻下河东之后,乘胜侵袭燕地,学古受诏令前往赴救。刚到燕京,宋军击败耶律奚底、萧讨古等人,兵势更加嚣张,围城三

  •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曰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

  •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孔子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居则曰③:‘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④,可使有勇,且知

  • 卷四十六·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六丧服小记二第十五之二虞杖不入於室祔杖不升於堂正义郑氏康成曰哀益杀敬弥多也虞於寝【孔疏士虞礼文】祔於祖庙【孔疏檀弓文】 孔氏頴达曰此论

  • 卷六十三·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附书臯陶谟臯陶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臯陶曰寛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治也】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

  • 父子合集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始发信心品第一之余   时尊者优陀夷。知净饭王心生感悟。说偈赞已。白言大王。今佛世尊出兴于世为大法王。具足成就诸善功德。于

  • 卷第一·佚名

    翻梵语卷第一&middot;佛号第一&middot;佛名第二&middot;佛功德名第三&middot;法名第四&middot;外道法名第五&middot;杂法名第六佛号第一&middot;多陀阿伽陀(亦云多萨阿竭亦云怛萨阿竭 论曰如法相解诸佛安隐道来不去

  • 阿育王刻文(Dhamma-lipi)·佚名

    第一类 摩崖法敕甲 十四章法敕第一章此法敕乃天爱喜见王之令刻。在[朕之领土]虽任何之生物,不得屠杀为牺牲亦不得供为宴聚。不论如何,天爱喜见王于宴聚见甚多咎过。然,天爱喜见王思惟:或某种宴聚可以,天爱喜见王之大膳寮,曾

  • 虎贲万岁·张恨水

    本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该书作于1945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

  • 玉交枝·张恨水

    《玉交枝》,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新园林》,1948,11/21--1949,5/25(上部为作者所写。因病,下部由左笑鸿整理续写) 。上海远东出版社初版单行本。讲述了地主蔡为经及其佃户王好德之间的纠葛。王好德本欠蔡为经的地租,在

  • 势胜学·薛居正

    “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

  • 大乘八大曼拏罗经·佚名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又作八大摩拏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属于八大菩萨法,内容系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曼殊师利、除盖障、地藏等八大菩萨之根本心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