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熊文灿传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1067)中进士。初任黄州推官,后来升为礼部主事,又做过郎中。出使琉球举行加封典礼后回来,先后升为山东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因守丧弃官回乡,从此把家迁往蕲水去了。

崇祯元年(1628),文灿起任福建布政使,未上任就在三月里改官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福建沿海原本有许多大盗,从袁进、李忠投降后,杨六、杨七及郑芝龙又相继起来。总兵官俞咨皋招降了杨六、杨七,芝龙还像原来一样猖獗。不过芝龙常打败都司洪先春,却放着不追;抓获官军一名游击,但不杀他;咨皋被打败后也放他逃离不追。当权者知道芝龙可以招安,就派使者过去劝降了他。文灿到来后,对芝龙很好,使他能够为自己所用。芝龙的同伙李魁奇两次投降又两次反叛,芝龙追击并活捉了他。海边的战事刚慢慢平息下来,而钟斌又起来作乱了。钟斌当初也曾接受过招安,后来又反叛,攻打福州。文灿引诱他到泉州,命令芝龙打败了他。不久把他逼到大洋里,钟斌投海死了。福建多次平息大盗都是芝龙出的力,文灿也得到记功,提升了官级。

五年(1632)二月,朝廷提升文灿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在此之前,海盗钟凌秀投降后又反叛,被芝龙抓获,他的同伙战败后进入长汀,转移到江西所属的城镇去进行掳掠,文灿传令芝龙多次打败了他们。福建因为有红夷作乱,海盗刘香趁这个机会接连进犯福建、广东的沿海城市,庄烈帝为此批评了文灿。文灿不能讨平贼兵,就打算招降它,贼兵也假装同意他的招安。参政洪云蒸,是长沙人,起初在广西做参政,曾经搜捕过凌秀的余党,斩获过三十多首级,把贼窝全部给捣毁了。文灿竟命令云蒸与副使康承祖,参将夏之本、张一杰进入贼船中宣布指示,结果他们都给扣作人质。文灿怕自己获罪,上书说是这几位大臣相信贼兵的话,自投罗网。给事中朱国栋上书弹劾文灿,庄烈帝下诏贬了文灿的官,让他戴罪办贼,立功自赎。八年,芝龙联合广东部队在田尾岛附近的远洋中进攻刘香。刘香胁持着云蒸要求官兵停止进攻,云蒸大声喊叫说:“我誓死报国,你们马上打,勿失良机!”于是遇害了。刘香走投无路,引火自焚,溺死在大洋中。承祖等人逃脱回来了。刘香的余党一千多人后来到浙江归降,海盗才全部削平了。

文灿在福建、广东做官多年,积聚的钱财不计其数,他用大量的珍宝结交朝廷内外的权要人物,打算长期镇守岭南。恰好这时庄烈帝怀疑刘香没死,并且不了解文灿的为人,派了一名宦官借到广西采办的名义来侦察他。这位宦官来后,文灿很送了他一些礼物,留他喝了十天酒。宦官高兴之际谈到了中原地区盗贼作乱的事,文灿正值酒酣耳热,就拍案骂道“:全是那帮大臣耽误国事。如果是我文灿去,怎么会让这班盗贼猖狂成这样!”宦官站起来说“:我事实上不是去广西采办,而是奉皇上的命令来侦察你的。先生的确有盖世之才,除了你没人能惩治中原的贼寇啊。”文灿当时说话出于无意,这时后悔失言,便说办理这事有五大难、四不可。宦官说:“回去见到皇上我自己替你请求,如果皇上舍得派用先生时,先生就推辞不得啦!”文灿无言以对,只好说好吧。宦官回到宫中果然向庄烈帝讲了。早先文灿迁往蕲水后,与同乡人姚明恭结为亲家,明恭后来做了詹事,又跟杨嗣昌相好。嗣昌当时掌握着军事大权,受到庄烈帝的宠用。因为庄烈帝平贼心急,所以嗣昌希望能得到一个人帮助自己。明恭于是向他推荐了文灿,并且讲“:这个人在宫廷中可是有关系好用的。”嗣昌很高兴,于是推荐了文灿。

十年(1637)四月,庄烈帝任命文灿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让他接替王家桢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文灿接受任命后就请把左良玉部下的六千人作为自己的部队,又大力招募了广东及乌蛮中精通火器的一两千人,调来做自己的护卫,军事装备很是齐全。

军队驻扎在庐山时,文灿去拜访一位要好的和尚空隐。和尚一迎出来就说“:先生犯了大错呀!”文灿喝退左右,问他是什么原因这么讲。和尚说“:你认为你带领的兵能制贼兵于死地吗?”文灿说“:不能。”和尚又说“:你手下的将领中间有可以托以大事,让他独当一面,不烦你指挥就能办成事的吗?”文灿说“:没有把握。”和尚说:“二者都架不住贼寇,皇上只是看你的名声用了你,把无限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万一你不能成功,可就要掉脑袋了!”文灿退后几步,思索良久才问道“:招安他们怎么样?”和尚说“:我料你一定招安,但是流寇跟海盗不同,你要慎重啊!”

文灿离开庐山后进驻安庆。这时庄烈帝派领勇卫营的宦官刘元斌、卢九德也到来了。良玉这员老将桀骜不驯,不愿接受文官的节制。恰好这时他的部下与广东军不和,大肆吵闹,文灿迫不得已,遣回了南方的军队。但是良玉的部队事实上不能为他所用。嗣昌对庄烈帝讲了这事,庄烈帝就让边防将领冯举、苗有才的五千人隶属文灿部下。有才在真阳战败,只有京营的将领黄得功连连打败贼兵,威名大振。

当时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的策略,增补了一大半官兵和军饷,试图一举消灭贼寇,贼兵相当害怕。等文灿来后,京军多次告捷,贼兵更加害怕了。只是文灿决心已定,要招降贼兵。才进驻安庆那阵,文灿就派人招降张献忠、刘国能,献忠与国能听从了招安。文灿于是大量张贴招降的檄文,又奏请把居民和粮食全都迁入城市里关闭起来,认为贼兵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掠夺就会自行让步了。庄烈帝恼了,把文灿训斥了一番。嗣昌心里也不赞成文灿的办法,但既然已经任用了他,就只好设法替他辩解。根据文灿的申请,朝廷把畿辅、山西的部队各三千人拨给了他。

第二年,国能果然投降了,张献忠攻占了谷城。这时得功又在舞阳大败贼兵,马士秀、杜应金半夜里出降,信阳城拿了下来。献忠被良玉重创,几乎被抓获,他的部下饥饿、疲惫,逃走了很多人。献忠形势窘迫,也通过陈洪范投降了。这时嗣昌在评定功过时,贬了洪承畴、曹变蛟等,称赞了文灿的功绩。

后来京军解除了遂平之围,斩获了三千多贼兵首级。当时文灿在裕州,马进忠、罗汝才十三家贼兵聚结在南阳。文灿下令杀死归顺的贼兵要偿命,所以贼兵不肯听命时,官军就用金帛、酒肉犒劳他们,当时称为“求贼”。庄烈帝侦察到这种情况后说:“文灿说大话,并无其实。”文灿听说后很是害怕。孙传庭出关去攻击贼兵时,文灿没有去援救,而嗣昌这时已经进入政府中掌握了中央大权。九月,文灿驻军襄阳,贼兵分别盘踞在郧阳、襄阳一带的各处险要位置上。诸将请求出战,文灿主张兵分几路,卢九德说“:兵力分散后力量薄弱,一处失利,全军就会动摇,不如联合各部分力量一起攻打。”大家都说好,于是文灿让佥事张大任监督大将左良玉、陈洪范的军队,让通判孔贞会监督副将龙在田的军队,在双沟跟贼兵开战,大败贼兵,斩获两千多首级。罗汝才、惠登相率领的九营贼兵逃往均州,李万庆率领的三营逃往光山、固始去了。

十一月,京师戒严,朝廷召洪承畴、孙传庭入卫京师。汝才等以为要讨伐自己,非常害怕,就去求见太和山提督中官,请求接受文灿的招安,文灿同意了。他把汝才及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四营安置在郧县,把惠登相及王国宁、常德安、杨龙贤、王光恩五营安置在均州。然后上书说“:我对李万庆、贺一龙、马光玉及临天王等主张剿灭,其他的都主张招安。我请求朝廷赦免汝才等人的罪过,授给他们一个官职。”朝廷批准了。

当时京军、良玉的军队都因入卫京师离开了,马士秀、杜应金就在许州反叛。早先,士秀等人投降后,良玉把他们的兵力安置在许州郊外。许州是个大州,良玉等将领都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和财物寄存在那里,良玉长久出征不回。士秀、应金在文灿的军队里,一天假装请假,借用了良玉的旗号混进许州城。夜半时分,贼兵从府中冲出,烧毁了城南的碉楼,抢劫了仓库,杀死官吏,带着财宝投奔了李万庆。万庆即贼首射塌天。

十二年(1639)三月,良玉班师回来,打败并收降了马进忠,又派刘国能进攻并招降了李万庆,士秀、应金也再次投降了。顺天王在此之前已经死去,他的同伙顺义王被部下杀死了。文灿于是上书说“:我的部队威震贼胆,投降过来的接连不断。十三家贼兵中只有革里眼、左金王及马光玉三部尚未得到应有的讨伐,不过一年半载也就可以平定了。”庄烈帝以赞许的口吻下诏书回答了他。

当初,张献忠投降后拥兵万人,盘踞在谷城,却向朝廷要十万人的粮饷。文灿及朝廷内外的要人都说给他。在他们替献忠向皇上请求官职,请求地盘,请得关防大印以后,献忠写下状子说愿意听候调遣。后来朝廷多次传檄召他的部队,他都不理,朝廷内外都知道献忠一定会反叛的。以后,汝才投降了,也不肯交出武器。等到进忠、万庆等也都投降时,文灿更自以为得法,以为天下从今往后将没有贼寇了。五月,献忠在谷城反叛,在房县劫持汝才后,九营贼兵都反了起来。最初,均州五营担心受到讨伐,犹豫不决,一起歃血结盟抵抗献忠,不久也反叛而去了。庄烈帝得知事变发生,大吃一惊,削去了文灿的官职,让他戴罪理事。七月,良玉在罗犭英山进攻献忠,被打败了。庄烈帝十分恼火,命令嗣昌来取代文灿。嗣昌来到军队中,就派遣使者把文灿逮捕入狱,判为死刑。文灿的亲戚姚明恭掌着大权也无法救他一命。十三年(1640)十月,文灿终于被处死于街市之上。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李延寿
  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九·脱脱
  宋史全文卷十七上·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明武宗孝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六·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十九·廖道南
  二百八十七 上谕范时绎奏摺吉内务府总管明日题奏·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一 艺术传二·纪昀
  世家卷第十四 高丽史十四·郑麟趾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丁曰健
  ●卷四·文秉
  卷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四·吴景旭

      壬前集下  金诗  桃源  元德明【遗山之父】桃源行云忆昔携家窜岩谷秦人半向长城哭回头尘土失咸阳缯弋徒劳羡鸿鹄  吴旦生曰秦人半向长城哭下得浑然王荆公桃源行云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髙斋诗话以

  • ●全史宫词卷九 晋·史梦兰

    晋,世祖武皇帝姓司马名炎,温人,魏太傅懿孙,晋王昭世子。正始十年,懿杀大将军曹爽,始专魏政。子师、昭继之。咸熙二年九月,昭卒,炎嗣立。十二月受魏禅,都洛阳。太康元年,平吴,天下始一统。在位二十六年崩,葬峻阳陵,改元四(泰始、咸宁

  • 风波·闻一多

    我戏将沉檀焚起来祀你,那么他会烧的这样狂!他虽散满一世界的异香,但是你的香吻没有抹尽的那些渣滓,却化作了云雾满天,把我的两眼睛撞瞎了;我看不见你,便放声大哭,象小孩寻不见他的妈了。立刻你在我耳旁低声地讲:(但你的心也雷样

  • 卷六·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六      唐 韦庄 撰 今体诗凡十七首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履带堦前雪衣无寺外尘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江边吟 江边烽燧几时休江上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三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律诗】寄海虞吴大         德胜【十二首】天地庵居僻相逢竟岁难白云供卧病沧海重加餐花影轻风动松隂过雨寒起居君倘好何惜皂袍单诗穷人来总厌贫吾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辛丑朔顺天巡抚刘四科奏辞阅视加恩不许○中军都督府掌府事英国公张惟贤左军都督府掌府事怀远侯常胤绪右军都督府掌府事武定侯郭大诚前军都督府掌府事宁阳侯陈应诏后军都督府掌府事永康侯徐文炜管领

  •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七十六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佚名

    第七十六册 众臣发誓书(无年月)副将巴都虎,受领汗牌,我所辖之一翼兵不离总兵官。若离总兵官,则将我巴都虎杀之。若不离,则由总兵官以未离而告上汗。以汗之法秉公管辖之,不因好恶而徇情,不因亲戚而袒护,不因雠敌而欺压,善即为善

  • 翟鹏传·张廷玉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任卫辉知府,后调到开封。升陕西副使,进职为按察使。性情刚直耿介,任官以清操见闻。嘉靖七年(1528)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当时边政长久废弛,强壮

  •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佚名

    本条约缔约国兹重申其对联合国宪章之宗旨与原则之信心,及其与所有人民及政府和平相处之愿望,并欲增强西太平洋区域之和平结构;以光荣之同感,追溯上次大战期间,两国人民为对抗帝国主义侵略,而在相互同情与共同理想之结合下,团

  • 附录六·孙中山

    逸仙先生足下:六月十九日赐书,已由罗马敝事务所转到此处,甚谢,甚谢。并承瑰伟之补助战后整顿实业之案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计划》相贻,尤感。奉读尊著计划,旁擘附图而及于先生所与理则的且有力的论据,觉其兴味深水。谨此布庆

  • 卷二百十四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四之二 朱批郝玉麟奏摺 雍正七年二月初四日云南提督【臣】郝玉麟谨 奏为微【臣】瞻 天念切恭请 陛见以伸孺慕事窃【臣】碌碌庸材毫无

  • 卷第七·佚名

    帝统七违豫康复微恙谕辅臣手诏天禧四年十二月乙亥朕觉微恙发动。四体不得痊和。每念太祖太宗创业艰难。不敢懈怠。忧劳积久。成此疾疢。太子虽至性天赋。而年未及壮。须文武大臣尽忠翊赞。自今后。有要切时政。可召入

  •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吕思勉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

  • 杨子折衷卷之三·湛若水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以易为书不以易为己不可也以易为天地之变化不以易为己之变化不可也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私者裂之私者自小也包犠氏欲形容易是己不可得画而为一于戏是亦可以形容吾体之似矣又谓是虽足

  • 卷首下·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首下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纲领一论逸礼刘氏歆曰鲁共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有三十九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桓氏谭曰古佚礼记有四十六卷后汉书曰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阮氏

  • 宋书·沈约

    中国古代纪传体南朝宋史。沈约撰。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明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是最好的本子。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时期吴

  •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