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原吉传

夏原吉,字维吉吉,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在那里成家定居。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原吉却端坐不动。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任户部主事。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尚书郁新很赏识他。有个刘郎中,忌妒他的才能。正好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皇上想宽宥他们,郁新坚持说不行。皇上火了,问道:“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皇上说“: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

成祖即位后,有人抓住原吉献给他。皇上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有人说原吉在建文帝时曾受重用,不可信任。皇上不听,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他提出三十多项建议,都简便而容易遵守。他说“: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继续下去,将会加重人民的困苦。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永乐元年(1403)命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皇上听从了。原吉动用十几万民工,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经划,盛夏也不张伞盖。他说“: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年正月,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寺少卿袁复做他的副手。不久,皇上又派陕西参政宋性辅助他。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三年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有人请招徕百姓佃耕大水退后的淤田,原吉急速传疏反对。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原吉说:“他真有上古仁爱之心。”

没多久,郁新去世,原吉被召回,代理部事。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方便商人。答复都说可行。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一天,皇上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不久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原吉都尽心筹划,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

六年(1408),皇上命原吉监督军民将木材运往北京,又派锦衣卫官校随从,惩治怠工的人。原吉担心违犯的人太多,便事先告诫他们,然后再出发,人们都非常感激他。

七年(1409),皇上北巡,命原吉兼理行在所礼部、兵部和都察院事务。有两个指挥冒领月薪,皇上想处死他们。原吉说“:这不合法,假如他们真的是盗贼,又将怎样处理他们呢?”皇上这才罢了。

八年(1410),皇上北征,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北自行在所,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此后原吉多次侍从太孙,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太孙获得很多助益。

十八年(1420),北京的宫室建成,皇上派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回来后,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应当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原吉违背初衷。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得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

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原吉来谈话,常常忘了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原吉退下后,总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

山东唐赛儿造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逪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

十九年(1421)冬,皇上将要大举远征沙漠,命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都说不宜出兵。他们还没有上奏,正好皇上召见方宾,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皇上很不高兴,召原吉来问边防储备情况,原吉回答说:“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已经内外交困了。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就请遣将出征,不要劳动车驾了。”皇上大怒,立即命令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而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皇上更加愤怒,将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并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关押起来,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方宾惧而自杀。皇上于是抄原吉的家,除赐给的钞币外全部没收,只剩下布衣和坛坛罐罐。第二年皇上北征,因粮尽而返。其后,又连年出塞,但都不见敌人。在回到榆木川时,皇上病危,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皇上逝世的消息传到后三天,太子跑到关押原吉的地方,呼喊原吉,哭着告诉了他。原吉哭倒在地,许久不能起来。太子令他出狱,商议丧礼事宜,又问赦免诏书该写些什么。原吉回答说要赈济饥民,减省赋役,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以及向云南、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太子全听从了。

仁宗即位后,恢复原吉的官衔。当原吉还在狱中时,母亲去世了,这时他请求回家守孝。皇上说:“您是老臣,应当与我共济艰难。您有丧事,难道我就没有吗?”皇上给他优厚的赏赐,命他家人护丧,用驿车送回去下葬,又令有关官员治理丧事。原吉不敢再说什么。不久加封为太子少傅。吕震是太子少师,朝拜班次在原吉之上,皇上命鸿胪寺将他列在原吉之下。进封少保,仍兼太子少傅、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原吉极力推辞,皇上允许他辞去太子少傅俸禄。赐给“绳愆纠缪”银章,并在南北两京建府第给他。

不久仁宗逝世,太子从南京北上。原吉奉遗诏到卢沟桥迎接。宣宗即位后,原吉作为先朝重臣更受敬重。第二年,汉王高煦造反,也以“靖难”作为借口,檄文列举了各大臣的罪状,原吉排在第一个。皇上晚上召大臣们来商议。杨荣首先劝皇上亲征。皇上很为难。原吉说“:您难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吗?臣昨天见到所派遣的将领,命令才下脸色就变了,临事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兵贵神速,卷起盔甲,快步前进,正可以先声夺人。杨荣的计策好。”皇上遂下了决心。回师后,皇上加倍赏赐,赐给守门人三名。原吉以无功推辞,皇上不听。

宣德三年(1428),原吉随皇上北巡。皇上拿过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原吉答道“:军中还有挨饿的呢。”皇上命赐给他大官吃的美食,并犒赏将士。随从皇上在兔儿山阅兵,将领们动作太慢,皇上大怒,脱下他们的衣服。原吉说:“将帅,是国家的栋梁,怎能将他们冻死?”他又反复极力谏阻。皇上说:“看在您的面上将他们放了。”原吉又与蹇义一起获赐银印,上面刻着“含弘贞靖”。皇上雅善绘画,曾亲手画了一幅《寿星图》赐给原吉。皇上所赐的其他图画、衣物食品、器皿用具、银币和玩好之物,几乎每天都有。五年正月,两朝《实录》修成,皇上又赐给金币、鞍马。天明入宫谢恩,回来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

原吉度量宽宏,人们都不能测其深浅。同事有好的建议,他马上采纳;别人有小错,必定为之掩盖。有个小吏曾把皇上赐给他的金丝衣服弄脏了,原吉说:“不要害怕,脏了可以洗嘛。”又有个小吏把一本精微文书弄污损了,小吏叩头请求将他处死。原吉却不向他问罪,自己去见皇上,承认过错,皇上命人给他换了一本。吕震曾经排挤原吉,后来吕震为儿子求官,原吉因他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便帮他请官。平江伯陈蠧当初也不喜欢原吉,原吉却常常称赞他的才能。有人问原吉“:人的度量可以学吗?”原吉说“:我小的时候,别人冒犯我,我未尝没有发怒过。后来先在外表上忍住不怒,再后来又在心里忍住,久而久之就没什么要忍的了。”他曾在夜间批阅文书,抚案叹息,执笔难下。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大案的奏章。”与同事在外饮酒,晚上回来时正赶上下雪,经过禁门时,有的人不想下车。原吉说“:君子不以在冥冥之中降低做人的准则。”他就是这么谨慎。

原吉和蹇义都是在太祖时起家。蹇义主持选官,原吉掌管财政,都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名位早于三杨。仁宗和宣宗时期,他外兼台省,内参馆阁,与三杨一起同心辅政。蹇义长于出谋划策,杨荣长于临事果断,而原吉与士奇尤长于顾全大局,具有古代大臣的作风和功绩。

儿子蠧,获父荫任为尚宝司丞。他喜好谈兵,景泰时,曾多次上书论军事,因有人反对,没被采用。最后任至南京太常寺少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周弘正弟弘直 弘直子确 袁宪·姚思廉
  东都事略卷九十六·王称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一·佚名
  二百九十六 内务府奏将应予宽免欠项人员缮单请旨摺·佚名
  卷九·佚名
  卷二十一·高士奇
  卷一百 上 叙传 第七十上·班固
  元霄传·李延寿
  温韬传·薛居正
  陈傅良传·脱脱
  留正传·脱脱
  卷一·佚名
  范睢至秦·佚名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烟小录全文·陈裴之

    ○紫湘诔 紫湘秣陵王氏女,年十九,归余子裴之为侧室。婉嬺淑慎,门无闲言,道光甲申七月四日,以疾卒。其生平言行,既见于余室人所为小传矣。余悯其有柔嘉之德而早逝也,为此诔以哀之。颐道居士记。 呜呼紫湘!秉德淳贞。淮水之秀,钟

  • 御选宋诗卷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九五言古诗十陆游送曽学士赴行在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拆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欲书加餐字寄之西飞翮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揺揺跂前旌去去望车轭亭鄣郁

  • 列传第十一·刘昫

    ○温大雅 子无隐 大雅弟彦博 子振 挺 大雅弟大有 陈叔达 窦威子恽 兄子轨 轨子奉节 琮 从子抗 抗子衍 静 静子逵 诞 诞子孝慈孝慈子希玠 诞少子孝谌 抗季弟琎 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父君悠,北齐

  • 卷六十一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起真宗景德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丁丑朔,以翰林學士李宗諤、左諫議大夫張秉同判太常寺,仍命內臣監修樂器。時殿中侍御史艾仲孺上言:「每監祠祭,伏見太常樂器損闇,音律不調。郊禋在近,望遣使修飾,及擇近臣判寺。

  • 东都事略卷七十三·王称

    列传五十六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举进士以大理评事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髙改和州管库而亲不欲去郷里遂解官就养及亲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久之知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曰第杀而鬻之俄有告私屠牛者拯曰已割其舌矣非私杀

  • 一三二七 军机大臣奏《左光斗集》《经世挈要》等书应营销毁片·佚名

    一三二七 军机大臣奏《左光斗集》《经世挈要》等书应营销毁片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前蒙发下《左光斗集》一册、曹飞所撰《经世挈要》二册,臣等详加阅看。谨将书内空字酌拟填写,其违碍字句酌量删改,黏签呈览。查《

  • 卷三·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三职掌【附詹事府】官有职职有掌各守尔典以供王事焉翰林地号储材异日将践更衆职然方其备员侍从制诰文章而外不以他职系之唐宋已来制略相等明并秘书着作之任统归翰林皇朝既贵其官使益重所掌载笔

  •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目録·金简

    奏议成造木子【有图竝木槽铜漏子式二】刻字【有图竝刻字木床式】字柜【有图竝式】槽版【有图竝式】夹条【一分通长 半分通长一分长短 半分长短】项木【与夹条总图总式】中心木【与夹条项木总图总式】类盘【有图竝式

  • 春秋大全卷二十二·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成公上公名黒肱宣公子母穆姜夫人齐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周 鲁成公五年定王崩子简王立郑 鲁成公四年襄公卒悼公费立成六年悼公卒弟成公睔立齐 鲁成公九年顷公卒子灵公环立宋 鲁成公二年文

  • 卷十六·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六    元 敖继公 撰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注曰于五礼属吉礼继公谓此篇言大夫祭其祖之礼少牢馈食之礼【少诗照反食音嗣】注曰礼将祭祀必先择牲系于牢而刍之

  • 卷十四·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十四     元 刘王汝 撰 大雅二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啓之辟之其柽

  • 指月录卷之二十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四世▲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韶州黄氏子。(传作王)生有紫肉幕左肩。右袒如僧伽黎。比壮。魁岸黑面如梵僧。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师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门否。

  •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展读惠书,洵卓然不为环境笼罩,能自抽其智种灵苗于火宅之中者!惟似甚戚戚于家狱之不能超出,则当观家性空,了无逼迫,自可安忍一切艰辛苦难,而于其中成就波罗密行焉。若家事能舍离者,开春元初,即来院修持学习二三载,亦未始非成满二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次修习位其相云何。述曰。下明修道。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此为问已。至下当知。论。颂曰至便证得转依。述曰。

  • 混唐后传·钟惺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薛家将平西演传》、《混唐平西传》,又名《大唐后传》。八卷三十二回,卷之首五回,共三十七回。题“竟陵钟惺伯敬编次,温陵李贽卓吾参订”,恐系伪托。成书于明末。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芥

  •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

  • 弥勒大成佛经·佚名

    全一卷。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略称弥勒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完整之型态,内容亦最丰,故冠以‘大’字。内容记述佛陀因舍利弗之问,在摩伽陀国波沙山说弥勒出世之时代及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四十二字之字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