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亲征录序
《圣武亲征录》一书,乾隆间修《四库书》时,以其序述无法,词颇蹇涩,译语互异,未著于录,仅存其目于史部杂史类中。钱竹汀先生始表章其书,为之跋尾。道光以后,学者颇治辽金元三史及西北地理,此书亦渐重于世。张石洲、何愿船二先生始为之校勘,而何氏治之尤勤。其殁后,稿本流传京师。光绪朝士,若顺德李仲约侍郎、萍乡文道希学士、嘉兴沈子培先生,递有增益。岁在甲午,桐卢袁重黎太常刊之于芜湖,是为此书有刊本之始。顾张、何二家所据本,虽云出竹汀先生家,然辗转传钞,谬误百出。石洲仅得翁覃溪学士家藏本一校之,无大悬绝也。余前在海上,于嘉兴沈先生座上见其所校《说郛》本《亲征录》,为明弘治旧钞,与何本异同甚多。先生晚岁不甚谈元史事,然于《说郛》本犹郑重手校。未几,先生归道山,其校本遂不可见。比来京师,胶州柯凤孙学士为余言,元太祖初起时之十三翼,今本《亲征录》不具,《说郛》本独多一翼,乃益梦想《说郛》本。旋知其本藏江安傅君沅叔所。乙丑季冬,乃从沅叔借校。沅叔并言尚有万历抄《说郛》本,在武进陶氏。丙寅正月赴天津,复从陶氏假之,其佳处与傅本略同。又江南图书馆有汪鱼亭家钞本,亦移书影钞得之。合三本互校,知汪本与何氏祖本同出一源,而字句较胜,夺误亦较少;《说郛》本尤胜,实为今日最古最备之本。因思具录其异同,为校记以饷学者。顾是书有今本之误,有明钞本之误,有原本之误,三者非一一理董,犹未易遽读也。幸而此书之祖祢之《秘史》,与其兄弟之拉施特书,其子姓之《元史》及当时文献,尚可参验,因复取以比勘,存其异同,并略疏其事实,为《校注》一卷。昔吴县洪文卿侍郎译拉施特书,并为《秘史》及此《录》作注,而遗稿不传,其说略见《元史译文证补》中。武进屠敬山撰《蒙兀儿史记》,于是《录》探索尤勤。近复有仁和丁益甫考证地理,亦非无一二可采。兹复剟取其说,其有瑕颣,间加辨正,虽不敢视为定本,然视何氏校本,则差可读矣。当有元成宗之世,西域人拉施特撰《蒙古全史》,其《太祖纪》一种,除所载宗室世系及西域战事详于此《录》外,余大都与此《录》符同,故学者多谓此《录》出于蒙古《脱卜赤颜》。往读《元史 察罕传》言,仁宗命译《脱必赤颜》,名曰《圣武开天记》,及《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俱付史馆云云。案明修《元史》,其太祖、太宗二《纪》,大半取材此《录》,而明《文渊阁书目》乃有《圣武开天记》而无《圣武亲征录》,颇疑《亲征录》即《开天记》,顾《开天记》译于仁宗时,而此《录》之成,确在世祖之世。今本癸亥年王孤部下有原注云:今爱不花驸马丞相白达达是也。考阎复《高唐忠献王碑》及《元史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传》,爱不花当中统之初已总军事。又,其子阔里吉思,成宗即位封高唐王,则爱不花之卒必在世祖时。而此《录》成时,爱不花尚存,则非察罕所译之《开天记》明矣。又此《录》虽冠以“圣武”之名,实兼备英、文之事。且太祖事止记岁名,而太宗事则详及月日,盖所取材本自不同。疑太祖朝事出《脱卜赤颜》,与《开天记》同源,太宗朝事则别取《平金始末》等书以益之。且作者于蒙古文字未能深造,证以《秘史》,踳驳不一而足,故仁宗朝复令察罕重译。今拉施特书幸存,而察罕书不传,殊令人有遗憾已。丙寅二月清明日,海宁王国维。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七·李延寿 执辔第二十五·王肃 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蔡东藩 明臣諡考原序·鲍应鳌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五·佚名 一百六十三 曹(禺页)奏陈江宁正月份晴雨录摺·佚名 史记集解卷四十九·裴骃 第九章 西征之役(中)·冯承钧 ·上粤督徐仲绅制军书·丁曰健 卷二十九 重熙增币之议·李有棠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一·王世贞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卷五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