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章表决

六十五节表决方式表决与动议原不能分离者也,故第五章所述动议,已连带论之矣。今更重复详之。讨论告终之后,主座起而复述动议,呈之表决如下,曰:“动议为本会公开一演说会,诸君赞成者,请曰‘可’!(可者应之。)反对者,请曰‘否’!(否者应之。)”如可者为大多数,彼曰:“此案通过。”或曰:“此案可决。”或曰:“可者得之。”如否者为大多数,彼曰:“此案否决。”或曰:“此案失败。”或曰:“否者得之。”主座最后之言,即为宣布表决,而议案于以成立。此谓之“口头表决法”,或曰“用声表决”。如两方皆无人出声,即为默许通过,盖不反对则公认为赞成也。

六十六节举手并起立用声表决之法,为最简便。但须数人数,则当用举右手或起立之法为当。主座曰:“诸君赞成者请举右手!”或曰:“请起立!”待至数毕,赞成者当如法应之。书记乃数之,而报其数于主座。对于反对方面,亦与同法处之。于是主座宣布曰:“十五人表决赞成,而二十五人表决反对,此案失败。”独依法表决者,乃数之,不举手、不起立者阙之。

六十七节采法宜定以上之表决各法,为普通集会所常用者,然开会时当采定其一,不宜同时并用数种,免致混乱耳目也。虽在永久社会中,会员惯用一法,而会长亦当先为指定何法,而后行其表决。若在临时会议及复杂集团,则先事声明用何法以表决更为不可少之事,否则会众无所适从也。

六十八节拍掌不宜用以表决我国集会向有厉禁,故人民无会议之经验之习惯。近年西化东渐,吾人始有集会之举,然行之不久,习未成风,讹误多所不免,则如以拍掌为表决是其一端也。拍掌为赞扬称道之谓,中西习尚皆同也。乃吾国集会,多用之以为表决,此则西俗所无也。夫既用之为赞扬,而又用之以表决,则每易混乱耳目,使会众无所适从,故稍有经验之议会,洵不宜用拍掌以表决也。

六十九节两面俱呈表决必两面俱呈,而主座又宣布结果,乃云决定。若只呈之可决,而未呈之否决,或两面皆已呈,而主座未宣布结果,则不得谓之完妥,不能生合法之效力也。其无经验之主座,常忽略之,而呈表决如下:“诸君之赞成者请曰‘可’!诸君之反对者请曰‘否’!”而已,随而忽略于宣布,此皆谓之不合法也。其合法之表决秩序如下:一、主座呈问可决者,二、可决者应之,三、主座呈问否决者,四、否决者应之,五、主座宣布其结果。

七十节表决疑问用声表决,赞成与反对两者之数相差不远,结果难辨,则成疑问。若于两者既应之后,而主座不能定何方为大多数,彼则曰:“本主座有疑,请赞成者起立!”待至数毕,其手续悉如六十六节。又如有会员不以主座之宣布为然,彼可生疑问,演明如下:一动议既呈表决,而主座以为可者多于否者,既而宣布曰:“已得可决。”乃有戊君以为不然,于是起而不待承认,言曰:“主座,我疑表决之数。”遂坐。主座从而言曰:“表决之数已见疑,赞成之者请起立!”待至数毕,云云,悉如六十六节。主座可用举手以代起立,但起立则错误较少也。若在大会场中,则常有令表决者分为两部,一往右边,一往左边。惟此种烦难之法,只宜用之于不得已之时,及临时之会耳。在永久社会之大会,会员皆列入名册,如有见疑时,当按册点名,各随名以应可否。他法倘生疑点,则此为最适当也。

倘用声表决,当时不生疑问,则主座所宣布,便作成案。盖以会员不即起疑问,便作承服主座之决断也。

七十一节同数当表决可者与表决否者之数相同,则谓之曰“同数”。此案赞成与反对两适相抵,故动议则为之打消。其理由为动议之通过必要得大多数,今只得同数,乃大多数之欠一,是以不能通过也。此法有一例外,见一五六节。

七十二节主座之特权若遇同数之表决,则为主座行使特权之候。彼可随意左右袒,或加多一数,使案通过,或由之使自打消。倘彼为赞成其案者,当宣布如下,曰:“二十人赞成,二十人反对,本主座加入赞成方面,案得可决。”倘彼反对,则曰:“二十人赞成,二十人反对,而案打消。”

主座又可加入少数以成同数,以打消动议。倘表决为二十人赞成,十九人反对,而主座欲打消其案,则宣布如下曰:“二十人赞成,十九人反对,本主座亦加入反对,而案打消。”

七十三节主座有表决之权利主座亦为会员之一,有同等表决之权利。但此权利除遇同数时之外,鲜有用之者,惟其存在则一也。而其惟一之例外,则为主座非属会员之一,如美国副总统为元老院之议长,则除同数之外,本无表决之权;但元老院代理议长,本为元老之一,则有表决权也。

若用点名以表决,则主座之名亦按次与会员同时点之,而主座应名与否听之。倘彼既应名,而得同数之表决,则彼不能左右袒矣,盖每会员只得一次之表决权也。倘彼尚未应名,而遇有同数,则彼宣布时可随所喜而加表决也。

七十四节点名表决用声表决、起立表决、举手表决及分两部表决,上已论之矣。而点名表决则与各法不同,盖此法非由主座自行采择,乃由动议及表决而定。若遇特种法案欲得记名,以便知谁为赞成谁为反对者,则点名表决为不可少者也。但点名表决,恐难得大多数之赞成者,故宜立例以规定少数(五分一)人有要求之权利。此等条例,凡有集会多采用之,而永久社会亦当采用之。

到表决之时,或表决之前,如有会员欲记名表决,当照常讨地位,动议“用点名表决”。此动议不讨论,而呈表决,若得在场五分之一赞成,主座当宣布曰:“已得五分之一赞成用点名表决,则点名为刻下秩序矣。”书记遂起执名册,逐名高唱;若不见应,则再唱之;但不三唱。每会员名字唱出之时,即应曰“可”或“否”。书记按名而记之:可者作一号于其名之右,否者作一号于其名之左;唱毕,将可否各名数之,而交主座宣布之。

七十五节投票表决若欲秘密,则当投票表决,其法已详于十四节。此为烦缓手续,多用于选举职员、委员及代表或收接会员等,及用之于关于个人而不便公然讨论、不便公然表决之问题。投票表决之动议,其发起及呈表决,由大多数以决定,一如平常之动议焉。

七十六节由少数或多于大多数以取决寻常通例,赞成、反对之表决皆定于大多数,此除少数特别事件之外莫不皆然也。在用点名表决,只需在场者五分之一。在改章程、修宪法及罢免会员等事,当需三分二之数。而停止条例,当需一致之表决。及其他之事件,由仅仅大多数通过而致大不便者,须立以需更大多数之例以防范之,庶为万全也。

猜你喜欢
  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房玄龄
  圣安本纪卷之二·顾炎武
  卷第三十六·胡三省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三·乾隆
  卷二十·商辂
  卷六·汉·蒋一葵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九·朱国祯
  第四十三册 天聪五年十月至闰十一月·佚名
  一二三六 兵部尚书彭元瑞奏请回避彭元珫阅看列衔之书折·佚名
  孟浩、田珏传·脱脱
  王源传·张廷玉
  聂豹传·张廷玉
  第十二章官庄租·佚名
  宋纪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471)·司马光
  193.王安石变法·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卷·佚名

    鉴 诫   蒋贻恭《咏蚕诗》:“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着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此则出《鉴诫录》卷四,《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引)   华山郑云叟有《伤时》一绝:“帆力擘开沧海浪,马蹄

  • 第二十六出 拒妁·李渔

    〖一剪梅〗(旦带老旦上)(旦)归到乡间不见亲,才返游魂,又失离魂。(老旦)安排俊眼相才人,休为灵椿,负却芳春。(旦)奴家自从京邸回来,受尽风霜之苦,指望寻着老父,图个骨肉团圆。不想他往松江寻我,至今未回。不但踪迹难知,亦且存亡未卜,可不

  • 第一折·关汉卿

    (冲末王员外同旦儿、净家童上)(王员外云)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自家汴梁人氏,姓王,名荣,字彦实。嫡亲的两口儿,浑家刘氏。我在这汴梁城中开着个解典库,家中颇有资财,人口顺呼唤作王员外。此处有一人姓裴

  • 卷八百七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一甘洽与王仙客互嘲【二人相友善互以姓相嘲】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洽】甘计尔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仙客】阎敬爱题濠州高塘馆【敬爱

  • 卷十三·岳珂

      范碑诗跋   赵履常(崇宪)所刊四说堂《山谷范滂传》,余前记之矣。后见跋卷,乃太府丞余伯山(禹绩)之六世祖若著倅宜州日,因山谷谪居是邦,慨然为之经理舍馆,遂遣二子滋、浒从之游。时党禁甚严,士大夫例削札扫迹,惟若著敬遇不

  • 卷四十四·谷应泰

      ○钅番之叛   武宗正德五年夏四月,庆府安化王钅番反。钅番者,庆靖王曾孙也。祖秩冬,靖王第四子,永乐十九年封安化王。弘治五年,钅番嗣王。是时刘瑾擅权,毒流天下。钅番素有逆谋,与宁夏卫生员孙景文、孟彬

  • 宋季三朝政要卷一·佚名

    ○理宗乙酉寳庆元年春正月壬戌朔诏举贤良上初即位与杨太后垂帘同听政上曰傅伯成皆先朝耆旧朕所简记可召赴行在寻除寳学奉朝请潘壬潘丙谋立济王遗书李全约以二月朢日举事为逻卒得其人并书以白弥逺弥逺改作三月且许行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万历十九年九月癸亥朔以左佥都御史傅孟春升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升刑科给事中梅国楼为河南左参议○以南京户科给事中吴之鹏升福建佥事○礼科给事中罗大纮奏臣于本月二十二日见内阁所下久病大学士申时行密揭辩明阁臣建

  •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杜祁公衍墓志铭欧阳修故太子太师致仕祁国公赠司徒兼侍中杜公讳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也其先本出于尧之后厯三代常为诸侯后徙其封于杜而子孙散适他国者以杜为氏自杜赫为秦将军后三世御史大夫周及其子建平侯延

  • 战国策卷五·鲍彪

    宋 鲍彪 注楚【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漠中汝南皆其分也江陵故郢都西逋巫巴东有云梦之饶】宣王【肃王子元年烈王七年壬子】齐楚搆难宋请中立齐急宋【告急于宋】宋许之子象【楚人】为楚谓宋【补】王【公剔成】

  • 卷九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九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列国地名口号余纂春秋地形卷成中有所见与前人违反处既为著论复作韵语以叶之积成一百一十三首取便于学者之记诵其封疆错互险要肻綮与列代战争显著及今日川渎改易并漕运

  • 李怀光传·刘昫

    李怀光是渤海....族人。本来姓茹,他的祖先从幽州迁来。他父亲茹常任朔方将领,因战功赐姓李,改名叫嘉庆。李怀光从小参军,以武艺高、强壮、勇敢出名,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对他越来越看重。上元年间,官升到太仆、太常卿,主管右衙军

  • 包拯传·脱脱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又调和州监税,父母更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

  • 先圣大训卷一·杨简

    宋 杨简 撰蜡宾第一【小戴记家语并名此篇曰礼运此名学者所加非圣人本言盖谓礼其迹尔必有妙者运之不悟道实无二孔子言礼本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又言夫孝天之经地

  • 卷第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断人命学处第三之三云何温堂事。尔时薄伽梵在旷野林中。苾刍造温堂事同浴室。于中别者。如世尊言。事未了者应可令诸苾刍相助营作。时诸苾刍于温堂处助其营作。共舁材

  • 双砚斋词话·邓廷祯

    清代词话著作。邓廷桢撰。共十五则,收于民国十一年(1921)邓邦述辑刊《双砚斋丛书》之一《双砚斋随笔》中。唐圭璋《词话丛编》即据此收入。邓廷桢论词尊崇南宋姜夔、张炎,说姜词“识趣既高、兴象自别”,能寓家国兴亡

  • 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菩萨藏经同本,文甚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