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册 天聪五年八月至九月

第四十册 天聪五年八月至九月

十三日,阿济格台吉、墨尔根戴青遣派伟齐,招降大凌河城东隅河岸之台。内有男丁三十五人、妇孺三十三口、牛十八、驴十七,即付丁副将养之。

我汉军炮攻城东面之台、台俱毁,台上六人中炮死,其馀明兵遂弃台夜遁。我兵追及尽歼之,生擒一人。攻该台时,朱参将中炮死。

是日,汗出营,登大凌河城之西山岗,坐观其城。岳托贝勒以汗至其营,备酒肴进宴。时莽古尔泰对汗曰:“昨日之战,我旗下诸将均被伤。我旗护军有随阿山出哨者,有编入达尔汉旗者,可取还否?”汗曰:“我闻尔部,凡遇差遣,均我违误。”贝勒曰:“我部下人,凡有差遣者每倍於人,何曾违误?”汗曰:“果尔,则告者诬也。我等可打赌问之,若告者诬,则诛其诬

告者;若告者实,则诛其不听差遣者。”言毕,怒形於色,将乘马,对此,莽古尔泰贝勒曰:“为汗者,宜从公闻谕,何独与我为难耶?我为汗一切承顺,仍不中意,是欲诛我也。”言毕,遂执佩刀之柄前向。时其同母弟德格类台吉言:“尔之举动,不成体统矣!”拳殴之,遂扬长而去。贝勒莽古尔泰怒詈之曰:“爹个岛,尔为何拳殴我耶!”遂拔刀出鞘一扎许。其弟德格类将

兄推出。时大见勒代善见之恼甚,曰:“於其如此悖乱,不若死矣。”汗不语,遂不乘马,复坐之办事毕,还营。汗还营後,詈莽古尔泰曰:“尔年幼时,汗父曾与我一体养育乎?并未授以

产业。尔所衣食,均我所剩,得倚我为生。後因尔弑尔生母,邀功於父,汗父遂令附养於其末生子德格类家。尔众岂不知乎?尔何得斫我耶?尔原系肌瘦将死之人也!我思为汗者,虽甚

英勇,亦无自矜夸之理。故惟抚育人民,勤求治道,如乘驽马,谨身自持。彼却视我为庸懦之辈也。”言毕,拔刀离座,指责其众侍卫曰:“我恩养尔等何用?彼手出佩刀欲斫我,时尔等何不拔刀趋立我前耶?昔姜太公云操刀必割,执斧必伐等语。彼引佩刀,欲斫我也。”言毕,含怨入团帐房,未坐即出曰:“今以我所思者尽言之:尔等曾意汗父登遐时,共谓若眼见之鬼夺走其命,必报仇等语。今眼见之人欲杀我,尔等奈何默默观耶?我恤养尔等,实无益矣。”值怒责未已,进出御帐之祭。莽古尔泰贝勒乘晚率从者四人至,立於营外一里处,遣人奏曰:“我以枵腹饮酒四杯,因对汗弟狂言,言出於我之口,竟不自知。特来叩首请罪於汗。”汗遣扬古利额驸、违尔汉额驸傅谕曰:“白日拔刀欲杀我,晚间复来何为?”并责同来之色勒、昂阿拉曰:“尔等携尔贝勒前来,必欲使我兄弟相仇害耶?尔等若强来,必致我等相斗矣。”拒不纳,令退之。

西鸟里额驸旗下一人,於攻台时,中炮折足。汗闻之,遣医往治。因日久不能治,伤口腐烂生蛆。奏闻,汗恻然,谓西鸟里额驸及诸臣曰:“若此者尔等宜亲视治疗,尔等如不能治,

为何不早来奏於我?我遣医治之。今已日久,不能治矣。前代之事,尔等何有不知者。古一良将於行兵之处,有遗箪醪者,虑不能遍饮,遂投醪於河,与士卒同饮其流。又一卒生疽,将军吴起得知,亲为吮之。卒之母哭之。时人问曰:“尔子乃一小卒,将军亲为吮之,奈何哭之?”母曰:“此子之父生疽,吴将军吮之,遂为报恩而阵亡。今我子又不知将死於何地,是以哭也。”前代之事,尔诸将皆知也,凡士卒,伤则调治之,病则往视之。如是,则士卒均不畏死,愿效死於尔诸将之前矣。”

是日,遣人致书大凌河城其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将军。前李喇嘛、方吉纳等往来时,我诚心欲和,因尔等一面遣使往来,一面修筑锦州城,故我以书付尔使杜明仲寄尔,言尔等如不罢锦州城工,我将发兵等语。而後我即兴师。往来之使遂绝。其後,获尔哨卒银柱,我仍欲和,释之遣归,并无回报。後於进征北京之际,屡致书欲和,而明君臣,惟以前宋帝为鉴,竟无一言回报。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天时人心各不相同。尔大国岂无贤能之士,不随机应变,竟执胶柱鼓瑟之见,可乎?夫征战者,岂我所愿乎?不得已而後用之矣。我厌兵戋而愿太平,故又遗书往。惟将军思之。若愿议和者则令我前遣之银柱来,凡我所欲言,将悉语之,勿疑我执而杀之。即执杀一人,於尔所■几何,於我所益几何。我素不欺诳。尔守备王延祚,出城时为我所获,已留养之。”

十五日,大凌河城北山岗一台降。内有黄把总属下男丁五十五人,妇女一口、牛一。即付高副将养之。

是日,於正红旗下牧马取草处,遇大凌河城北二十里外明台兵出,十人被杀,失马三十五、驼十。

十六日,有二千兵自松山来援,出哨总兵官阿山、参将劳萨及备御图鲁什率兵三百,击败之。杀百馀人,获马十三、纛三来献。

是日,大贝勒济尔哈朗台吉、额尔克楚虎尔,率四旗所有护军、在营每牛录甲兵二人、每旗大臣一员、携红衣炮一、大将军、将军炮二十,往攻抢掠马驼之明军台。时围台发炮,焚台用围房舍百馀间,於囊下获驼七、马二十七。诸贝勒留兵还营。十七日夜,台内明兵近六十人冲出,备御刘哈击败之。杀其九人,生擒一人,讯之,答曰:“近三十人中炮身死。”获驼一、马十七、牛十三、驴十五。

十八日,遣穆成格、叶努率每旗一人往审阳,彼等所赍书曰:“汗曰,祖总兵官及其长子并副将七员,参将游击六七员,其所率山海关外之所有马兵,俱在大凌河城内,均被我军围困

之讯之言有马兵七千,步兵七千及工役三千、商贾两千等语。此乃我等素所期望者。今蒙天佑,得此良机,故我军已环城掘壕筑墙以困之,今尚难以逆料其结局如何,惟祈天以待。恐诸

贝勒、福晋、民众人等,复似前年征北京时,肆张声势,其晓谕之。再闻,於锦州、松山、杏山、塔山、宁远等处,各有马兵二三百,步兵一、两千等语。再者,尔等将家中消息缮写明白,遣晓事之人送来。凡朝鲜,北面及东呼尔哈诸地消息,令前往捉生者遣人来报。其遣来之人,复令遣还。所需炮药万斤,及驮火药用骡六十。除留彼正员外,其以私事或因病家居之官员、护军;可遣令送来。南北若有消息时,勿派官员傅递,可遣病留护军与贝勒家人同来。”

二十三日,命阿济格台吉、硕托阿哥率每旗纛额真一员、护军五十及蒙古敖汉、奈曼、科尔沁、阿鲁、巴林、扎鲁特各部兵之半,往锦州路,拦击明援兵。汗亲往指示立营、瞭哨之

地而还。

以掠获牛、驴,分与士卒杀而食之。

二十六日,卯刻,明副将二员、参将,游击近十员,率兵六千,自锦州来攻阿济格台吉。当时大雾;对面不见人。及敌逼近,有青蓝光线,自天卫入明军营,雾开如门。於是,阿济

格台吉、硕托阿哥率兵进击时,忽然雾霁,遂击败明兵,追杀至锦州城。生擒游击一员。获甲胄二百一十九、马二百有六、纛十五、小旗二。

二十八日,有一大鹿,自东来,跃过壕边即奔入御营,遂吹杀之。

三十日,汗出营,往阿济格台吉军驻地,时两台吉迎於一里外。阿济格台吉、硕托阿哥各宰一羊进宴。汗亲以金卮酌所携酒,钦两台吉,次饮蒙古诸贝勒。又召前出哨阿山、劳萨及图鲁什,汗亲以金卮酌之。汗出营後,大凌河城明兵出,围我所得之台,竖梯攻战时,两红旗、两蓝旗、蒙古两旗,护军及行营兵齐进击,败之,斩千余人。

是日,穆成格率八旗八人,赍朝鲜书自沈阳至。奏曰:“朝鲜使臣八月十一日至。朝鲜官员名单及所赠财帛数日,均三彼所赍书中。官员在内,共来一百九人,马七十二。汗曾致书谕我等云,勿肆张声势,唯所天以待等语。其其结局如何,我等唯听上天区处,何必张扬。恐众人张扬,故将此书偏谕汗室诸福晋及八家福晋知之,又聚众於衙门宣读之。我等愚昧无知,

惟念勤勉不怠,仰副天意。至於消息,有我等喜闻者,不待自言,汗亦知之。我等何必言之也。”

九月初三日,遣十二人往渖阳,致书曰:“自穆成格去後,八月二十日,阿济格台吉、硕托阿哥,率每旗护军五十人、纛额真各二、哨率二十,及阿鲁、科尔沁部全军,敖汉、奏曼部兵一百,巴林、扎鲁特部兵一百,往围锦州及松山路。二十六日,山海关一带各城明兵俱至,六千明兵有锦州出。选劣骑两千立於锦州城附近。选四千兵,由明副将二员及参将、游击六、七员率领,翌日晨来战。我阿济格台吉及硕托阿哥军击败之。杀其士卒,生擒游击一员,获甲胄二百十九,马二百有六,纛十五,小旗二。因离城近,获马不多。复讯所执之人等,言死、伤者有五百余等语。三十日,大凌河城明兵出,欲攻城南之台。营於城南面三镶白旗,乌纳格巴克什、正蓝旗、镶蓝旗、鄂本堆及镶红旗、敖汉、奈曼、明安贝勒、正红待九旗兵士击溃之,使壅集於门而掩杀之。尽获其甲胄、衣服、枪、炮。明兵因无马匹,皆徒行出城。承蒙天佑,我军将官及牛录额真等均安然无恙,十卒仅有负轻伤者。营於城北之正白旗、西乌里额附、巴林、扎鲁特、恩格德尔额驸、镶黄旗、正黄旗、土默特、喀喇沁等七旗,均未令战。问城内消息,言工役因绝粮欲毙,士

卒军粮已尽,原马七千,饥毙四分之三,尚余四分之一,皆不堪乘,官员马匹,其堪乘者,止六十余匹等语。战争结局,上天作何区处,天数未定,何由知之。再者,由朝鲜所来之官员,仅留其三十人往此,余皆遣还。照旧赏赐。命我官员率哨卒送至江岸。倘有事由彼遣人来者,乘我等在此之际,连夜过十三山,我等不遣人接应。我等若由此起行,必遣人往报。”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 五行志第七·班固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宋濂
  卷五 节义传·刘向
  卷第二十七·徐鼒
  卷之七百六·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莽将军欲话尴尬事·宣南吏隐
  ◎田中玉亲捧痰盂·宣南吏隐
  王琳传·李延寿
  陈束传·张廷玉
  晋纪二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273)·司马光
  汉纪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前58)·司马光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吕思勉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六出 折寇·汤显祖

    【破阵子】〔外戎装佩剑,引众上〕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内擂 鼓喊介〕〔外叹介〕你看虎咆般炮石连雷碎,雁翅似刀轮密雪施。李全,李全, 你待要霸江山、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臧懋循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元)乔孟符撰●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韩飞卿醉赶柳眉儿 正名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一折〔冲末扮王府尹领张千上〕〔诗

  • 卷四百九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三 文彭 赠徐子仁 金陵帝王居佳气郁以苍幽人无外慕遯迹含其章结庐城之南谢喧聊尚羊鸟鸣青松下麈挥白门傍芳兰转

  • 卷七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三喻坦之喻坦之与许棠张乔郑谷张蠙等同时号十哲诗一卷陈情献中丞孤拙竟何营徒希折桂名始终谁肯荐得失自难明贡乏雄文献归无瘠土耕沧江长发梦紫陌久慙行意纵求知切才惟惧鉴精五言非琢玉

  • 卷第三十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一朱成功(子经、孙克■〈臧上土下〉、克塽、郑鸿逵)朱成功(子经、孙克■〈臧上土下〉、克塽、郑鸿逵)朱成功,南安人;郑姓,本名森,郑芝龙娶倭妇所生子也。

  • 皇王大纪卷七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显王孔子谓老耼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奸者七十二君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説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六经先生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

  • 卷十五【八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五【八则】    宋 岳珂 撰 外戚赠王爵 国朝循汉非刘氏不王之制开基而後至於赠典亦不轻用昭宪以文母基命躬享天下之养申念外家虽深霜露之感而在东朝之日浅犹未及褒

  • 钦定金史语解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六【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职官【军名附】特哩衮 【蒙古语头目也卷一作惕隐】贝勒 【管理衆人之称

  •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第二十·班固

    (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原文】张释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

  • 杨文忠三録巻七·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辞谢録三具官臣杨廷和谨奏为陈情恳乞圣恩早赐放归田里事臣于去年十月到京具疏乞休节该钦奉圣防宜即日入阁照旧供职再不必辞钦此时圣驾在外未敢再辞已于十一月二十日到任勉强办事已经三月縁臣禀赋素弱年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六户部十一度支科经费国朝赏赐用钞锭胡椒苏木铜钱幷银两衣服等项不一其系礼兵二部掌行者具见各部惟岁给军士冬衣布花等件系本部掌行故备载於此诸司职掌凡在

  • 卷七·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七       宋 陈深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庶子母敬嬴公子遂弑大子恶而立之周匡王四年即位谥法善问周达曰宣】元年【癸丑】春王正月【高邮孙氏曰天下无王自平王而下也至於桓公王

  •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规制门第八(共分六种) 秦尊僧[(契-大)/石],释门之规约初宣。魏倚道臻,佛子之科条益备。盖出世不离入世,束身所以束心也。况百丈创立丛林,大众同归栖止。不遵国法,何以邀王臣之护持。不守清规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南无栴檀香佛 南无无垢慧深声王佛 南无断一切障佛 南无无量光明佛 南无作功德佛 南无普香上佛 南无不可胜频迅声王佛 南无降伏憍慢佛 南无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拘那含

  •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四·善月

    四明沙门柏庭善月述释教化品之余时诸大众下。众既闻法深广。其得法利亦复称是。故经云云。谓以类则六道八部之别。以益则无生正位之殊。得道赊促历生多少。入位有异。疏简恶道得忍。可知。无生法忍正当诸教证真之位。

  • 上一上(并序)·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 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上(并序)大宋余杭沙门释元照撰出家之士禀戒为体聚法居身。行必据体而修。故因名随行身必称法而动。故果号法身。诚由发趣有宗依因得所故也。且夫一识元明垢净叵得

  • 燕台再游录·柳得恭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

  • 面子问题·老舍

    现代3幕话剧。老舍著。重庆正中书局1941年4月初版,列入“建国文艺丛书”。1955年日本又新社出版太田辰夫、乌居义靖译注本。曾收入1948年12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版《老舍戏剧集》。1942年2月15日中华剧艺社在重庆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