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乐上

◎乐

凡乐:曰《中和韶乐》,曰《堂下乐》,曰《丹陛乐》,曰《侑食乐》,曰《大乐》。其雅乐:备八音、五声、十二律、九奏、万舞之节。俗乐:有百戏承应、隧舞承应、讴歌承应。祭祀用雅乐,太常领之。宴亨朝会,兼用俗乐,领于伶人。(王圻《通考》。 )

大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礼志》。 )

吴元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司乐等官,职雅乐。又命:自今朝贺,不用女乐。(《世法录》。 )

七月乙亥朔,太祖御戟门,召学士朱升、范权引乐舞生入见。设雅乐,阅试之。太祖亲击石磬,起居注熊鼎言:“八音唯石声最难和。”太祖曰:“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和即八音谐矣。”鼎曰:“乐不外求,在于君心。君心和,则天地之气和,而乐亦无不和矣。”太祖深然之。命升辨五音。升不能辨,以宫为徵。太祖哂其误。命乐生登歌一曲而罢。(《大训记》。 )

八月甲寅,以冷谦为协助律郎。谦精音律,善鼓瑟。元末,以黄冠隐吴山。至是召用,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十月戊午,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正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并定乐舞之制。乐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

十一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乐、左右司乐,皆以乐工为之。后改和声郎为奉銮。

洪武元年八月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仍用元《大成登歌乐》。(已上《世法录》。 )

三年九月癸丑,考宫县乐制。访求能通音律者。(《大政记》。 )是月,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世法录》。 )

四年六月戊申,吏部尚书詹同、陶凯进宴享九奏之乐章。上厌前代乐章多谀词,或未雅驯,命凯与同更撰。词成,命协律者歌之。谓侍臣曰:“礼以导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又杂以北方之音。甚者以神只祀典,饰为隧舞谐戏,殊非所以道中和、崇治体也。自今一切流俗喧哓淫亵之乐,悉屏去之。”(《大训记》。 )

十二月,礼官奏定释奠孔子乐舞之数,因奏请选京民之秀者,充乐舞生。上曰:“乐舞乃学者事。若释奠,所以追崇先师。宜择国子生及凡公卿子弟在学者,豫教肄之。”自是乐舞生始不用道流。

六年二月,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圣贤、帝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者罪之。七月,始命詹同、乐韶凤更制《释奠先师乐章》。

七年十月,帝以祭祀驾还,应用乐舞前导,命乐韶凤等撰词。因撰《神降祥》、《神贶惠》、《酒酣》、《色荒》、《禽荒》诸曲以进。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皆寓规谏。礼部具《乐舞图》以上,命太常肄习之。(已上《世法录》。 )

八年四月,上亲制《二丘乐章》成。初,《二丘乐章》皆学士朱升等所撰。上谓其文过藻丽,故更制之。九年正月,定王国祭祀乐舞之数。

十二年十二月,神乐观成,以乐舞生居之。命道士周元初领观事。

十三年四月,上谕礼臣曰:“乐舞者,以享神只而致感格,不宜授以非人。诸乐舞生若有过及疾病者,即宜遣归,选择代之。”

十一月,诏:公候及诸武臣子弟,凡百一十九人,习乐舞以供祀事。

二十六年六月,重定朝会宴享乐舞之制。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向。陈大乐于丹陛之东、西,亦北向。

永乐十八年,北京郊庙成。其合祀、合享礼乐,一如旧制。更定宴享乐舞。(已上《世法录》。 )英宗即位,放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三编》。 )

成化十二年,南京祭酒周洪谟言:“元圣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竟俞其议。(《洪谟传》。 )

二十一年七月,礼部言:“今教坊司乐工,奏中和韶乐者多不谐,而善弹瑟及箜篌、钟、磬者殊少。恐因循失传,渐至《大乐》不备。宜今乐官选其中子弟于本司演习。每奏乐二十一色,通用八十四人,又加以四人,共选三百三十六人。如此,庶《大乐》不至废弛。”诏:“可。”(《世法录》。 )

弘治元年,帝耕田。教坊司以杂剧承应,间出狎语。都御史马文升厉色斥去。(《乐志》。 )

九年二月,太常礼官言:“文庙享祀舞八佾,而乐器之数尚仍旧。揆之情文,觉有未称。请增文庙乐器人数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诏:“依拟增造。”

十七年四月,南京太常卿吕{常心}言:“太祖初设神乐观,收度道士,充乐舞生,习礼乐以供祀事,各给廪饩,恩至渥也。自永乐迁都北平,郊庙大礼,举行於北。居观者止习历代帝王及先师孔子二祀乐舞,郊庙社稷,乐阙不讲。臣请于每年春、秋二仲率诸生以次肄习,仍专官提调。其不能共事者,呈部,退为道士。庶人人有所劝进。”制:“可。”

正德三年,武宗谕内钟鼓司康能等曰:“庆成大宴,华夷臣工所观瞻,宜举《大乐》。迩者音乐废缺,无以重朝廷。”礼部乃请选三院乐工年壮者,严督肄之,仍移各省,取艺精者赴京供应。顾所隶亦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廷。既而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居之新宅。乐工既得幸,时时言:“居外者不宜独逸。”复移文天下,取精于诸伎者送教坊。于是乘传续食者又数百人。俳优之势大张。臧贤以伶人进,兴诸佞幸角宠窃权矣。

嘉靖元年七月戊申,御史汪珊请屏绝玩好,令教坊司毋得以新声巧伎进。帝嘉纳之。(《已上世法录》。 )

九年六月,诏发内府所藏金、玉、铜、石钟磬,于神乐观考正音律。令科道官各举所知谙晓音律之人以闻。(《宪章录》。 )

十月丁已朔,礼官奏中宫合行事宜。其一谓:古礼,弦歌《周南》、《召南》之诗,不用钟声,乃房中之乐,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其君子者。宜令女官将此二诗以被管弦,以备宫中宴乐,斥去一应俗乐,其于阃德,尤有裨益。(同上。 )

十一月,改正孔子祀典,乐用六佾。(《三编》。 )

十四年四月,七庙既建,乐制未备。礼官因请更定宗庙雅乐。言:“德、懿、熙、仁四祖久祧,旧章弗协。太祖创业,太宗定鼎,列圣守成,当有颂声,以对越在天,垂之万载。若特享、若袷享、若大袷,诗歌颂美,宜命儒臣撰述,取自上裁。其乐器、乐舞,各依太庙成式,备为规制。”报可。五月,增设七庙乐官及乐舞生,至二千二百名。

三十年,省革乐舞生,定用一千一百五十三名。(已上《世法录》。 )

隆庆三年,革协律郎等官四十八员。万历六年,复设如嘉靖间制。(《职官志》。 )

崇祯十六年十月十六日,敕:“朕于冬至、正旦、寿节、端阳、中秋及诸大典礼,升殿行礼,方许作乐。其余皆免。”(《春明梦余录》。 )○杂录

洪武三年八月,礼部尚书陶凯言:“古者人君,食,日一举。请自今御谨身殿早膳,令教坊司具乐。若东西房及两庑膳,则否。”上不从。曰:“俟大兵凯旋,士卒无战伐之劳,人民无转输之苦,然后以乐侑食,未晚也。”(《世法录》。 )

贝琼为国子助教,尝慨古乐不作,为《大韶赋》以见志。(《贝琼传》。 )

弘治十八年,翰林崔铣知乐声。一夕从西苑行,闻南有吹笛者,烦促而哀,愀然意动。未几,上崩;国事大变。(《野获编》。 )

嘉靖五年,礼官言:“弋阳王拱贵得奉宁献、惠二王祀。夫二王亲王,礼不宜杀。第以郡王奉祀,其乐舞斋郎之类,止宜半给。”报可。

四十四年,礼官言:“诸王府有广置女乐,淫纵宴乐,因而私娶者。”乃诏革诸王乐户,其朝贺宴享当用乐者,假鼓吹于有司。(已上《世法录》。 )

◎乐器(非乐部陈设不载。 )金之属:太和钟,朝钟,编钟,方响,钟,金钲。石之属:编磬,磬。丝之属:琴,胡琴,瑟,二十弦,琵琶,筝,箜篌。

竹之属:箫,排箫,,头管,横管,笛,横笛,龙笛,羌笛,篪,戏竹。匏之属:笙,凤笙。土之属:埙,水盏,腰鼓。(用土为之。 )

革之属:鼓,应鼓,大鼓,小鼓,杖鼓,搏拊。木之属:,,板,拍板,腰鼓。(以木为之。 )九奏乐器:歌四人,箫六,笙二,板二。文武二舞乐器:笙二,筝二,横管二,杖鼓二,大鼓一,板一。

大乐器:箫四,笙四,琵琶六,筝六,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四,杖鼓二十四,大鼓二,板二。

四夷乐器:腰鼓二,琵琶二,胡琴二,箜篌二,头管一,羌笛二,筝二,水盏一,板一。

吴元年九月,命于泗州灵壁取石,置磬;湖州采梓、桐置琴、瑟。(《世法录》。 )

洪武六年,铸大钟。其制:仿宋“景钟”,以九九为数,高八尺一寸,拱以九龙,柱以龙ね。建楼于圜丘斋宫之东北,悬之。钟成,未名。礼官请曰:“昔黄帝有五钟、其一曰‘景钟’。‘景’大也。请名曰‘景钟’。”上曰:“古钟名,宜更。”遂取《周易》“保合太和”之义,定其名曰“太和钟”。(同上。 )

七年二月,衍圣公孔希学上言:“庙堂圮毁,祭器、乐器不备;请饬有司葺治。”从之。(《儒林传》。 )

十年六月,潞州长子税课局大使康有孚上言三事:其一,言:“学校春、秋二祭,乐器散失。宜敕儒臣考究礼文,令所在有司制备乐器,使生徒肄习。后进之士得以养其德性。”帝嘉纳之。

十四年四月,重铸朝钟。十七年五月,重铸京城禁钟,重二万斤。六月辛巳,命礼部制《大成乐》器成。以颁天下儒学。

二十六年正月,《大成乐》器成。命颁给天下各府学,其州、县学如式制。

永乐三年六月,朝鲜遣使入贡。因请:洪武中所赐庙社乐器,年久多敞,乞再颁赐。上命工部依额制造给之。宣德元年四月,命造皇太后宫中乐器。

景泰元年,助教刘翔言:“国学春、秋祭所设乐器,悉列露台下。使堂上、堂下之乐,混于舞列,杂乱无纪。乞下礼宫,从宜改正。”(已上《世法录》。 )

成化十七年四月,各坛庙乐器。(《大政记》。 )

弘治七年六月,命人访造铜鼓者。工部言:“铜鼓制,出自西南夷,非朝廷所宜用。方今各处灾伤,正宜彻乐减膳,岂宜复造制外之器,以骇人心、累圣德?”命已之。

八年四月,太常祠官言:“郊庙、山川、社稷坛及先师庙乐器俱敝。”令更造。(已上《世法录》。 )

十四年九月,重铸朝钟。时太监李兴、工部尚书曾鉴奉命改铸。既成,计费白金十余万两;兴、鉴皆受赏,匠官傅玖等各升职、加俸有差。未三月,而钟璺。工科都给事中马子聪等劾之。命:兴、鉴罚俸一月,傅玖等所升职司、俸粮、冠带俱夺之。(《通典》。 )

十五年六月,礼官言:“近闻皇上命官于内府造大祀乐,以纯金为钟,西玉为磬。夫自尧、舜以来,造乐制器,钟必用青铜、磬必用灵壁石。若更以纯金、西玉,恐未可以谐众音、神威格。”(《世法录》。 )

十七年,太常寺吕{常心}上疏言:“先代帝王庙失火,石磬烧毁无存。铜钟已烧十二口;所存十四口,发协律郎考验,又俱伤火,皆不堪用。请饬南京工部督造。”从之。(王圻《通考》。 )

十八年,命造太庙、社稷坛及神乐观诸乐器。

嘉靖十年三月丙戌朔,命浙江采紫竹、花斑竹造方丘、月坛笙簧。

十七年,大享上帝于极宝殿,以献帝配。借用祈乐器。有司以钟、磬、琴、瑟皆长大,元极殿陛上不能陈设,请用春祈、秋报乐器。不许。乃命乐器列于殿左右四间,乐舞在陛上。(已上《世法录》。 )

张鹗言:古人制为十六编钟,非徒示观美,盖为旋宫而设。其下八钟: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是已。其上八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大簇、夹钟是已。近世止用黄钟一均,而不遍具十六钟,古人立乐之方已失。况太常止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句合字眼谱之,去古益远。(《乐志》。 )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张廷玉
  卷四百八十一 列传二百六十八·赵尔巽
  卷第二百七十四·胡三省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三·陈邦瞻
  ◎陈公博的妾是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佚名
  第三六六同立合约字咸丰七年六月一二二○五--二·佚名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裴矩传·魏徵
  苏绰传·李延寿
  裴行俭传·欧阳修
  耶律合住传·脱脱
  吴社编·王穉登
  序言·钱穆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防斋小集危稹字逢吉旧名科临川人淳熙十四年试春官知举洪公迈称其文踔厉雅健登乙科授南康军敎授士经指授文体丕变后知湖州又知漳州为义冢丧之无主

  • 卷八十五·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五目录花卉类仁老寄墨梅【宋邹浩七首】和张矩臣水墨梅【宋陈与义五首】次韵何文缜题顔持约画水墨梅花【宋陈与义二首】题徐参议墨梅画轴【宋王

  • 卷三百三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三十四木棉花类附橦花七言絶句曲池陪宴即事上窦中丞  【唐】熊孺登水自山阿绕座来瑚台上木棉开欲知举目无情罚一片花流酒一桮二月一日雨寒      【宋】杨万里姚黄魏紫

  • 杜谗邪第二十三·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着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

  • 卷二·李心传

     上德二  己酉传位录光宗皇帝以藩王越继大统盖阜陵为天下虑不私其子而虞允文为相赞成上意密决大议世或未之知也先是隆兴初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首上疏援汉故事乞立太子孝宗方有兵革之事且谦逊未遑也始孝宗在藩邸成穆郭

  • 第三○四移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一○二--二·佚名

    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向新竹县移领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俸斋、廪膳等银移文 印 新竹县儒学记 私记四月初九日到私记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为移领

  • ●卷五·文秉

    刘宗周以乞休允放矣。闻边警,即杜门私邸,俟解严后始出都,陛辞疏略曰:&ldquo;自己巳以来,无日不绸缪未雨,而祸乱一至于此!往者,袁崇焕误国,其他不过为法受过耳。小人竞起而修门户之怨,举朝士之异己者,皆坐以焕党,次第置之重典,或削

  • 敬括传·刘昫

    敬括,河东人。年少时以文词受人称赞。考取进士,又参加应制考试录用,升为右拾遗、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宝末年(756),宰臣杨国忠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括在其中,任果州刺史。多次升为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性格非常厚道,

  • 高汝砺传·脱脱

    高汝砺,字岩夫,应州金城人。大定十九年(1179)中进士,当官以能干而著称。明昌五年(1194)九月,章宗诏令宰执大臣,举奏朝内外可以担任刺史的官员,皇帝亲自根据有缺额的地方点名任用,选取由两位大臣共同推荐的官员升任刺史。因此

  • 卷三十一·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太仆寺国朝官制太仆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

  • 卷第十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七〈起天平十九年正月、盡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廢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

  •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全文·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五万五千俱胝。一心行菩提行。无能胜菩萨等八万百千无数俱胝那臾多。诸天人等百千那臾多。尔时世尊於其食时著衣持钵。

  •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谛听我今宣说无畏陀罗尼。是陀罗尼能与众生息除诸难。苾刍若人得闻及受持者。是人所获功德无量无边。即说陀罗尼曰。唵(引)那莫阿(引)哩也(

  • 日知录·顾炎武

    明清之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炎武有《亭林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三十年笔记而成,成书于康熙九年(1670)。内容十分宏富。一至七卷言经义,八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至十五卷论礼制,十六至十七卷论科举,

  • 伤寒大白·秦之桢

    医经研究著作。4卷。清·秦皇士(之祯)撰。刊于1714年。本书重点论述并解答《伤寒论》原著中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使读者阅此书后明白于心,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表里兼邪三种情况。

  • 续异记·佚名

    南朝梁陈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 目》著录。原书已佚。唐宋人类书引有佚文。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十一条。 所记为汉至梁事,《刘沼》条云“梁天监三年”,推测作者应为梁、陈间人。是 书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毗舍离国之恶病。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萨。观音菩萨为说神咒。智者大师有请观音经疏,并立行法。

  • 菩萨藏经·佚名

    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忏悔随喜劝请回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